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头米的传说

 苏迷 2012-11-22
  苏州的小吃真的很多,尤其是那些浸润着历史痕迹的吃食,在民间代代相传,让人百般回味。可以在厨房自行烹饪的食物,流传和普及性就更广泛些,比如鸡头米。像我这种把围着厨房、围着餐桌从容地转几圈当成一件温暖而幸福的事情的小女人,对于最近鸡头米上市,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感动,正好可以做几道和其有关的菜肴,不然,时令更替,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鸡头米是苏州葑门南荡特产,学名芡实,每年中秋前后上市,时间在一个月左右,仿佛专为此佳节而生。初见鸡头米的时候,还以为是大大的荷叶浮于水面,铺满荷塘。它在夏日里开着幽蓝的不张扬的花,渐渐长成尖端突起的圆球形的果实,活脱脱一个鸡头模样,煞是生动。
    鸡头米不仅是苏州地产“水八仙”水八仙是指茭白、塘藕、慈姑、荸荠、芡实、莼菜、水菱和水芹共八种水生蔬菜)中的“贵族”,而且营养丰富,所以又被称为“水中人参”,在姑苏宿有“南荡鸡头大塘藕”的美誉。南荡即历史上姑苏吴郡娄葑群力村民聚居之地,且世代沿袭种植芡实,是我国唯一的南芡产地。此类产品在国外是没有的,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的一大瑰宝呢。
    鸡头米始载于《神农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李时珍描述其累累如珠玑,状如鱼目,煮食如芋,颇为形象。
    苏州种植鸡头米的历史,可以远远地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苏州人就知道其可以食用,并开始有意识地把鸡头米种在水荡里。据传,最初它的名字叫“饥豆”,因为晒干了可以保存很久,是天灾后饥荒时苏州人的“储备粮”和“救命粮”。历经这么久远的年代,让人在咀嚼时都仿佛在品味一段历史。有些东西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追不回来了,但是食物居然也可以成为记忆与怀念的方法,真是不错的选择。
    清沈朝初《忆江南》中有:“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仅仅葑水种鸡头,便说苏州好,描写得如此动人清幽,可见鸡头米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同样是清朝的曹雪芹,也有一个关于鸡头米的传说呢。据传曹雪芹年轻的时候来苏州的姑父家小住期间,正逢芡实上市。有一天他在外闲逛,看到芡实着实没有吃过,很想尝一尝。于是买了两条鲫鱼,又称了点新鲜的芡实,回到家里命厨师进行烹调。在《红楼梦》里写下那么多美味的他很具创意地让厨师把雪白滚圆的芡实塞进鱼腹,调好佐料,上火清炖。炖熟后的鱼肉鲜嫩,芡实香糯,两者的味道溶合在一起,清香阵阵,别有一番韵味。曹雪芹觉得鲫鱼像河蚌,芡实像珍珠,这只菜恰如蚌含珍珠。从此,“大蚌炖珍珠”这道名菜便流传至今。
    上个周末我也忍不住做了这道传说中的菜式,果真别具风味,颇有特色。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如果没有吃过芡实,真是不小的遗憾呢。
    食用鸡头米的感觉似乎很婉约,不像鱼翅、燕窝等在吃的时候有暴发户的感觉,也不像一般的家常菜蔬在餐桌上显得有点单薄,它就像苏州的历史,含蓄而深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