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传真》越婢汤方

 道不在远 2012-11-11

《经方传真》越婢汤方

 (2012-07-02 10:22: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越婢汤方
 
【方剂组成】麻黄18克,石膏45~100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此亦同麻杏甘石汤,为外邪内热的治剂。但无杏仁则治喘的作用较弱,但有生姜大枣则健胃逐水的作用加强,余则大同小异。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1条: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注解:外邪而又水肿者谓风水。恶风、脉浮为外邪;一身尽肿为水气。续自汗出无大热,与麻杏甘石汤证的汗出无大热者同。津液未至虚损故不渴,宜越婢汤主之。
 
按:水气在表,法当发汗。但津液虚损者不可发汗,故《金匮要略》有“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之戒。脉浮不渴,正是本方发汗的关键,后世误于石膏治渴,而把脉浮不渴,改为脉浮而渴,大错。其实石膏除热并不一定渴,口舌干而烦躁者即可用之。若真大渴欲饮,乃津液伤损之候,须合用人参方能有济,详见白虎加人参汤条,互参自明。又《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对于风水是这样说的:“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烦,恶风”。本条所述以续自汗出,故骨节不疼。若无汗而疼烦,当属大青龙汤证,而不可与本方,须知。
 
【辨证要点】周身浮肿、脉浮、恶风者,
 
【验案】佟某,男性,63岁,初诊日期:1965年7月6日。因慢性肾炎住某医院,治疗三月效果不佳,尿蛋白波动在(+)~(+++)之间,无奈要求服中药治疗。四肢及颜面皆肿,皮肤灰黑,腹大脐平,近几日不能饮食,小便量少,汗出不恶寒,苔白腻,脉沉细。此属水饮内停,外邪不解,郁久化热,为越婢汤方证:
 
麻黄12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生石膏45克,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小便即增多,喜进饮食,继服即余剂,浮肿、腹水消,尿蛋白(—),病愈出院。
 
--------------------------------------------

导读:越婢汤由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这五味药组成。该方具发汗利水之功,主治风水恶风、全身浮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因何得名?说起来,“越婢汤”还有一段故事呢!

 

“越婢汤”因何得名?

春秋末年的一日清晨,越王勾践突然头昏目眩,浑身无力,全身浮肿,下腹胀满,小便不利。众太医会诊,切脉服药,但一连十几天,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有加重之势,太医束手无策。越王大怒,斥责太医无能,下旨要斩。

这时,侍候越王的一个婢女自告奋勇,愿治越王一试,并说如果治好了越王的病,不求奖赏,只要越王赦免众太医就行。越王被疾病折磨得甚苦,也只好抱着一线希望,勉强同意婢女下药。说来也奇怪,越王服下婢女的一碗汤药之后,不多时全身轻快,浮肿渐退,病已去了一大半,3剂后病竟痊愈了。

越王大喜,对这个婢女大加赞赏,并封为妃子。被赦免的太医们个个满腹狐疑:“一个婢女哪来这等高超医术?”于是结伴向她讨教到底用了什么灵丹妙药。婢女听后,微笑谦恭道:“我哪有什么高超医术、灵丹妙药,我经常熬药服侍王宫上下,久而久之,我熟悉了什么药治什么病。这次大王患病,你们畏惧大王,认为大王是龙身玉体,不敢用这些峻猛廉价的药物,自然处方不验。”一席话让太医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事后,太医们将婢女所用之方剂,取名为“越婢汤”,并载人医书。

关于它的药效,历代医书有相关记载。《医方集解》言其“此足太阳药也,风水在肌肤之间,用麻黄之辛热以泻肺;石膏之甘寒以清胃;甘草佐之,使风水从毛孔中出;又以姜枣为使,调和营卫,不使其太发散耗津液也。”

现代研究发现,本方具有利尿、解热、降温、抗菌、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流行性出血热(发作期)、肾孟肾炎初期、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不明原因之水肿、过敏性皮肤病等属上述症疾者。

来源http://zhongyi.sina.com/news/zydg/201012/56584.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