分享

中考语文应试答题技巧

 悠悠乐儿图书馆 2012-10-05
中考语文应试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请注意结合平时上课讲的知识点)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知识体系:
1,积累:包括背诵;名著,重在六部名著的归类整理,包括主要内容,作者,人物性格形象,精彩情节或片段及有关评价;乡土文化的探究:包括社会热点如感动漳州人物,人杰地灵(林语堂,黄道周,陈元光及著名景区);特产,如漳州三宝,三大名花,六大名果,小吃;民族文化,如七大传统节日等;对联等.
2,加强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强化解题理念,如如文本意识:理解性题目,要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文体意识:突出文体特征,用术语回答(知识点);领会:"一切形式都是为了中心服务"这句话,答题时记得紧扣中心;古文理解的文从句顺原则;字词解释的一般方法(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法,形容法,比喻法);重点句子理解的紧扣中心,还原修辞突破重点字词,用通俗语言复述等原则;内容概括的方法;论据的补充法;感想启示的紧扣中心原则.又如主观分析题,记叙文语言赏析,议论文语言论据论证赏析举例分析,说明文语言,方法举例分析等,例子力求在文章开头或浅显的地方找,尽量找浅显,最有把握的,这样的答案可能与参考答案最有可能相近,得分率肯定会较高.特别关注主观题的积累,延伸运用.如说明文的科学技术的运用,环境问题的思考解决;跨学科知识的延伸(物理,化学,音乐,地理等);记叙文,议论文的感想启示注意紧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方面来表述.
4,作文,以记叙性为主,主题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写出真情实感,写熟悉的事,离不开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通过现场作文,当堂评析,让学生确实体会到万变不离其宗,主题内容均换汤不换药.学会大处着眼,小处入笔,同时学会包装,如形式的创新,结构的灵动,讲究开头,精心结尾,书写规范,字数达标等.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技巧
记叙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评价作家作品: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
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等.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议论文
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典型题实战兵法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综合性的: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
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 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望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附1:说明文基础知识总结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某种具体事物或解说某种抽象事理的文体.考查说明文读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说明对象.
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楚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究竟在介绍某种具体事物还是在解说某种抽象的事理.
①在确定说明对象时,分清说明文的类型后,就比较容易把握说明对象,如说明实体的说明文,有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但这一方法不是阅读所有的说明文都可以用.例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因,如果简单的把标题作为文章的说明对象,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所以,一般的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不能仅看标题.
②有些说明文,特别是事理说明文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另外还要注意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
考察这个知识点一般有三种提问的方式: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找出中心句.
答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与"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2,抓住事物的特征.(本质特征)
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的了解被说明的事理,事物.
对于具体事物说明文经常会让考生指出该说明文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①在明确了说明对象后,要从文章的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一定要把握文章在说什么或在阐释一个怎样事理.
②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
有时题目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就直接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时文中用中心句来概括事物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有时则需要概括段落的要点加以总结,例如《中国石拱桥》的第二段指出:"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这种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表面特征与本质特征,例如《死海不死》:
表面特征:淹不死人,浮力大,一切生物不能生存.本质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
3,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哦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庶务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或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4,说明的结构.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 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结构形式:
总体结构: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基本模式: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③纵横交错式.就主体部分来说,由于段落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了常见的几种常见的形式:
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5,掌握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等.
⑴,"下定义"是用科学性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做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叫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达.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 ",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的语言,不是下定义.又比如"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特征,不是下定义.看来,解说,描绘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也能成立.下定义的作用是能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
⑵,"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中介绍风沙进攻的方式时说"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称为'阵地战'……",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要注意的是给事物分类别要有一定的标准,使眉目清晰,避免产生重复交叉的现象,分类完了还要加以说明.分类别的作用是能有条理,更清楚的说明事物.
⑶,"列数字 "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文章中如果出现的数字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这句话中的数字是用列数字来说明大会堂的体积的.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⑷,"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 "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词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⑸"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⑹"作比较"是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突出不同之处.作用是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新鲜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⑺"画图表作用是"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8)引用作用是言简意赅,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有力的说明事物.
考察方式:
①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从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②回答这类问题可参照下面的回答模式:"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的特点."
6,感悟说明语言.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如何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 ①,使用了说明方法句子中的使用的修饰语,选择的句式.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拿说话跟吃饭,走路作类比时说"人类讲话是一件极不平常的了不起的大事"其中的"极不平常";在如"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之外,还会说话"一句在运用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时选用了"除了……还……"的句式,说明人的本质特征.
采用了列数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语句更能体现语句的准确性.
②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住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够分析,鉴别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例如《苏州园林》中"谁如果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是不该错过的."这里的"鉴赏"含义比"欣赏""观赏"更丰富多了一层鉴别的含义.
③修饰限制词语,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等是怎样恰如其分的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的.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最主要"这个短语.
④除了修饰限制性词语外,一些表示:估计,补充,突出强调,约数,程度的词语更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经常有下面的几种考察的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题模式:一般要解释该词的含义,揭示其在说明事物特点时发挥的作用;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它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不可代替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等)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上.其中的 比喻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文大量运用形容词,动词及修辞方法的目的,主要就是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附2议论文基础知识总结
议论文阅读考点主要包括:议论文三要素及其间关系,论证方式,结构形式,议论文语言,关键词句含义.
1,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抓住中心论点是阅读理解的关键.
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有时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可有时标题只是论题.
论题是议论的对象并非作者对问题阐发的观点.答题时应注意区分论题和论点.例如《谈骨气》货物《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前者为所论述的问题,后者为作者所论述的观点,即本文的论点.所以,没阅读一篇议论文时,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表的议论的,然后在看看作者针对多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②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是议论文常见的方法,所以许多文章的开头就会提出中心论点.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例如《谈骨气》.
③结尾.有些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至文末得出结论,即中心论点.即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的时候大多数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
④概括,总结.遇到没有明确写出中心论点的情况时,就要从文章或语段中去概括.概括中心论点要牢记表达明确,句子完整,尽力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两方面考虑.
⑤反推法.从论据的角度概括出各个论据证明的观点,主张,看法等.
(注意:论点的表达的形式.由于中心论点是作者在稳重向大家阐明的观点,所以它必然是正确,鲜明,简洁和明了的.从全文来看,它必须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论点在表达的形式上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的句子,必须有明确的表态等.)
附: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鲜明突出等;②引出论题或引出所要论述的内容,或引起下文等;
③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等.
结尾作用:①总结全文,篇末点题,揭示文章的中心;②结尾总结归纳文章的观点;③结尾发出号召,展望,希望等等.
议论文开头方式:①(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故事,神话传说,寓言,社会现象,名人故事等)引出论点或论题或论述的内容.②直接提出本文的观点
2,论据: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据分两类: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属于事实论据;科学原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可作事理论据.
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确定论据.在原文中找出可以支撑论点的论据类型;或几个论据出现后,进行排列式筛选.
②剖析论据.论据替换为形式或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或引用这一论据作用;或问论点及论据关系等.(答题时往往可以根据此论据所在的段落中证明了什么观点和内容上考虑,进而分析以下此论据与中心观点的关系)③补充论据.针对论点,在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去找寻记忆中的论据,或针对考题的需要现场发挥.④论据特点.时间上,代表性上,说服力上.⑤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等.⑥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删除等,论据的前后文肯定有相互照应的词语和句子等)⑦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⒊论证:论证的过程;论证方法:就是论证过程中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论证方法常见考法:
①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特点,极其这样论证的作用
(实际上本种题型考察的是段落中作者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观点或内容的,以及采用此方法论证的效果)
答题时要注意仔细的阅读所问的段落:举了什么样的论据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或内容,是不是用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方法,在结构上是不是这样的论证更加的完整,具有说服力等等上去组织语言.②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③考查常见各种论证方法的走用.即以什么论据来证明什么论点.
4,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它是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面见解.它的重心落在揭露和批驳错误的观点上.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5,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简单模式:叙议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结构样式分两类:一是逐层深入论述结构——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横式.分析议论文的结构,首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注意文章总起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考查路径:①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②特别语段(句)作用.如结尾 :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等.
(开头,结尾在前面)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结构作用:①总领下文②总结上文③归纳全文,点名中心④承上启下过渡⑤照应
③给文段划分段落,层次.一种方法:可按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结构划分;另外还可按文章论述问题的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6,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②使用修辞的方法,体现其用语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考察中可能出现的考查点:①关键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修饰,限制,强调突出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②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在重新的解释一下)③某语句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分析.④修辞方法的类型及作用.
7,阅读议论文应注意达到问题:
①对问段应先整体把握.②不能混淆概念,避免张冠李戴.③三要素关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统帅,论据和论证围绕中心展开,论据为论证服务,回来证明论点.论证方法则是实现论据,证明论点的手段.
④议论文除主题外,开放性试题也有扩大的趋势.例如:根据文意补充恰当的论据 ;写阅读文章后的认识和感受;结合阅读内容,联系实际谈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