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论琐语(三十二)

 大地之歌 2012-11-11

读书论琐语(三十二)  

2009-12-28 07:58:17|  分类: 书法漫谈 |字号 订阅

      ————2009年12月28日

气韵生动、形意合一、点线结合、虚实相生、笔墨交融、文采美是欣赏书法的六要素。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就必须要"骨法用笔",也就是说要写出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在书写时,要感受到写意绘画的美感享受,把这种绘画感受造型和书法造型感受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形意结合的书法感受。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线的提按顿挫,粗细徐疾,干湿浓淡,迂曲刚柔,体现了音乐的广阔的表现领域,其节奏、旋律把人引进了如痴如醉的优美的意境。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作品的章法一般为开头加引手章组成的起手式,情感稳重充盈的前半程,笔墨自由驰骋、变化多端的后半程,然后是落款、钤印组成的结尾。这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般法则--即太极图式。

                                                                            (2009年12月22日)

临,比摹难度大,要求高。它是无依托,以自己目力心力所及,用笔写出字帖、范本一样的点画、结构和神采来,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它是把古碑帖和名家好字学到自己手上来的必须采用的有效的方法,是学习书法的一项基本功。历代书家没有一个不是从“临”中成长起来的。谁肯在临上动脑筋下功夫,谁就会有大的收获和成就。熟记帖字的笔意、用笔和结体,不观帖而临习之,要求不看帖也能写出对临时所写出的效果来。它是检验自己对临成果和真实书写能力、进一步加深理解选帖,把所临帖学到手的有效方法。

                                                                            (2009年12月22日)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筋书是指瘦硬有力的书,墨猪是指笔画过肥而无力。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者,其字显得骨力坚挺;不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者,由于笔软的特点,很容易使字的线条流于疲软、乏力。力感强劲、筋肉相宜者为最佳效果,无力无筋者乃书法之病也。点画不是书,只有将创作主体的“意”灌注于笔墨之中,使其筋脉相连,别具意韵,才是作为艺术的“书”。书法如人,不可能强骨而弱肉,更不能有骨而无肉,只有“骨丰肉润”,才会“入妙通灵”,给人以美感。

                                                                             (2009年12月27日)

《书谱》的形神妙得二王的正脉,且如谦谦君子,尽管行为举止风流潇洒,但又无不合乎礼仪,既“穷变态于毫端”,又“合情调于纸上”。他的用笔速度、点画的外型等也全系二王,不过是在我们欣赏《书谱》时,觉得其用笔的速度要稍快于二王。孙氏用笔以“爽利”见长,笔法精熟,不迟疑,信笔而书,单个字之间是靠每一个单元的“弹性”点画及其点画之间的具有张力的“弹性”组合来实现的。笔画与笔画之间是有一股无形的张力在控制着。字与字之间尽管形不贯,但是,气脉相连,主要也是通过上一个字的收笔与下一个字的起笔以充满“弹性”的“空间引接”来呼应的,有的是“气贯”,每个字是处在一种“动感”之中。其运笔的过程是微妙的“运指”和明显的“运腕”相结合的一整套连贯动作组成的,如果是“悬肘”写,还得加上微妙的“运肘”,但是一般不需这样,写《书谱》时不易把字放得太大,充其量放大一倍。

                                                                              (2009年12月27日)

沈老的十六则书论,读毕颇有收益。值得思考的是:(一)草书学习难度大,又受到时代精神、审美观念和外国艺术流派的影响;今人难有“狂草”大师出现。(二)草书,变化多端,莫测端倪。有其自身法则。(三)我们应当在“尚意”(意象、意境、意趣)上下些功夫。尤其是在笔画的“短长肥瘦”上,琢磨怎样去体现风骨和神气."“移易易知”!值得探索!(四)“神韵”,是任何书体都应当深究的问题。“气通于隔行”“上下覆盖”“左右通达”把笔画发挥到极致。(五)融会诸体,不仅是草书的要领。丰富和影响“他体”也是我们当细细体味和实践的事情。

                                                                                (2009年1月31日)

执笔直接关乎到创作效果。如何执笔?古来说法颇多。我看过蒋昌诗先生的有关资料,其汇集的执笔法就有19种之多。东坡曾说:“执笔无定法。”我看首先要视书写字的大小来定,“指实掌虚”要遵循。再则,只要书写灵便自然,“称手”就为好。今人写字有桌、案,而古人则无。对执笔古法,不能死搬硬套。运笔,一要活,二要稳;有利于字的力、势、神、韵的生成与发挥就行!能写出“生涩拙朴”的韵味来便是高手!“有墨无笔”,聚墨成字,笔力不济,徒见墨形,作品必肤浅苍白。字中有笔,再加水与墨的交融,字则“活”矣。

                                                                               (2009年2月8日)

作画,写书法,应当要做到触笔生情,手一碰到毛笔,感情就得上来,心不在焉,画出来就是行活。我们其实比古人幸运。我们学习古人,但不要盲从,要取精华,明白要领。如果一味求个性而学习的话,只能求个皮毛。人心浮躁,往往把简单的事情想的太复杂.关键是取法,取法乎上才使正道!

                                                                               (2009年12月27日)

习书之人,自我定位与自信相当重要。其实,这就是一个人的信仰与精神支柱!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充实与否,直接关乎到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成败!“相由心造”恰恰说明这一点。想做书家,想做有成就的书家,你对社会、对艺术的接触面必须要宽且厚。其次,是书法的技巧与方法,行笔要“艰涩”,讲究“力道”。书法要的就是一种“激情”,一种“感觉”。没有“激情”与“感觉”,则一事无成!

                                                                               (2009年2月2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