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一语文下学期复习资料整理二

 缤纷生活 2012-11-14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11课:《邓稼先》杨振宁 人物传记

(zǎi)(gē)  (chóu)(huà)  (páng)(huáng):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好。仰(yǎng)(mù)  (kě)(gē)(kě)(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鲜(xiǎn)(wéi)(rén)(zhī):很少人知道。当(dāng)(zhī)(wú)(kuì)  (fēng)(máng)(bì)(lù):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家(jiā)(yù)(hù)(xiǎo)  (fù)(rú)(jiē)(zhī):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很多。马(mǎ)(gé)(guǒ)(shī):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鞠(jū)(gōng)(jìn)(cuì),死(sǐ)(ér)(hòu)(yǐ):指小心谨慎献出自己的一切直到死亡。形容为人名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选聘pìzhì友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迫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杨振宁(人名),他获1957诺贝尔物理学奖。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结构将看似形式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表现一个主题: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弹一星”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shuāi)(wēi)  (hè)(rán)  (dié)(qǐ) (gāo)(biāo)  (qiè)(ér)(bù)(shě):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兀(wù)(wù)(qióng)(nián):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沥(lì)(jìn)(xīn)(xuè):沥,滴。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潜(qián)(xīn)(guàn)(zhù):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心(xīn)(huì)(shén)(níng):聚精会神。迥(jiǒng)(hū)(bù)(tóng):很不一样。迥,差得远。一(yī)(fǎn)(jì)(wǎng):和以前的全部相反。慷(kāng)(kǎi)(lín)(lí)(qì)(chōng)(dǒu)(niú):形容气势之胜,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群蚁排衙yá:这里指整齐的排列着。

1.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称谓)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重点写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重点与闻一多是“大勇的革命志士”,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zhòng)荷(hè):重负。沉重的负担。愁(chóu)苦(kǔ):忧愁苦恼。深(shēn)邃(suì):深奥。踌(chóu)(chú):犹豫。巴(bā)望(wàng):指望。锁(suǒ)闭(bì):关闭。像锁一样被关闭。磐石(pán)石(shí):厚而大的石头。惹(rě)人(rén)(zhù)目(mù):引起人们的关注。杂(zá)乱(luàn)无()章(zhāng):又多又乱,没有条理。不(bù)见(jiàn)天(tiān)日(rì):比喻社会黑暗。门槛kǎ 下颏kē

1.贝多芬,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2.《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当代作家何为,原名何振业

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bó)(xué)(duō)(shí):学问很多,见识很广。一(yì)(pāi)(jí)(hé):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寻(xún)(huān)(zuò)(lè):寻找欢乐,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忘(wàng)(hū)(suǒ)(yǐ):因过度兴奋或骄傲而忘记一切。义(yì)(fèn)(tián)(yīng):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白皙xī qīn lǚ胡须  脚踝huá 荒谬miù  

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时间为序,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着重刻画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2.福楼拜,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等。歌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左拉,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15课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2)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    见:了解。 往事:历史。  (4)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 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开卷有益                                        

12 文中的“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  蒙乃始就学  ”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  侧面描写  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见往事耳             但当涉猎             

14、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15、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示例: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16、说说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写出鲁肃为吕蒙的惊人才略折服而愿与之交友,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

2)侧面表现了吕蒙才能的惊人长进。

6、与《伤仲永》比较阅读:

相同:内容都与学习有关,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1)《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规劝“乃始就学”,才略有惊人的长进。

2)《伤仲永》写方仲永幼年才资过人,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不同:

1)两文一正一反,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2)写法不同:《孙》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四、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1. 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七)《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延长,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世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的怀念。

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重“逢”,“闻”“逢”之间连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特色〕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1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无限感慨。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暝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远处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声,仿佛催促灵澈归山,意境深长。

灵澈远去,伫立目送,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译文: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向着青山深处去了。

2、中国古诗往往以寄托遥深显示无穷的艺术魅力,这首是短短二十字,却含义丰富,请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代诗人)

〔主题〕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上人返回竹林寺,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

〔特色〕全诗纯为写景,是诗中有画的佳作。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答: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答: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答:“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