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聽雨軒sjh 2012-12-10

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我国的汉语言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使其传承者具有一种特定的内在精神气韵。汉字的基本功能是进行交际,而汉字又不同于英语等字母文字。本文将简要分析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以及这种审美性在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
  【关键词】汉语言 文字 审美特点 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94-01
  
  一 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
  1.汉语言文字的语音美
  汉语言文字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汉字语音音节中,元音音节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元音发音响亮清晰,十分悦耳;(2)汉语言文字具有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同的声调进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从而使汉语言拥有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的音乐美;(3)最后,在汉语言文字中,双音节的词汇比较多,从而使语言具有明显的节奏感,而不显平淡乏味。正因为汉语言文字在语音上的这些优点,使得汉语言在节律上明显优于其他语言,平仄、声韵、长短、快慢、轻重、抑扬等各个因素,都有其微妙的意义,所以使汉语言听起来或读起来都具有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2.汉语言文字的词汇美
  汉语言的词语构词方式比较多,大多具有形象性和色彩性。另外,汉语词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意蕴和情感意义。一些特殊词语临时组合后,所产生的意义更是丰富精妙。例如,拟声词、语气词等,如不仔细品味,就很难明确其中要表达的意义。
  3.汉语言文字的语法美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正因如此,汉语的语法才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意蕴和情趣。例如,一个妻子明明很爱丈夫,却偏偏称呼丈夫为“死鬼”;在谈恋爱的时候,男孩子的某些举动和想法迎合了女孩子的心理,可女孩子却要说“讨厌”;可以说“20人吃了一锅饭”,也可以说“一锅饭吃了20人”,一个“吃”字,在中国语法中可以表达很多意义,既可以与实词组合,也可以与虚词组合,如吃冰淇淋,吃大锅饭,吃山吃水,吃亏等。
  正是因为汉语言文字具有如上优点,所以汉语语言在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即音乐美、形象美、情感美和意蕴美。
  二 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性在教学中的作用
  1.使教学更具有和谐性
  在语音上,汉语具有“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的音乐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就能不断地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音乐魅力,通过倾听和朗读,促进课堂和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井冈山翠竹》一文中有这样的段落:
  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的青青翠竹?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敌军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
  整句和散句相结合,长句和短句相结合,在语气上既有陈诉、疑问,又有判断和感叹,读来犹如山间泉水,叮咚作响,是语言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旋律,极富音乐美。在课堂上朗读诸如此类的文章,师生间可以通过文章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能力。
  2.使教学更具形象性和创造性
  汉字具有象形性,所以汉字是审美性文字,具有独特的美和魅力。汉字的象形性既是意义的体现,也是模仿自然物的一种感性形式。汉字通过它的外形将学习者带到无限的想象空间,在产生愉悦的同时,享受美感。由于很多汉字具有象形性,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它的外形猜测它的意义,这样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使学生学到知识。例如,教“鲜”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鱼肉和羊肉的味道,进而轻松地使学生理解字义。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中国人的情感体验、哲学思考。例如,我国的诗词总是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蕴含无比丰厚的思想和情感内容。通过相应的象征性意象组成意境,进而在意境中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深度。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不断运用汉字的审美性,就会为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品质。
  三 结束语
  汉字博大精深,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自身的审美性既造就了自身的魅力,也成为其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无论从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汉语言文字都有其自身的独特审美性,充分运用这些审美特性,能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我国的汉语言文字有力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苏〕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张永昊、周均平.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申小龙.文化语言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4]〔捷克〕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梁〕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高照〕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9/view-3350625.htm
本文转自中国论文网:http://www./9/view-3350625.htm,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