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光武帝原陵

 书楼寻踪馆 2012-10-20


 

汉光武帝原陵


中国帝王陵墓巡礼系列之汉光武帝原陵

帝陵简介及皇帝生平

汉光武帝,刘秀,湖北枣阳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本为汉景帝中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少务农于宛地。王莽中,随兄长刘演组织本地刘姓宗族和不满王莽苛政的乡民,号舂陵兵,加入了反对王莽新朝的绿林农民起义军,在昆阳大战中,刘秀带领数万军队,以少胜多,全歼王莽主力。后王莽新朝灭亡。更始皇帝刘玄,杀刘秀之兄刘演。刘秀韬光养晦,被更始帝派往河北平地当地起义军。

在河北,刘秀平定了铜马等农民义军,收编农民军近百万人,人称铜马帝,后刘秀消灭了诈成汉成帝字刘子舆的王郎势力,占领整个河北。公元25年,刘秀为部将拥戴,在河北镐城正式称帝,越明年,占领洛阳,并建都于此。与西京刘邦所建之汉并尊,史称东汉。

刘秀从建武元年,到建武十五年,先后平定了绿林,赤眉两只农民起义军,消灭了割据山东的梁王刘永,割据西北的隗嚣,割据巴蜀的公孙述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励精图治,废除王莽苛政,废除肉刑,释放奴婢,与民生息。将自汉元帝起苦于苛政战乱的中国重新恢复了平静和安宁。史称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同样十分忠实文化建设,虽然自己没什么文化,做皇帝以后,经常举办各种经筵,于朝政之外,常有儒臣侍讲。光武帝同样是薄葬制的拥护者,在自己死后的葬礼安排上,讲究了从检的原则。汉光武帝刘秀,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君主之一,功业与人格同辉,殊为不易。

建武中元二年(57),汉光武帝病故于洛阳南宫前殿,年63。范晔后汉书中对这位开国君主有极高的评价,特引用于此,以纪之。“人谋咸赞。明明庙谟,赳赳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根据《帝王世纪》《后汉书》《东汉观记》等史料记载,汉光武帝陵,曰原陵,位于临平亭南,在洛阳西北十五里。这里的洛阳,指的是今年洛阳市东南的汉魏洛阳城遗址。

史料中关于原陵的记载

东汉帝王陵由于多年的盗掘和破坏,至早在宋朝,东汉十二帝除末帝献帝禅陵外,其他十一陵的位置就已经无法考证。各种史料多有矛盾之处,后代如龚松林等学者,在考证东汉帝陵位置的过程中,也有诸多的错误。所以,橙子在编辑东汉帝王陵文稿的过程中,做了一些考证和考察工作,以下的论证和关于帝王陵墓的判断,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汉光武帝的陵墓原陵,是汉光武帝生前选定的。时间是建武26年,史料记载,汉光武帝是出于薄葬的和对黄河风景的喜爱,选择了原陵。

《后汉书》记,初作寿陵。将作大匠窦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令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史料中还有其他数处关于原陵位置的记载

《帝王世纪》 “原陵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去洛阳十五里”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第二》载: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有司奏上尊庙曰世祖。”

《文献通考》“光武葬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高六丈六尺。垣四出司马门。寝殿、钟ね皆在周垣内。提封田十二顷五十七亩八十五步。《帝王世记》曰:“在临平亭之南,西望平阴,东南去雒阳十五里(帝以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崩,三月丁卯葬)

汉光武帝原陵考

中国帝王陵墓巡礼系列之汉光武帝原陵

关于汉光武帝原陵的位置,近代自龚松林起历代学者众说纷纭,陈长安先生认为刘家井大冢是原陵,太田有子,杨宽等先生认为,铁谢村的刘秀坟是原陵,也有其他的一些说法,如盘龙冢说,大汉冢说等等。

第一,原陵的方位来看,《帝王世纪》说的很清楚,原陵位于汉魏洛阳城西北,十五里的邙山之上,这本史料中,关于文,恭,宪,怀,原五陵的位置,基本是一致的,既东南去洛阳十五里,或者在洛阳西北,十五里。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皇甫谧是晋人,所以里是晋里,而洛阳西北十五里,就是邙山之上,送庄一带。所以汉光武帝原陵应该是在邙山之上,而不在黄河岸边。

第二,光武帝原陵在临平亭南,向西可以望到平阴。根据唐李泰所编《括地志》记载,东汉的平阴,就是曹魏和西晋时期的河阴,位于今年邙山西北,黄河岸边一带,也就是说,光武帝原陵的位置,应该是高于平阴县城的,而且和平阴县城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才能望到平阴县城,和平阴以北的黄河。如果你站在铁谢村,现在大多数人认定的刘秀坟上,朝西望,是很难望到黄河边的建筑的,更不要说望到黄河了,刘秀坟与黄河基本是平行的,用平行的向西的角度,是不可能望到黄河的。

第三,光武帝原陵,强调了裁定流水,如果坟墓建在黄河边,就会面临洪水和地下水的侵害,又如何谈得上制令流水呢?

第四,根据曹魏时期和西晋时期的一些文学著作记载,光武帝原陵位于邙山之上。《艺文类聚》卷七《北邙山》记载魏朱超石与兄书曰:“登北邙远眺,众美都尽,光武坟边杏美,今奉送核。西晋张协《登北邙赋》云:“壮汉氏之所营,望五陵之嵬峨。丧乱起而后坏,僮竖登而作歌。” 张载《七哀诗》“ 北邙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恭文遥相望,原陵郁瞴瞴

由此可见,汉光武帝原陵位于北邙山上,送庄,平乐,三十里铺,刘家井,东山头村一带,是应该没有什么疑问的。今天人们公认的原陵,并非光武帝之陵,或是其他时代的墓葬,或者建筑遗址。

那么,具体那一个墓冢可能是光武帝陵呢?这就要从《帝王世纪》中关于陵墓高度的记载出发考虑了。原陵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六丈也就是大约二十米的样子,在今天学界公认的邙山东汉帝陵区,比较符合帝陵特征的墓冢中。二汉冢,刘家井大冢,和东山头村的玉冢,相对比较符合这个高度。

中国帝王陵墓巡礼系列之汉光武帝原陵

中国帝王陵墓巡礼系列之汉光武帝原陵

( RT 左下角,洛开高速上方的大冢为玉冢,右侧标注有汉安帝陵的大封土,为大汉冢,右上方刘家井三字旁边的大土堆为刘家井大冢,即文陵)

二汉冢已经被考证确定为汉顺帝刘保的宪陵,刘家井大冢,已经被确定为汉灵帝之文陵。那么既从位置上,也从高度和周长上,比较符合原陵特征的,就是东山头村的玉冢了。但是玉冢由于人为的破坏,墓葬封土已经小了很多。该墓与大汉冢,刘家井大冢基本呈品字排列。符合张载诗中的记述。

橙子曾经在大汉冢附近,挖到过一块瓦当,上面有三个字可以比较清晰的辨认“汉中兴”,瓦当之全称,应该是“大汉中兴”四字,如果这个瓦当是大汉冢的建筑用瓦的话,那么这个瓦当只能属于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刘秀,而不大可能属于丧乱东汉的汉安帝了。所以我并不排除大汉冢是光武帝原陵的可能,这一点也符合之前学者从北魏《宋灵妃墓志》所考证的结论。

大汉冢位于邙山最高处,而且墓葬规模是已发现的东汉帝陵之最,在晴朗的时候,从大汉冢北眺,可以依稀看到黄河,符合光武帝原陵的记载。

(根据橙子个人考证,临平亭并不一定是一个亭子,也有可能是一个行政单位,刘邦不就做过亭长么。具体位置有可能在邙山靠近黄河的尽头,或者邙山崖下的平原地带。应该离邙山帝陵区不远。)

所以,原陵应该是玉冢,或者大汉冢其一,具体还有待考古的进一步发现。个人更倾向大汉冢。但是有一点比较不解的是,根据帝王世纪记载,汉光武帝陵是有建筑和陵园的,但是玉冢和大汉冢周围,并没有明显的陵园和建筑遗存。

陵墓遗存

玉冢目前仅存一个封土,周围没有明显的陪葬墓和建筑遗址。玉冢的高度和汉顺帝陵二汉冢差不多高。玉冢的北面,有几个小墓,可能是陪葬墓。史料记载汉顺帝生母李妃,为阎皇后所害,后顺帝即位,尊其生母为孝安皇后,葬于恭北陵。可能就是此陵北面的陪葬墓之一吧。

大汉冢,是邙山陵墓中最高者,高约40米,比许多西汉帝陵还要高大。在帝陵的南侧,靠近二汉冢,有两座陪葬墓,也比较高大,有可能是陪葬的后妃墓葬。可能是汉光武帝的两位皇后郭圣通,阴丽华的墓葬。相对比较符合东汉早期帝后分葬的制度。

攻略

从洛阳火车站,坐车到孟津,新站老站都可以,坐从孟津到平乐的巴士。司机问你去哪里,你就说去三十里,当地人一般把铺字省略了。过了送庄(这是个大站,上下人会比较多)你就准备下车吧。可以让车直接在村里公交站停车,沿着公路往南走一点,大汉冢就在公路的左侧。附近有一个建筑公司,很好找,大汉冢是很大的。

从大汉冢出来,过马路,有一条一直朝西的小路,一直走下去,走到一个路口,这条路口分出一条北去护驾庄的岔路。玉冢就在岔路的南边一点,也是建筑公司附近,玉冢也不是很小,应该就看到了。如果看不懂,就看谷歌地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