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篆

 笑熬浆糊糊 2012-12-05

 

         秦代统一文字,在秦系文字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统一异体字,简化结构,外廓采用规整的形状,笔画尽可能归并成横、竖两个方向,斜线、曲线也都尽可能规范化。这便是后人所称的小篆。小篆清晰而易于识读,但是小篆与手写体——日常书写所使用的书体——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从留存的遗迹来看,小篆只是作为官方规定的字体,在文告、碑铭等庄重的场合使用。


  小篆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象形的意味,朝抽象符号迈进了一大步:古文中摹形的成分被淡化,摹形的曲线被其他形状的线条所代替;作品中所有线条能够统一使用规范、简化的笔法;所有结构能够按统一的空间原则来处理。它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古拙、神秘的气氛,但给技巧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使笔法能够朝流畅、熟练、复杂,使结构朝自由、灵动、连续变化等方向大步推进。

  小篆笔画匀称,粗细变化很少,结构上较大篆简省,构成规律比较清晰,装饰性强。它是后世使用古代文字时选用的主要字体。

      《泰山刻石》为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立(公元前219年)。线条接近石鼓文,但笔画较为平直,结构较为方整(图4-4-1)。传世拓本残留100余字。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1  秦  泰山刻石

      《峄山刻石》(图4-4-2)亦为秦始皇东巡时所立,原刻不存,南唐徐铉摹刻,基本上反映了秦代篆书的面貌。结构舒展,笔画均匀。虽然排列整齐,但每一字的结体仍能随着结构而变化,笔画长短、各字外形和大小均变化丰富而微妙。后世书写小篆,把这些变化全部抹平。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2  秦  峄山刻石

       秦代统一度量衡时,在标准器上加刻诏书,颁行全国,诏书有的刻在标准器上,有的刻在所镶嵌的铜板上,这些刻有诏书的铜板被称为诏版(图4-4-3)。诏版文字刻制而成,笔画都尽可能化作直线,少量的曲线在其中特别醒目,起到调整节奏的重要作用。刻制时想尽力保持结构的规整,但又不容易控制,因此竭力保持规整的欲望和手工制作的不规整性,造成了作品特殊的生动感。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3  秦  诏版

       汉代,由于隶书的发展,篆书失去了它的地位,但人们目之所及,遗存尚在,自然会受到影响。与当前的书写风格拉开距离,是人们容易产生的心理,也是某些场合的特殊需要。小篆在汉代某些场合一直被使用着,如碑额。

汉代篆书墨迹遗存很少,《张掖都尉信》(图4-4-4)是一件典型的小篆作品。信是通行关禁的证件,属于重要物品,因此用古老的字体来书写。颤动的笔画虽然对线的力量有些影响,但它无意中开启了一条新路,清代碑派书法中的颤动虽然未必由此演化而来,但两者的比较,对我们思考笔画书写时可能的运动方式有所启示。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4  西汉  张掖都尉棨信

      《荧阳宫小灯铭》(图4-4-5),西汉中晚期,汉代金文随字体和器皿形制的演变而有了很大的变化,刻凿的文字渐渐多了起来,文字由器物的内壁转到器物的表面。这是典型的汉篆,字形方正,笔画简洁。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5  西汉  

      《铜嘉量铭》(图4-4-6),笔画方折,结构尽力往上压缩,形成特殊的结体,并影响到整体效果。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6  新莽  铜嘉量铭

      《永和元年洗》(图4-4-7),东汉。文字部分与图绘部分形成完整的构图,笔画与两侧鱼、鹤的图绘线条非常协调,且形成生动的对比;结构字字紧扣,成为一个整体,内部空间协调而又有微妙的变化。文字部分在追求图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时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保持了字结构内部空间的灵动。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7  东汉  永和元年洗

       汉代也有少量篆书碑刻,如《袁安碑》(92年,图4-4-8)和《袁敞碑》(117年)。两碑相隔25年,但风格如一。两碑承续秦代小篆的风格,在曲线笔画上稍加调整,或弧度加大,或添加扭曲,虽不如峄山刻石等疏朗,但个性鲜明。它们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变动之少而形成面目之分明,足给人以启发。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8  东汉  袁安碑(局部)

       三国魏晋时期篆书作品留存不多,但《天发神谶碑》(吴,276年,图4-4-9)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笔画起笔处为方形,几乎不可能用毛笔书写出来;除横画外,收笔处都呈尖形,折笔处也是锋利的方角。整个作品给人以壁垒森严、不可亲近的感觉。少数圆转的笔画与这些尖刻的笔画、与字结构形成强烈的对比。或许是因为记录所谓“神谶”,故意编造出这种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样式。风格上的新颖和图形中的对比,是它留在书法史上主要的理由。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9  吴  天发神谶碑(局部)

       唐代以篆书知名者,有李阳冰、瞿令问等。李阳冰在篆书被搁置数百年后,重新恢复了秦代篆书的传统,自有其意义,但他的作品与秦代篆书相比,并没有提供什么新鲜的东西。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

清代,金石、考证、校勘的盛行,使人们对古代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篆书的人多了起来,出现了一批以篆书知名的书家。他们不仅写小篆,也利用更古老的字体进行创作,但是在最出色的篆书书家中,仍以写小篆的占多数。

邓石如在清代篆书和隶书的中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用质朴、凝重的线条书写篆书,在结构和用笔上都摒弃了多余的修饰,但是所有细节都细心地加以处理,并保持了线与结构的生动(图4-4-10)。他在篆书被冷落千余年后,让人们重新看到了一种古老字体的魅力。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10  清  邓石如  篆书轴

       其后继者有吴熙载、徐三庚、赵之谦(图4-4-11)等。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11  清  赵之谦  潜夫论篆书屏

从邓石如到赵之谦,可以看到清代篆书逐渐加入提按的过程。从秦篆出发,从历代小篆中寻求借鉴,成为清代篆书一条主要的思路。小篆均匀的线条、匀称的空间,使各人的作品不容易拉开距离,要强化个人的特点,提按成为一种简便的方法。人们所熟悉的楷书、行书笔法,就这样进入了篆书中。

       吴昌硕(1844—1927)专门临写石鼓文(图4-4-12)。在篆书名家并立、小篆资源几乎被用尽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的字结构轻松地与他人拉开了距离。此外,石鼓文笔画粗细变化较少,他借助于此,避开了书写中的提按,从而截断了清代篆书发展中的一种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古风。吴昌硕的作品能够在精准和放纵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融进行草书中的某些东西,生动而富于变化。吴昌硕为篆书带来了新的活力。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12  清  吴昌硕  石鼓文联

清代碑学影响下的书写,强调“金石味”,具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明显的颤抖的笔法,另一种是没有明显的颤抖,只是在行进中加大力量,使线条凝重厚实,同时还注意保持线条的流畅性。吴昌硕使用的是后一种,黄宾虹使用的是前一种。

       齐白石(1864—1957)把直线、斜线的穿插以及空间压缩、夸张的技巧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图4-4-13)。他将这种篆书用在印章创作上。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13  现代  齐白石  篆书诗轴

     黄宾虹(1865—1955)在行笔中加入了小小的顿挫,使线条向金文拓片中残缺的线靠拢(图4-4-14)。仔细比较,两者的区别当然非常明显,但黄宾虹的那些顿挫,与他的运行节奏,与他单字结构有意的规整化取得了很好的统一,作品因此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它既不同于先秦金文,也不同于我们见过的其他所有篆书。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14  现代  黄宾虹  金文联

       陆维钊(1899—1980)在篆书中糅合隶书的某些元素,创造出了新的风格。生硬、强悍的收笔,丝毫没有破坏作品的高雅气质(图4-4-15)。

小篆 - 网易客 - 书法手记---cx.ycs

4-4-15  现代  陆维钊  篆书诗轴

吴昌硕和黄宾虹虽然利用的是先秦石刻和金文的结构,但从用笔方式而论,他们接续的是清代篆书的传统,所以把他们放在这一小节中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