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zzcl知足常乐 2012-11-30
黄公望画选  >>富春山居图十大名画版富春山居图其他版黄公望画选 >>百家名画

台北故宫典藏名画 >> 追索浙派 造型与美感  人物风俗画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画猫名品 >>百家名画

選項:展覽概述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四大畫家之一黃公望(1269-1354)晚年的精心傑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上曠世名蹟。此圖畫風遠承五代董源、巨然,近師趙孟頫,發展以書法入畫,抒情寫意的文人畫精神,創造水墨畫新境界,並影響明清以後山水畫的創作,在中國文人畫傳統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價值。

〈富春山居圖〉作於元順宗至正十年庚寅(1350),時黃公望82歲,流傳至清世祖順治七年庚寅(1650),收藏者雲起樓主人吳洪裕(問卿)臨終之際,以此卷火殉,幸經家人救出,因火毀損而分為兩段。前一段〈剩山圖〉橫51.4公分,今為浙江省博物館的重要收藏;後一段六紙,橫636.9公分,於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入藏內府,今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級畫作。三百六十餘年間,兩段原蹟不曾在同一地展出,本次特展商得浙江省博物館同意出借〈剩山圖〉來台,兩卷瑰寶得以合併展出,重現〈富春山居圖〉的原貌,觀眾可以藉此對此幅傑作有完整的認識。

黃公望生於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江蘇常熟人,字子久,號大癡。他出身低微,但是能奮發上進,博涉經史,又多才多藝,年輕時在江浙行省中擔任辦理文書的書吏,中年受引薦入京任職,不過因案受牽累入獄,出獄後放棄功名之念,回到家鄉,以道士為業,並發展繪畫藝術。其間經常往來於蘇州、杭州、松江、富春等地,將遊歷所見,化為胸中丘壑,創作出如〈富春山居圖〉等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作品。約元順宗至正十四年(1354)去世,葬於故里,享壽八十六。

本次特展,分為一、二兩期,第一期除了同時展出〈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與無用師卷外,另規劃「黃公望的書畫珍蹟」、「富春山居圖臨仿本」、「黃公望的師承與交遊」等單元,第二期為「明清時期黃公望的影響」及「黃公望傳稱作品」等單元。為充實展覽內容,向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以及台北私人收藏,商借黃公望其他傳世書畫遺蹟及〈富春山居圖〉臨仿本,共同參與展出,以呈現黃公望藝術及其影響的全貌,提供觀眾對於黃公望及〈富春山居圖〉所啟發的文人畫精神有更深刻的認識。

 

選項: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晚年八十歲至八十二歲間的長卷畫作,描繪他遊居富春江一帶的山川風物。畫中沿著江岸,山巒起伏迭宕,林木蒼莽鬱密,景象或幽遠深邃,或清朗開闊。全卷純以水墨寫意,用筆如運毫翰,時而平緩沉靜,時而灑脫縱逸,皴擦渲染,墨色豐富而多變化,上承五代董源、巨然平淡天真之風,下啟明清文人繪畫的傳統。此卷於清初受火燒損,前一紙存起首主山,通稱「剩山圖」,今藏浙江省博物館,分離三百六十年後,首次與藏於本院的後六紙「無用師卷」合璧展出,完整呈現黃公望此一傑作的原貌。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另開新視窗)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由六紙接成,長逾六公尺,第一紙前有殘補痕跡。明末曾經火厄,裁裂前段部份現由浙江省博物館。黃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偕道友鄭無用回到富春,歷三、四年作成此卷。畫卷筆墨堆疊層出,山石鉤勒皴染變化多樣。全卷山體從渾圓迫近、層疊後偃,平緩坡岸乃至聳峙山峰,具豐富的山水型態。此畫卷不僅是富春的隱居景致,更是黃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後的理想山水形象。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剩山圖) 浙江省博物館(另開新視窗)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剩山圖) 浙江省博物館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 此圖為〈富春山居圖〉起首的一段,1650年因火燒損,後人揭下,另裝為卷,與本卷分離,經歷不同的收藏家,於1956年入藏浙江省博物館。

該段描繪的是雄峙江面的第一座山體,黃公望以溫潤疏秀的長皴描繪渾圓的山體,形容山勢的綿延轉折。山頭布置大小不一的石塊(礬頭),溪谷林木掩映,間以屋舍人家,遠樹沿著山坡高低起伏,以濕潤的墨色臥筆點葉。全幅恰如前隔水吳湖帆所題,呈現出「山川渾厚,草木華滋」之感。

 

選項:黃公望書畫珍蹟

 


黃公望大約五十歲才開始作畫,由於不以繪畫為業,流傳畫蹟不多,檢閱明清時著錄文獻,僅六十餘件,現今存世畫蹟更為稀少,主要集中在晚年,一般認為重要者有本院藏〈富春山居圖〉卷(1347-50),〈九珠峰翠〉軸(1346-8)、浙江博物館〈剩山圖〉卷、雲南省博物館藏〈剡溪訪戴〉軸(1349)、北京故宮藏〈九峰雪霽圖〉軸(1349)、〈天池石壁圖〉軸(1341)、〈丹崖玉樹圖〉軸、〈快雪時晴圖〉卷、南京博物院藏〈富春大嶺圖〉軸。另有題跋書蹟,如本院藏題曹知白〈群峰雪霽〉軸(1350)、北京故宮藏跋趙孟頫〈臨黃庭經〉卷、跋趙孟頫〈行書千字文〉卷等。其中為道士無用師所畫〈富春山居圖〉卷被譽為「大癡第一畫」,最具代表性。

元 黃公望 九珠峰翠圖(另開新視窗) 元 黃公望 九珠峰翠圖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九珠峰翠〉據畫上王逢(1319-1388)題跋知是黃公望為楊維楨(號鐵崖道人,1296-1370)所作,畫上並有楊維楨自題。畫面以重山層疊屏障於後側,環繞著前方緩坡水谷,數間屋舍隱現其中,增添許多生機。畫中層疊巒石與山頂平台,組合出富有變化的山體動勢,是黃公望山水特色。而山峰稜線之間,有墨點短線構成遠樹林木,是能充分凸顯草木滋長繁盛的所在。畫中此景,推測是楊維楨在雲間地區的居處。
元 黃公望 題曹知白群峰雪霽(另開新視窗) 元 黃公望 題曹知白群峰雪霽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曹知白(1272-1355)字貞素,號雲西,為華亭大族。此為齋名「懶雲窩」的西瑛作於至正十年(1350)。畫作以層疊的渾圓山體為主,皴染簡練,僅於山石交界部分略加筆墨,更點出此一雪霽山景的溫潤明朗。黃公望與曹知白往來密切,在畫上題識推崇曹知白「筆意古淡」,顯然意識到曹知白於董源風格的主流中加入李郭傳統的新成就。黃公望的雪圖〈九峰雪霽〉(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亦屬突破董源傳統的新類型。

選項:〈富春山居圖〉臨仿本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蘭亭」,是後世畫家師法的典範,明清至民國時期重要畫家,如沈周(1427-1509)、董其昌(1555-1636)、張宏(1577-約1652)、沈顥(1586-1661以後)、鄒之麟(1601-1651)、惲向(1568-1655)、王時敏(1592-1680)、程正揆(1604-1676)、王翬(1632-1717)、吳歷(1632-1718)、惲壽平(1633-1690)及金城(1878-1926)等,均有臨仿本的記載或傳世畫蹟。這些臨仿本有的出於背臨,有的直接摹自原蹟,有的依據鉤摹本再臨,又有火前火後之別,畫家或臨或摹,忠實程度不一,辨別之難,不下於王羲之〈蘭亭序〉的臨摹本。尤其本院所藏稱為「子明卷」的一卷,較此卷早一年進入清宮,被乾隆帝視為真蹟,引發後人對此兩卷熱烈的辯論,從論辯中,世人更加認識到此卷的可貴。

明 沈周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另開新視窗) 明 沈周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蘇州人,善山水、花木,為吳門畫派之宗師。
沈周原收藏〈富春山居圖〉,因請人題識,為其子強佔為己有,並以高價出售。沈周無力購回,因此於1487年中秋,依記憶仿繪此卷以誌思念。因此該作物像細節與原作頗有差異,筆墨亦全為沈周沈實穩厚的面貌,並添補淺淡顏色。不過除最末段,大體仍維持原作結構。此卷是所知最早的臨仿本,起首佈局與「子明卷」相同,可推測〈富春山居圖〉火焚前卷首的狀況。
傳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另開新視窗) 傳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此卷構圖景物與無用師卷大致相同,起首保留了前段剩山圖,但卷末缺主山一段。題識云1338年秋天,為將歸杭州的子明隱君繪此圖贈別,因此一般簡稱此作為〈子明卷〉。
清高宗於1745年收入此卷,第二年又購得〈無用師卷〉,認為〈子明卷〉為真蹟,〈無用師卷〉為仿本,引發後世熱烈的辯論。經現代學者研究,比較兩本筆墨造詣,確認此卷實係仿本。不過此卷保留〈剩山圖〉一段,為理解〈富春山居圖〉原貌的重要參照本。

選項:黃公望的師承與交遊

 


元代畫壇主要為董(源)巨(然)派與李(成)郭(熙)兩派籠罩,黃公望因地緣與交遊關係,以董巨為師,發展出水墨與淺絳兩類畫風,將旅遊與生活所見,轉化為筆墨清潤,意象簡遠的畫風。由於長年活動於蘇州、杭州及松江等地,黃公望與當地書畫家、道教人士、詩人,如趙孟頫(1254-1322)、曹知白(1272-1355)、張雨(1283-1350)、楊維楨(1296-1370)、倪瓚(1301-1374)、陶宗儀(活動於十四世紀末)、王逢(1319-1388)等交往密切,共同形塑十四世紀元代後期文人畫世界。從文獻資料與現存書畫遺蹟中,可以略窺他的書畫交遊與藝術觀。

傳五代南唐 董源 龍宿郊民圖(另開新視窗) 傳五代南唐 董源 龍宿郊民圖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黃公望畫風師承趙孟頫,再上追董源、巨然。此件〈龍宿郊民〉正與元代流傳之董源山水面貌相關。董源活動於十世紀,南唐鍾陵人,所畫山水分水墨與著色兩類。畫作採俯瞰角度,山體造型渾圓,山際樹叢繁茂,呈現山水蓬勃生機。畫中活動或說是夏日祈雨或稱迎神,仍難論斷。此畫近景樹林型態,與元代描繪董源風格的手法相近,雖難上推為宋人之製,但應是趙孟頫所見的董源設色山水面貌的延伸產物。
五代南唐 巨然 蕭翼賺蘭亭圖(另開新視窗) 五代南唐 巨然 蕭翼賺蘭亭圖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巨然活動於十世紀後半,南唐鍾陵人,隨李後主北上汴京而畫名大盛。畫上鈐元順帝鑒藏印「宣文閣寶」,屬元人所認識的巨然風格之一。畫作描繪群峰高低環繞山間谷地,明人推測此為唐人巧取〈蘭亭序〉真跡的故事。畫中叢樹枝幹多簡樸線條,兩側再加墨點。不論是高低相倚的山峰,或河岸水際,皆有大小圓弧石塊一再出現。此類江南風格的重要母題,因黃公望等元代後續者運用,遂成重要古代典範。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另開新視窗)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南宋宗室,後北上大都任官。此畫是元貞元年(1295)他自濟南路職位南返後,為友人周密(1232-1298)描繪其祖籍地貌景色之作。畫卷構圖簡潔,在一廣闊水澤坡岸間,右為尖聳的華不注山,左側是渾圓鵲山。畫中坡岸林木,與董源山水母題十分接近,然經趙孟頫的筆墨與設色後更具生趣,成一秀麗可人的自然佳景。黃公望從趙孟頫此類復古創新手法,得以掌握筆墨新活力。

選項:明清時期黃公望的影響

 


元代後期的繪畫評論者將黃公望歸於董源、巨然一系,並且稱讚他能超越董巨,將他列為「元四大家」之首。至明清時期,董其昌(1555-1636)提出「南北宗論」,確立黃公望為繼承南宗衣鉢,直抒心意,重視筆墨精神的重要畫家。其後如藍瑛(1585-1664)、惲向(1586-1655),及清初四王:王時敏(1592-1680)、王鑑(1598-1677)、王翬(1632-1717)、惲壽平(1633-1690)、王原祁(1642-1715)、等,均以黃公望為師,追求黃公望繪畫所表現的山水意境。

董其昌及四王從黃公望追溯董源巨然筆意,歸納出如「峰巒渾厚,草木華滋」,或「荒率蒼茫」、「以意運氣,以氣會神」等風格特色,成為正統派集大成途徑中,主要的師法典範。

明 沈周 畫山水(另開新視窗) 明 沈周 畫山水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本幅前景作疏樹數株,隔江雙峰並列,其間有V字形山塢,暗藏礬頭與深淺林木,透露生意。遠山以數筆簡率勾勒山形,或以墨烘染。通幅皴山畫樹,用筆疏朗。自題云「米不米,黃不黃,淋漓水墨餘清蒼。」畫中山石以水墨烘染,似取法米氏雲山煙樹之朦朧風格;而清蒼簡率之畫境,或仿效黃公望「皴紋極少」、「筆意尤為簡遠」一類作品。
明 藍瑛 仿黃公望富春山圖(另開新視窗) 明 藍瑛 仿黃公望富春山圖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藍瑛(1585-1664),浙江錢塘人。字田叔,號蜨叟,又號西湖外史,晚號石頭陀。藍氏與明末文人董其昌、陳繼儒等人友好往來,受文人畫論影響而重視臨仿古人繪作。
此幀畫峻嶺幽壑,山谷中溪水湍流,村屋、樹石錯落之景。以略為方折筆法描繪山體礬石,用筆恣意老辣,墨色清潤,畫面不重視對景深與遠山的描寫,而是強調黃公望作品的母題與樹石畫法。本冊作於乙酉年(1645),藍瑛六十一歲。
清 王時敏 倣黃公望陡壑密林(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八開)(另開新視窗) 清 王時敏 倣黃公望陡壑密林(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八開)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明清文獻載有一幅黃公望〈陡壑密林〉,詩塘有黃公望題識與董其昌跋,內容正與此開董其昌題識相同。此畫面描繪環伺層山,圍出一個水澤谷地。環山緊密相接,峰頂處皆有疊巒相續,山際交疊處描繪著許多低矮樹叢,營造出山林草木繁盛效果。以直線描繪山體質面,又以橫向墨點構成礬頭造型,皆屬董巨風格之影響。此一縮臨本能有效傳遞黃公望山水構圖的講究,並提供觀者掌握畫作中不同母題的彼此關係。
清 王時敏 倣黃公望臨董源夏山圖(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九開)(另開新視窗) 五清 王時敏 倣黃公望臨董源夏山圖(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九開)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倣黃公望臨董源夏山圖〉此開臨摹的作品原貌已無從考察。畫中描繪主要山脈由前景向後延伸至後景,主脈兩側谷地緩坡則分別描繪著數間屋舍,木橋、路徑之上都可見點景行旅人物活動蹤跡。此一絹本山水以青綠設色,無論山體質面藉直線皴畫,或者山石層疊處加短筆墨點,乃至礬頭與樹叢的表現等,雖源自黃公望,但更緊縮山體的層疊關係,用筆亦趨規矩,已是明末清初對於江南山水傳統的嶄新風貌。
清 王時敏 臨黃公望擬董源夏山圖(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十六開)(另開新視窗) 清 王時敏 臨黃公望擬董源夏山圖(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十六開)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臨黃公望擬董源夏山圖〉此畫面雖有右側渾圓山體層疊向後,但重心為前中景的平緩谷地,是一草木繁盛的山水景緻。構圖與王鑑〈仿宋元山水冊〉(上海博物館藏)所倣黃公望〈秋山圖〉相近。其中山體斜側面上的圓卵石塊,明顯取用於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表現手法。但相較於黃公望的豐富筆墨變化,此畫用筆略顯齊整,堪稱是經過黃公望整理過後的董、巨風格山水母題的更進一步變化。
清 王時敏 浮嵐暖翠(另開新視窗) 清 王時敏 浮嵐暖翠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王時敏(1592-1680),江蘇太倉人。字遜之,號煙客,又號西廬老人、西田主人等。出生書香世家,父親與祖父都曾擔任明朝官職,幼年即得當代著名文人董其昌教導,為清初正統派「四王」之一。
本幅畫高山縱谷中,溪水潺潺、林木茂密、山腰煙雲浮動之景。透過樹叢、平臺與岡阜形成左右扣合的兩股山勢。用筆沉穩,敷色大膽,用青綠對比赭色罩染的岩塊與峰巒,以山腳樹石,山頂平臺,圓弧形山巒及高低起伏的遠樹等黃公望畫的母題呈現夏季山間景趣。作於王時敏八十一歲。
清 王鑑 倣黃公望煙浮遠岫圖(另開新視窗) 清 王鑑 倣黃公望煙浮遠岫圖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王鑑(1598-1677),江蘇太倉人。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染香庵主。崇禎六年(1633)舉人,後仕至廉州太守,人稱王廉州。
本幅主景偏於左側,以扭動、崢嶸的山勢連貫畫面近、中、遠三景,用溼潤的皴染配以赭石、花青、汁綠,賦予畫面清雅明亮的氣息。畫中綿延堆疊的山勢與茂密的樹木,凸顯出大地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與大癡山水「山川渾厚,草木華滋」之意相合。
清 王翬 仿癡翁浮嵐暖翠(另開新視窗) 清 王翬 仿癡翁浮嵐暖翠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王翬(1632-1717),常熟人。字石谷,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清暉老人。早年跟隨家鄉畫師張柯學畫,日後獲著名文人王鑑和王時敏指導,博覽古畫,畫藝大進。
本幅畫崇山峻嶺,林木茂密,村舍人家錯落山間。全幅由前景水岸茂林,連接懸崖飛瀑,其後雲嵐霧籠,主山聳峙,在小幅中呈現全景山水的氣勢。以黃公望慣用的披麻皴、礬頭與苔點,再於山石罩染赭色與汁綠,使畫面生動活潑且饒富裝飾性。
清 王原祁 倣黃公望山水(另開新視窗) 清 王原祁 倣黃公望山水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 王原祁(1642-1715),江蘇太倉人。字茂京,號麓臺,康熙庚戌(1670)進士,歷官少司農。與祖父王時敏、王鑑與王翬合稱「四王」。
此幅以溪水分隔遠近兩岸,近景坡岸由右下延伸至左側上方形成尖峰,隔著中景水域與造型崢嶸的遠山遙相呼應,在畫面上形成不穩定的動勢。山體輪廓淺淡,質面多用乾擦而成,再以側筆點苔於山頂岩縫間。題識:「大癡畫。經營位置。可學而至。荒率蒼莽。不可學而至。思翁得力處。全在於此。此圖余倣其意。」
清 王原祁 倣黃公望秋山圖(另開新視窗) 清 王原祁 倣黃公望秋山圖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 王原祁(1642-1715),江蘇太倉人。字茂京,號麓臺,康熙庚戌(1670)進士,歷官少司農。與祖父王時敏、王鑑與王翬合稱「四王」。
山間雲氣繚繞,屋舍錯落,礬頭與平臺點綴其間。近景畫橫向坡岸,上端聳立的樹木將近景串聯至中景斜向堆疊的主山。右半布置大片水域,隨水岸往右後方遠景逐漸延伸,最後與遠山山腰的白雲連成一氣。樹石與山脈對應水域和雲氣,形成兩股虛實相映、交相作用的視覺力量。

選項:黃公望傳稱作品

 


在黃公望的盛名及繪畫成就影響之下,明清之際出現許多題為黃公望的仿作,以本院所藏,記載於清宮著錄《石渠寶笈》初編、續編及三編的傳稱作品,即有二十四幅。本次展出十六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作品如〈野彴吟節〉、〈小年菴圖〉、〈為張雨畫山居圖〉冊,實際是仿自明代畫家之作,畫風與黃公望並無關聯,作偽者託名黃公望以增加作品的價值。另一類作品如〈層岩曲澗〉軸、〈洞庭奇峰〉軸及〈谿亭山色〉軸,由構圖、畫風或題跋內容,可推知應有所本,在原蹟不傳的情形下,這類作品可作為認識黃公望藝術的參照。

傳元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另開新視窗) 傳元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此作描繪蘇州西郊名勝天池山。近景畫林巒稠密之狀,左右兩處各置村舍、水榭;中景畫崗嶺重疊,平臺、叢林點綴其中,右上方山壁峭聳陡立,瀑布流洩,沿溪數戶人家,應即為天池石壁所在處;遠景峰巒峻峙,折搭相屬,龍脈起伏,突出天際。   
自明清時期,黃公望〈天池石壁圖〉便有多本流傳。現存以北京故宮所藏為最佳。此作雖為臨本,但鉅細靡遺,仍可追想黃公望原作風貌,推測應成於明代後期。
傳元 黃公望 洞庭奇峰圖(另開新視窗) 傳元 黃公望 洞庭奇峰圖
历代名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此作前景畫小舟浮於湖面,其後山岩繁密多姿,高聳雜木散立,山巔處瀑布流瀉,左方曲徑沒入雲霧中,其上瑰麗峰巒斜出天表。畫中可見黃公望作品中常見母題,然全作結構、山石、樹法等,更接近文徵明風格。依題跋可知此畫成於至正十四年(1354)為梅劍庵所作;永樂八年(1410),梅氏後人請沈度(1357-1434)題跋;正德五年(1510),文徵明(1470-1559)亦獲觀此畫,並留下題語。文徵明題款「壁」字書為「璧」,與常見不同。此畫筆墨、結構堪稱佳構,然可能出自明代後期善仿文徵明風格者之手。

富春山居图:值得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辽宁博物院学习的文化传播方式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

選項:展品清單

 


朝代 作者 品名 形式 檔期 備註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1269-1354)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A  
黃公望(1269-1354)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A 浙江省博物館
唐寅(1470-1523) 高士圖 A  
黃公望書畫珍蹟
黃公望(1269-1354) 九珠峰翠圖 A  
黃公望(1269-1354) 溪山雨意圖 A 中國國家博物館
黃公望(1269-1354) 富春大嶺圖 A 南京博物院
黃公望(1269-1354) 剡溪訪戴圖 A 雲南省博物館
黃公望(1269-1354) 跋趙孟頫楷書臨黃庭經 A 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公望(1269-1354) 跋趙孟頫行書千字文 A 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公望(1269-1354) 題倪瓚六君子圖 A 上海博物館
黃公望(1269-1354) 題錢選浮玉山居圖 A 上海博物館
黃公望(1269-1354) 題曹知白群峰雪霽 A  
黃公望(1269-1354) 山水 A  
〈富春山居圖〉臨仿本
沈周(1427-1509)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A 北京故宮博物院
張宏(1577-約1652)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A 北京故宮博物院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A、B  
民國 金城(1878-1926)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B 臺北私人收藏
黃公望的師承與交遊
傳五代南唐 董源(?-962) 龍宿郊民圖 A  
五代南唐 巨然(活動於10世紀後半) 蕭翼賺蘭亭圖 A  
趙孟頫(1254-1322) 鵲華秋色 A  
張雨(1283-1350) 書聽泉亭絕句 A  
張雨(1283-1350) 題倪瓚像 A  
元人 春山圖 A  
楊維楨(1296-1370) 致理齋明府相公尺牘 A  
倪瓚(1301-1374) 松林亭子圖 A  
倪瓚(1301-1374) 容膝齋圖 A  
王逢(1319-1388) 書五言古詩 A  
陶宗儀(1329-1410) 書詩經五章 A  
明清時期黃公望的影響
沈周(1427-1509) 畫山水 B  
史端木(1438-?) 仿黃公望山水 B  
董其昌(1555-1636) 紀遊畫冊 重巒疊翠(第二開右幅) B  
董其昌(1555-1636) 紀遊畫冊 層巒聳秀(第五開左幅) B  
董其昌(1555-1636) 紀遊畫冊 鹿鳴山(第十一開左幅) B  
董其昌(1555-1636) 倣黃公望山水 B  
董其昌(1555-1636)

倣黃公望石徑秋嵐

B  
卞文瑜(約1576-1655) 倣子久筆法 B  
藍瑛(1585-約1664) 仿黃公望晴嵐暖翠 B  
藍瑛(1585-約1664) 泉壑山居 B  
藍瑛(1585-約1664) 仿黃公望富春山圖 B  
藍瑛(1585-約1664) 法黃公望山水 B  
王時敏(1592-1680) 倣黃公望陡壑密林(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八開) B  
王時敏(1592-1680) 倣黃公望臨董源夏山圖(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九開) B  
王時敏(1592-1680) 倣黃公望山水
(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十二開)
B  
王時敏(1592-1680) 臨黃公望擬董源夏山圖(原題倣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第十六開) B  
王時敏(1592-1680) 倣黃公望浮巒暖翠圖 B  
王時敏(1592-1680) 倣黃公望山水 B  
王時敏(1592-1680) 浮嵐暖翠 B  
王鑑(1598-1677) 倣黃公望山水 B  
王鑑(1598-1677) 倣黃公望煙浮遠岫圖 B  
惲向(1586-1655) 倣黃公望山水 B  
項聖謨(1597-1658) 層巖峭峙 B  
程正揆(1604-1676) 泉石林巒 B  
盛丹 山水 B  
七處 疏林古寺 B  
七處 疏林遠岫 B  
王翬(1632-1717) 倣黃公望秋山暮靄 B  
王翬(1632-1717) 仿癡翁浮嵐暖翠 B  
王翬(1632-1717) 倣黃公望富春大嶺圖意 B  
王翬(1632-1717) 大癡道人倣北苑夏山圖 B  
惲壽平(1633-1690) 高樹村居 B  

惲壽平(1633-1690)

倣黃公望天池石壁

B  
王原祁(1642-1715) 仿富春山居圖 B 浙江省博物館
王原祁(1642-1715) 倣黃公望山水 B  
王原祁(1642-1715) 秋山圖 B  
王原祁(1642-1715) 仿黃公望筆意 B  
王原祁(1642-1715) 倣黃公望秋山圖 B  
王原祁(1642-1715) 仿黃公望秋山 B  
王原祁(1642-1715) 仿黃公望山水 B  
奚岡(1746-1803) 仿黃公望富春筆意圖 B 浙江省博物館
黃公望傳稱作品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天池石壁圖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清溪停舟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屋下清泉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貪住青山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溪岸山居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巖壑幽居圖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層岩曲澗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山水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洞庭奇峰圖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鐵崖圖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溪山草閣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谿亭山色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雨巖仙觀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野彴吟節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小年菴圖 B  
傳元 黃公望(1269-1354) 磻溪漁隱 B  

 

以上图文均引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