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成中国第一大死因 每21秒有一国人死于中风

 mtjs 2012-10-29


中风成我国第一大死因 每21秒有一国人死于中风

专家称八成可预防

新快报讯 记者庞倩影 报道今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脑卒中,立即行动”。脑卒中(也称中风)作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一致死因素,近年来不仅呈现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提前等趋势,而且更是给中风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中国内陆每年因脑卒中造成社会经济负担已超过400亿元,“一人中风,全家瘫痪”阴影笼罩我国中风患者家庭。

为帮助中风患者,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共青团广州中医药大学委员会首次在国内联合发起了“中风孤岛人群救援中国行”系列活动,以关注这一社会性课题。据统计,我国现有中风患者约70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其中,每12秒即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而2010年时中国因卒中死亡的人数便位列全球首位,每年因中风而死的中国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

对于上述的中风患者现状,中美脑中风协作组中国区组长张勤奕教授表示,虽然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但只要方法得当,80%的脑中风可预防。

编辑: 健龙

 
 
中風(Stroke)是腦部血液供應中斷而產生各種神經症狀的現象。

中風是由於腦部供血液受阻而迅速發展的腦功能損失。這可因血栓或栓塞所造成的缺血(缺乏血液供應),或因出血。在過去,中風被稱為腦血管意外或CVA,但現在通用「中風」。

中風屬於急症,可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害,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造成併發症和死亡。在美國,中風是第三大死因,在美國和歐洲它是導致成人殘疾的首因。在世界各地中風是第2大死因,並可能很快成為死亡的首要原因。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高血壓,有中風病史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糖尿病,膽固醇過高,抽煙,心室顫動。高血壓是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變數[1]

由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給出的中風的傳統定義[2]是「24小時以上腦神經功能缺損,或在24小時內死亡」。這個24小時的定義是用來區別短暫性腦缺血(可在24小時內完全康復)。因為中風如果早期治療,可以減少中風的後遺症,許多人現在寧願用其他代概念,如急性缺血性腦症候群(模仿心臟病發作和急性冠脈綜合征),反映中風需迅速採取行動的急迫性。[3]

由於中風之狀況可區分為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又依腦部發生位置不同各有不同之治療方式(如腦幹中風),因此通常會以斷層掃描等醫療診察瞭解患者發病原因屬出血性或缺血性,發生部位又為何處,再依各病症施行治療。

缺血性中風偶爾用溶栓治療(「溶栓剋星」),但通常需要輔助治療(理療及職能治療)和二級預防與抗血小板藥物(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常),血壓控制,他汀類和在選定的病人用抗凝治療[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