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树正气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强化群众观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要把“权为民所用”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准则。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职位和权力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更是党和人民信任、赋予的结果,各级干部只是公共权力受托行使者,并不是拥有者。因此,每个领导干部应当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把权力与责任统一起来,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人民。居高位,心系百姓,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处一线,恪尽职守,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在重要岗位,谦虚谨慎,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艰苦岗位,不怕辛苦,迎难而上,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重托,真正做一个品行高洁、一身正气的人。 二要把“情为民所系”作为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人无廉耻枉做人,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从政,首先要解决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领导干部应当始终“牢记自己的出身,不要脱离群众;牢记自己的身份,不要等同群众;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要辜负群众”,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三要把“利为民所谋”作为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应当知足常乐,把名利看淡一些,坚持以民为本、勤政为民,把关注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视为最大的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排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需,尤其要关注、关怀、扶持困难群体,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总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才能始终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廉洁勤政要常怀律己之心
为政之要,民为上;为官之道,廉为本。我认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光要做到慎思、慎行、慎独、慎欲,善于读书、勤于思廉,更为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常怀律己之心。 一个人忠诚于党的事业,不做有损于党和人民之事,不做有愧于良心之事,就会感到心里踏实,夜间就能坦然入睡。反之,如果不遵纪守法,有收取不义之财等错误时,心中往往忐忑不安,一有风吹草动心里就不踏实,是一种以暂时的风光、片刻的欢愉换来终身的痛苦。做官欲求福,还在守纪中。因为守纪,你不用从内心深处时时警惧着法纪的惩处,你无需承受着道德的审判,你更不必非常小心地防范着或明或暗、或正义或不正义、或可预知或不可预知、或精神或物质的打击。因为守纪,你不会受到那些不可告人的牵连和羁绊,你的事业将一帆风顺,你的前程将更加远大。因为守纪,你不会因为内心的畏惧和言行的猥琐而招致心理和生理上的种种不该患生的疾病,你将健康幸福地欢度人生。“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神不惊”,但凡清官,都非常坚信这句古老的中华民谚。 作为党员干部都应自觉地加强纪律修养,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管住自己的头,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把纪律、法律转变为高度的自律,做到时刻警醒。无论掌权还是不掌权,无论是有人监督还是没有人监督,都要言行一致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就会将他律变为自律,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从政修养。 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不应把改革开放与严肃党纪政纪对立起来,不能认为严肃执纪是“左”的一套。党的纪律极为重要,它的政治作用,就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和任务的实现。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党员干部更要常怀律己之心。 “换位思考”管理要讲“艺术”
王守华 企业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从人员、设备、工艺、产品、外销、生产区和生活区,一个企业犹如一个“大社会”,管理之复杂可想而知。要想管好理顺,就要有高超的“艺术”。而“换位思考”管理的方法就是管理的“艺术”之一。 “换位思考”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主客体双方在发生矛盾时,管理者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然后定出管理措施。对内,管理者应当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外,企业应当站在用户的角度,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然而在使用中,若换位不当,却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换位思考”管理要讲究艺术。管理者在思想上要首先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后要付诸行动,管理方式方法上要因人换位思考后而定,方能在根据不同的人进行换位思考和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搞好企业管理。 一、“换位思考”管理要首先在思想上换位思考,思想上换位是该艺术的基础。 换位思考古代有之。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可以分为顺道、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思想。其中顺道、重人、求和,均需要换位思考。 外国有一个故事:圣诞节前夜,一位商人在地铁出口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站在路旁,面前放着一个装了几个硬币的盒子,旁边凌乱地插着一些铅笔。商人放了几个硬币在盒子里就匆匆往前赶。走了一会,他觉得有些不妥,就转身折回来,他问了问铅笔的售价,拿了几支,并向对方道歉,解释说自己忘记拿了,希望他不要介意。几年后的再次相遇,这个衣衫褴褛的人成了很富有的商人,他握住商人的手动情地说:“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是,您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人。是您,重新给了我自尊!自从我的生意倒闭以后,我一蹶不振。看上去我是在卖铅笔,可人们都把我当成乞丐来施舍,因此我自己也认为我是一个乞丐!那天,我麻木地看着您丢下硬币,可是没想到您又跑回来了,您的言行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乞丐,而是一名商人!谢谢您让我重新站起来!”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管理者在开口说话前,要先问自己: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谅。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当我遭到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 从以上不难看出,换位思考在管理中是多么的重要,换位思考是换位管理的基础,在企业的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换位思考,只有在思想上转换角色,才能了解对方在想什么,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在说话、行动上采取正确的做法,把事情办好。 二、思想上换位思考付诸实施是“换位思考管理”的重点。 “换位思考”应该忌讳只是单纯的“思考”,应该让这些思想付诸实际生产工作中去,才能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换位思考在使用中具有方向性,只适宜上级对下属或商家对顾客换位思考,而不能要求下级对领导换位思考。上对下换位思考有利于有效沟通采纳群众意见,实行民主管理,特别是下级提出的一些较尖锐的问题,在换位思考的状态下,可能就听得进去,得到宝贵的建议,认真地收集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实施。而这就需要“换位思考”应当形成一种氛围,深入人心而不能只有少数人换位思考。通过潜移默化而非规章制度,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人人为企业献计献策出力。把换位思考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每个员工的灵魂深处,使换位思考付诸实施,落实到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形成管理上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方式方法上要针对不同的人换位思考而定,是实施换位管理的关键。 “对职工要有深入的了解”是换位思考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千人千品性,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思维行为各不相同。因此,在换位思考中要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思考,首先要深入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的品性,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然后再站在对方的位子上进行思考,并根据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制定出对其工作的正确方法,进行有效沟通,科学布置指挥工作,工作就会顺利开展。正确的换位思考会事半功倍,相反会事与愿违。 总之,“换位思考”管理是一种很好工作方法,掌握和运用好“换位思考”管理可有效的实现干群沟通,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搞好企业的生产及各项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