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红军丟人史

 tjhx0526 2012-10-17
曾有西方军事家评价苏联在军事胜利是由无数红军战士是尸骨堆积而成的。同时一些红军指挥员也在回忆录中提到,二战即将结束因为政治上的要求,必须不顾牺牲的进攻,给部队造成重大伤亡。

在这里不得不先简单的说一下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苏联大清洗运动正式开始于1934年,结束于1939年二战爆发以后。历时数年的这场空前的政治运动使苏联整个国家元气大伤,也使国际共运受到严重影响。

其实到1935年随着苏联的工业化完成,苏联军队已经恢复了沙俄时代的庞大规模。并且开始大量装备坦克,和新式的作战飞机,这些兵器在1936年参与了西班牙内战,但苏联海军始终没有大的发展。

随着1933年大清洗运动的展开,大量的苏联军官被冠以各种罪名被撤职,流放,杀害。这些中高级军官大多都是经过国内战争战火洗礼的优秀指挥员,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大量的基层官兵由于政治过硬而被提拔上来,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经验,指挥能力更是十分欠缺,而且都被满清洗吓破了胆子,办事指挥机械教条,生怕犯错误。上边的命令都是机械的执行,另外办事前都要请示,没有命令不敢善动分毫。而充斥在基层的干部更是刚出校园的菜鸟。他们的主要精力不是在训练上,而是在找上司的麻烦上,***了上级,自己才能升上去。如朱可夫在远东当军长的时候,手下就有几个师长被下属告状要被肃反,都是参加过国内革命战争的老军人,要不是朱可夫力保,可能那几个师长早杀头了,也幸亏了朱可夫在远东力压逆流,为苏联保住了一支受影响较小的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在诺门坎把小日本狠狠的揍了一顿,使得日本损失5万人和大量技术装备,使日本不敢北顾。

由于大清洗的原因,苏联军队战斗力下降极大。1939年苏联入侵芬兰冬季战争,军队由于大清洗带来的恶果被大量表现出来:

1、大量技术装备的更新被延迟,许多优秀的设计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集中营去了。芬兰气候恶劣空军难以发挥。而陆军的兵器除了装甲部队以外,步兵武器不如芬军,苏军步兵被芬军的苏米冲锋枪(波波莎冲锋枪的前身)打得节节败退,甚至出现了在库伊瓦斯湖350人芬军整整封锁苏军第44摩托化步兵师一个整师的战场神话。而装甲部队由于地形只能呆在公路上慢慢前进,几乎毫无建树。

2、军队的战术呆板,军官不知变通,指挥能力底下,对困难预计不足,完全的条令化作业。如来自乌克兰第163步兵师,全师均是乌克兰人,还穿着乌克兰带来的衣服,就被一纸命令就被派到前线,指挥官竟然不敢置疑命令的合理性。在零下30-40度的气温下战斗,结果大量的士兵被冻死,冻伤,士气低落。打到最后苏军几乎都被半冻僵了 ,毫无还手之力。

3、战争的最后结果除了第163师第44师被歼灭还外加一个内务部队第3团,损失了2.25万人,还自己枪毙了1个师长。

4、战争中苏军坦克部队的拙劣表现,不管是坦克本身还是人员的训练都很糟糕,苏联的重型坦克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看到苏军在芬兰的糟糕表现,希特勒看到快速打败苏联的希望,而在未来的战争中,也证明了希特勒的判断是很有道理的,可惜他只对了一半。

1939年的苏军的表现来看,苏军的战斗力水平,甚至比1940年法国军队的还要差,从装备到人员素质上都是不足的。部队几乎没有冲锋枪,除了T-26式坦克外,其它的坦克都大有问题或是试验品。没有防寒油料,和冬季作战所必须的防寒装备。基层军官乏力,士兵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薄弱,几乎一遭到强有力的打击就失去了战斗意志(这一点在苏德战争前期表现尤为明显)。

 

1941-1945年苏德战争

德国的闪击战一开打,就占据了巨大的优势,苏军一线的近300万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许多部队的炮兵还在训练场,军官都在休假。而部队的弹药都在仓库,没有军官的命令,基层军官和士兵拿不到武器,飞机在地上就被炸了个精光。在受到攻击的第一天,德国装甲部队就攻入苏联国土40-50公里。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有近百万苏军被俘虏。

最有名的基辅合围战70万大军被围只战斗了一个星期就完了,除了少量突围外,德军光俘虏就抓了66.5万人,缴获和摧毁坦克装甲车884辆,火炮3718门,其它作战物资无数。其实这里只是讲到了基辅合围的最后结果,再此之前还进行了一次“乌曼合围”的战役。德军与苏军的实力对比如下:苏军西南方面军拥有5000辆各型坦克,86个师,其中20个坦克师和10摩托化步兵师,兵员近100万。而德国只有33个师,9个坦克和摩托化师,坦克600辆。而西南方面军由于“乌曼合围”战役,损失了20万人和大量兵器物资,最后又在基辅被合围,只战斗了一个星期就投降了。实在令人感慨,虽然有一部分苏军拼死战斗,但那只是极少数的人,大多数的苏军更是茫然不知所措,被默默的关进战俘营。而他们能在战后活着回到祖国的不到五分之一,连斯大林的儿子也死在了战俘营。这些人即使活着也要忍受各种不公正的待遇,这可能是斯大林的另一种报复吧。

插曲1:西南方面军的司令员基尔波诺斯是一个火箭式军官,在苏芬战争的时候还是一个师长,因为能坚决跟着斯大林走,事事早请示晚汇报。一下子被提拔到了方面军司令员的位置上,可是他却没有一点经验,根本就不会协同指挥作战,而下面的指挥员却只会听命令办事。可大战一开始就失去了与司令部的联系,一个庞大的军团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下,整个部队处于机械的等待中,只到德军把他们包围。

插曲2:矮子基辅被包围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乌克兰军政领导马上坐飞机跑了。基辅守军一个集团军几乎没有抵抗就飞快的投降了。

在基辅合围以后,德军开始向莫斯科进军了。这时的苏军可以说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除了远东留守的部队,几乎所有的现役部队被歼灭,剩下的大都是新动员起来的后备役和学生军,缺乏训练倒不说,更缺乏的是武器。虽然编制番号众多,可真正能派上用场的部队太少。但为了阻挡德军这些部队还是被紧急派上了用场。看过《莫斯科保卫战》的人都会看到这样一幕,军事学院的学生每人发一杆步枪被派到前线阻挡德军的装甲部队全部战死的场景。实际上这样的场景在战线上随处可见。这些未来苏联国家和军队的精华就这样葬送了。

虽然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了,但那真的如电影上所说的是被强大的苏军击退的吗?答案是:否。德军是被天气打败后,被苏军驱逐的。

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反攻阶段,苏军集结了来自远东的精锐部队,但不过20万人。而当面的德军却有百万之众。但这些德军只有1/3有冬装,而且没有任何防寒的油料。在零下35-40度的时候只有1/5的坦克可以开火,而机枪枪栓被冻住全部罢工,炮栓只要敲一下全都碎裂了。汽油被冻成了浓汤,坦克发动机需要预热2个小时才能发动,更要命的是150MM以下的火炮打在雪地里不太凑效,反坦克作战只能依靠坦克。1941年底第6装甲师士兵每天因为冻伤减员800人。而这些减员几乎都是永久性的(四肢被冻伤了只能截肢)。到苏军反攻前夕,德军已经山穷水尽了,枪炮坦克几乎都瘫痪了,而部队因士兵减员也已经达到了崩溃的地步。而苏军的作用只是轻轻的一推。即使是这样德国人的撤退也是很成功的,丢弃了所有的装备,把人最大限度的救出来了。但损失是依然是惨重的。死伤数十万精锐士兵,这些士兵征服了西欧,占领了巴尔干,横扫了北非,在苏德战场上所向披靡,但他们中大多数人却败在天气手里。这里面希特勒要负很大责任。而苏联吸取了苏芬战争的教训,大力研制了冬季作战装备。

然而苏军真的战斗力恢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大量现役军人和技术装备的损失不是一下子就能补充上来的。而且在1942年夏季攻势中苏军又失利了,也直接证明苏军的虚弱,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而这时的苏军的战斗力才有了初步的起色,但更多的是用伤亡来换取时间。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察看有关资料。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烈的巷战中耗尽了自大战爆发以来积累的大量精华(那些身经百战的军人,几乎当年征服西欧的精华部队全都消耗一空了),而苏联庞大的预备队的及时投入奠定了战役最后的胜利。德军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时候不但要与苏军作战还要和严寒与饥饿作战,最后依靠寒冬威力苏军才彻底打败这支德军。

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才开始真正的发挥出水平来。德军水平的不断下降和苏军人员装备水平提高,在这次作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苏军在1941年后新组建的部队在1942年的作战中得到了洗礼,在1943年终于爆发出来。德军虽然拥有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但数量少,而且有不少缺陷,如虎式没有机枪,而豹式的发动机很容易被打燃,但苏军的T-34/75坦克却依然打得很吃力,几乎是拿虎式没办法,只能一开数量优势形成混战,攻击虎式的侧面和背后。一直到年底T-34/85坦克批量生产才有所改观(只是在近战上面改观,在2000米的距离上虎式可以轻易击毁T34,而在树林或灌木从近战中双方势均力敌)。这个时候的苏军在技术装备上可以与德军相抗衡了,而德军却面临了兵员和兵器的短缺,坦克师的兵员和坦克还不到1941年的一半,而且德军的战斗力还在不断的下降。

1944-1945年苏军节节推进一直打到了德国柏林,但伤亡情况却比德国多太多,不知道是苏军战斗力的问题,还是德军的顽强所致。仅仅18天的柏林战役苏军就损失了30余万人。

苏军虽然高级指挥员通过战火的洗礼成长起来,但基层的指挥员依然缺乏能力,这于战争爆发前期的失利有很大关系,几乎20-23岁年龄段的青年在战争刚爆发不久就损失了大半,而到战争结束时,1920-1923年出生的青年人几乎都已战死沙场。许多军校生还没毕业就被派上前线消耗掉了,苏军在整个大战中都严重的缺乏合格基层军官。虽然在大的战略战术上苏军获得了较多经验。但基层部队战术依旧落后,如德军相比差距较大,而由于战事紧急,许多刚被动员的士兵一到两个星期训练就被派上前线,被派去冲锋后面用机枪压阵,后退者当场射杀。另外到了1943年苏军依然有大量的T-34坦克被德军缴获,被德军装备了一个300多辆坦克的党卫军装甲师。再看看苏德军队人员损失表就可以看出来。苏军虽然节节胜利,装备不断更新,但由于部队的许多基础问题并没有改善,兵员素质根本不能与战前相比。到战争后期因为兵员紧张,连监狱里的刑事犯都被拉进了军队。还有一问题,斯大林的威权统治下,苏军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许多可以避免的损失被他人为的创造出来,在乌克兰百万苏军的覆灭就是因为他不肯下令撤退所致。但幸运的是德国的希特勒比斯大林更独 裁,苏军才有翻盘的余地。

 

附表一个大家仔细对照:
 

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 苏芬战争(193911月至1940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 苏德战争(19416月至1945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

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5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915.3万人。
 

3)苏军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苏波1939.91939.10、苏日1945.8)死伤人数均远远低于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苏波战争:苏军死亡人数仅737人,苏日战争:苏军损失累计3.64万人,其中死亡1.2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