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第七十六篇《将仲子》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将仲子


  
  [经·国风·郑风]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作品介绍]

国风·郑风·将仲子》是《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是春秋时期流行在郑国一带的华夏族民间情歌,是一位热恋中的少女赠给情人的一首优美的情诗。全诗纯为内心独白式的情语构成。但由于女主人公的抒情,联系着自家住处的里园墙树展开,并用了向对方呼告、劝慰的口吻,使诗境带有了絮絮对语的独特韵致。


[注释]

⑴将(qiāng):愿,请。一说发语词。仲子:兄弟排行第二的称“仲”。

⑵逾:翻越。里,居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越过里墙。

⑶杞(qǐ):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树:种植。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

⑷爱:吝惜。

⑸怀:思念。

⑹檀:木名,常绿乔木。一名“紫檀”。

[译文]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呵,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呵,我是害怕兄长。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呵,我是害怕邻人的毁谗。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的毁谗,也让我害怕。


[赏析一]     

诗中的女于对仲子充满爱意,却怕闲言碎语、飞短流长而不敢大胆往前走,欲爱不成,欲罢不忍,陷入两难处境之中。这是非常现实的处境,选择也只有妥协或者反抗,中间道路似乎少有可能。
  应当说两难处境是我们必须经常面对的一种生活状备。这时,你只能选择是或不是,不可能作任何解释,不可能作任何别的选择,其实,这是非常残酷的。残酷的并不是是或不是这两个对立的方面,而是你无处可逃,迫不得已,没有退路,或者妥协或者反抗;或者生存,或者死亡。你的退路,你的回旋余地,统统没有。因此,别无选择的痛苦,恐怕比其它痛苦更加深刻。它的实质是:你清楚明白地知道现实违背自己的意愿,然后被迫屈从于现实,毫无反抗和逃避的机会。
  此外,外在力量——他人的阻挠和言论——对个人意志扼杀,也是极其可怕的。人言可畏,在于他人言论所形成的氛围,对你构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在于人们懂得,一般人不会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不会不在乎照别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们说人活得累,时常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包括上面所说的别无选择和被流言蜚语所包围。但是,在根本上,累不累的权力在我们自己,真正旷达的人,是不会屈从外在压力。不会屈从别人的意志的。他有自己的主见,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如今,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


[赏析二]

 

《将仲子》很好懂,是一首专写男女私情的诗。该诗往复回环,情韵相生,读之扣人心弦,是《诗经》中描写爱情的杰作之一。《毛诗序》断定《将仲子》是“刺庄公”之作,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所著的《诗辨妄》则批《将仲子》为“淫奔之诗”,此二说皆妄矣!于今已鲜有人取之。至于将《将仲子》视为描述郑庄公与其弟段之间所发生的“兄弟阋墙”事件的诗歌,似可存疑不论。

 先秦时代的男女交往,大约经历了从防范相对宽松,到逐渐森严的一个变化过程。《周礼·地官·媒氏》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还为男女青年的恋爱、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选择自由。但一过“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则要被斥为“淫奔”的。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男女之防就严格多了。《孟子·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连“钻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贱骂,可见社会舆论已何其严厉。

《将仲子》所表现的,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上述舆论压力之下的畏惧、矛盾的心理。且看第一章,开口即是突兀而发的呼告:“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乍一听这种呼告,确实令人摸不着头脑,但是,细细品味之后又不免莞尔而笑。诗行中分明透露着如下信息:有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热恋中的男子即仲子,情急之下竞提出了要翻墙逾院前来相会的方案。这一下可把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兄、邻居轻贱和斥责的。她想:“倘若心上人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呢?”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发呼告。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传达着女子心中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不要)字,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读者读得再深入些,当能想见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变得苍白的面容,还有“仲子”那因被拒绝而失望的神情。

仲子的失望也被女主人公感觉到了,由此便有一段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反问问得蹊跷,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她唯恐“无折我树杞”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故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树,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虽然爱着你,却不能让你翻墙折杞而来,我实在是迫不得已啊。这番对心上人作解释的自白,一个“畏”字,吐露着她对父母的斥责,竟是如何的胆战心惊。当然,仲子也不是完全绝望。“仲可怀也”三句表明,可怜的女主人公毕竟给心上人予以温言软语的安慰:“我实在是天天想着你呀,只是父母的斥骂,也实在让我害怕呀……”絮絮话语,频频传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脱脱地刻画出了热恋中的少女那既痴情、又担忧的情态。

第二章和第三章对第一章的重复,绝非简单之重复,而是抒写情意层层递进的需要。从女主人公呼告的“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无逾我园”,可以推测她那热恋中的仲子,已经不顾一切地翻墙逾院,越走越近。也许男子可以鲁莽行动,女子却受不了为人轻贱的闲话。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惧也随之而扩展,由“畏我父母”至“畏我诸兄”,再至“畏人之多言”。使人觉得,那似乎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家庭一直撒向社会,谁也无法挣脱它的束缚。这张大网就是不准青年男女恋爱、私会的礼法羁绊。这张大网经过了“父母”、“诸兄”、和“人之多”的重重缠裹和包围,已经变得非常森严和十分可怕。由此便可以知晓,难怪女主人公的呼告一次比一次显得急切和焦灼。她实在孤立无助,难以承受这众口嚣嚣的舆论压力啊!

《将仲子》通篇以内心独白式的情话构成,使用的全是女子的口吻。字面上但见女子的呼告和恐惧,诗行中却依稀可见仲子的相貌和神情。那试图翻墙逾院前来相会的鲁莽,那被劝止而引发的不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连同女子既爱又怕的情态,均可于诗中一一寻见。我国古代诗坛特别推崇诗歌写“情中景”与“景中情”,在这一方面,《将仲子》堪称典范。

哎,《将仲子》真是一首描写男女相恋而急欲私会的好诗啊!


[赏析三]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他们都是平凡人家的儿女,只是因为单纯的爱恋,却陷入了苦苦无可奈何的境地,女子家人的反对,男子便不能再见女子。他只得夜夜爬上女子家的墙头,偷偷来看望他日思夜想的爱人。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将仲子》中,将男孩为了见上女孩一面,所历经的艰辛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不惜冒着可能摔伤、被女孩子父母兄弟发现辱骂毒打的危险,爬上了女孩家的墙头,只是为了多看心爱的人一眼。
  诗中的“仲”就是“二哥”的意思,翻译成白话就是“我的小二哥啊”,听起来几分亲切。那么小二哥为什么要爬上墙头而不直接进女孩家呢?原来当时已经有了“三纲五常”的雏形。
  《周礼·地官·媒氏》中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在周代,为男女谈恋爱有着特定的时节,男女两人要是来电,就在野外亲热,也没人认为是伤风败俗,却被看作是对大地丰产的祝福,是吉祥!但是一过这个时间,比如《周礼》中说的“中春”,要是再私自交往就要受到处罚等等,《孟子·滕文公下》中就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约,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但是爱情却不会因为时间的限制而停止思念,反而会因为禁忌而显得愈发的躁动,就好像鲁迅在散文《社戏》中描述了和几个小伙伴偷吃了六一公公的罗汉豆,罗汉豆在那一夜雨记忆中永远那么好吃。
  还有一本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是小时候偷吃母亲藏起来的小坛子甜酒。踮着鼻子在屋子里四下侦查,在找着时候,眼前荡漾起甜酒甜蜜的气泡,于是一天偷吃一点。等到母亲端出来让正大光明享受之时,甜酒已经就剩下一个底了,再吃起来也没有偷吃时候那么甜蜜了。看来偷偷品味的过程所带来的甜蜜更强烈些。
  男子控制不住想品尝爱情的甜蜜,又因为有明文的规定,那只好偷偷相会了,于是就有《将仲子》里的这一幕:男孩立在少女家的墙头之上,少女站在墙下对她野蛮的恋人倾诉阻拦。
  我的小二哥啊,求求你,别翻越我家的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小二哥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兄长的叱骂也着实让我害怕……的确,父母兄弟在古代对于婚姻的成败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他们的干涉造成了很多的悲剧,《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与他表妹唐婉的婚姻悲剧都是代表。少女当然害怕。
  对于少女的这番规劝话,历代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说法,《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庄公”之作,郑樵《诗辨妄》认为此诗是“淫奔之诗”,现在已经很少人取用这些观点。当代人大多数是读出了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等的无奈。
  我的小二哥啊,你着实让我牵挂,但父母兄长的叱骂、邻居的谗毁也实在让人害怕啊。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相爱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但我们的爱情是涉及到一堆人的事情啊。女孩在墙下耐心劝导。
  听到这样的话,男孩似乎要丧气了,好一个“良辰美景奈何天”,你这不是委婉地把我拒绝在墙头之外了嘛。但是,细细掂量女孩的温言软语,这诗中不正是一张偷情的线路图么?
  我的小二哥啊,你要留点儿神,不要随便翻越我家的门户,我种的那株杞树你可以可以当梯子爬下来,可千万不要折断了露了馅,要是父母发现可不得了。我的小二哥啊,你要留点儿神,不要随便翻越我家围墙,我种的那株桑树你也可以当梯子溜下来,可千万不要折断了露了馅,要是我哥哥发现可不得了。我的小二哥啊,你要留点儿神,不要随便翻越我家菜园,我中的那株檀树你可以当梯子滑下来,可千万不要折断了露了馅,要是邻居们发现可不得了……
  这就是一张完整的爱情线路图,男孩有三条线路可以接近女孩。要是墙头的男孩真的没有明白无功而返的话,真对不起女孩的良苦用心了。恋爱中的男女,女孩的又想爱又有所顾忌的心情、男孩为了所爱不顾一切的“野蛮”,在《将仲子》中淋漓展现。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梦境!似一幕古代版的青春偶像剧,怎能惹人不喜欢。将爱情的原始淳朴显现在世人面前,丝毫感觉不到淫秽,反而觉得至美。难怪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赏析四]

我自觉这诗歌是很富趣味的,从“逾”“里”到“墙”到“园”,情人的“越轨”之举是越来越近,越来越明显。而“我”的心也随着情人的步伐愈渐紧张,从“畏”“父母”到“诸兄”到“人”“之多言”,明显是离得越近,流言蜚语越多。虽然“我”“怀”“仲”,但我亦畏“父母”“诸兄”以及“人之多言”。情人处和我之处,都是层层递近,犹如一幅画面展现眼前。你可想象?

定是有明月的夜晚,怕周围有闲杂人等,情人等待了一天为“我”见,“我”站在窗前,拨弄自己乌黑的发丝,想他进来又怕他进来,看到檀树下情人的影子,心中忐忑不安。像莎士比亚剧中的罗密欧站在凯普莱特家的花园,仰着头对他心中的“太阳”说:“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这时勇气可嘉的朱丽叶会告诉他,“幸亏黑夜替我罩上了一重面幕,否则为了我刚才被你听去的话,你一定可以看见我脸上羞愧的红晕。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你爱我吗?我知道你一定会说‘是的’;我也一定会相信你的话;可是也许你起的誓只是一个谎,人家说,对于恋人们的寒盟背信,天神是一笑置之的。俊秀的蒙太古啊,我真的太痴心了,所以也许你会觉得我的举动有点轻浮;可是相信我,朋友,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我的忠心远胜过那些善于矜持作态的人。我必须承认,倘不是你乘我不备的时候偷听去了我的真情的表白,我一定会更加矜持一点的;所以原谅我吧,是黑夜泄漏了我心底的秘密,不要把我的允诺看作无耻的轻狂。”

然而他们不会用这些大胆狂热的表达,比起罗密欧时代的礼教,华夏儿女更畏世俗道德。所以“我”无法心行一致,想爱而不敢爱,月光下可见“我”黯然心绪。“我”的心情用琼瑶电视中的一首歌最能表达,“情郎呀轻轻,走进我窗前,莫非是梦境里面。情人呀轻轻,抬头看一眼,看着我含泪的脸”。“我”的情人如果听见“我”的心声,他会回曰,“情人呀轻轻,合上你双眼,梦境里与你缠绵。情人呀轻轻,睁开你双眼,昨夜的我已走远。”“我”看着情人的影,情人看着被月光余韵泼洒的“我”,遥遥相望,怯怯情思。心有所属但难以言说,爱有所指却默默无言。月亮之下,檀树之畔,楼台之上,樊篱之外。我们都无法看清真实的我们,“我”也许是倾城的,情人也许是老实的,谁知道呢,也许我们对爱的期许正是被那夜明黄的月所欺骗。谁知道呢,谁知道呢,我们没有开始就已经被宣布结束了呀,但我们仍然愿意唱,“你不要看我,不要看我,不是我不愿与你缠绵。情人呀亲亲,最初的誓言,请相信永不改变。”

诗歌的趣味就在这里,纠集了个人的喜怒哀愁。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越是读的多,这种趣味越发透彻。像咬了个未熟的果子,是又酸又甜又苦,味味具全。且这种味,果真只有自己才知道,你瞧它是想念便是想念,你瞧它是寄托哀思就是寄托哀思,你瞧着它好如是你心中的宝,别人咀嚼不为所动那不过是草。所以说诗歌它总归会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读《将仲子》的时候还有几个可玩味的地方。“将”读“QIANG”,平声,是谓请求。而“仲子”是排行老二的男子。《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白话一点说就是,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即是方言中的阿大、阿二、阿三、阿末。我曾听母亲叫其父亲的哥哥为“大大阿爸”,应该属于吴方言(上海本地人和苏北人貌似都这么叫)。太字古文只写大,太也通“泰”,就是最大。仲次之,第二位。《论语》中还有说道:“五十而知天命。称号所以有四何?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长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少也。適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以鲁大夫孟氏。”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仲尼父。这些都很能理解,我们常说的成语“伯仲之间”意为两人都差不多,难分优劣好坏。出处源于曹丕的《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这原不可笑,但放现代人眼里,就有好玩的了。现代人叫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亲的弟弟为叔,如果父亲有两个哥哥,那就叫大的那个为大伯,小的叫二伯。叔叔同理。可若按古人的说法,二伯不就该叫他仲仲,小叔叔要叫季季了?如果为娘的是“光荣妈妈”生了不止4个儿来,那三伯四叔又该叫什么呢?

琼瑶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婉君》里面讲述一户人家三个儿子,同时爱上名叫婉君的童养媳,此三子分别叫做:伯健,仲康还有叔豪。原本不明就理的时候觉得这些名字取的真别致,读起来好听,看入眼儒雅。听到俞小凡眼泪汪汪的叫一声“仲康”的时候,心就全如雪般化了。现在拆字一看,顿时大悟,想着琼瑶若写的是四兄弟,那老小定是得叫“季杰”了。且看那“伯仲叔季”如何能不以“健康豪杰”相对呢?

此外,诗里“岂敢爱之”意思是“哪里是吝啬我的树”,“仲可怀也”大致是说“你可真令人思念”,“怀”在此解释为“思念”。我一开始却觉得“怀”总有别解,虽然无从考证,脑门一发热,便道“怀”通“坏”,而“小二哥”这种翻译也老叫我觉得是在唤跑堂的,不如将几句意思变为:

“求你呀,小哥哥,勿翻越,这护栏。别弄折,杞树头,不心疼,那老树,怕爹娘,将我骂。小哥哥,你真坏,爹娘命,不可违。

求你呀,小哥哥,勿翻越,这樊篱。别弄折,桑树桠,不难过,那老树,怕亲友,将我责。小哥哥,你真坏,亲友令,不可移。

求你呀,小哥哥,勿翻越,这果园。别弄折,檀树条,不吝啬,那老树,怕邻舍,将我怪。小哥哥,你真坏,邻舍言,不可弃。”

所谓“打是亲,骂是爱,吵吵闹闹谈恋爱”,女孩子说男孩子“坏”通常是贬词做褒义,就像白娘子许仙为“冤家”,有其独特的巧思。这“坏”一词岂不是更能体现出女子纤细玲珑的心思,及在无可奈何局面中的生存法则吗?以上种种,实为有趣,没有考证,翻译也乱,不过是娱人娱己的把戏而已,切不能当真了。


 [赏析五]

这是女子赠给所爱男子的情诗。封建社会中,婚姻不能自主,给青年男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首诗中的姑娘虽然热烈地爱着一个青年,但在父母、兄长、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却又不敢和他在家中相会。

此诗全是女子的口吻。开头三句是呼喊哀求所爱之人不要爬墙到家中去找她。“将(qiang)”是希望,请求。“仲子”一说是男子的名字;一说“仲”指男子的排行第二,“仲子”犹如说二哥。古代二十五家为“里”,里外有墙。诗中的“里”即女家外面的里墙。“树杞”即杞树,就是杞柳。二、三章“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要去女家,就要翻越里墙;爬墙就要攀缘墙下的杞树,容易把树枝折断,留下痕迹,相会的事就会被父母查觉,女子就要遭到责骂,所以她求所爱的人不要爬墙到家里来。谁不希望见到自己的恋人呢?这里的哀求是违心的,却又是强烈的;这“将仲子兮”的呼唤声,既无限沉痛,又无限深情;既饱含着对恋人的无限怜爱,又充满了对不得同恋人相见的无限怨恨,其中凝聚着辛酸的泪水,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她的呜咽声。正因为很爱自己的情人,所以又担心他误解,因此立刻起点忙解释。“爱”是惜的意思,就是舍不得。光是解释还不够,最后还明白表示,她是深深爱着他的,只是为了避免父母的责骂,为了不惹出乱子,才求他不要到家里来。也就是说,她的本心仍然是很想见到他的。可以想见,她的内心是多么矛盾。

封建的伦理关系,女子除了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外,还要受到兄长的管教,所以兄长对她说来,也是可怕的。第二章就写这个方面。这章的墙也指里墙,“逾墙”与上章的“逾里”意思相同。末章写社会压力,“逾园”指爬过里墙跳进女家的后园。由于封建礼教的宣传,在当时男女私下相会,被看作可耻的事,一经传开,对女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难怪她一想到这点,就要胆战心惊了。此诗每章虽各写一个文意却有联系。明徐常吉云:“由逾里而墙而园,仲之来也以渐而迫也。由父母而诸兄而众人。女之畏也以渐而远也。”(见《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层层抒写,可以起到加强、加深文意的作用。

这首诗把少女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生动,少女的一往情深和未经世事、天真纯朴,也由此而得到鲜明的体现。从她幽怨的倾诉中,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摧残。全诗三章,句式全同,但一章一韵,一章写一个方面,往复回环,情韵相生,读之扣人心弦,是《诗经》中描写爱情的杰作。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每次,泊客都是含笑地饶有兴趣地读着这首《将仲子》的。

      《将仲子》的描写颇富有情趣,通过第一人称将淑女对君子情郎欲爱又怕、羞羞答答却又充满憧憬、欲拒还迎却又胆战心惊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读《将仲子》,才知道“人言可畏”这个成语来源于此。

       先秦时代的男女交往,正是从交往相对宽松,到逐渐森严的一个变化过程。从诗篇中可以看到,青年男女的私情交往已经成为一桩“流言蜚语”、“人言籍籍”的“问题”。

       但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爱情的胆量也是巨大的。

       “仲子“这位男主人翁与女诗人这位女主人翁已经从相恋到了热恋的阶段,但恐怕还没有到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程度。仲子大着胆子不顾淑女的反对,坚持与淑女约定要晚上来她家附近私会。仲子不顾一切地翻越了里墙(一直到汉代,居民区都是防盗防火封闭的“里”--应该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居民小区吧。到唐代,“里”演变成“坊”,定时开闭坊门。仲子能翻越高大的里墙,说明了仲子的勇武,难怪淑女喜欢上了他,呵呵)、翻越了淑女之家的墙头、翻越了淑女家的菜园,直到来到了淑女的身边......

       淑女呢?矛盾、欢喜、紧张、担心、担忧、害怕、羞怯、哀劝、渴望等等复杂的心态充斥心中。对于仲子的晚上约会,淑女拒绝不了(没法拒绝其实也是没怎么想拒绝),可是,随着仲子翻墙逾院,越来越近,淑女胆怯害怕的心态却越来越重。淑女喜欢着仲子对她的不顾一切,喜欢着仲子对她的喜欢;可淑女也害怕着幽会万一被人察觉,非但要被父母、兄长责骂,更要被邻里乡亲唾弃,毕竟,人言可畏啊!

       本诗,泊客最喜欢“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一句,将淑女欢喜与害怕、紧张与渴望描写得淋漓尽致。

       《将仲子》没有写接下来男女主人翁幽会的具体情节。相对于许多专家的分析,说本诗是一出悲剧,言淑女最后在人言可畏的心态下最终拒绝了仲子与她的相见。泊客却认为,本诗只不过是淑女将自己幽会时的矛盾心态在对情郎述说,某种角度来说,是淑女在对仲子“撒娇”呢!

       相对于《大车》、《丘中有麻》中淑女的大胆、热烈、主动、刚烈,泊客,其实更喜欢这首《将仲子》呢!


诗经76

修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