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母账单 母亲记下汇给儿子每笔钱 成励志"教材"

 常心舟 2012-11-14

慈母账单 母亲记下汇给儿子每笔钱 成励志"教材"

2012-11-14 05:33:18 来源: 华龙网-重庆商报 转发至

  昨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母亲陈治碧出示记录着儿子上学花销的账本。 记者 黄平 摄

  商报首席记者 黄平 实习生 何超

  綦江一个普通矿工家庭出身的学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明年就要毕业了,母亲用账本记下了7年来给儿子汇去的每一笔钱,累计至今共为102277元。昨日,其母亲说,记账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儿子奋发向上,好好学习。

  账本

  母亲记下汇给儿子每笔钱

  今年50岁的陈治碧家住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逢春一路。“2005.10.25.计1000元;11.25.计600元。”昨天,陈治碧展示的一本软皮笔记本显示,上面用红、黑、蓝三种圆珠笔记录着一串串这样的数据。她说,这样的记录是7年前儿子考入清华大学后,她给他汇的每一笔款项。

  记者看到,这个记账本上大都只记有详细的时间和金额,对款项用途极少有文字提及。记账本的最后记录时间是今年7月23日,金额显示11055元,它包含儿子到贫困山区支教等的花费。她说,自今年9月起,儿子开始到北京协和医院实习,有一定生活补助,他们自此再没有寄钱给他。

  发奋

  儿子每年都有5000元奖学金

  昨天,陈治碧和丈夫赵福平将儿子7年来的所有花费加了一下,共计102277元,平均每年花费14611元,而他们仅是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

  陈治碧说,2005年6月,儿子以666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要攻读8年。“高考前我们就鼓励他说,考上清华后可以坐飞机去上学。”丈夫赵福平说,同年9月,儿子花980元独自乘机进京念书。在母亲陈治碧的记录中,清华第一学期,儿子的学杂费等共花了14620元,第二学期因暑假到青海支教,她共给儿子汇去15150元。

  她说,每月平均给儿子汇1000元生活费,儿子在清华念书时,几乎每年都有约5000元奖学金,“领到那笔钱时,那段时间我们就不再汇生活费,当他用完了我们再汇给他。”

  报恩

  公派出国给父母买礼物

  丈夫赵福平告诉记者,今年8月10日,儿子被学校公费派到美国哈佛大学访问20多天。临行前,他给儿子汇去11000元作零用。

  令母亲陈治碧感到欣慰的是,这笔钱儿子只花了约3000元,“他买了一根皮带,给他爸爸买了一条烟,还给我买了一个包,并寄了一些小吃回老家。”

  2011年7月21日,思子心切的赵福平夫妻俩到北京看望儿子。为节约费用,当时他们每人花800元买了机票晚上到达北京,然后带着儿子到故宫、颐和园和长城游玩。

  心声

  激励自己将来回报父母

  如今,赵福平夫妻俩仍住在单位约30平方米的公房中,除卧室外还有一间客厅。陈治碧称,儿子回家就睡客厅的折叠床。

  昨天,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党委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赵福平夫妻是普通矿工,两人每月工资总收入近年来仅有3000多元,加上陈治碧生病住院等,家庭花费相当大,“这样一个普通家庭能培养出一名清华学子,确实相当不易。”

  邻居周女士感叹说,2005年冬天,她陪陈治碧到一个小店里花100多元买了件羽绒服,至今陈治碧都还在穿。

  陈治碧说,当初给儿子记账,只是想激励他在大学里勤奋上进。昨天,正在清华大学念书的儿子告诉记者,每当回家看到这个账本,在心酸的同时更加激发自己奋发向上,将来回报父母。

  幕后

  儿子把父母奖励拿去买书

  明年7月,儿子就从清华大学毕业了。在母亲陈治碧眼中,儿子的成长得益于恰当的激励和他自身的勤奋。她说,儿子读小学起,他们就承诺,平时单元测验一科考100分奖励5元,半期考试一科考100分奖励50元,期末考试一科考100分奖励100元,每次都是当场兑现。儿子把这些奖励当作买书“基金”,当这些钱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会带他去买书。

  赵福平说,对儿子考试中的错误他会让儿子反复做,直到做正确为止。“这种办法他读高中时一直都在用。”赵福平称,2005年儿子从重庆育才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

  陈治碧说,自小学一年级起,儿子夏天每天凌晨5点半与她同时起床,冬天则是6点起床,看1小时的书,饭后再步行去学校。“至今在大学里,他都一直在坚持这样的早起。”陈治碧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