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地缘政治看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普氏书斋422 2012-10-06

从地理学角度解读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是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100多年来,在拉采尔、麦金德、马汉、杜黑和斯拜克曼等地缘政治学家的影响下,地缘政治实践和理论分析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基本上可以说现在几乎没有哪一部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理论着作和没有哪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决策不涉猎地缘政治。

 

  一、地缘政治的涵义

  什么是地缘政治?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尚未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地理和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原生的血缘关系。由于国家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相互毗连或接近,每个国家在制定对外战略时都不得不考虑周边国家诸如国力、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等因素。

-

  地缘一般是指因居住在同一地区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国家间的地缘关系,通常是指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关系。那么什么是地缘政治呢?最早提出地缘政治这一术语的瑞典学者契伦认为,地缘政治是“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加以认识的科学”。 美国的索尔·科恩认为,“地缘政治分析的本质在于国际政治权力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法国着名学者雷蒙·阿隆认为:地缘政治是“把外交-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定居、游牧、农业和航行)而引起的对外交态度的解释,从地理角度加以系统化。”尽管人们对地缘政治定义的追问存在着众多迷雾,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认为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地理因素对政治现象和重大政治问题的制约性;二是指列强依据有关地理情况的分析而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就是把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称为地缘政治;三是把地缘政治视为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的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

  地缘政治学主要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亦称人地关系。因为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作为国家最基本特征之一的国家领土要么是陆地,要么是海洋,或者是两者兼有。当然,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现代主权国家领陆、领海上的蓝天也属于领土范畴。从战略上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在内的不同的地表特征对国家间政治互动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麦金德的陆权论、马汉的海权论、豪斯豪弗的生存空间论、杜黑的制空权论、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论、沃勒斯坦的中心-外围论和赖特的场论等理论范式,就是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地理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每种理论范式均有利弊,程度如何关键取决于当时社会与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际社会中各个行为主体间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加上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技术和军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以地理空间为研究主轴的地缘政治学提出了严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人认为,由于空间存在影响力的下降,地缘政治已经过时了。事实上情况并非这样。相对于传统来说,地缘政治的军事意义虽然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后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了,恰好相反,“随着各国的战略目标从生存战略转变到发展战略,地缘政治所涵盖的领域不仅在扩大,而且一些原本就属于地缘政治的领域也获得了新的主题。”

 

  二、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是东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开始的重大标志,其目的是“为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规划一幅既美妙又现实的蓝图,既能为成员国普遍接受,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弱其意识形态色彩和亲西方色彩,最大限度地减弱非东盟的东南亚国家以及苏联、中国等外部国家对它的怀疑甚至敌视程度。”因为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局势趋于缓和美国在东南亚战略的紧缩,部分东南亚国家希望通过区域团结的力量来实现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弱化对西方力量的过度依赖,改善同非东盟的东南亚国家、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从地理大发现以来,域外大国一直在东南亚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成为主宰该地区命运的主要力量。正如加尼山所言:“域外大国一直决定着东南亚国际关系发展的形式和内容”。然而,在如何看待大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及处理与大国的关系问题上,东盟内部最初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印度尼西亚主张奉行不结盟政策,马来西亚建议实行中立化,而新加坡则提出实施大国平衡。在1976年巴厘峰会上,“和平、自由和中立区”被确认为东盟对外政策的基本诉求。东盟将按照互不干涉、互不侵犯原则,既不希望大国插手东南亚事务,以确保东南亚的中立,也不愿意卷入大国之间的竞争。不过不同时期对“和平、自由和中立区”概念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70年代强调自由中立,而80年代则偏重区内和平。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体系和东南亚政治力量结构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使东盟凭借其地缘政治优势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极变成了可能。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构想就是在这种历史语境下应运而生的,其基本目标是:保持大国在东南亚的整体利益平衡;东盟成员国不介入大国之间的敌对和斗争;不邀请也不容许外部大国干涉东南亚内部事务。东盟利用东南亚地缘政治优势与大国之间在东南亚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制衡,巧妙地扮演平衡者角色,通过以此制彼,以便达到弥补因自身力量不足而造成的被动局面,尽可能在左右逢源中掌握处理亚太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创建一个和平、自由、中立、稳定与繁荣的东南亚。

  如何平衡好大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之朝着有利于东盟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既值得探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易操作的技术难题。东盟主要通过组织体系、话语主导权、共同利益与合作方式这四个维度灵活处理它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在变幻莫测的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东盟尽一切可能利用世界多极化趋势给它提供的战略机遇,适时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特别是亚太大国纳入由它主导的诸如东盟地区论坛、亚欧会议等组织体系中,依照平等参与、求同存异、协商一致和循序渐进原则,谋求大国之间、东盟与大国之间在安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利益平衡,构建一个以东盟为运转主轴的亚太新秩序。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