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数学技巧题汇总

 紫曦唯幂1 2012-10-19

初中数学技巧题汇总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
、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
、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100 ,第n个数是 n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 -1,第100项是 1

(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n有关。
例如:192549,(81),(121),的第n项为(  ),

12345.。。。。。。,从中可以看出n=2时,正好是2×2-1的平方,n=3时,正好是2×3-1的平方,以此类推。
  
(三)看例题:
A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是n3次幂,即: n +1
B
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
序列号:12345,从顺序号中可以看出当n=1时,得1*1-10,当n=2时,2*2-133*3-1=8,以此类推,得到第n个数为 。再看原数列是同时减2得到的新数列,则在 的基础上加2,得到原数列第n      

 (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
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得到新数列第n项即,原数列是同除以4得到的新数列,所以求出新数列n的公式后再乘以4即,4 n ,则求出第一百个数为4*100 =40000
   
(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三、基本步骤
   1
 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
   2
 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
   3
 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
    4
 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
    
四、练习题
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
0
381524······ 25101726····· 06163048······
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

答: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位置数的平方减一。
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

答:第一组是位置数平方减一,那么第二组每项对应减去第一组每项,从中可以看出都等于2,说明第二组的每项都比第一组的每项多2,则第二组第n项是:位置数平方减12,得位置数平方加1 

第三组可以看出正好是第一组每项数的2倍,则第三组第n项是: 
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

答:用上述三组数的第n项公式可以求出,第一组第七个数是7的平方减一得48,第二组第七个数是7的平方加一得50,第三组第七个数是2乘以括号7的平方减一得9648+50+96=194
2
、观察下面两行数
2
48163264 ...(1
5
711193567...(2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

解:第一组可以看出是,第二组可以看出是第一组的每项都加3,即2 +3

则第一组第十个数是2 =1024,第二组第十个数是2 +31027,两项相加得2051
  3
、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 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

解:从数列中可以看出规律即:111213141…….,每二项中后项减前项为012345……,正好是等差数列,并且数列中偶项位置全部为黑色珠子,因此得出2002除以21001,即前2002个中有1001个是黑色的。

 4 =8    =16   =24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

解:被减数是不包含1的奇数的平方,减数是包括1的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奇数项第n个项为2n-1,而被减数正是比减数多2,则被减数为2n-1+2,2n+1,则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为: =8n 
   
写出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

解:通过上述代数式得出,平方差为8888n=8X111,得出n=111,代入公式:

222+1 -222-1 =888
五、对于数表
1
、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
2
、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

 六、数字推理基本类型
  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和差关系。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
  12203042( 56  )
  1271129782( 67 )
  34712( 19 )28
  (2)移动求和或差。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
  1235( 8 )13
  A.9   B.11   C.8   D.7
  选C1 +2=32+ 3=53+ 5=85+ 8=13
  01124713( 24)
   A.22  B.23  C.24  D.25
  选C。注意此题为前三项之和等于下一项。一般考试中不会变态到要你求前四项之和,所以个人感觉这属于移动求和或差中最难的。
  53211(0 )
  A.-3    B.-2    C.0    D.2
  选C。前两项相减得到第三项。
   2.
乘除关系。又分为等比、移动求积或商两种
  (1)等比,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或一个等差数列。
  8121827(40.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1.5
  6691845(13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等差数列,分别为11.522.53
  (2)移动求积或商关系。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积或商。
  251050(500)
  10050225(2/25)
  3461236(216) 从第三项起,第三项为前两项之积除以2
  17857(457)第三项为前两项之积加 1
3.
平方关系
  1491625(36)49 为位置数的平方。
  6683102123(146) ,看数很大,其实是不难的,66可以看作64+283可以看作81+2102可以看作100+2123可以看作121+2,以此类推,可以看出是89101112的平方加2
4.
立方关系
  1827(81)125  位置数的立方。
  31029(83)127 位置数的立方加 2
  0129(730) 后项为前项的立方加1
 5.分数数列。
关键是把分子和分母看作两个不同的数列,有的还需进行简单的通分,则可得出答案
                ( )分子为等比即位置数的平方,分母为等差数列,则第n项代数式为: 
  2/3 1/2  2/5  1/3 (1/4) 将1/2化为2/41/3化为2/6,可得到如下数列:2/3, 2/4, 2/5, 2/6, 2/7, 2/8 …….可知下一个为2/9,如果求第n项代数式即:,分解后得: 
6.
、质数数列
  235(7)11  质数数列
  46101422(26)  每项除以2得到质数数列
  2022253037(48)  后项与前项相减得质数数列。
7.
、双重数列。
   
又分为三种:
  (1)每两项为一组,如
  13395157(21) 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等每两项后项与前项之比为3
  2571091210(13)每两项中后项减前项之差为3
  1/7141/21421/36721/52(104  ) 两项为一组,每组的后项等于前项倒数*2
  (2)两个数列相隔,其中一个数列可能无任何规律,但只要把握有规律变化的数列就可得出结果。
  2239253831374036(52) 由两个数列,22253140( )39383736组成,相互隔开,均为等差。
  34363535(36)3437(33) 由两个数列相隔而成,一个递增,一个递减
  (3)数列中的数字带小数,其中整数部分为一个数列,小数部分为另一个数列。
  2.01, 4.03 8.04 16.07(32.11)整数部分为等比,小数部分为移动求和数列。双重数列难题也较少。能看出是双重数列,题目一般已经解出。特别是前两种,当数字的个数超过7个时,为双重数列的可能性相当大。
8.
、组合数列。
最常见的是和差关系与乘除关系组合、和差关系与平方立方关系组合。需要熟悉前面的几种关系后,才能较好较快地解决这类题。
  11371741(  99 )
  A.89   B.99   C.109   D.119
  选B。此为移动求和与乘除关系组合。第三项为第二项*2加第一项,即1X2+1=33X2+1=77X2+3=1717X2+7=41,则空中应为41X2+17=99
  6535173 1 )
  A.1    B.2   C.0    D.4
  选A。平方关系与和差关系组合,分别为8的平方加16的平方减14的平方加12的平方减1,下一个应为0的平方加1=1
  46101834( 66  )
  A.50  B.64   C.66   D.68
  选C。各差关系与等比关系组合。依次相减,得24816( ),可推知下一个为3232 +34=66
  6153577(   )
  A.106 B.117 C.136 D.143
  选D。此题看似比较复杂,是等差与等比组合数列。如果拆分开来可以看出,6=2X315=3x535=7X577=11X7,正好是质数35711数列的后项乘以前项的结果,得出下一个应为13X11=143
  282464( 160  )
  A.160  B.512   C.124    D.164
  选A。此题较复杂,幂数列与等差数列组合。2=1X2 1次方,8=2X2 的平方,24=3*X2 64=4X2 ,下一个则为5X2 =160
  062460120( 210 )
  A.186  B.210  C.220  D.226
  选B。和差与立方关系组合。0=13次方-16=23次方-224=33次方-360=43次方-4120=53次方-5。空中应是63次方-6=210
  148142442(76  )
  A.76  B .66   C.64   D.68
  选A。两个等差与一个等比数列组合依次相减,原数列后项减前项得3461018 34  ),得到新数列后,再相减,得124816( 32  ),此为等比数列,下一个为32,倒推到34681034,再倒推至14814244276,可知选A
9.
、其他数列。
  261220( 30 )
  A.40    B.32    C.30     D.28
  选C2=1*26=2*312=3*420=4*5,下一个为5*6=30
   112624( 120 )
  A.48   B.96  C.120  D.144
  选C。后项=前项X递增数列。1=1*12=1*26=2*324=6*4,下一个为120=24*5

148131620( 25 )
  A.20   B.25   C.27   D.28
  选B。每4项为一重复,后期减前项依次相减得345。下个重复也为345,推知得25
  27165( 0 )1/7
  A.16  B.1   C.0   D.2
  选B。依次为33次方,42次方,51次方,60次方,7-1次方。
四、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
)等差数列
  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它还包括了几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字排列方式:
  自然数数列:123456……
  偶数数列:24681012……
  奇数数列:135791113……
  例题1038159( 37  )15
  A.68   B.42    C.37    D.39
  解析:答案为C。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前后项的差为22
  例题2258( 11  )
  A.10   B.11   C.12    D.13
  解析:从题中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 +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3123456789( 1122  )
  A.1122   B.101112   C.11112   D.100112
  解析:答案为A。这题的第一项为123,第二项为456,第三项为789,三项中相邻两项的差都是333,所以是一个等差数列,未知项应该是789 +333=1122。注意,解答数字推理题时,应着眼于探寻数列中各数字间的内在规律,而不能从数字表面上去找规律,比如本题从123456789这一排列,便选择101112,肯定不对。
  例题4 111723( 29  )35
  A.25   B.27   C.29   D.31
  解析:答案为C。这同样是一个等差数列,前项与后项相差6
  例题5 121518( 21  )2427
  A.20   B.21   C.22   D.23
  解析:答案为B。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题中相邻两数之差均为3,未知项即18+ 3=21,或24-3=21,由此可知第四项应该是21
(
)等比数列
  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等比数列在数字推理测验中,也是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1 211/2( B  )
  A.0   B.1/4   C.1/8   D.-1
  解析:从题中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比值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比值为1/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2)/2,第四项应该是1/4,即答案为B
  例题2 2832128( 512  )
  A.256     B.342    C.512    D.1024
  解析:答案为C。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为4
  例题3 2-48-16 32  )
  A.32     B.64     C.-32    D.-64
  解析:答案为A。这仍然是一个等比数列,前后项的比值为-2
(
)平方数列
  1、完全平方数列:
  正序:1491625
  逆序:10081644936
  2、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个数。
  1)直接得出:2416( 256 )
  解析: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答案为256
  2)一个数的平方加减一个数等于第二个数:
  12526(677) 前一个数的平方加1等于第二个数,答案为677
  3、隐含完全平方数列:
  1)通过加减一个常数归成完全平方数列:0381524( 35  )
  前一个数加1分别得到1491625,分别为12345的平方,答案35
  2)相隔加减,得到一个平方数列:
  例:653517( 3 )1
  A.15    B.13   C.9    D.3
  解析:不难感觉到隐含一个平方数列。进一步思考发现规律是:65等于8的平方加135等于6的平方减117等于4的平方加1,再观察时发现:奇位置数时都是加1,偶位置数时都是减1,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2的平方减1等于3,答案是D
  例:141649121( 169  )(2005年考题)
  A.256    B.225    C.196    D.169

解析:从数字中可以看出1的平方,2的平方,4的平方,7的平方,11的平方,正好是124711.。。。。,可以看出后项减前项正好是12345,。。。。。。。,从中可以看出应为11+5=1616的平方是256,所以选A
  例:23101526( 35 )(2005年考题)
  A.29    B.32    C.35    D.37
  解析:看数列为2=1的平方+13=2的平方减110=3的平方加115=4的平方减126=5的平方加1,再观察时发现:位置数奇时都是加1,位置数偶时都是减1,因而下一个数应该是6的平方减1=35,前n项代数式为: 所以答案是C.35
(
)立方数列
  立方数列与平方数列类似。
  例题1 182764( 125 )
  解析:数列中前四项为1234的立方,显然答案为5的立方,为125
  例题2072663 ( 124  )
  解析:前四项分别为1234的立方减1,答案为5的立方减1,为124
  例3 -2-8064(   )(2006年考题)
  A.64    B.128    C.156    D 250
  解析:从数列中可以看出,-2-8064都是某一个数的立方关系,-2=(1-3)×1 -8=2-3X2 0=3-3X3 64=4-3X4 ,前n项代数式为:,因此最后一项因该为(5-3)×5 250 D
  例4092665124( 239  )(2007年考题)
  解析:前五项分别为12345的立方加1或者减1,规律为位置数是偶数的加1,则奇数减1。即:前n=n + (-1) 。答案为239
  在近几年的考试中,也出现了n次幂的形式
  例5132816425 6 )1(2006年考题)
  A.5     B.6     C.10     D.12
  解析:逐项拆解容易发现1=1 32=2 81=3 64=4 25=5 ,则答案已经很明显了,61次幂,即B 
(
)、加法数列
  数列中前两个数的和等于后面第三个数:n1+n2=n3

  例题1 11235( 8 )
       A8    B7    C9    D10
  解析:第一项与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第二项与第三项之和等于第四项,第三项与第四项之和等于第五项,按此规律3 +5=8答案为A
  例题2 45( 9 )142337
  A 6    B 7    C 8    D 9
  解析:与例一相同答案为D
  例题3 22355690( 145  ) 99年考题
  A 162    B 156    C 148    D 145
  解析:22 +35-1=56 35+ 56-1=90 56+ 90-1=145,答案为D
 
 ()、减法数列
  前两个数的差等于后面第三个数:n1-n2=n3
  例题1633( 0  )3-3
     A 0      B 1    C 2    D 3
  解析:6-3=33-3=0 3-0=3 0-3=-3答案是A(提醒您别忘了: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
   (
)、乘法数列
  1、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
  例题11224832( 256   )
  前两个数的乘积等于第三个数,答案是256
  例题22123680(    ) (2007年考题)
  A.100    B.125    C.150    D.175
  解析:2×1 3×4 4×95×16 自然下一项应该为6×25150 C,此题还可以变形为:    …..,以此类推,得出 
  2、两数相乘的积呈现规律:等差,等比,平方等数列。
  例题23/2 2/3 3/41/33/8 ( A ) (99年海关考题)
     A 1/6      B 2/9      C 4/3     D 4/9
  解析:3/2×2/3=1 2/3×3/4=1/2 3/4×1/3=1/4 1/3×3/8=1/8 3/8×?=1/16 答案是 A
   ()、除法数列
  与乘法数列相类似,一般也分为如下两种形式:
  1、两数相除等于第三数。
  2、两数相除的商呈现规律:顺序,等差,等比,平方等。
    (
)、质数数列
  由质数从小到大的排列:235711131719…
    (
)、循环数列
  几个数按一定的次序循环出现的数列。
  例:34534534534
  以上数列只是一些常用的基本数列,考题中的数列是在以上数列基础之上构造而成的,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以下近几年考题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数列形式。
   1
、二级数列
  这里所谓的二级数列是指数列中前后两个数的和、差、积或商构成一个我们熟悉的某种数列形式。
  例1  12  20  30  ( 42 )(2002年考题)
  A.38     B.42    C.48    D.56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个数的差分别为:46810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0的差应该是12,所以答案应该是B
  例220  22  25  30  37    ) (2002年考题)
  A.39   B.45   C.48   D.51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2357这是一个质数数列,因而要选的答案与37的差应该是11,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3    11   20   32   ( 47  ) (2002年考题)
  A.43    B.45    C.47    D.49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36912这显然是一个等差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32的差应该是15,所以答案应该是C
  例4    1l   19   ( 35  ) (2002年考题)
  A.27    B.31    C.35    D.41
  解析: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为:1248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因而要 选的答案与19的差应该是16,所以答案应该是C
  年考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