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恋爱中,是“我”还是“我们”?

 香花供养 2012-11-03


在伴侣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如果一个人在开始时不了解这点,就不可能与人建立起“我们”的状态。但很多人都害怕着“我们”会让“我”消失……
爱一个人的时候,还可以保持自我吗?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人能既做自己又爱别人吗?或者是:在爱别人的同时还想做真正的自己,这是应该的吗?我们的自我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了解自我边界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并持续发展的。每个人的自我都不是固定于身体内部——给予他人的、从他人那里收获的,都是自我的构成部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些新的信仰,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新主体应该全然独立。但这几乎就是个神话。对每个人来说,主体性当然重要,但并不应将它绝对化,更不应该将与他人的关联视为自我的迷失。
很多人都害怕着“我们”会让“我”消失……
在伴侣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如果一个人在开始时不了解这点,就不可能与人建立起“我们”的状态。两个人要结成伴侣,他们之间要有起码的融合。这种融合必然会引起个体对自我边界的怀疑。任何一对伴侣,即便是已经有丰富经验的老夫老妻,都需要每个人把自己的一部分倾注到对方的身上,同时也拥有并把握对方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伴侣双方要互相占有,这样才能形成心理层面的“我们”。
在爱的一开始,恋人们会将爱人理想化,沉醉其中,迷失自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恋人们会逐渐意识到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个人。于是,就出现了“幸福危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这段时期,恋爱的双方会更清楚自己的欲望,并发现对方的欲望。可惜的是,面对这个值得努力的关键工作,许多情侣都退避三舍,一来想逃避它带来的痛苦,二来想继续维持最初的幸福幻象。一对情侣,必须要痛苦地告别最初的幻象,很好地从最初的融合中分离开来,才能让他们的感情生活进入良性循环:在理想化和个体化之间不断循环。
如果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爱中迷失自我具有什么意义呢?
在爱中迷失自我是获得性快乐的前提条件。爱的融合是重复生命的初期程序,可以重现生命初期的欢乐。那时,胎儿和婴儿还不能清楚地区分自己和他人,还活在一种没有边界的世界中。成年以后,只有将自己彻底交付给另一个人,才能在性生活中找回早年与万物相通并迷失其中的欢乐,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海洋感”——一种无约束的、无边无际的感觉。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融合?
可能是早年的情感创伤,也可能是情感缺陷,使得他们的情感生活一直受制于过往。在儿童时期,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实际上是每个人在确定自己的领地。它可以让小孩儿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从而开始建构自我。但某些人没能完成这项工作,他们的内在安全感不够强大,怕被他人影响。在他们看来,自己爱的那个人是危险的,因为爱人可能会全面侵入他们的生活。今天的文化氛围谴责任何类型的占有,将它们视为过去时代的糟粕,这更加剧了人们对于爱人的恐惧。
现如今,一段关系如果不够理想,就会很快贬值,立即被新的关系所取代。这种情感的迅速贬值可能会阻碍个体进入更深关系,这种关系本来可以让两个人形成牢固的联系。


这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的原因呢?
是的。单身是一种与人相对分离的生存形式,它是一种自我保护,让自己不用面对过于浓稠的关系。与之相对应的,单身人群选择的伴侣常常是不稳定的、注定要分手的。似乎当今社会在对每个人说:持久的感情不存在了。虽然人们常常会担心分手,会因为分手而遗憾,但他们也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是无情的神谕,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如果不能超越融合阶段呢?又会怎样?
可能会深陷相互依赖、迷失自我的牢笼中。然而,一旦他们中的一个不能忍受这种重负,或者他们的物质条件或者生理条件变得不利的时候(比如说衰老),他们的关系就必须有所改变。但这需要心理上的告别,需要找到别的方式来理想化两个人的关系。
对此,习惯于融合的情侣往往没有充分的准备。因此,他们往往会寻找新的伴侣,来弥补自己的缺失,让新的伴侣补足以前的伴侣所缺乏的。看上去,这种以新补旧的方式很积极,其实它的效果是很消极的,新关系的存活率并不高。
而如果两个人可以在爱的融合和个体化之间找到平衡,就能为他们的关系注入活力,进入持续不断的建构与解构的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