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萝卜破气”说真伪考辨

 昵称11053415 2012-12-14

“萝卜破气”,不宜与人参同服,这种说法传播极广,然而历代医书均未见记载,中药配伍严格遵循的“十八反”“十九畏”亦未提及。流传民间已久,始于何时不可考。其依据想是从萝卜的药性而来,《唐本草》及多部中药典籍对萝卜功用描述有“下气,消谷”之效,对胃肠颇有益处。下气、行气,以至于破气,结论可能就此产生。医生的话病人自然不敢怀疑,何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我们传统的的行事原则,多加小心总是没有坏处。于是谬种流传,竟成了妇孺皆知的“常识”。

这里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气”,“气”是中医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简言之,“气”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本源,亦是生命的本源。《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成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物质(形)和能量(气)在阴阳运动过程的持续和升华时,就会化合为阴阳交合、形气一统的独立系统运动状态——生命状态,这是生命起源、繁衍的理论依据。人参补的是什么气?那是元气,是促进机体机能旺盛的无形能量!萝卜下气下的又是什么气?是胃胀之气!此“气”显然非彼“气”!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已经很好解答,萝卜中含有丰富的寡糖,即低聚糖,低聚糖对人体肠胃非常有益,可以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促进其生长繁殖;胃肠因代谢过程中毒素累积会发生腹胀、便秘等现象,而肠道内增殖的双歧杆菌可发酵毒素,从而症状得以改善。至于少数人引申发挥,宣称萝卜破气,多食无益,更是凭空想象,危言耸听。且不说理论无据,稍微有点生活常识都应该清楚这样一个事实,长久以来萝卜一直是中国人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蔬菜,摄入量之高绝对名列前茅。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备受百姓青睐。凉拌、蘸酱、清炖、腌制,加工方法之多令人惊叹,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在悠久的食用历史中绝对未发现任何毒性,总结出来的经验全部是萝卜对人体健康的益处,诸如“萝卜上市郎中没事”“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一类的谚语大家都耳熟能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气不破气不妨走出象牙塔,看看餐餐萝卜蘸酱的东北汉子,是否有半点气血亏虚之状;再往远走走,顿顿萝卜泡菜的韩国女子是否都是弱不禁风?。

并非否定中药的配伍禁忌,恰恰相反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中药处方十分重视主辅佐引的配伍原则,近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中药配伍后可能呈现协同、相加、拮抗、保留单味药的药效或者产生新的药理作用等多种形式。临床上不同的方剂甚至同一方剂由于各药所用剂量不同,往往体现不同的疗效,显示出长期以来中医辨证论治、辨证用药的复杂性及其丰富的经验。因此探讨方中各药的相互影响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重要课题。一些研究机构对“十八反”“十九畏”中药配伍禁忌进行了正交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古人摸索出来的经验有些同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有些“反与不反”是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跟各配伍的用量相关。一门学科从诞生到到成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且永无止境。从《内经》时代中医理论体系的创立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成熟,用了2000多年的实践,期间因为出现了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吴鞠通等很多勤于专研勇于开拓的杰出的医学家,才把中医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完善的医学诊治体系。那些伟大的探索者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曾经取得辉煌成果的国术,如今暮气沉沉,日渐式微。业内人士都清楚,中医竟走到了饱受“超科学论和伪科学论”质疑的尴尬境地,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除了哀叹、抱怨,我们的中医工作者更应该从自身多找找问题,我们是否有担当?到底做了些什么?不动脑子的拿来主义、躺在祖宗余荫里的意淫,在幻想中寻求慰激那是可怜虫;对现实视而不见异想天开、无知而狂妄一味胡来,靠权利或者声望欺世盗名,则更加可怕。

拯救并发展祖国医学,争取在征服各种疑难杂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每一位中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面对现实鼓足信心,行动起来用心去做,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