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论琐语(一)

 大地之歌 2012-11-02

读 书 论 琐 语(一)  

        ————2009年2月3日

       书法的“墨法”。自明董其昌用“淡墨”,王铎用“涨墨”以来,“墨法”已逐渐被书家所注重。清人多有论述。“墨分五色”也早已有之。 林散之先生,在其书法创作中,对“墨法”颇有心得。用墨得法,字则生色!                                                                                                    ( 2009年1月19日)

千年书法!书法千年!悠悠万世,唯此为高!汉字彰承载,笔墨赋风神! 我辈当“传承传统,着意创新”!                                                                                                  (2009年1月11日)

“知白守黑”、“计白当黑”,乃书法生“韵”的根本!有“虚”有“实”,虚实相生,才尽显“神韵”!                                                                                                   (2009年1月10日)

超乎平常,谓之“神”,昂扬顿挫,谓之“韵”。有此二者,乃得“神韵”尔!书画同理、皆然! 多读些书,尤其是《世说新语》、《道德经》、《庄子》等。 领略一下魏晋人的风度。再读些有“神”有“韵”的古诗,
增些“书生”之气,添写“书卷”之灵。书法则会更佳也!                    (2009年1月10日)

费老左手练字之精神励我辈! “勤笔勉思”,当铭记力行!            (2009年1月7日)

胡先生《书论》,虽聊聊数语,然确有独到之理。 尤“无心”与“偶作”之说;乃至临与创之喻,堪称佳语。                                                                                                          (2009年1月21日)

刘洪彪先生的话,给精炼一下: 打好基础,笔熟手精;心明眼亮,高定目标; 知多识广,涉猎百科;爱美从善,文化滋养。 对我们学书之人,不能不说是一剂良方猛药!                  (2009年1月21日)

黄老师的观点清晰明了: 碑帖要融合,帖学要振兴。 “笔法”是核心!多读书! 我辈应努力!传统要继承! 创新的基础必须是继承传统! 否则,是无源之水。是无根之木!      (2009年1月16日)

展厅效应,给人们带来不少的思索。 如何适应?耐人寻味。“进的慢就是退!”这句话欣赏。                                                                                                              (2009年1月23日)

沈老的十六则书论,读毕颇有收益。值得思考的是:(一)草书学习难度大,又受到时代精神、审美观念和外国艺术流派的影响;今人难有“狂草”大师出现。(二)草书,变化多端,莫测端倪。有其自身法则。(三)我们应当在“尚意”(意象、意境、意趣)上下些功夫。尤其是在笔画的“短长肥瘦”上,琢磨怎样去体现风骨和神气."“移易易知”!值得探索!(四)“神韵”,是任何书体都应当深究的问题。“气通于隔行”“上下覆盖”“左右通达”把笔画发挥到极致。(五)融会诸体,不仅是草书的要领。丰富和影响“他体”也是我们当细细体味和实践的事情。                                                                                                     (2009年1月31日)

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是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乃坤道也。
秀润与雄强,阴柔与阳刚,刚柔相济而生变化!学书法讲“师法承传、笔法谱系。”“技巧与气质加学养”,五条具备才具成大器的基本条件。“入古出新”,让笔墨从心中流过,在点画的痕迹承载我们的心智。乃我辈努力方向。                                                                                                                (2009年1月31日)

人有“风度姿仪和气质之美”!字也皆然。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刚柔相济,骨丰肉润,骨势与韵味想结合。方可达到“多力丰筋,肥瘦相和,骨力相称”。                                                                                                            (2009年1月3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