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劳动者2010 2012-11-2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一.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   我传承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作用及表现,并掌握其基本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例证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活动一:【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设计问题: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列举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伟大的民族精神。(交学生讨论)

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学生举例)

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学生举例)

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学生举例)

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教师: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千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1)知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后找出答案。

活动二:教师适当讲解《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并设计以下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9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2)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学生阅读教材69页的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答案

活动三:填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完成情况.

(3)了解:民族精神的作用。

活动四:教材70页,说说长征精神是什么?

长征精神,可以说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也可以说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等。

(4)知道: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古代时期: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精神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会精神、志愿者精神等。

2、民族精神我传承

 活动五: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的感受这些中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

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等,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

设问体验: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当时的感受。(略)

(1)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点上,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东西。从一般性的意义上讲:

第一,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孕育了极富生命力的优良传统。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第三,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多年绵延不绝,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带来机遇而丧失警惕,更不能因为它带来挑战而畏缩不前。任何强大的民族精神都不是从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只有大胆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10

除了教材中列举的三条之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分析。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加以发散、扩展,如培养自身的刚健有为精神、正义自省精神、勤俭务实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B.要了解和领悟民族精神的内涵,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

C.我们要从具体事情做起,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六.课堂小结与反思.

1.课堂小结(略).(插入: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人。)

2.反思:A.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B.质疑:你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

七.【延伸拓展】

1. 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升国旗仪式、组织主题班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评选道德楷模、听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征文和演讲比赛等。

2.请你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文明,培育民族精神;       树立远大理想,争当时代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二

一、教学关键词: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情境体验法、讲授法等

五、教学时数: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片断。

问:我们战胜巨大灾难、取得重大胜利靠的是什么精神支撑?

学生思考,

回答。

通过“中国人”当选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引出民族精神。

过渡:我们战胜巨大灾难、取得胜利靠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

那什么是民族精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弘

扬和培

育民族

精神

1、伟

大的中

华民族

精神的

内涵

活动一:

“民族精神知多少”

组织各小组的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名人名言、历史典故,以及体现爱国主义的诗词格言。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所收集到的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

让学生通过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感悟民族精神。

过渡: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那么,中华的民族精神在近现代史上发挥着什么作用呢?

2、

大的民

族精神

是鼓舞

我们民

族团结

奋进的

力量源

播放一段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的录像。

问: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看录像和图片,

思考并回答。

通过录像和

图片直观的

让学生了解

中华民族精

神的作用。

展示图片: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1998年特大洪水 、2008年南方抗击冰雪、2008年四川

汶川抗震

过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什么样的不同内容。

3、中

国共产

党对民

族精神

的丰富

和发展

活动二:

“寻找民族精神。”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改革开放以后不同的阶段的不同民族精神的表现。

 学生畅谈不同时期的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或事迹。

通过对比,认识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从而知道民族精神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4、民

族精

神我

传承

活动三:

“你一言我一句”

现在的有些未成年人特别喜欢过外国的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对于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小组讨论,并作回答。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外来文化的影响的理解。

过渡: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搬照抄,而应当批判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活动四:

“民族精神我传承——我的理想我的选择”

问:作为青少年,你们准备如何传承民族精神,说说你的行动?

学生谈如何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传承民族精神。

让学生通过从身边的事谈起,落实传承民族精神。

“谈收获”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用三言两语谈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说出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通过学生自己的本课内容归纳,加深理解内容。

“我们的誓言”

教师展示誓言。

全体学生宣誓。

通过宣誓的方式,达到升华的效果。

活动

设计

制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准备这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学期行动计划。

教师布置活动的要求等一些内容和注意事项。

学生思考,为参与活动打好基础。

把本课内容延伸到课外。

七、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

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4、民族精神我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