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静处 听花开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1-21
于静处 听花开

    

   莫言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一夜之间“洛阳纸贵”,社会各界奔走相告,兴奋之状可以理解,但有人以此而称中国文学由此而盛,似乎人人都会手捧小说而读,则大可不必。莫言得了诺奖是对他个人二十多年艰苦而勤奋的文学创作的一个肯定,由此而扩大为全中国文学之盛,甚而至于文化之盛,就为生拉硬扯了。
   莫言获诺奖之前,国内一直存在着诺奖焦虑综合征,过几年就会发作一次,作家总是会探讨我们为何产生不了诺奖作家?总结起来头头是道,最终无非悲叹一番、哀婉一番,于国内文学创作无甚补益。这样的轻喜剧每年诺奖颁奖前都会上演一次,现在好了,我们有了自己本土的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焦虑可以彻底破除了。
   国人有对于诺奖的焦虑,也是在近百年我们积贫积弱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有段时间要大干快上、赶英超美,我们的集体焦虑就在我们要快速地强大起来。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创造了世界惊异的经济发展速度,让全世界都惊讶不已。前些时,有个报道,一位美国大学里普通的教师,因为十几年来关于中国的消息太多了,促使他来中国看看,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跑了跑,他对中国的朋友说: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国,但中国成为第一太快了,由此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我们还是返回来说文学。莫言得诺奖既是对他个人二十多年艰苦而勤奋的文学创作的一个肯定,同时也是对一大批中国优秀的作家、诗人的肯定,他们和莫言一样,也是坚持二十多年艰苦而勤奋的文学创作,他们没有放弃。这个名单很长,至少有史铁生、余华、王安忆、贾平凹、刘震云等等。这样的坚持、这样的坚韧才是中国文学的精神,我们不希望看到因为诺奖效应许多家长也鼓励孩子去写小说了,社会上因此而鼓噪出各式各样文学的泡沫。
   前些时有个报道,名作家谈阅读,其中有莫言、王安忆、刘震云,作家们一致的意见:阅读不能图快、图多,少比多好,慢比快好,精比滥好。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社会上有些人就总是好大喜功,浮云过眼,很难真正耐得住寂寞。我们的社会近几十年发展变化得飞快,所有人就像坐在高速行进的列车上,高速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坏处是对周边的美景无法看得清。
   多年了我们一直强调GDP,但我们现在不能再要“带血的”GDP,我们的幸福指数不是盖起了多少高楼大厦,我们对于历史、传统、环境,我们得花更多的心思去发现、去欣赏、去保护、去养育,我们要美的家园、美的精神、美的人,我们要学会慢的生活,不能头也不抬地急匆匆赶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都是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心、极大的爱心,一点一点去培养,去灌溉,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看到开出的灿烂的花。没有慢的精神、没有耐心,一味地去 “催生”,那是破坏、是辣手摧花,文化的花朵都是娇嫩的、脆弱的,一旦破坏便无可复活,这样痛心的事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了。让我们告别轰轰烈烈,让我们不骄不躁,于静处,听花开。

□吴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