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诊

 艾灸1023 2012-10-26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
面诊,就是是通过观察顾客面部颜色与光泽,进行诊断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属于中医四诊望诊的一种。颜色就是色调变化,光泽则是明度变化。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
面诊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头面为人体经脉汇总之处,根据经络全息理论,人体内部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表现于外。全身的五藏六腑,在面部都有反射区,机体内部功能出现紊乱,这些反射区就会出现色泽的异常变化。高级养生美容讲师可以见微知著,早发现,早调理,防病于未然。《史记》记载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常见的面诊症状如下: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肝病。青色为经脉经阻滞,气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常见青色。如面色青黑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
赤色:主热证。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热证有虚实之别。实热证,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嫩红。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多为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
黄色:主湿证、虚证。黄色是脾虚湿蕴表现。因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
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血脉空虚,均可呈现白色。如面色晃白而虚浮,多为阳气不足;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营血亏损;面色苍白,多属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
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放面色黛黑。目眶周围色黑,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证;面色青黑,且剧痛者,多为寒凝瘀阻。
中医面诊的内容博大精深,中医有句谚语“望而知之谓之神”!面诊也并非一日之功,学习中医面诊要理论结合实践,日久才能见真功夫。面诊的更多内容,请结合在线学习栏目的中医基础理进行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