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军事物流与军事后勤的关系

 军休强军路 2012-10-05
论军事物流与军事后勤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08-05-04 10:38:00   来源: SRC-780
【 字体: 】  本文被阅读次数: 482   【 打印PRINT 】 


孙延东、徐保和、夏亚军

 

内容提要:后勤和物流对应的英文是“logistics”,这是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概念产生冲突的直接原因。军事物流来源于“运输与供应狭义后勤”,军事物流与军事后勤的目的、功能与结构相似,总体来说,可以将军事物流视为狭义的军事后勤。

关键词:军事物流  军事后勤  广义后勤  狭义后勤

 

目前,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在概念上出现了争论。单纯从概念上来说,后勤与物流对应的英文均是“logistics”,这是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概念产生冲突的直接原因所在。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之间的关系做一粗浅探讨。

 

       一、广义后勤与狭义后勤

       从目前看,对后勤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后勤与狭义后勤。

       (一)广义后勤概念的特点是其广泛性与抽象性

       广义后勤最早由若米尼提出,他认为,后勤是战争准备的科学,是保障战略战术使用的科学。1882年,美国海军的阿弗雷德·塞耶·马汉把后勤解释为:“通过国家的经济动员和工业动员对武装力量提供保障”,这也是对后勤的一种抽象的广义定义。索普对后勤的定义继承了若米尼的观点,认为后勤是战争准备的科学,后勤与战略、战术一起构成战争科学的三大分支。二战后,美国海军下的定义是:“后勤是准备和提供武力战实施手段的艺术和理论。”

       (二)狭义后勤的特点是其具体性与职能性

狭义后勤是相对于广义后勤的抽象性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突出后勤的职能性,认为后勤就是具体的职能性工作。对这种观点,索普在《理论后勤学》中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所理解的后勤概念非常之狭窄。美国二战刚结束时,美军参联会与陆军对后勤的定义也是狭义定义:“后勤是处理下列事项的军事活动领域,包括计划业务和执行业务两个方面:一、物资供应:物资之设计、发展、获得、储存、输送、分配、保养、后送与处理;二、人员之运动、后送与医疗;三、各种设施之获得,及营建之保养、管理与处理;四、各种勤务之获得与供应。”1997年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后勤”条目对后勤的定义是:“军事后勤是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从经费物资、医疗卫生、交通运输、装备维修、基建营房等方面保障军事斗争、军事建设及其它活动需要的各项专业工作的统称。”应该说,我军传统的后勤是后方勤务的简称,同样非常强调后勤的职能性,有着较为浓重的狭义后勤色彩。

 

       二、军事物流来源于“运输与供应狭义后勤”

       我国军事物流理论的创立是我军对地方(包括国外)物流理论的吸收与借鉴。

       (一)物流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

       1、我国物流的概念最早来自日本,日本的物流概念来自美国。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之后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介绍到了国内。二战后的1956年10月—11月,日本向美国派出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发现美国人讲的“Physical Distribution(P.D.)”涉及大量的流通技术,对提高流通的劳动生产率很有好处,该考察团回国后,发表了《流通技术》(日本生产效益本部Productivity Report第33号)的考察报告。报告中首次将“physical distribution”译为“物的流通”。而生产物流为日本广泛使用则是在1964年—1965年。1965年1月日本内阁会议在所制订的中期经济计划中,强调指出加速“物的流通”的现代化。1965年日本运输省发表的《运输白皮书》副题即为《近代化过程的物的流通》。这一时期“物的流通”受到极大的关注。1965年,“物的流通”简称为“物流”。

       2、二战后,在美国军方的“Logistics”开始逐步取代“physical distribution”。在1985以前,物流对应的英文单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旧的物流概念)”。“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在美国上世纪初就出现了的术语,二战以前在民间很少用logistics这一术语。但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累的大量军事后勤(logistics)保障理论、经验,形成和丰富了‘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且这些理论与方法在战后被很多国家运用到了民用领域,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现代‘物流学(logistics)’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美国,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真正发展是在二战以后,是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与美国军队的后勤(logistics)结合之后的事情。从那以后,“logistics”就开始逐步替代“physical distribution”,到了1985年下半年,美国原来的物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正式用美国军方的后勤(logistics)取代了原有的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改名为“CLM: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logistics”成为了“新的物流概念”。“logistics”取代“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二战结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军事的物资供应思想与理论先进于地方,民间认为可以为地方的“physical distribution”所吸收。而且,二战后,美军相当一部分后勤军官进入了很多企业的管理层,他们将在军队所掌握的后勤物资供应理念直接运用到了企业的物流领域,从而为地方吸收军方当时的先进思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物流界从军方的后勤中所吸收的“logistics”是狭义的后勤概念,也就是索普所说的“某些军官的观点:后勤只是运输与供应”,即“运输与供应狭义后勤”。

       (二)美国物流主要吸收了军方的“运输与供应狭义后勤”

       1、“运输与供应狭义后勤”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索普虽然对这一概念提出了批判,但“某些军官的观点”实质是美国陆军的传统观点,比较起《理论后勤学》(自1917年出版后,一直静静地躺在图书馆中无人问津,直到1945年才引起注意),这种对后勤的狭义理解,影响力要广泛得多。而且这一观点至今仍有很多的支持者。以色列的马丁·万·克列威尔德在《补给战——从华伦斯坦到巴顿的后勤史》中对后勤的定义是:“使军队运动和确保军队补给的实际艺术”。这是典型的“后勤就是供应与运输”的观点。很多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供应战和运输战,这也是对后勤就是运输与供应的间接表述。

2、地方物流需要借鉴的主要是运输与供应。对于地方的物流系统而言,军队后勤中所包括的卫生勤务、维修勤务等业务,他们根本不感兴趣,他们所关心的就是军队后勤中的物资供应与其相应的运输问题。地方的物流专家认为,在二战末期,由于前方战线变动很快,如果军需品供应不足将影响到战争的成败,若供应过量则会造成浪费。为了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军事部门运用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就是物流科学的萌芽阶段。这说明,地方物流界在吸收借鉴军方后勤思想时,主要考虑的是运输与供应。

 

       三、运用本质认识论对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的分析:军事物流是狭义的军事后勤

       在考察历史的基础上,还要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有三种主要的方法论,即目的本质论、功能本质论和关系本质论。

       (一)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的目的相似

       目的本质论是指通过人们的实践行为目的来观察、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论。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总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各国军队对后勤的定义基本都要明确后勤的根本目的。美军的广义后勤认为:“Logistics”是准备和提供进行战争的手段(人员、物资、设施、勤务)的理论和艺术。而美国民间的物流(logistics)的定义是,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我军的军事物流是军事物资经由采集、运输、包装、加工(生产)、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抵达部队(用户)而被消耗,从而实现其空间(或者与归属一并)转移的全过程。但军事物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作战,与后勤相比,它是保障作战的物资需求方面,保障面要比后勤窄。从这一角度说,可以认为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具有相似的目的性,都是为了保障作战,服务于作战人员。

       (二)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的功能相似

       功能本质论是指通过系统基本功能来认识和提示系统本质的方法论。功能本质论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系统论。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以系统形式而存在的,任何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功能作为系统的作用、效用或效能,是系统本质的具体体现。因此,认识系统的本质,关键是认识系统的功能,通过系统的基本功能来认识和揭示系统的本质。

       当应用功能本质论对军事后勤的本质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后勤在军事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其表述以艾克尔斯的《国防后勤学》为代表:(后勤)乃是国家的经济与作战部队之间的桥梁,后勤学大可称之为军事经济学。而对军事物流的功能进行分析,军事物流所起到的功能是对军事供应链的整合,这一链条的一端在供应商,另一端在作战部队,也能起到联系国民经济与作战部队的作用,是整个后勤桥梁的主体部分。因此,从功能本质论的角度出发,军事物流与军事后勤功能相似,都是国民经济与军事之间的桥梁。

       (三)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的结构相似

       关系本质论是指通过事物内部诸要素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和提示事物本质的方法论。关系本质论的理论基础是矛盾论和系统论。矛盾论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该事物内部的矛盾决定的。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并同环境发生关系的有机整体。人们要认识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就必须将事物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通过考察事物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认识和揭示事物的性质。

       艾克尔斯说,尽管后勤一词难以有一个统一而准确的定义,但后勤的结构却是明确的。可以从四大类别、三个基本要素和四个基本方面对后勤进行分析研究。他所指的四大类别是指:人员、物资、勤务和设施;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确定需求量、筹措、分配;四个基本方面是:组织、计划、执行和监督(检查)。按照艾克尔斯的“后勤结构”理论,对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军事后勤上军事物流在三个基本要素和四个基本方面是趋同的,都有“确定需求量、筹措、分配”的运行过程,也都存在“组织、计划、执行和监督(检查)”的具体工作方面。主要区别在于对象类别上的差异,军事物流的要素主要包括“物资、服务与信息”,军事物流的系统结构同样是一个三维立体图。从过程本质论来分析,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的结构是相似的。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军事物流与军事后勤具有本质类似性,军事物流就是狭义的军事后勤,是军事后勤的核心部分,这一点在美军的后勤中表现尤其明显,美军的国防后勤局虽名为“后勤局”,但其实际所承担的任务就是物资保障。军事物流是军事后勤的一个子系统,但并不是类似于维修保障、卫生保障、财务保障这样的子系统,严格来说,所有的后勤保障都离不开军事物流。正如《军事后勤学教程》所指出的,后勤的各种业务职能可以归纳为提供技术性服务和提供物资两大类,在所有的后方专业勤务中,物资都是最基础的要素。军事物流的任务就是提供物资保障与服务,这可能也是对军事物流与军事后勤关系的一种简明表述。

 

       注释:

       ①《外国百科全书论后勤》,第55页,总后勤部司令部,1981。

       ②③[日]近藤清秀:《后勤概论》,第64页,第13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0。

       ④补给与供应在英文中都是“supply”。

       ⑤[日]菊池康也:《物流管理》,第2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⑥何明珂:《物流系统论》,第104页,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马书铭、宋学先:《军事后勤学教程》,解放军出版社,2002。

       2、[美]亨利·E·艾克尔斯:《国防后勤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982。

       3、[美]索普:《理论后勤学》,解放军出版社,2005。

       4、王宗喜:《军事物流概论》,海潮出版社,19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