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阴性哲学

 聽雨軒sjh 2012-12-08

东方阴性哲学

老子的哲学是博大精深的具有兼容的多面性但就总体看其特征可以一言蔽之: 老子的哲学是阴性的哲学说得形象些即女性的哲学。西班牙哲学家 J·O·加塞尔有一段话恰可借用他说:“就像是女性的永恒魅力它从不强加诸人它在被动之下仿如大气弥漫那样使人迷醉。女性要有所作为时总是摆出无所为、退避、暗许那样的一种叫人心软的姿态。就好像要有所作为必先有所忍受。”(加塞尔《什么是哲学》第 6 章第 2 )

老子的哲学是崇尚阴性的一面:玄牝、雌伏、虚空、柔弱、静笃、恬淡、无为、不争、抱朴、守拙、绝圣、弃智等等。在理解上如果只执此一端或仅以此为归宿就有走向消极的危险。后学中庄子就属于这一路数。

但老子的学说并不消极它的核心思想是一种古代天才的矛盾论其讲究阴阳变易、相反相成的辩证法具有强劲的积极动能。这才是老子的哲学要义。

老子的学说不消极比如仅举几个小例子:在本体论上老子说的玄牝就是混而为一的道它具有母性的包容性和生育性它指向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万物,何消极之有!在伦理学上老子提出“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所指向的孝慈还不就是仁义的本质内涵!在政治学上老子提出“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还不就是要王天下!在军事上老子提出“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取天下难道野心还不够大!后学中文子继承了这一衣钵。

当我们说师承老子的是文子、庄子等这只是从狭义的流派渊源而言。

在世界范围内辩证法最早在中国产生,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代的一部奇书《易经》已开始形成这部书显示了中国人已深刻认识到对立物具有统一性的道理而此前传说还有同类形的书《连山》、《归藏》可惜这些书早已佚失。商周时期的政论家如微子( 商纣王的卿士) (一般公认子书最早者是 鬻子》作者鬻熊做过周文王的老师) 都显露出阴性哲学的色彩。公元前780年西周发生地震史官伯阳甫曾以阴阳说加以解释。

老子是中国早期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强调阴性的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谱泛的基调( 在这里加上一句即使被视为不同学派的儒家孔子亦不能外于这一哲学的色调)并作为上古文明的思想结晶深深地潜埋在中华民族的各文化因子中长期影响和支配着它们的发育和成长。这一含蓄儒雅、寓动于静的东方文化恰与西方文化相映成趣构成了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道灿烂辉煌的人文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