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季养生秘诀

 无下智齿 2012-11-08

秋季养生秘诀

前言:10月25日,我有幸聆听了钟南山院士弟子、广州医学院夏鑫华博士的秋季养生讲座,夏博士讲座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非常实用。本博全文分享夏博士讲座内容。

一:养生学基本概念

1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  最早见于《庄子》

生 - 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养 - 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

2养生与保健

养生-- 根据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保健-- 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是在西医东渐之后才有的。

3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学-- 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二、养生的基本理论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二)《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三:四时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四:秋季养生    减辛增酸。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食疗举例:花生、芝麻、梨、藕、红薯、柚子

     花生甘、平,入脾、肺经。《本草纲目》: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此外还可止血生乳、利肾去水。

     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 《神农本草经》芝麻主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有补血明目、祛风润肠、生津通乳、益肝养发、强身体,抗衰老之功效。

     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故生食可止咳祛痰、滋阴润肺。

     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清烦热,止呕渴、消      瘀凉血。熟藕,其性也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

     红薯被人们称为“土人参”。其味甘性平微凉,能够生津止渴、润肺滑肠、补脾益胃、通利大便,还具有抗癌作用。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柚子果肉性寒,味甘、酸,有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健脾消食、解酒除烦的医疗作用;柚皮又名橘红,味苦、辛,有理气化痰、健脾消食、散寒燥湿的作用;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柚肉及皮有抗炎、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美肤养容等功效。经常食用,对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对肥胖者有健体养颜功能。

 五:秋季药物养生

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淮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