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语堂编藏】《太玄》的筮法和天道观略论(佚名)

 自语堂 2012-11-24
 
【自语堂编藏】
 
 
《太玄》的筮法和天道观略论
 
(佚名)
 

成果形式:论文
发表刊物:《周易研究》2009年第4期
文章字数:10000

主要内容:论文指出《太玄》出现的社会思想背景,阐述《太玄》是西汉社会天人感应思想影响下的学术产物,也是继孟喜、京房易学之后推阐天道的又一数术工具。扬雄创作《太玄》,既是一次对《周易》经传的模拟与改造,也是对易卦筮法的一次再创造。《太玄》对《周易》的模拟,既有符号形式上因袭,又有内容上的借鉴。但就总体而言,《太玄》的首形体系,完全是一种符号化的表示,而不像《周易》六十四卦卦画具有强烈的卦象意义;《太玄》在赞辞的拟定上,或是依据每首所行的五行之气,或是依据首名所定的类别,或是依据每首所言事情的始终。扬雄是在预设八十一首的刚柔之性、休咎、遭遇以及星、时、数的情况下而撰系赞辞的。这样,《太玄》中的赞辞,其在排列上与昭示休咎吉凶关系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关于《太玄》的筮法,论文做了详细的解释,指出其巧妙的运用了两次同余数字3的数学本质,廓清了前人在解析《太玄》筮法上的谬误。在此基础上,将《太玄》筮法与《周易》“大衍筮法”相比较,指出了《太玄》筮法的特色所在。在《太玄》天道观的阐述上,论文推本溯源,指出西汉儒家哲学热衷于宇宙图式的构建。认为应当沿着西汉儒家学者构建天道图式的理路,来审视《太玄》所构建的以“玄”为本的天道观,论述了“玄”的宇宙构成论的意义、及其富有思辨色彩的宇宙本体论意义。

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论文评价了《太玄》的历史文化意义,《太玄》筮法的出现,是对先秦西汉数术之学、尤其是对象数易学的一次大整合。扬雄对于《太玄》的创作,虽然是通过对《周易》的模拟实现的,但它毕竟从根本上脱离了《周易》的窠臼,无论是在天道观的构建上,还是在筮法的发明上,都与传统易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时人对于天道自然的新认识,这种学术创新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与《周易》思想及《周易》筮法相比,《太玄》的天道观及其占筮模式,体现了诸多道家思想的特征,这也导致了《太玄》在当时即不能获得主流知识界的肯定与传播。
 

相关研究成果:

1、先秦社会请罪现象略谈[J].东岳论丛,2009(6).
2、先秦儒家《诗经学》略论[J].社会科学家,2009(6).
3、《周易》“大衍之数”略论[J].求索,2007(10).
4、从商周之际思想的转换看《易经》的道德观[J].殷都学刊,200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