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监管新农合基金才能更有效和安全

 徐徐读书 2012-12-04

如何监管新农合基金才能更有效和安全

加入收藏〗 来源:标准论文代写网 发布时间:2012-07-04
论文导读:现代经济信息新农合网络覆盖全国,截至2011年,全国参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7%,筹资2000多亿。 尽管每年参合率和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参合的受益面加大、补偿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不断地上涨,资金监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监管好新农...

  现代经济信息新农合网络覆盖全国,截至2011年,全国参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7%,筹资2000多亿。
  尽管每年参合率和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参合的受益面加大、补偿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不断地上涨,资金监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监管好新农合资金,规避风险,有效管理是根本。
  资金管理只有做到可控,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运行安全。在此,笔者浅谈一点在监管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
  新农合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1.基层卫生机构推诿病人和药品短缺的现象,造成基层卫生机构"门可罗雀",而形成对比的却是私人诊所"门庭若市"的怪象。
  新农合基金总量有限,但"小病大治、没病也治"现象造成卫生资源浪费。一些地区转诊到省级医院的8%的病人花掉了新农合1/4的资金,市级以上住院费用占50%以上或更多,分级医疗的制度未形成,造成病人流向不合理。
  参合病人比不参合病人在大医院就诊时费用高,补偿后与不参合的费用差不多。医生给参合病人开价格贵的药品;一些大病住院病人补偿较低,反映在一次性耗材费用、检查费用过高;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等趋利现象普遍存在。虚增药品价格、虚增治疗费用,造成农民看病成本增大,影响到一些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信心。
  部分地区出现套保骗保现象,如:云南文山州检察机关共查办发生在新农合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21件、涉案21人,其中贪污案14件、涉案15人,贿赂案3件、涉案3人,渎职案4件、涉案4人,涉案金额500多万元。
  监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设备经费投入等不到位,全国很多地方都没有建立独立的机构来重点监管新农合,大多市级都是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科室兼管,没有专职监管人员,没有专门经费,市级监管只是形式没有实质。
  原因分析1.基层卫生机构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不够完善,不能有效保证本区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就近、及时的救治。国家对基层卫生的投入不够,造成医疗资源短缺,因执行"零差率"的基本药物制度,没有药品收入,打破了原有的补偿机制,基层医改相关措施不到位,基层卫生机构不愿配置目录药品,后续管理机制不够有效,没有有效调动卫生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和引导卫生专业人才,克苦钻研专业知识提高医疗水平,靠自己的辛勤工作为病人解除痛苦来取得合理的报酬。
  群众的就医观念、新农合保障水平提高刺激了医疗消费等原因都导致了新农合域外转诊率逐年上升。而新农合经办机构对上级医院缺乏有效监管手段是域外转诊次均费用处于高位的重要原因。
  医改现阶段,县级以上医院还没有深入到补偿机制改革,以药养医的固疾没有根除,医院的定价、收费方式和新农合支付方式不合理,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幅度不断加快,农民看病成本增大,造成新农合基金为此"埋单"。新农合基金的风险增大,倒逼基金监管机制急需加强和完善。
  市级没有建立独立的新农合监管机构,或因机构设置、人员、经费等不到位,造成监管不力,容易滋生职务犯罪。县级则管办结合,虽然卫生行政部门兼管新农合有其天然的优势,但精力有限,有时还有利益冲突,难于取舍,难免顾此失彼。没有设立专门的基金监管机构与这么大的资金量来说是极不对称的,出现问题在所难免的。而付出的代价却是参合农民的利益,得不偿失。
  新农合基金因条块分割,或者说分割不合理,造成各个盘面风险过大(大多以县区为单位)。理论上讲盘面越大相对就越安全,而现有的条件下各省新农合的筹资标准不一,执行的实施方案也各异,发展也不平衡难于统一,同省的各市县(区)也有差异,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安庆市为例,六县一市三区平均有50%以上的新农合资金,都在市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基金监管是很难形成合力的。现有的医疗体制,使监管的措施难于切中要害。国家也采取多种措施做了多方尝试,收效却甚微。对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等,县级以上医院,还是有不断加快的趋势。
  安徽省近年来在支付方式做了大胆的改革:在基层卫生机构主要是普通门诊和慢病门诊实行总额预付制度,效果较好,有效的保证本区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就近、及时的救治;"按病种付费"机制,带动临床路径的有效落实,控制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
  方法虽好,因执行的病种太少,不能形成一定的覆盖面,也难起大的效果;总额预付支付方式,今年在我省县以上医院试点,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但人社部2011年在全国九地试点城镇职工医保总额预付,实行中发现在北京、上海、保定等地出现了推诿病人等现象,导致城镇职工医保的病人在当地得不到救治,特别是晚期绝症病人医院不愿收治,得不到基本的人文关怀,却只能到外地治疗,当地医院只愿收治外地病人的现象,事与愿违。
  各省级监管信息平台系统不统一,平台信息不全面、不完善。省级监管平台、经办机构及时结报和各定点医院管理系统不统一,因各方发展不平衡造成设计不够合理全面,数据传输困难,政府每年投入有限,只能逐步完善。
  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是基金监管最有效工具,在真实性、及时性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省是卫生部选定的作为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5个试点省之一,在全国算是做得比较超前,做了很多大胆和有益的尝试,也得到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的支持,但因新农合监管缺少现成模式和经验(目前医保是世界难题各国都在做各种尝试,摸索出有效监管途经),但我国的新农合又有自己特色,人多,钱少、医疗资源短缺的特点,安徽省更为突出,基金压力相对如何监管新农合基金才能更有效和安全任小林安徽省安庆市卫生局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国家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本质上属于合作医疗保险,基金采用封闭式管理。
  因基金总量有限,故基金监管就成为当前新农合管理的最大课题。只有加强基金监管才能确保基金安全高效使用,解决广大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救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每年参合率和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参合的受益面加大、补偿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不断地上涨,资金监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监管好新农合资金,规避风险,有效管理是根本。资金管理只有做到可控,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运行安全。在此,笔者浅谈一点在监管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
  新农合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1.基层卫生机构推诿病人和药品短缺的现象,造成基层卫生机构"门可罗雀",而形成对比的却是私人诊所"门庭若市"的怪象。
  新农合基金总量有限,但"小病大治、没病也治"现象造成卫生资源浪费。一些地区转诊到省级医院的8%的病人花掉了新农合1/4的资金,市级以上住院费用占50%以上或更多,分级医疗的制度未形成,造成病人流向不合理。
  参合病人比不参合病人在大医院就诊时费用高,补偿后与不参合的费用差不多。医生给参合病人开价格贵的药品;一些大病住院病人补偿较低,反映在一次性耗材费用、检查费用过高;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等趋利现象普遍存在。虚增药品价格、虚增治疗费用,造成农民看病成本增大,影响到一些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