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运用科技手段 构建全域覆盖的信息化惩防体系

 何谓团团转 2012-11-07
南京运用科技手段 构建全域覆盖的信息化惩防体系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8日 16:25         【字体】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把科技手段融入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和各项工作之中,建成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规范性、高效性特点, 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有效提高了防治腐败的科技含量和实际成效。
    以政务网络为基础,搭建信息化工作载体
    建成统一的全市电子政务平台,为惩防体系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成立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155个办事窗口,集中提供319项政务服务,整合政务外网、内网和部门业务专网系统信息资源,着力构建“集中式受理、协同化办理、智能化运行”的“智慧政务”平台。
    建成完善的部门专项业务系统,为开展权力运行监控提供科技支撑。全市机关部门、区县全部完成内部网络及日常办公、业务处理应用系统建设,将防治腐败的具体要求融入程序设计,通过科技手段对权力运行实施全过程监控,自动、即时发出各项预警通报,实现有效预防。
    建成便捷的网络互动反馈渠道,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民意支撑。不断完善以“中国南京”政府门户网站为首的政府网站群,积极开展网络问计、问需、问政、问廉活动,利用市长在线、QQ在线接访、“钟山清风”政务微博等形式,与市民进行全天候网上在线交流,搜集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建议。
    以落实各项制度为重点,健全数字化工作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传输功能,构建广覆盖的教育机制。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分工采集、制作、上传多媒体资料,共建反腐倡廉宣教资料网络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依托互联网,面向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设立“干部教育在线”、“廉政法规在线考试”等栏目,提供网上菜单式学习服务;面向广大党员和社会公众,设立数字化金陵廉政教育馆和王荷波纪念馆,开设网上廉政课堂,有效拓展廉政文化建设覆盖面。
    依托信息技术的痕迹记录功能,构建全流程的监督机制。将市级1912项行政执法事项(不包括强制和征收事项)全部上网公开透明运行,实行全过程实时电子监控。建立行政执法标准数据库,由系统软件根据违法事实和情节自动控制处罚幅度,规范自由裁量权。研发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将招投标等重点环节纳入计算机自动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监察监控范围延伸到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要素市场。
    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集成功能,构建全方位的预防机制。坚持从重点领域入手,推动公安、建设、国土、税务等部门全面查找廉政风险,合理配置权力,优化运行流程,运用科技手段固化操作程序,形成信息化内控机制。加强公务员廉政信息管理,实现纪检、组织、人事、审计、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机关和部门的干部监督管理信息互联共享。
    运用信息技术的开放互动功能,构建高效率的纠风机制。运用行政绩效测评软件,对各部门、各岗位行政行为进行绩效量化测评及排名,促进政府部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开通“12345”政府服务呼叫热线,连接各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实行一个号码对外服务。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建立政风行风媒体监督联动机制,多渠道集纳社情民意,多部门协同办理群众诉求。
    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序控制功能,构建全监管的办案机制。自主研发案件管理信息系统,对案件的线索受理、初核、立案、调查、移送全过程实行电子化、网络化、协同化动态监控,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办案工作流程的有机结合。在市纪委门户网站开通“信访举报在线接访”系统,实时接受网络举报。
    以信息化办公平台为依托,建立目标管理平台
    惩防体系建设的业务工作上网运行。将惩防体系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整合,同步开发业务模块,将案件检查、效能监察、纠风治乱、信访举报等各项业务工作固化为计算机程序,实现纪检监察工作全流程网上办理。
    惩防体系建设的目标进度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研发惩防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与全国纪检监察系统互联互通,建成目标分解、工作发布、进度管理、督促检查的综合业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汇总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全面、客观、准确反映基础数据,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通报存在问题并加强督办,及时反馈检查结果。(江苏省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龙翔)

责任编辑:李含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