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堂口的剃头店

 情系故乡 2012-10-07

  上海人将剪发叫做“剃头”,文明词儿称为“理发”,行家话说为“楸山头”。因为人人要理发,于是理发场所普遍设在街头弄口,称为人人需要的服务性行当。老上海的理发行业大致上可分为三类:一是理发店(不包括美容院在内),二是剃头摊,三为拎包上门。

  所谓拎包上门是个体的理发师傅,自备理发工具,不受老板的约束,自由自在地走街串巷,不用吆喝,为熟悉的人理发,也有定期的包户,收费则较开铺的便宜,理发的技巧并不亚于理发店的一级师傅,所以生意兴隆。拎包行当是在抗日战争以后 南京”。理发费最高级的是六角大洋,稍次一级的为四角大洋,低级的是两角大洋或两角小洋,中低级的优待儿童,一律半价收费。

  老上海的服务行业一般都有年关加倍收费的习俗,理发店当然也不例外。每当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开始,店门口贴出红纸,上书“年关旧例,照码加倍”八个大字,一直要等到年初六,撕掉红纸恢复原价。上海人还有一个怪习俗,说是理发不能请客的,历年传下的祖传规定,只有老子替儿子才能代付剃头钱,所以在理发店里是看不见有人争付理发费的情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