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六张面孔 汉武帝

 庶民临风 2012-12-14

  汉武帝

  生年:前156年
  籍贯:陕西 长安

  刘彻,一开始叫刘彘,汉景帝第九子。(此时,凯撒上任罗马帝国。)
  刘彻他娘叫王娡,这个女人的命运说起来也很离谱,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二婚头的皇后。
  就算是现在,结过婚的女人也难办,更别提是汉朝。但她不仅当了皇后,还生了刘彻这千古一帝。
  说起此人,就要说说刘彻的外婆臧儿。
  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燕王臧荼是项羽封的王,后来被韩信所迫,归降刘邦。由于不是嫡系部队,臧荼未获信任,所以汉朝建立不久起兵。刘邦御驾亲征,仅用两个月便平定,臧荼兵败被俘,儿子臧衍化装成老百姓避到匈奴。
  家道败落时,臧儿,当时是小姑娘,嫁给槐里(陕西兴平)的个体户王仲,生一子叫王信,生两女:长女王娡,次女王皃姁。(这王仲恐怕想不到他死后多年的福分:汉武帝追尊共侯,设二百户园邑。)
  后来王仲死了,她改嫁长陵(陕西咸阳)也是个体户的田氏,生两子田蚡、田胜。(田蚡即后来的武安侯、太尉及丞相)
  王娡长大了,最初嫁给个体户金王孙为妻,生一女儿金俗。(个体户世家啊,另外这名字的确够俗。)
  太子刘启选美,当时著名算命专家姚翁受到臧儿聘请,来为女儿们相面,而王娡此时刚好在娘家,当姚翁先生看到王娡时,立刻目瞪口呆:“贵不可言,将来定生天子,贵为皇后。”
  臧儿郁闷啊,王娡嫁人了,怎么办呢?
  臧儿决定找来女婿金王孙,要求他把女儿休掉,并说我家姑娘要去选美。金王孙坚决不同意。臧儿也不管他同不同意,强行接走女儿,报名参加选美大赛。(重婚罪?)
  王娡应该是个大美人。你想她一个已婚妇女,孩子都生了,那身材那容貌不都走样了吗?但她居然进入了太子宫。
  汉朝也有处女情结,王娡怎么逃过这关?但王娡她就真的进了宫做了太子刘启的侍姬。好吧,就算王娡入了宫,但是太子刘启早晚要验货的啊。但不知道是刘启笨,还是王娡确实太美艳了把刘启迷倒了,她这已婚妇女的身份愣是没
  发现,还被封为美人。
  王娡嫁过人,在先天条件上有缺陷,她所以能乱中取胜,凭借的应该是缜密的心机,以及貌似贤淑的性格——成功是要有原因的!
  此时的太子妃是薄太后(文帝妈,景帝奶奶,窦太后的婆婆)的侄孙女,薄妃。
  这薄太后,是私生女,母亲是魏国贵族,和人私通后生下她。在王子魏豹复国后,母亲就把她献给了魏豹。魏豹在楚汉相争倾向刘邦。算命专家她以后能生天子。魏豹心花怒放,儿子是天子?那自己不也是天子吗?于是他决定中
  立,自起炉灶。刘邦捉住魏豹,将他处死,老婆被送到织室做工。(专家的话不一定能听。)
  刘邦到奴工营巡查时看见她,美啊,下令送进宫,但随后忘了。她够郁闷的!
  有一次刘邦正和两名美人调情,这两个人是薄姬小时的朋友,曾约定长大后如果谁富贵了,不能忘记。现在她们得到皇帝宠爱,想这誓言时,就笑了起来。
  刘邦问:“为何发笑?”她们就介绍了薄姑娘。刘邦当晚就召侍寑。
  一次就怀了孕,生一男孩,刘恒。而后,刘邦好像忘了她一样,从此不再找她。当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就把她送到儿子封地,代王刘恒在吕氏之乱后被迎回做了皇帝,她就成了薄太后。
  现在,王娡想要成为皇后,有两个障碍:
  一是薄皇后,薄皇后和刘启是表兄妹,刘启不喜欢她,重要的是她没儿子,不足为虑。果然等到薄太后死后没几年,刘启撤销薄皇后的封号。
  二是刘荣他妈栗姬。栗姬就不同了,受到刘启的宠爱,生下了长子刘荣。
  王娡还有希望吗?

  待续……



  

  王娡生孩子会挑日子,当太子刘启转正,成了汉景帝,孩子生了。
  对于刘启来说,真是双喜临门。你说哪儿那么巧,我刚当皇帝你就出生了呢?一看你是接班人嘛!
  王娡在儿子快出生的时候做一梦:梦见一只红色的猪从天而降入宫。巧的是刘启也做梦,梦见这刘邦,说你这个孩子就起名叫刘彘。(彘是猪的意思)
  这名字听起来别扭,反正在七岁之前,这刘彻就叫刘小猪。
  王娡生了儿子,也没把握胜利在望。这刘小猪,排行第九,当时汉朝是“嫡长子继承制”,要不立嫡要不立长,数也数不到刘彘。
  还好,皇上没嫡子。但剩下这十四个儿子子里,最大是栗姬的刘荣,比刘小猪小朋友大好多岁呢,已经是小伙子了。
  王娡是个隐忍的女人,她不会轻易认输,她在策划……
  王娡本身和她妈一样是个非常好的谋略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汉景帝说“此贵征也”。这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因为大家知道,一个帝王出生时总会有异常现象出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叫造势,叫炒作。
  就因为这,难道天意吗?汉景帝立太子的事犹豫了……
  景帝和他妈瞎眼窦太后吃饭,酒后喝晕了,信口开河,立什么太子,将来朕千秋之后,把皇位传给弟弟算了。
  窦太后一听,大儿子当皇上,小儿子还当皇上,多好啊。你甭犹豫了,立你弟弟梁王刘武吧!
  窦太后的侄儿窦婴一见不妙,马上给景帝下台阶说,这不对啊,“父死子继”,您说错话了,罚您一杯。
  景帝赶紧说,我喝多了,喝多了,再喝一杯,自罚一杯,喝了。
  汉景帝怕有变,一激动,就立了刘荣。
  王娡郁闷了,用心良苦的努力,看来没起什么作用。
  栗姬母以子贵……
  这时,出来个人,刘嫖,馆陶长公主,窦皇后唯一女儿,汉景帝姐姐。
  长公主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皇后,就想把女儿许给太子刘荣。
  这本来是好事,不料栗姬政治太幼稚,看不起长公主屡次给景帝进献美女而拒绝,长公主十分恼火!
  长公主想了,让你掌了大权,我以后还怎么活?
  王娡柳暗花明又一村,积极配合。
  历史记载: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于是决定把赌注全都押在刘彻的身上。刘彻经过他妈成功炒作,深得景帝宠爱,四岁就立为王,可见是一只潜力股。
  为了让女儿成为一国之母,也为了报复栗姬,长公主经常在景帝面前说坏话,说小刘彻如何如何之好。
  王娡又添了把绝妙的火: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激发汉景帝的逆反心理,景帝非常生气,竟论罪处死了大行官,并废了太子,改封他为临江王。栗姬贬入冷宫忧死。
  经过这一系列滴水不漏的策划,王娡就要成功了……

 当王娡就就要成功把刘小猪推上太子的时候,出现意外:梁王出来捣乱。
  上次说过,汉景帝喝酒的时候说过,把皇位传给小弟也不是不可,酒后失言,窦太后和梁王都认真了。
  梁王刘武想着,我哥都说可以,况且我还立了大功,现在太子位置空置,那我就有机会了。
  梁王有什么功劳?我们说说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也可以说是吴王刘濞之乱,性质犹如明朝的朱棣,不同的是朱棣成功了,成了永乐皇帝,这是一件几乎改变历史的大事。
  刘濞,刘邦的侄子。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杀了荆王刘贾。刘邦率军亲征。刘濞随军出征,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引得了刘邦垂青。平乱之后,刘邦改荆国为吴国,封刘濞为吴王,统治三郡五十三城,以广陵(扬州)为都。
  刘濞是人才,不光勇猛,还有经邦治国之才。
  刘濞治吴四十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致富,先修路。
  前179年,刘濞开邗沟,凿通了茱萸湾(扬州)向东经海陵仓(泰州市)到蟠溪(南通市)的运河。这条运河是沟通江淮的邗沟支流,促进了当时的“吴国中央企业”迅速发展。
  一是铸钱。刘濞以丹阳之铜铸钱富国。天下形成了“吴邓钱布天下”(汉朝中央人民银行行长是邓通)的局面。   
  二是煮盐。两淮盐场,两千多年来均属海内产量最丰富的盐场。盐是重要生活资料,刘濞大量开发盐业,使吴国大富。广陵在汉代迅速发展成为大城,也多半依赖盐业。   
  三是造船。历史记载,“吴地以船为家,以鱼为食”,吴国所造之船“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辆车”。
  由于铸钱、煮盐、造船、运输和渔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带动了民间漆器、竹器、纺织、建筑等手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百业兴旺、举国繁荣的局面。
  《汉书》“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
  吴国经济高度发展,因而,百姓无赋。可以说,刘濞是第一免除农业税的国家领导人!
  刘濞不但免除了农业税,而且拿钱抵消中央要求的劳役。逢年过节,刘濞亲自慰问人民群众,送温暖,发红包。
  汉文帝时,中央受不了了!
  刘恒下令吴王太子刘贤进京。名为“驻京办事处主任”,实为人质。刘启邀请刘贤饮酒下棋。刘贤是公子哥,脾气不好,和太子闹上了,刘启(汉景帝)恼羞成怒,打死了刘贤。
  刘濞很生气,衔恨在心,称病不朝,分庭抗礼。
  晁错认为刘濞“于古法当诛”。刘恒忌惮吴国实力,许其不朝。晁错进而提出了削夺诸王、修改法令等主张。刘恒也未敢轻举妄动。
  汉景帝即位之后,晁错又提出削藩,巩固中央集权。理由是:“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刘启也忍耐多时,好开干吧。
  刘濞本来就恨刘启杀其儿子,加之削蕃,反了!“诛晁错,清君侧”起兵。
  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了……
  开始,刘濞亲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节节胜利。
  但到了梁王刘武那里,梁军被挡住了。 
  刘启借机喘息,命周亚夫领兵抗击,几经血战。战争陷于胶着状态。
  刘启无胜算,束手无策,只好“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七国之乱很快慢慢瓦解。
  刘濞逃到东越(浙东地区),被杀。
  梁王刘武就此立下汗马功劳,况且还有老娘窦太后的支持,就像汉景帝提出立储君的要求。
  袁盎出来反对,这是景帝比较看重的人。
  袁盎说:春秋宋国国君把自己的位置,不肯传给自己的儿子,传给了自己弟弟,结果,他也死了,他弟弟也死了之后,他的儿子跟他弟弟的儿子们,打起来了,宋国大乱,从此一蹶不振,您难道想自己的国家也像宋国一样吗?
  汉景帝深以为然,拒绝刘武。
  刘武一看争不上了,就给汉景帝提出,修一条高速公路,从梁国的国都一直修到长安城,孝顺老娘。
  袁盎当即表示:这不利于国防,千军万马直逼京城,不能修。
  刘武又失败了。
  刘武愤怒了,搞恐怖活动,长安城内曾经反对的人,转眼,一夜之间呀,全部死于非命。
  袁盎逃过一劫。
  当时梁王派了刺客到京城,抓过来一个人问,袁盎是个什么人?袁盎是个大善人,再抓过来一个人问,袁盎是个什么人?袁盎是个好人,再抓过来一个人问,袁盎是个什么人?袁盎是个正义之人。(司马迁评价袁盎:仁心为质,引
  义慷慨,好声矜贤。)
  当时这个刺客就想,算了,我走吧,不但走,还提醒了袁盎。
  这还得了,汉景帝非常愤怒,马上命袁盎组织中央调查小组,派田叔、吕季主去梁国调查。
  这两个人很容易查出是梁王手下干的,但不敢下手。皇上交给的任务无法完成,怎么办呢?
  韩安国出来了。

韩安国,字长孺,梁县成安(河南汝州)人,西汉著名政治家。
  能称上“家”的人,多有点本事。韩安国上学的地方是山东邹平县田生家里,专业是《韩子》及杂家学说。毕业后,考上梁国公务员。韩安国稳重,被梁王发现,做了中大夫,当上了梁王秘书。
  七国之乱,任梁王军师,多次出谋划策,外有张羽奋力作战、内有安国稳重老成,长时间阻挡吴兵于梁国东界,给汉景帝赢得宝贵时间。
  他还是梁国著名外交官,有一次成功的外交案例。
  那时,因为窦太后的宠爱,梁王自己任免中央派来的检察机构,自己监督自己。这还不够,还用和皇帝一模一样的仪仗车马等等,非常惹汉景帝不高兴。
  窦太后也恨铁不成钢,很恼怒!
  韩安国进见长公主说:“太后对梁王的孝心和对皇帝的忠心,怎么不明白呢?七国叛乱时,只有梁国与皇上关系最亲,阻难叛军进攻。梁王为了保护太后和皇上,跪着送我等领兵击退吴楚叛军。现在太后却为了礼节这等小问题责
  怪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大排场惯了,梁王的仪仗车马都是皇帝赏赐的,他这是炫耀太后和皇帝喜爱他。现在遭到责备,梁王恐惧不安,茶饭不思,太后竟不怜惜?”
  长公主转告窦太后,窦太后很认同,又转告汉景帝,汉景帝内心的疙瘩才解开。
  韩安国就这样凭借卓越的军事手腕和外交才华声名远扬。
  另外,还有一个小故事,能帮助我们理解韩安国的性格:
  安国犯了轻罪,囚于山东蒙城监狱,狱吏田甲虐待羞辱他,他愤愤不平:“死灰难道不会复燃吗?”田甲说:“复燃了,我就尿灭它。”不久,安国复官,将田甲叫来说:“死灰复燃了,你怎么不尿呢?”田甲叩头求饶,安国一笑了之。(成语:死灰复燃)
  言归正传。
  汉景帝严令使者务必捉拿到公孙诡、羊胜。但全国大搜查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抓到。
  韩安国知道公孙诡、羊胜藏在梁王宫中,入见梁王说:“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既然抓不到公孙诡、羊胜,请赐我自杀。”
  梁王莫名其妙:“你这是为何?”
  韩安国:“您与皇上的关系比刘荣,哪个更亲?”
  梁王说:“比不上。”
  梁王说:“刘荣只因为他妈一句话说错,讲不想照顾汉景帝的儿子们,就被废太子;又因建宫室侵占了祖庙,被逼得自杀。为什么呢?治理天下不能因私损公。现在您危险啊。太后日夜哭泣,希望您能自己改过,可您执迷不悟。
  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还能依靠谁?”
  梁王恍然大悟:“我现在就交出公孙诡、羊胜。”
  公孙诡、羊胜两人自杀,事情暂时结案。
  韩安国说:还没完呢,这只能让您暂时活下去。您要长远地活下去,我还得给您支一招。您亲自到长安城,跟皇帝解释清楚,谢罪。
  梁王同意了,但到函谷关的时候,梁王犹豫:跟哥哥沟通,他能信我的话吗?不行,得找姐姐做中间人。
  长公主如何安顿他这个闯了大祸的弟弟呢?一头是她的女婿刘小猪,一头是弟弟,两个都要争太子。但再一想,您都混到现在了,对我女婿没威胁。我干嘛不救弟弟一命啊。
  她给梁王刘武出主意:你啊,长安城门口,午朝门外跪着,我陪你,往那一跪,负荆请罪。
  汉景帝一看,马上出来迎接,三个人啊,就抱在了一起,抱头痛哭。窦太后作为母亲来说,兄弟和解,喜在心上。
  到此,梁王的恐怖活动的后果成功被韩安国化解。
  经过了这场风波之后,窦太后也不说太子的事了,刘武也不提了,争夺太子这事就算过去。
  王娡舒了一口气,这太子啊,只有刘小猪这个人选了。
  一天,景帝把刘小猪抱在膝盖上,问他,儿子,你想不想当皇帝?这小刘彘说:由天不由人,儿愿每天都居住宫里,在父亲面前游戏。
  您说这话讲的,多一个小大人。
  汉景帝也觉得,瞧来瞧去还就是我这个儿子,又聪明又伶俐又会办事儿,就你了吧。
  这些事,历史上,就四个月的时间,正月废刘荣,四月立王美人为王皇后,又过了十二天,立刘彘为太子。
  刘小猪太难听了,汉景帝正在看一本书《庄子》:“心彻为知”他一想“知”“彘”同音,你以后不叫刘彘,刘小猪了,你改叫“刘彻”了。希望太子聪明圣彻。汉武大帝这名字,就被定了下来。
  七岁的刘彻,战胜了所有对手,荣登上太子的宝座。

当年朱元璋杀人无数,太子朱标劝他不要再杀了,他就扔给太子一根棘杖,让他捡。他没法捡,扎手。
  朱元璋过去就说,我把这刺儿全给你拔了,你就可以容易地捡起来。
  道理一样。
  景帝为刘彻呢顺利登上皇帝宝座,精心布局和策划。
  最大的一根刺,是周亚夫。(周勃儿子)
  “七国之乱”可以说没有周亚夫就胜不了,周亚夫是头号功臣,声名显赫。
  那个时候皇上想废太子刘荣,他反对,废不了,后来又说,立王皇后,立王美人皇后,他反对,然后紧接着说,让那个王皇后的那个弟弟王信当这个侯,我反对。周亚夫这个一直都反对这个,反对那个,得罪的都是皇亲国戚。(另外一方面则反映出这个人的刚正不阿。)
  景帝就开始琢磨了,这个人在我在的时候还老反对我,到了我儿子的时候。他成了三朝元老了,这还得了啊。
  汉景帝使了一计。
  一天,汉景帝刘彻两个人请周亚夫吃饭。酒宴摆上来,没筷子,周亚夫特别生气,叫太监拿筷子来,武将出身,态度还非常横。
  皇上没下令,旁边太监没人动弹。
  周亚夫那个脾气,火更大。正要发火,汉景帝说话了,我请你,你还这么大的脾气?
  立马,周亚夫明白了,这是皇上给我好看呢,所以马上周亚夫也不敢说话了,就悄没声地开始吃了,但是火还是很大,一边生着气一边吃着饭。
  这个时候刘彻的眼睛一直在盯着周亚夫看。周亚夫一看,这让我吃不让我吃了,算了,我吃好了,气哼哼就告辞了,甩门,走了。
  周亚夫刚一走,这景帝就问:你干嘛老这么看着他?
  这个时候小刘彻说了:这人可了不得,您请客,他还这样呢,要我请客,他不把我给吃了?(分量大啊,小家伙厉害!)
  景帝说:放心吧,他不会作为你的臣子。(已经表态了)
  刚好,出事了,不是周亚夫的事,是周亚夫儿子的事。
  他给老爸预备好了一口上好的棺材,金丝楠木棺材。棺材里都准备什么呢?他就想,老爸生前带兵,死后也得带兵啊。就从国库里头买那废旧武器,买了五百套。他私下里买的,怎么会走漏风声?原来他儿子雇一帮人搬运工,但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告了。
  汉景帝马上派人去查。“私藏兵器,图谋造反”!
  派了一个小吏去周亚夫家问。(“吏”和“官”不一样,就连官都不是。一到七品叫“官”,八品以下为“吏”。)
  周亚夫窝囊气啊!周亚夫跑到廷尉那去问。
  这个廷尉,原来跟周亚夫面前,说话都不敢高声的。这回好家伙扬眉吐气的,一拍桌子,你为什么要造反?
  周亚夫:我买的是我陪葬用的东西,叫造反?
  廷尉说:你是生前不造反,死后要造反了?
  莫名其妙的强词夺理,周亚夫没辙了。他非常清楚,廷尉一定是受高人指使了。
  周亚夫要找皇帝去沟通。廷尉大叫:关起来。
  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周亚夫决定自杀:绝食。绝食五天五夜,最后大口吐血而死,一代名将周亚夫就这样死了。
  景帝为儿子拔掉了最大一根刺,同时也想考考这儿子。
  故事很简单:
  有个小伙子叫防年,妈早死,老爸有了后妈。
  防年老爸经常出差,这后妈不规矩,有了婚外恋。防年老爸在外面做生意
  回来,推门一看撞上了。这两人一不做二不休,就把防年老爸弄死了。
  防年知道后,就把继母给宰了。
  按照大汉法律,杀母死罪。
  汉朝的死刑都由皇帝钦定。当汉景帝到这个案子,把这个卷宗给儿子:你看看该怎么判。
  刘彻看完:廷尉判得不对,这个孩子有罪,但罪不当死。这继母,最多只是假母,因为她与儿子并非亲生骨血,而仅仅是由于与父亲有情爱,但是继母已经杀死其父,这就表明这种情爱已绝,而且对防年来说,这女人乃是杀死其父亲的仇人,防年为父复仇,只应以杀人罪追究,而不应以杀母大逆论。
  景帝拍案叫好:哎哟,这么点的小孩,比廷尉说得还好!
  这时刘彻十四岁。从七岁到十四岁,七年的时间,这小刘彻,怎么会这么厉害?他有个好师傅,卫绾。
  卫绾,儒学大家,文武全才,德才兼备。大汉以来崇尚“黄老之学”,怎么选一个儒家来教太子?
  汉景帝,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有自己独立思维的皇帝,他明知道整个大汉的江山,一直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执行的是“黄老”道家思想,但是他仍然给刘彻找大儒来教他,目的就是让这个孩子自己判断,到底这个国家的未来,是需要儒家还是道家?
  换句话说,景帝已经感觉到,在他的江山中,在日后的中国,需要的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家。
  卫绾这人讲起来是两朝元老,文帝时就是中郎将,学问高、善打仗。
  他的教育成果鼎鼎有名,他曾经教过一孩子:河间献王刘德。这刘德就是那个被废的太子刘荣的一母所生。从小不学好,天天吃喝玩乐,一点正事不干。(毕竟是栗姬的儿子呀)
  皇上派卫绾教导,结果只用十年时间,这个刘德就变成一个非常知书达礼有学问,而且是尊重知识分子的一个人了。(不简单啊)
  就在他的影响之下,整河间地区,从西汉一直到清朝,两千年都是文献名邦,人人以读书为乐,人人以读书为荣,最后还出现一人:纪晓岚。
  刘彻成才了,景帝放心了。
  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太子刘彻成为帝国的新一代皇帝。
  这个16岁的少年背后,不但有皇太后,还有太皇太后,而且还有一个既是他姑姑,又是他丈母娘的长公主。
  他这皇帝该怎么当?

 这位雄心勃勃、精力旺盛的小皇帝想一改文景时代一切因任自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黄老思想施政方针,招考第一次国家公务员考试。(举贤良直言极谏之士)
  这就引出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中国的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广川人(河北枣强),这个人在景帝朝已经是做了博士(皇帝顾问),讲授《公羊春秋》。董仲舒读书非常的刻苦,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董仲舒读书曾经是三年目不窥园,有三年时间,他没有到过自己的后花园去。(成语:目不窥园)
  小皇帝发现了这个人才。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小皇帝虽然欣赏,但有他的考虑,并没有安排董仲舒进中央政府,而是任命为江都王国相,这一干就是10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这是后话。
  作为汉武帝来说,他决定尊儒了。
  小皇帝按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开始建元新政,办理了两件大事:
  一是兴儒学,任命了信奉儒学的窦婴为丞相,另选拔大批儒生进入中央;
  刘彻先后提拔两个儒生进入中央,代郡(河北蔚县)赵绾和兰陵(山东苍山)王臧。
  赵绾担任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这个岗位和丞相、太尉并称“三公”;王臧任郎中令(警备司令),位列“九卿”,可见刘彻的重用程度。
  赵绾和王臧一上岗,提出建议:修人民大会堂(明堂)。帝国举行朝会、祭祀等典礼,接受各封国朝觐,一要气派,二要规范,要按照“周礼”记载的古制修建。
  根据儒家理论,治国的第一要务是“正名”(必也正名乎),明确尊卑贵贱,大家各尽本份、各安其位,天下自然太平。
  窦太后对这个明堂十分不满。她是是黄老之学的信奉者,本就厌恶儒家的繁文缛节。另外,汉朝一直崇尚节俭,刘恒曾经要修一个露台,一算账,需要大约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害怕劳民伤财,只得作罢。
  刘彻一上台就大兴土木,但窦太后很生气,但没立即发作。

  二是除弊政,就是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进行改革。
  汉武帝认为妨碍汉帝国进一步强大的弊政,有三条:
  第一条,列侯就国。但是封了侯的这些人,按照规定应当到他们的封国去,但很多侯爷就不去。为什么呢?京城的生活条件太好。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侯爷娶了公主。假如走,公主也不干。况且京城离权力中枢近,容易跑官。所以这改革,触动了这些既得利益者。
  第二条,就是除关。就是解除函谷关的关禁。秦始皇以来为了保持首都的安全,函谷关有严格的关禁,进入函谷关需要通行证。这到无关紧要。
  第三条,检举。检举刘姓及诸窦违法者。就是皇亲国戚中间那些违法乱纪的人是要受到检举和惩处的。
  权贵肯定不乐意了,对16岁的小皇帝很不满,不满就去找窦太后告状。刘姓宗族、窦氏宗亲、侯王,还有那些公主都纷纷地跑到窦太后那儿告状……
  此时,朝廷大事虽然都得奏请窦太后首肯,但窦太后对建元新政一天一天不满意了。
  御史大夫赵绾向皇上建议,走了一步险棋,他要求汉武帝下一道诏令,所有国家大事不要再向窦太后报告。
  这一下子算是把窦太后给惹毛了,这就是窦太后最后发难的导火索。
  窦太后就发怒了,要整顿,要废除……

  待续……


  窦太后,做了二十三年的皇后,十六年皇太后,两年的太皇太后,那一年,她已经在东宫,已经是做了有四十一
  个年头了。
  老太太一听说这事,马上从东宫直接闯进汉武帝的办公大殿,直接跟他就说了:你手下这俩人不是新垣平第二吗?
  新垣平是汉文帝时期的一个方士,他叫人在一个玉杯子上面刻上,“人主延寿”四个字,谎称这是一个仙人送给汉文帝的,汉文帝那个时候一心想长生不老,就对这种鬼话是深信不疑,这样新垣平就靠骗术,爬上了大夫的官位,当
  时丞相张苍和廷尉张释之,就暗地里派人调查,真相大白。结果他被判为大逆不道,灭门三族。
  窦太皇太后:你奶奶就这么让你扎眼吗?你以为自己翅膀硬了,可以飞了,那你就飞吧,我倒要看看,你究竟能飞多高?
  汉武帝,哪儿见过这奶奶发这么大火啊?这可不赖我,您整天说,窦婴好,田蚡好,说他们俩个人文武双全,我可不就用他们,他们推荐谁我就用谁,这俩人不是我要用的,是窦婴和田蚡让我用的。
  你马上给我把赵绾、王臧下狱,把窦婴、田蚡免职。拿出一大批证据,铁证如山。
  赵绾、王臧除了教人不忠不孝之外,还有自己贪赃枉法
  所以汉武帝没办法呀,赶紧地违把赵绾、王臧,自己心里头最喜欢的这俩大臣,赶紧开到监狱去,这俩人一看,这回娄子捅大了,俩人一商量,自杀了。
  田蚡、窦婴给免职,窦婴开除窦家家籍,你不要管我叫姑姑,我不认识你。
  老太太给汉武帝身边安排人,安排了什么人呢?
  一个叫石奋的人,石奋这个人吧,经历过汉高祖刘邦,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到武帝,五朝元老。
  石奋岁数太大,所以当时汉武帝一看,然后就把石奋儿子都调过来,让老大石建当郎中令,小儿子当内史,管理整个长安城(西安市市长)。
  有这么一个事情,关于一个“马”字的。石建是个恭敬谨慎的人,有一次抄写奏折,这先帝已经批阅过了,可他自己拿起来重看了一遍,发现其中有一个“马”字,下面应该四个点,他写了三个,少了一个点,于是诚惶诚恐又上疏
  向皇上请罪。说“马有一尾四足,少一点,真该死罪。”
  你看,有了这位循规蹈矩的石家子弟,老太太可以放心了。
  小儿子石庆那更认真,他给皇上驾车,然后皇上问他,我说石庆,前边有几匹马呀?皇上坐的车都是六匹马,这还用问吗?但是他然后不说话,亲自挨个数完了,自己再度确认是六匹以后说,六匹。
  这伙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语了”。
  石奋这一家就这样,被安排到了汉武帝的身边了。窦太后又配了两个道家的人物,一个叫许昌,当丞相,一个叫庄青翟,当御史大夫,加上这个石奋这一家人当太尉,保卫着这个汉武帝,这回我让你再折腾。
  另外,夫妻关系也在此不和,当初武帝被立为太子,靠的是长公主。条件是娶陈阿娇为妻。长公主自恃拥立皇帝有功,嚣张。而陈皇后也很骄悍,于是刘彻渐渐疏远阿娇。
  明眼的王太后出来警告: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现在改制,太皇太后已怒。现“又忤怒长公主,必重得罪!”所谓“大臣未服”就是皇帝要当不成了。
  武帝根本还没有力量和窦氏较量,无奈,马上讨好长公主、陈皇后。
  从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间,他四处游浪射猎,不再过问大政方针。
  长公主的保护与刘彻的韬光养晦,终于稳住了帝位。
  这种忍气吞声的日子,就一直要这样过下去吗?

十九岁的汉武帝开始出游生活。
  他改穿百姓衣服,称平阳侯(武帝姊夫曹寿的封号),让亲信侍从约定好在宫殿的大门外秘密会面,趁天还没亮,策马而出……
  天亮以后,他们抵达终南山,射鹿逐狐赶兔,乱马在农田里驰奔。
  老百姓不得了,报案。县长马上带领一帮人马围捕。农夫也操起菜刀和农具,前来助阵。
  农田里一片喊杀声。汉武帝一伙被围在地里。群情激愤,只得亮出皇帝的信物,才解围。
  汉武帝仍然四出游猎,而且越走越远。
  一次汉武帝他们半夜来到柏谷(河南灵宝)。玩得太高兴了,一个劲地追逐野兽,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想连夜返回皇宫不可能了,就找个客栈暂时住下。
  这些年轻人到了一个小客栈里,马嘶人喧,傲慢无礼。大声吆喝老板出来,要汤水喝。
  老板脾气挺大:没有汤水,尿倒有。
  侍从们马上想动手,老板怕吃亏,召集一帮年轻人来帮忙。
  此时,老板娘看汉武帝长相与众不同,断定来头不小,就劝她丈夫别乱来。
  丈夫不听,老板娘没办法,就拿出好酒,说是给她丈夫壮壮胆子。老板娘边陪边劝,把老板灌醉,找条绳子绑在床上。做完这些,出门驱散小伙子们。
  然后杀鸡宰鸭,殷勤招待。本来汉武帝他们一看本地人人多势众,也担心。后来见老板娘灌醉老板,劝走人,这才放下心来,大嚼大吃了一顿。
  第二天,汉武帝一早便返回长安,召见老板娘入朝,认为她护驾有功,特赏黄金一千斤。另外,她警惕性很高,任命宫廷禁卫官。
  由于这次冒险,汉武帝下令修建行宫,也就是中转站,从宣曲宫往南一共12站。
  慢慢的,汉武帝又不满意了。12站也不够,出游仍然十分辛苦。而且游猎的地方大多有农田,到处是村野鄙夫,这不行。
  汉武帝决定把终南山和临近的山林、河道和农田圈起来,原来的民房一律拆去,然后在四周砌上围墙,修成一个庞大的上林苑。
  恰好这一年,黄河决口,特大水灾,老百姓饿死的很多.
  汉武帝的计划遇到了来自大臣的阻力,领头不同意的就是滑稽大王的东方朔。
  东方朔,是平原厌次人(山东惠民),从小用功读书,喜欢讲些笑话。他知道汉武帝好动爱玩的脾气,认为跟他一本正经地讲道理不行。他就用滑稽的方式,讲一些严肃的道理。
  最初,他到长安想求得一官半职,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推荐他。他就毛遂自荐写了一封信给汉武帝,要求皇上用他:
  我叫东方朔,从小死了父母,靠着兄嫂拉扯大。十二岁时开始读书,三年就学好文史足够使用。十五岁时学剑法;十六岁时读《诗经》和《书经》,能背诵二十二万字。十九岁时又学习孙子和吴起的兵法,又背了二十二万字。臣东方朔已经能背诵四十四万字的东西了。臣今年二十二岁,身长九尺三寸,眼睛像一对夜明珠,牙齿像两排洁白的贝壳。臣的勇敢、灵活、廉洁和信义就像古时候最勇敢的孟贲、最廉洁的鲍叔、最讲信义的尾生和最敏捷的庆忌一样。像臣这样的人可以做皇上的大臣了吧?
  汉武帝一边读这篇自吹自擂的自荐信,一边忍不住大笑。吩咐下去,叫东方朔暂时住在公车令处(官方招待所)准备任用他。
  谁知此事过后,汉武帝忘记了。东方朔心里着急,正好同住有一帮侏儒,准备留着宫中选用。东方朔来了主意,他故意说:你们快要死了知道吗?
  这帮侏儒觉得很奇怪,东方朔继续忽悠:“你们什么用处都没有,成天白穿白吃,皇上要把你们都杀了。朝廷让你们到这里来,就等你们进宫慢慢杀掉你们,这样掩人耳目,为国家节省粮食。
  侏儒个个眼泪汪汪,恳求东方朔给他们出个主意。
  东方朔说:你们等皇上车马出来,就挡在车前面叩头求饶。皇上问你们什么?你们就推在我东方朔身上,剩下的事由我来解决。”
  这班侏儒感恩不尽,在宫门外规规矩矩等着,汉武帝的车一出宫门,这些侏儒们就齐齐地跪在道边,叩头大哭不已。
  汉武帝觉得奇怪,听了侏儒的哭诉.
  汉武帝问:“谁说朕要杀你们?”
  侏儒说:“东方朔。”
  汉武帝召来东方朔问:“你为什么要吓唬他们?”
  东方朔机会来了:“那帮矮子身长三尺,每月领一口袋米,二百四十钱。臣东方朔身高九尺,也一样俸禄。他们这些矮子吃得撑得慌,而臣却饿得要命。要是臣可以用,就加点工资。如果不能用,就放臣回去。”
  汉武帝听了,大笑起来,拜东方朔为郎中。让东方朔随行左右。
  一次,汉武帝猎获一头野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汉武帝让大臣到宫中领肉。
  大臣们来到,野猪肉已放在席上,分肉的太太监没来。这些人从早上等到中午,天越来越热,只见苍蝇乱飞,大家敢怒不敢言,又不好空手回去。
  东方朔忍不住了,拔出剑割了一块野猪肉,回头说:“这大伏天的太热,应该早点回去睡午觉,还不如自己动手,拿了肉就回家去吧。”说完走了。
  其他官员谁也没胆量这么做。他们耐着性子又等了好长时间,分肉的太监才来。
  太监按名单发肉,东方朔不在,一问,知道东方朔自作主张,大怒,告到皇帝那里。
  汉武帝把东方朔召来问:朕赐肉给你们,你不等太监到,就擅自割肉回家,这怎么解释?
  东方朔摘下官帽,趴在地上向汉武帝赔不是。
  汉武帝并不想小事治罪,说:“你认个错吧。”
  东方朔说:“东方朔呀东方朔,受赐肉不等诏书,这是多么的无规矩呀!拔剑割肉,这是多么的豪壮呀!割下的肉不多,这是多么的廉洁呀!回去后把肉送给老婆这又是多么的仁义呀!”
  武帝忍不住笑了:朕让你责备自己,你反夸自己。照你这么说,你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了?
  汉武帝又赐一石酒,一百斤肉,让他拿回去送老婆。
  现在,汉武帝上林苑,东方朔说:千万不要扩建上林苑。终南山是关中天险。汉王朝兴起,抛开老都城洛阳,迁居到泾水和渭水之南的长安。这里正是所谓天下富庶之地。秦朝就是利用这里的便利条件,西吞西戎蛮夷部落,东吞六国。
  终南山是座宝山,不但出产木材,而且出产金、银、铜铁和玉石,工匠们靠它提供原料,百姓也靠它维持生计。而且这地区,出产稻米、黍,此处还有梨树、桑树、麻类和竹子。土地里有薯类,水塘里有蛙类和各种鱼。穷苦人家,靠着这些自然的物产就可以维持温饱。所以当地人都把这块地方看做是最好的土地,每亩田价都达到黄金一斤。
  而今把终南山和附近的土地圈在上林苑里,根绝了人民林产渔业的利益,又使百姓离开肥沃的土地,减少了国家赋税收入,人民生活陷入困苦。这是不可以的第一个理由。
  废掉农田,遍地是荆棘、杂草和林木,扩张野兽活动的领域而毁坏人家祖先的坟墓,拆去百姓的房屋让人思念故土,悲泣命运。这是不可以的第二个理由。
  这么大的上林苑,工程巨大。这里没有平道,遍布乱石和深沟。为了一时的快乐忘了随时的危险。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三个理由。
  当初,殷纣在宫中设九市,做买卖,最后各封国背弃他。楚灵王盖章华台,楚国民心离散。秦朝筑阿房宫,天下大乱。希望皇上体察。
  汉武帝觉得东方朔的话有理。把东方朔夸奖一番,提升他为太中大夫,另赏一百金。
  可汉武帝刚打发走东方朔,回头继续修。
  上林苑周围三百里长,离宫七十座,树木茂盛,奇花丛生,怪兽杂集,禽鸟群栖,山岭相连,溪涧相通,如入仙境。
  从此,年轻的汉武帝就这样快乐着……

 上面说到,刘彻领着一帮人到处玩耍。这里面有个历史人物就是卫青。
  卫青赫赫有名呀,抗匈名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对匈战争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卫青出身奴隶,母亲卫媪在平阳公主家做仆人。
  卫媪与卫姓男子生有一男三女,卫长君和卫君孺、卫少儿、卫子夫。丈夫死后,与同在平阳侯家中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
  卫青被送到了这个郑季家里。郑季让这私生子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经常欺负。
  卫青稍大一点,来找老娘,做了平阳府骑奴(马童)。
  前139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18岁的汉武帝来平阳府玩得时候一眼看中,带入宫中。
  命运开始眷顾卫青了,卫青在建章宫得到了个工作。
  一年后卫子夫有了身孕。陈皇后因为一直无子,嫉妒啊。
  长公主为给女儿出气,派人捉了正在建章宫当差的卫青,意图杀害。
  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听到消息,立刻和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夺了回来。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任命子夫为夫人,卫青为建章监(羽林军)侍中(替补),从此引为亲信,陪伴左右。

  汉武帝玩了三年,情况有变了。
  前138年,在我国的东南方,有汉朝的两个属国,一个属国叫东瓯(温州),另外一个国叫闽越(福州),这两个属国打起来了。
  闽越欺负东瓯,东瓯国王一看打不过,派人到中央求帮忙。
  那时候汉武帝19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情,他赶快召集大臣商议。
  大臣有两种主意:
  中大夫严助说,帮忙打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是宗主国呀。
  但许多大臣看窦太后眼色行事,不主张打。
  这就给了汉武帝一个可乘之机。汉武帝首先把支持打仗的大肆地表扬了一番。
  皇上没军权啊,过去打仗都有虎符,虎符分两半,一半在地方,另一半在中央,现在窦太后手里。
  汉武帝就说了,打是应该的,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上上之策,所以我决定只派少数人马,不动用虎符来解决战斗。
  谁刚才主张打?中大夫严助,这事就交给你了。
  但没虎符,我给你一节杖。
  严助带着人去了,到了会稽太守地说:我有节杖,调你两千人马。
  郡太守想:谁都知道虎符在窦太后手里,没虎符,我给你兵,将来我也落不着好,说:不见虎符不发兵。
  严助看到有个人吵吵嚷嚷说不发兵,,就是郡太守手下的司马,推出去,杀掉。
  郡司马是部队的直接指挥官,这么就给“咔嚓”了。
  郡太守赶紧一想,那算了,我给你派两千人。
  严助带着这两千人,从浙江去福建,还没有到福建呢,闽越王害怕,投降了。东瓯之围就此而解。
  严助解了围就应该回去复命,但有人把他给拦下来了,东瓯国王派人说:天子之使,您要走了,闽越要再来打我,我可惹不起,我求您带一句话给皇上,能不能在中原找个地儿,我们国家这四万人全都搬进去。
  严助特高兴,马上把这件事儿告诉汉武帝,汉武帝特别高兴,马上找一个地儿,在长江和淮河之间,让这四万人全都搬了过来,居住下来。
  这汉武帝成功了,这事儿解决得漂亮,大家都服气。但主要是开了不用虎符调兵的先例,直接给窦太后一个信息,我有能力调东军队……
窦太后想啊,毕竟是孙子,况且现在有能力,有威望,还是把兵权(虎符)交给你吧。
  建元六年,历经文、景、武三朝的窦太后终于谢世了,这是一个历史上很难理解,很难评价的女人。窦太后的去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黄老时代的结束,儒家时代的开始。
  窦太后的去世给了汉武帝一个绝好的机会,汉武帝借故,找了个理由,说窦太后的丧事办得不好,把窦太后在建元二年改组中央领导班子任命的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这两个人免职。
  任命舅舅田蚡做丞相(王太后的压力,难道历史又要重演?),任命韩安国做御史大夫。
  在汉朝的整个政治架构中,外戚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始终是萦绕于刘彻心中无法消退的阴霾。
  怎么办?怎么办?刘彻在考虑着……
  窦太后去世后,窦婴和田蚡,一个是失势的外戚,一个是得势的外戚。他们怎么处理关系?
  刘彻一直在观看……
  其中牵涉到一个人,就是灌夫。
  因为窦婴有一个喜好,而窦婴这个喜好在西汉初年很多人都有这个喜好,就是养门客。
  窦婴得势的时候门客非常多,但是一旦到窦婴失势,门客纷纷离开。这时田蚡炙手可热,蒸蒸日上,所以门客都转投到田蚡那。
  门可罗雀,一冷一热,窦婴受不了。
  这时,灌夫一如继往地来看窦婴。这样一来,窦婴跟灌夫就越走越近,两年人年龄相差很远,窦婴年长,灌夫年幼,忘年之交,生死之交,甚至于感到相见恨晚。
  我们来说说灌夫。他本来姓张,老爸叫张孟,是刘邦手下骑兵司令灌婴的门客。后来,因为他得到灌婴的欣赏,他就把自己姓改,由张孟改成灌孟。
  灌孟打仗很勇敢,在七国之乱时,夫父子两人同时参战。因为灌孟年老,所以特别危险的事就不让他去。但是灌孟不服老,越危险他越往那儿冲,结果战死了。
  按照汉代规定,父子参军,一人战死,另一个可以扶着灵柩回家。但灌夫坚决不走,一定要留下来
  灌夫带了十几个家奴,又选了几十个壮士,去闯吴国的大营。这太危险了,几十个壮士都害怕,退缩了,只有两个壮士,十几个家奴跟着他。
  他就带着这十几个人,闯吴营,杀了不少吴军,十几个家奴全部战死,两位壮士剩了一个跟他回来了,灌夫从此成名。
  名气出来了,汉景帝就任命灌夫做中郞将。但灌夫这个人打仗可以,让他做官,没几天就丢了。
  汉武帝也对灌夫非常重用,灌夫作了淮阳(河南淮阳)太守,淮阳是交通枢纽,很重要。
  建元元年,汉武帝把灌夫调回作太仆(车队长,别看小,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能担任)。
  灌夫第二年喝酒,跟窦甫打了一架(窦太后的娘家兄弟),灌夫力量大,窦甫被捶了一顿,死了。
  这事闹大了,汉武帝就赶快把他调走。调到外地去做官,结果没几年又犯法了,这下汉武帝也不敢用他了。
  本来他们两个人走到一起没有太大的妨碍,但是,灌夫姐姐去世,他穿着丧去拜见田蚡。田蚡一看到丧服开玩笑说:我想和你去魏其侯家喝酒,你穿着丧服就不去了。
  灌夫当真了:既然将军要去,咱们就定下来,哪一天去窦婴家里去?
  田蚡无话可说,顾左右而言它。
  灌夫立即告诉窦婴。窦婴一听说丞相要来,连夜打扫房间,夜半就开始起来准备饭,天亮的时候酒宴就准备好了,从五更等到中午,丞相没有来。
  田蚡没来,灌夫觉得很没面子,就亲自去请。田蚡还在睡觉呢,叫起来,田蚡说:我昨晚喝多了,忘了。既然你来叫,咱们就去吧,可走得慢腾的,根本不当回事。
  这样一来,灌夫窝了两把火,忍不住了,就用话去刺田蚡,魏其侯本来想结交权贵,结果反倒得罪田蚡。

  田蚡报复了。派一门客到魏其侯家,要他在长安城南的一块地。魏其侯不愿意给。灌夫知道后,就指大骂田蚡,田蚡非常恼火,他拿灌夫开刀。
  灌夫家族在他老家颖阴(河南许昌)是个豪强。老百姓恨之入骨,当地一首儿歌说:颖水清,灌氏宁。颖水浊,灌氏族。
  灌夫不是等闲之辈啊,灌夫的手里边也握着田蚡的把柄,就是在武帝继位第二年,淮南王进京的时候曾经田蚡去送他,田蚡告诉他:你是高祖皇帝刘邦的孙子,如果皇上万一不在了,你是最适合的接班人,淮南王很高兴了,宝赏了一大批金银财。
  田蚡一看,不敢动了。
  元光四年,田蚡结婚,王太后下诏要求大臣都参加。
  这回,出事了,因为敬酒。窦婴敬酒时,有一半人都不当回事。
  灌夫心里开始憋火,他也起来敬酒,敬田蚡。田蚡也没当回事。灌夫更火,借酒打了一个人。
  田蚡说:今天婚宴是王太后的诏书办理的,灌夫是对太后的大不敬。对太后大不敬,那是要杀头的,把灌夫抓起来,而且立即把灌氏家族的人全部逮捕,一网打尽,怕把柄呀。
  窦婴去营救,给皇帝上疏,说灌夫这个罪是喝多了酒,酒后失言,不值得杀。皇上同意窦婴的看法,还招待魏其侯吃了顿饭。
  怎么处理呢?汉武帝提出了一个方案,叫“东朝廷辩之”,东朝就是东宫。
  窦婴首先说,灌夫七国之乱他有大功,不能因小过杀大功。
  田蚡说:灌夫是豪强,按照国家政策必须除掉。
  窦婴一看没法解决,就开始揭田蚡的短,
  田蚡说:我无非是爱好土地、金银、女人、房子,我有什么大错?我不像窦婴你们,整天在家里面不是看天文,就是看地理,意思是说窦婴和灌夫策划于密室,两个人想谋反。
  这时皇上看两个人争来争去没结果,就让大臣们发表意见。
  大臣们只有一个人说话,这个人就是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立有大功,酒后失言,没大错不能杀。丞相说他家族为非作歹,要不锯掉将来会有麻烦,所以丞相说得也对。最后一句话,唯明主裁之。
  汉武帝没有想到韩安国来了个魏其侯也对,田蚡也对,你来裁决,等于说是汉武帝不想得罪太后,把球踢给大臣,韩安国踢回汉武帝。
  汉武帝这个东朝廷辩最后不了了之。
  但窦太后不依不饶,迫于王太后的压力,汉武帝不得不把窦婴抓起来了。
  窦婴被捕以后没办法,想起汉景帝在临死之前给他一道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就是说如果遇到棘手的事情,可以拿出遗诏,直接向皇上报告。
  窦婴被抓起来以后,窦婴就让侄子报告汉武帝。
  汉武帝一听,这是大事情,立即派人去查皇宫存档,一查没有。这样一来,伪造遗诏罪。(又一历史之谜!)
  接下来灌夫被杀,窦婴跟着被杀。
  窦婴死的冤,田蚡也没得好死。
  前132年,黄河改道,在瓠子(河南濮阳)决口,有16个郡遭受水灾, 灾情十分严重。丞相田蚡封邑鄃(山东平原)在旧河道以北,未受水灾,力阻治理。
  同年淮南王刘安谋反的事被发觉了……
  田蚡最终在惊惧和恐慌中死去,王氏外戚逐渐失势。
  接下来,长公主呢?
  卫子夫生儿子了,刘据。这次生子,令卫子夫在宫中的地位获得空前的巩固。
  陈皇后又怨又气,思前想后,陈皇后想到巫蛊。有陈皇后宫中的侍女向武帝密报,武帝大怒,巫蛊相关人员,牵连三百余人。皇后废黜,居长门宫。长公主等外戚实力也落幕了。
  此时的汉武帝再也没有可抗衡的力量!大权在握,志在四方。
  这年27岁,汉武帝,等这刻好久了!!!
刘彻要展翅高飞了,多年的酝酿,就等英雄一啸!
  第一,就是要报国仇家恨,打击匈奴侵略者,为国家和民族雪耻,这才是大丈夫所为。这也难怪汉武帝,那时的匈奴像小日本一样可恨,屈辱的“和亲”政策,情何以堪?决定对匈奴实施军事反击。
  蒋委员长说过,攘外必先安内,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刘彻看到,由于老一辈们一直忙着稳定大汉江山,没有科学的公务员录取制度。到他这辈,有功大臣渐渐凋零,人才逐渐出现紧缺状态。这是大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
  汉朝以前的的公务员录取制度是世官制,也就是儿子接班制,这容易产生一个与国家抗衡的家族集团。这不行,而且不利于从平民中选贤,这是追求中央权力大一统的汉武帝不愿意看到的。
  汉武帝选择了举孝廉制度,也就是中国历史上公务员制度的第二阶段,察举制。(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此事是历史进步的标志性事件,意义十分深远。
  具体是这样,按照4标准:
  1.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
  2.以“文”为主的有明法科;
  3.以“才”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
  4.以“儒”为主,所有的科目,都以“德”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为主。
  每年,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还记得曹操吧,就是举孝廉当的官。)
  汉武帝完成了比较完备科学的公务员制度,国家内政稳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于是,酝酿向匈奴开战,著名的马邑之谋(山西朔州)上演……
  前134年,匈奴再次要求和亲。
  汉武帝开会讨论。
  大行令王恢反对。
  韩安国说:匈奴兵强马壮,还是和亲吧。
  群臣频频点头深以为然。
  汉武帝看时机不成熟,决定和亲。   
  前133年,马邑县爱国商人聂壹同志找到王恢说:匈奴刚和亲,缺乏防备,诱使匈奴深入,打个伏击战,定可大胜。
  王恢来见汉武帝:战国是代国虽小,北有强胡,南有中原大国威胁,君臣尚能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匈奴虽强,也不敢轻易侵扰。如今大汉强盛,海内一统,陛下威名远扬,匈奴屡犯国土,每次和亲,数年即违,国耻!大汉血
  气何在?打吧,老大!
  汉武帝要的就是这种血气!决定伏击匈奴!
  前133年,30万精兵出发了。计划是这样的:
  1.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率主力埋伏马邑附近山谷。
  2.王恢和李息率3万出代郡(河北蔚县),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
  3.聂壹前往诱敌。

  聂壹以商人兼黑社会老大的身份见匈奴军臣单于说:我有数百号兄弟,现在想斩杀马邑县令,举城而降,牲畜财物归匈奴,地盘归我,但你们要派兵来接应,不然官兵打来就完蛋了。
  军臣单于觉得这买卖不错,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山西左云),派马仔随聂壹进入马邑,等斩杀马邑县令后进兵。
  聂壹与县令杀死一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上,跟马仔说这就是县令了。
  马仔回报,军臣单于按计划进军。路上,军臣单于奇怪了,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于是停下,派出侦察连,俘获汉雁门尉史(县武装队长),计谋泄露。(连个县武装队长都知道国家军情大事,这等匪夷所思,刘彻的此次亮剑行动,不敢恭维。)
  军臣单于大惊之后大喜:队长啊,你就是天使呀。封此队长为“天王”,立即撤军。(队长因祸得福?)
  此时,王恢和李息的3万军得知匈奴退兵后,王恢自思3万军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还。
  韩安国等了好几天不见动静,率军出击,但出击谁?
  马邑之谋流产了,这粗糙的军事计划注定是要流产的。
  汉武帝没面子,第一次就搞得灰头土脸。
  没面子就不好当皇帝,这不行,得挽回。
  于是,有了王恢临阵脱逃,畏敌观望,死刑,王恢自杀。(可惜了这抗匈英雄!) 
  马邑之围虽未成功,但从历史上来讲,结束了多年来屈辱的“和亲”政策,这是历史的转折,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龙城,河北长垣,匈奴祭祀天地、祖先、鬼神的地方。在此,我不禁想起这首诗,因为卫青直捣龙城的壮举令人感慨,热血不已。
  前129年,匈奴兵入侵上谷郡(河北张家口),边关告急!
  为挽回马邑之谋的失败局面,打击匈奴的疯狂报复,汉武帝亲自部署战略计划,分派4路各一万兵出击:
  1.汉武帝果断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直出上谷,迎击匈奴。(卫青开始了戎马生涯。)
  2.公孙敖从代郡(河北蔚县)出兵,
  3.公孙贺从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出兵,
  4.李广从雁门出兵。
  大家规规矩矩进兵,结果:
  第2路,公孙敖出代郡后被匈奴击败,损失了近七千将士,狼狈地逃回;
  第3路,公孙贺出云中后没有与匈奴遭遇,无功而还;
  第4路,李广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兵败被俘,依仗过人的机智与精湛的骑射本领,夺取匈奴的战马逃回。
  四路大军之中,只有卫青赢了,为什么赢了?因为他不按规矩出牌,在击溃上谷后,深入匈奴境内,直捣龙城!攻破龙城,斩敌上千。
  龙城之战跟后来汉军动辄斩敌上万相比,太渺小了,但和抗日时的平型关战役一样,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全国人民沸腾了,其意义开天辟地!武帝极为高兴,赐卫青关内侯。
  从此,进入对匈战争的转折点。
  前127年,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因为强大的军事胜利是以强大的国家政权做后盾的。
  什么是推恩令?简单说,就是中央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慢慢下去,就无法和中央对抗。聪明啊!
  谁提出来的?主父偃。
  主父偃临菑人(山东临淄),出身贫寒,早年学纵横学。
  到中年,听汉武帝重视儒术,改学儒术,但一直怀才不遇。
  前134年,主父偃拜见卫青,经卫青多次引荐,无结果。
  前127年,主父偃等不得了,直接上书《推恩令》,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看来,有时后门行不通的,还是前门好走些。)
  同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派卫青进攻黄河河套地区。
  汉匈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大战开始。
  卫青率4万大军从云中出发,迂回侧击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内蒙古杭锦),切断了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
  然后,卫青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收复河套。
  首战告捷!真正意义上的大捷!河套乃粮仓啊!匈奴的重要物质来源。
  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大汉修筑朔方城(内蒙古杭锦),从内陆迁十万人定居,修复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同时也成为前方基地。
  卫青被封长平侯,食邑3800户。
  从此,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

  待续……

  前126年,也就是河套大捷的第二年,大名鼎鼎的张骞回来了。
  老实说来,还是汉武帝命好,张骞回来的正是时候。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抗匈战争缺少的就是对对手的了解。
  想瞌睡就来了枕头,天佑大汉!
  张骞,汉中郡城固人(陕西城固),生年和早期经历没有正史记载。他一出现就是在少年汉武帝四处游玩的那批随从中。
  张骞出西域,一直被国人所称道。但一开始,其实只是少年汉武帝的天真烂漫之想。
  当时国人对西域一无所知,仅仅是《山海经》之类飘渺的传说,什么汗血宝马,什么长生不老……
  前139年,少年汉武帝偶尔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连一带,曾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古书称“禺氏”。秦汉之际,月氏的势力强大起来,攻占邻国乌孙的土地,同匈奴发生冲突。汉初,多次为匈奴冒顿单于所败
  ,国势日衰。至老上单于时,被匈奴彻底征服。老上单于杀掉月氏国王,把头割下做成酒杯,大月氏那个恨呀。
  月氏人被迫西迁,在新疆西北伊犁一带,赶走原来的“塞人”,重新建立国家。
  少年汉武帝很高兴,马上想出一招: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这里面其实少不了少年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史界更是提出这其实是汉武帝的求仙动机。
  接着马上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同样年轻的满怀抱负的张骞,挺身应募,走上了征途……差点风萧萧不复还……
  刘彻无心插柳,13年就这样过去了……历史选择了张骞……
  现在的汉武帝一听,张骞回来了,激动啊,少年无心插柳,今天柳成荫了。
  历史感人的一幕出现了,张骞手持节杖,拉家带口,眼泪旺旺,衣服褴褛向迎接他的汉武帝走来,汉武帝也感慨万千,群成也配合得当,总之就是大家都很感动。
  张骞用几句话简单讲了他的传奇:那年,我们路过匈奴的时候被俘。在匈奴一呆就是10年,娶妻生子,但我始终秉持汉节。后来逃脱了,西行到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可人家大月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很享福,不想打仗了
  。再后来,我到了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我怕匈奴啊,改从南道,但仍被匈奴抓住,又被拘留了一年多。现在,你们打匈奴,匈奴内乱,我乘机逃了。
  就这样,用了13年的时间,张骞去新疆和中亚绕了一圈,回来了。一百多人出去,现在随从只剩下堂邑父一人。
  汉武帝一听三天三夜,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主要是他带来了汉帝国此时最想要的资料——《匈奴情况大全》。封张骞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

  现在我们转过来讲匈奴。
  匈奴丢失了土地肥沃的河套地区,不甘心呀。匈奴右贤王不断地从代郡(河北蔚县)、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骚扰……
  前124年,汉武帝决定要打,灭了你个右贤王的干活!
  派卫青领十余万人,从朔方反攻,队伍浩浩荡荡慢悠悠出发了……
  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养好精神给汉军教训。
  不料卫青命部队马不停蹄、兵不卸甲,长途出塞奔袭六七百里,乘夜悄悄包围了右贤王的王庭。
  正在帐中畅饮美酒的右贤王,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卫青大军犹如神兵天降,匈奴顿时乱作一团。
  右贤王惊慌失措,仓惶中只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
  轻骑校尉郭成等向北追赶了几百里。俘获匈奴的小王10余人,右贤王部众男女15000人,牲畜数十万头。汉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第二次大胜,汉武帝得到捷报异常兴奋,历史记载:天子于军中拜其为大将军,诸军皆从大将军号令。
  对匈奴战争,大汉雄风再起兮……

第二年,卫青领军出定襄(山西忻州),史称漠南之战。18岁的霍去病跟从舅舅卫青出征,为嫖姚校尉,带领八百骑兵,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
  霍去病斩敌两千人,杀匈奴单于祖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和叔叔。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横空出世了。
  汉武帝太高兴了,封“冠军侯”,出手不凡,功冠诸军啊!
  霍去病什么出身?他和舅舅卫青一样也是私生子,卫青姐姐卫少儿和平阳县吏霍仲孺的儿子。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本来命运给霍去病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但卫家一不小心成了外戚,鸡犬升天了。
  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渴望杀敌立功。
  漠南一战成名,汉武帝大为重用。
  前121年,霍去病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
  19岁的统帅霍去病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河西大战后,汉武帝封霍去病二千户。
  同年,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收复河西走廊。   
  霍去病统帅汉军,率老将李广、公孙敖等出兵。
  开始,李广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配合作战的公孙敖常在大漠中迷了路,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再次大胜。
  在祁连山,霍去病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阏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成功收复河西走廊。
  汉武帝再次封霍去病五千户。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匈奴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匈奴败得太惨了。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19岁的霍去病成匈奴人历史记载中,让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河西大败,匈奴单于想处理下,稳定军心。
  消息走漏,两人决定投降汉朝,霍去病前往受降。
  当霍去病度过黄河的时,匈奴军中哗变。霍去病当机立断带数名亲兵冲进营中,直面浑邪王,逼他诛杀哗变士卒。
  浑邪王被这名少年的气势镇住了他,同时镇住了四万匈奴大军。
  河西受降顺利结束!
  我脑中海突然浮现:那个危机四伏的局势,那位19岁的少年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何等的气势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壮哉!
  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
  此为大汉民族历史上永远的荣耀!

  待续……


  汉朝消灭右贤王,但左贤王和匈奴单于仍然威胁汉北边境。
  此时,匈奴单于感到惨败到无可奈何,一筹莫展。
  这时,出来个人,汉奸赵信。他深受单于器重,经过多年的经营,地位仅次于单于,在匈奴那是汪精卫般的显赫人物。
  他建议:大军退居大漠以北,引诱汉军来攻,待汉军疲惫不堪之时,大举攻击,必置汉军于死地。
  此军事计划,受单于高度重视。
  前120年,以两路大军,每路各数万骑,进袭右北平(辽宁凌源)和定襄(山西忻州)。
  此前,汉武帝由于长期对匈奴用兵,财政发生困难。汉武帝改革,调整政策,实行整理币制、专卖盐铁、加重商税等措施,经济收入好转。
  刚好,匈奴来了,经过精心准备,整顿兵马再次出击。
  卫青、霍去病、李广三路大军出发……

  卫青行军千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单于本部接战。
  卫青先以武刚车(新式兵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5000骑出战。
  至日暮,大风骤起,沙石扑面,卫青乘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
  单于见汉军兵强马壮,难以取胜,率精骑数百,突围向西北逃走,匈奴军溃散。
  卫青轻骑追击,自率主力跟进。直至颜山(蒙古杭爱山)赵信城,歼近2万人,三光政策后,凯旋而归。

  从东路出击的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因迷路,未能如期抵达漠北与卫青大军汇合,这是死罪。
  此战,李广已年过60岁,汉武帝本不欲派他出征,经李广再三请求,才同意,但告诫卫青,不要将重任交给李广。再加上卫青想让公孙敖立功,因此,临战遣李广从东路出击。而东路道远,且水草少,不利于行军,李广也非常不满。李广知罪大,不愿对刀笔之吏,引刀自刭。右将军赵食其下狱,赎为庶人。
  终李广一生,始未得封侯,给后人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

  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同右北平郡(内蒙古宁)太守路博德部会师,穿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遭遇。夺左贤王指挥旗鼓,匈奴兵溃逃。霍去病率部穷追,转战漠北,直至狼居胥山(蒙古乌兰巴托)等地,深入两千里,歼七万余人,也凯旋而归。

  漠北之战,汉军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中国战争史上的成功创举。是西汉与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一次作战,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亚的商路。从此,在从中原到中亚的
  丝绸之路上,西汉的外交使节和商人往来不断。
  汉武帝对漠北战役的胜利极为满意,汉军凯旋后,他加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从此两人各号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与丞相不相上下。
  而伊稚斜单于,左贤王败逃而去,匈奴之患彻底解决,从此一蹶不振,“漠南无王庭”。

  汉武帝14年的抗匈奴战争终于胜利了……
  这是百年的抗争,这是伟大的胜利……

仗打完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历史会重演吗?
  霍去病与舅舅卫青关系亲厚,两人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更不养士,有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为求得好名声去养士呢?
  霍去病也跟舅舅一样看法。
  霍去病成长起来之后逐渐代替卫青出征,霍去病跟舅舅有矛盾吗?汉武帝为什么用霍去病取代卫青?
  1.正常的新老交替,给新人出头的机会;
  2.卫青做为位高权重的万户侯,公主之夫,已封无可封,为避嫌而不再出征,做为卫青的外甥和皇帝的爱徒,霍去病的成长是皇帝和卫青都愿意的;
  3.少时受苦的卫青身体并不好,随着年纪渐长,加之汉代医疗条件有限,卫青不再适合常年奔战。
  这样导致,卫青部下纷纷离开转投霍去病门下,那二人感情如何?
  从霍去病维护太子刘据地位可以看出他和卫青的政治立场是一致的,从李敢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与卫青依然亲厚,漠北大战一年后,李敢因为错怨是卫青导致了父亲的自杀,击伤卫青。霍去病知道后,射杀了李敢为舅舅报
  仇。
  历史上的帝王术告诉我们,大臣太团结不是好事,二虎相争还好,若二虎同盟,这叫不平衡。
  国家两个军事大将又是亲舅侄,又是外戚,又是太子党,又是皇后党,这不行。
  京城有歌谣: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这是天意,制衡卫氏集团,刻不容缓。
  霍去病才20岁就成此功名,战神无敌,年轻得让人嫉妒,害怕。那时汉武帝40岁,太子刘据10岁。
  抗匈战争胜利两年后,即前117年,23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年纪轻轻生病死了。

  霍去病为奴子,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汉武帝曾为霍去病修过一豪华府第,霍去病拒绝了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八个字,震撼人心,历代将士楷模。帝王术告诉我们,没欲望的人是可怕的。
  另外,霍去病纵横沙场,能骑善射,身体素质过硬,不可能体弱多病;
  23岁的身体处于上升期,不可能积劳成疾;
  若是瘟疫,为何没有大面积蔓延?为何随同他一起征战漠北的将领没有染上?为何潜伏期会长达两年?
  何况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马迁为什么不记?他为什么记了那么多细节却漏掉这个?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病死只是一个托词,在当时根本就没人相信,司马迁也不相信。他本着对史实负责的态度,不将虚假的死因写在他的史书上
  。
  如果是真的,那便是为将者的悲哀,人才发掘出来,用完之后就丢。但谁敢保证霍去病继续壮大下去就不会是王莽?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只是对王莽的感慨。
  汉武帝,喜欢霍去病,但唯一不能随手丢的,只有江山和他的雄才大略。
  霍去病去了,名将之花凋零,“封狼居胥”的佳话流传着……
  后来出了个权倾汉朝的弟弟霍光,这是个安慰奖。
  一切似乎安静了。庆祝,庆祝!
  前110年,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
  刻石颂秦: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云云,称颂自己功德。
  汉武帝也认为自己牛呀,不比秦始皇差,为什么不学下,玩玩泰山封禅?
  卫青跟着参加泰山封禅,巡幸各地。接下来,也就是卫青一回去,就身染重病死了。身染重病?刘彻应该不会要一个身染重病的病人陪自己四处庆祝吧?

匈奴打完了,庆祝也差不多了,帝国的钱库也要空了。
  汉武帝的国税局有的是办法,颁布算缗令(读“民”)。所谓算缗,1000钱为一缗,就是征收财产税、车船税。
  由于后来有许多人隐匿财产,偷税漏税,于是下令百姓告发偷漏缗钱者,称为“告缗”,此事由国税局局长杨可同志主管。
  规定凡告发属实,没收偷漏缗钱者的财产的一半赏给告缗者。(打击偷税漏税的力度,有点恐怖色彩。)
  于是“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告”,政府“得民财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汉书》)
  武帝将没收来的田地、奴婢分配给各个部门。告缗制度沿续近十年……
  这是自汉初以来,在经济领域对商人打击最严重的一次,使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压抑。
  历史学界一直认为,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我认为“告缗令”没这么高深,仅仅是政府没钱了或者政府贪欲起了,如此而已。政府的口号“藏富于民”,在专制下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贪欲不可能杜绝,民主才是根本。所以,大汉帝国的强盛,并不会直接给老百姓带来自由。国家再强盛,不体现在人民身上,那一切都是零。
  接着,废除诸侯国的铸币权力,由大汉中央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五铢钱”,从此这五铢钱通行中国数百年。中国的银行由国家控股,一直有优良的民族传统。
  做完这一切,汉武帝恭喜发财,大款心态出来了……
  前112年,10万大军发兵南越。南越国,现在的广州,是秦朝灭亡时,南海郡尉赵佗,前204年建立。
  为什么要打南越国?因为南越国丞相吕嘉不服汉朝,汉武帝派韩千秋率2000人前去问问……
  进入南越境内,南越人好吃好住,让韩千秋的军队顺利前进,在走到离番禺40里的地方,南越突发奇兵把他们全部消灭。
  南越国的丞相吕嘉年龄很大,从赵眜、赵婴齐一直到赵兴,曾经辅助过三位南越王,他的宗族在南越当官的有70多人,又与南越王室有联姻,在南越国的地位十分显要,深得南越人的信任,甚至超过国王赵兴的威望,是南越国的实
  权掌握者。
  吕嘉把汉朝使者的符节用木匣装好,附上一封谢罪信,置于汉越边境上,同时派兵在边境严加防守。
  汉武帝非常震怒,刚好闲得发慌,10万人马,五路大军就此进发……
  1.伏波率军从夜郎国(贵阳)出发,下湟水,直达四会县,再顺流过石门直捣番禺;
  2.杨仆从豫章郡下横浦关,入涢水,再顺北江而下到番禺;
  3.4.郑严、田甲,原来都是越将,后投降汉朝,分别被封为戈船将军和下濑将军,他们率军从湖南零陵出发,一路走漓江,另一路走贺水,然后取道西江,直迫番禺城下;
  5.刚刚挂靠大汉的夜郎国,率夜朗兵马,沿牂柯江向番禺进发。

  水军在水上遭遇南越国的顽强抵抗,激战持续了一年多。
  前111年,杨仆率军攻陷寻峡,分别击溃洭口关、万人城、石门的南越精锐军队,并与其它三路水军合围,猛攻番禺。《史记》记载:“会暮,楼船攻越人,纵火烧城。”
  南越国被攻陷的消息,飞马报到河东郡(山西闻喜县)巡游的汉武帝,汉武帝一高兴,便把河东郡改名“闻喜县”。当他巡游到中乡(河南获嘉县),得到奏报已斩南越丞相吕嘉,又将中乡改名“获嘉县”。
  南越国在熊熊的烈火中灰飞烟灭。几千年后的现在,我们仍在南越旧地可以看到被大火烧过的砖瓦、焦木,近井底被火烧焦的辘轳,宫苑西面挖掘出大片被烧焦的造船木料。
  这些都仿佛在诉说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待续……

  汉武帝打完南越打朝鲜……
  朝鲜半岛一直居住着非常多的原始部落,互不统属,这个局面到了前13世纪,这片土地迎来了第一个有史可查的主人,箕子,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是纣王的叔叔,他向纣王进谏而不被采纳,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并隐居起来。
  周朝于岐山起兵,灭掉了商朝。商朝灭亡之后由于箕子的贤名很大,所以周武王亲自向箕子讨教治理国家的道理。而箕子不愧贤良之名,让周武王很满意,于是就将朝鲜这个地方封赏给了箕子,为朝鲜候。
  历经了数百年,战国时代,燕昭王派遣名将秦开进攻朝鲜,并入燕国。燕人卫满就进入了朝鲜,后来秦灭燕,卫满臣服秦朝,隶属辽东郡,大汉建立后,卫满又隶属于燕王卢绾,后来卢绾投降匈奴,卫满征服蛮夷,招募汉族,独立
  为卫氏朝鲜。
  汉武帝时期,卫满的孙子卫右渠在位。汉武帝派外交部涉何同志出使朝鲜,让卫右渠来长安称臣见驾。卫右渠说出了很多理由,就是不肯前来。
  涉何在回国的时候杀掉了送行的朝鲜副总统卫长,然后渡河。
  外交官私自斩杀他国领导人,这很说不过去。如果汉武帝有意和平,也很好办,把涉何一抓,请朝鲜方面审理,就完了。但是汉武帝认为涉何做得不错,加封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蓄意挑起战争。
  朝鲜派出军队攻杀涉何。
  汉武帝发兵十万,两路大军进攻朝鲜。
  1.杨仆率领五万齐鲁军队,从山东半岛出发,乘船从海路进攻,先头部队七千人刚刚登陆就遭到卫右渠的进攻,军队被打散,杨仆在山林中躲藏了十几天,又重新集合部队。
  2.荀彘率领五万多人马走陆路,由辽东部队先行出击,在边境上就被打散,逃回家的士兵多被斩首。

  两军失败,汉武帝派使臣卫山前往,迫使卫右渠归顺。卫右渠担忧久战之后,朝鲜无力抵挡,因此同意降服汉朝,派太子前去谈判。
  原本就要和平收场的一出戏,因双方互不信任,战事再度登场。原因是朝鲜降兵人人都带着兵器,荀彘怀疑其中有诈……朝鲜太子愤而返回。
  荀彘领军发动攻击,比较顺利,击败浿水的朝鲜军队,兵临城下,与杨仆军会师,包围朝鲜。
  眼看胜利在望,汉军发生内哄。
  杨仆先前战败,信心不足,主张约降朝鲜;荀彘乘胜而骄,不但主张猛攻,而且轻视杨仆。两路军队就因作战方针互不协调,围在城下数月仍未能一举破城。
  朝鲜王右渠得知汉军两将不睦,采用离间计分化汉军,他一方面遣使降服杨仆,而当荀彘的使者也来纳降时,却又故意不从。
  荀彘因为杨仆战败在先,现在又与朝鲜私睦,怀疑他有叛变之心,于是密报汉武帝。武帝命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调查。公孙遂听从荀彘意见,杀了杨仆。
  苟彘率两路兵马,持续加紧攻势,血战一年后,战死了数万将士,终于拿下了卫氏朝鲜,设四个郡,朝鲜归汉统治。
  事情并没有完,朝鲜人民游击队不断抵抗,其中两个郡一直没有建立,一个郡多次迁移,只有乐浪郡坚持了几十年到了王莽时期,卫氏朝鲜重归统治。
  这注定是一场无意义的战争……

汉武帝打完朝鲜打大宛……
  大宛,中亚古国,位于帕米尔西麓(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地区)。该国出产良马,尤以汗血宝马著称。
  张骞出西域时到过大宛,受到大宛王的热情接待。
  张骞和汉武帝侃大山时说:大宛汗血宝马,牛逼得很。
  说得汉武帝心痒痒,便派人持千金赴大宛求购。
  大宛王不卖,大汉外交官也牛,大骂……大宛王怒杀汉使。
  汉武帝大怒,命李广利领兵数万远征大宛。
  前104年,李广利率军出征……
  一路所经各国都不愿向汉军提供食粮,饮水,闭城抗拒汉军。(美国打阿富汗为石油,大汉打阿富汗为马,不得人心。)
  李广利逐个攻打所经各国,以战养战。连攻数日不能下者,绕城继进。
  汉军一路消耗过大,到达大宛边城时,仅剩数千人,个个饿得皮包骨头。
  大宛军顽强抵御,汉军攻城不克,伤亡惨重。
  李广利见汉军大势已去,下令撤军,回到敦煌。
  出征两年多,生还者不过十分之一、二。
  李广利上书请求罢兵,汉武帝十分不满,下令玉门关守将不许李广利军一人入关。
  李广利只好屯兵敦煌。
  前103年,汉武帝派赵破奴远击匈奴,打算赶尽杀绝匈奴残余部落,但两万骑兵全军覆没。
  大臣建议停止进攻大宛,专力打击匈奴。
  汉武帝认为,大军已发,不能降伏大宛小国,有损大汉威望。将反对出兵大宛的邓光等人下狱问罪,然后全国总动员,准备第二次远征。
  下令赦免囚徒,让他们从军,又调集恶少年及边骑六万,交李广利指挥,远征军总数约10万之众。另外,还征集了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数以万计,驮运军粮及兵器弓弩等。受命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有50余位校尉。又发天下不法分子(七科谪),负责运送军粮。还派了许多相马专家为执驱马校尉,以待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
  前101年,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李广利浩浩荡荡出发了……
  在去敦煌的路上,人车相连,络绎不绝……
  这次汉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沿途小国不敢对抗,纷纷开城出迎,供给食粮和饮水。
  只有轮台国(新疆轮台)抗拒汉军,闭城紧守。汉军攻数日,破城,屠国。
  为了便于沿途获得足够的食粮和饮水,汉军分作数队,李广利率主力三万人先抵大宛。
  大宛出兵迎敌,被汉军杀败,大宛军退守。
  李广利绕过大宛边城,直袭大宛首都,切断水源,团团包围,日夜攻打,连攻40余日,破其外城。
  大宛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很多人怨大宛王不卖宝马、杀汉使,招致如此大祸,于是共同杀死大宛王,遣使持大宛王首级求和,并强硬地表示:如果不许和,则杀尽良马,与汉军血战到底。
  此时,康居国(哈萨克斯坦)派兵来救大宛,驻在附近。
  李广利获知大宛首都已有汉人提供挖井技术,且存粮尚多,于是答应投降。
  大宛赶出所有马匹,任汉军随意选取,同时还供给汉军大量粮食。汉军取其宝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三千多匹,与新大宛王盟誓后,撤兵东归。
  大军回到大宛边城,李广利部将王申生索要食物、饮水,被拒绝,于是攻城。此时,王申生离李广利大军两百里,大宛边城守军于一日清晨以三千兵马出城突袭汉军,全军覆没。
  李广利命上官桀攻打大宛边城。经过激战,战败投降,大宛边城老大郁成王逃往康居国。上官桀率军追至康居国要人。康居国无奈交出,上官桀杀掉郁成王。
  汉军击败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诸国纷纷入贡,并派皇室人员为质。
  汉武帝对讨伐大宛的胜利,十分欣慰,封李广利为海西侯,从征将士升任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
  四年时间,举国动员,远征大宛胜利了,胜利了?历史告诉我们,这还是没什么意义……

  待续……

  汉武帝打开大汉全国地图,他要看看,打完大宛打哪里?还有匈奴残余部落,必须斩草除根,于是多次派使节到匈奴暗中侦察。
  这就引出一个人,一个中国人津津乐道的爱国故事,苏武牧羊。
  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派苏武(陕西西安人)率一百多人,出使匈奴。就在苏武准备返国时,匈奴发生内乱,苏武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
  单于看苏武这人不错,许以高官厚禄,苏武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
  当时正值严冬,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露天地洞,断绝食品和水。
  苏武也强硬,渴了,吃一把雪,饿了,嚼身上的羊皮袄,冷了,缩在皮
  袄取暖。
  好多天,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又不想放他,就把他流放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放羊。
  苏武放羊,一放就十九年才回国,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都掉光了,头发和胡须也都白了……
  汉使被捕,汉武帝借口大怒。
  前99年,李广利带骑兵三万出征匈奴,在天山与右贤王相遇、血战……
  汉武帝召见中南海保镖(羽林军)李陵(李广的孙子),令他当李广利的后勤部长。李陵不干,说要上战场,率中南海保镖牵制匈奴,辅助李广利。 
  李陵率五千名人从居延(内蒙古额济纳旗)北行军一个月,在浚稽山(阿尔泰山)与且鞮侯单于的三万骑兵遭遇。
  汉军以辎重车为营,布阵于营外,前列士兵持戟盾,后列士兵持弓箭。匈奴进攻,遭千弩急射,匈奴退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急调左右部八万余骑攻打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士兵伤重者卧于车上,伤轻者推车,再轻者持兵器搏战。
  第二日再战,斩首三千多。 
  追了10多天到了一沼泽地,有很多芦苇,匈奴顺风放火,汉军预烧周围的芦草自救。
  在追,到了山脚下,单于派兵攻击,李陵斩杀数千人。又发连弩射单于,单于转头就逃。
  单于震惊了,这伙人太勇猛了:此汉精兵!兄弟们,要不算了?
  部将讲:不行,10万打5千,不能灭,有什么脸见江东父老!
  再战……
  一日战数十次,汉军又伤杀匈奴二千多人。还是打不赢……
  硬骨头呀,难啃,匈奴不想打了。
  但机会来了,汉军内讧。
  管敢被校尉侮辱,投降匈奴,说:其实我们弹尽粮绝了,你就放心打吧。(汉奸啊!)
  单于大喜,派骑兵合攻,好口号:“李陵趣降!”李陵你知情的话就快投降。
  李陵军在谷中,匈奴在山上,四面对射,矢如雨下。
  李陵军南撤,弹尽粮绝……
  此时,陵军剩三千人,以短刀,车辐为武器,退到峡谷内。
  匈奴切断后路……
  夜半,李陵与韩延年率十多人突围,匈奴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
  匈奴招降投降陵,李陵曰:“无面目报陛下。”暂时降匈奴。
  这场战役李陵以5千步兵与匈奴10万骑兵抗衡,孤军苦战,杀敌万人,虽败而不败!不愧为大汉的中南海保镖!
  因为李陵和单于主力遭遇了,李广利的无功而返。
  汉武帝又大怒了!
  李陵在匈奴一年,武帝派公孙敖率兵入匈奴,无功而还,说:“有人说李陵教匈奴练兵”(其实是李绪,是汉军塞外都尉,后来投降匈奴,为匈奴训练士兵,李广利借此栽赃李陵。)
  汉武帝召见李陵的妻母,此时大怒,将李陵一家老小全部诛杀。(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被宫刑。)
  匈奴单于因为飞将军李广在匈奴中的声望,以及李陵英勇,对他非常佩服。把女儿嫁给了李陵,封右校王。   
  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二人与李陵交情好,便派人去匈奴招降,这是后话。
  李陵说:“吾已胡服!”“归易耳,恐再辱,奈何!”“丈夫不能再辱。”决意留在匈奴。
  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前74病死。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还要打仗吗?

 前91年,公孙贺做丞相,很得武帝信任,他的儿子公孙敬声也在朝做太仆,父子二人权倾一时。
  可惜公孙敬声的私生活不检点,私自挪用了军费一千九百多万钱,因而被关进了监狱。
  时值武帝下诏通缉黑社会老大,人称阳陵大侠的朱安世,抓不到。汉武帝非常恼火。公孙贺为赎儿子罪,请求让他追捕,然后放了他儿子,武帝答应了。
  朱安世归案后,反咬一口,向汉武帝说:公孙敬声和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通奸,诬告公孙敬声在庙里诅咒武帝早死,并在武帝经常经过的驰道上埋木偶为巫蛊。
  汉武帝大怒,拘捕公孙贺父子,交给廷尉杜周追查办理。
  杜周是汉武帝时期出了名的酷吏,善于罗织罪名。
  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诸邑公主与卫皇后弟弟卫青的儿子卫伉是表亲,卫伉承袭父亲的爵位。后因犯罪被削封,屡有怨言。因此,杜周全部网罗论罪,连带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也给办了。
  全部人头落地,但事情没有结束……
  一天中午,病中的汉武帝午休,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吓醒了。
  于是怀疑还有人搞巫蛊活动,派江充成立整蛊专案组调查。
  江充,河北邯郸人,出身市井无赖,但是个超级大帅哥。
  汉武帝第一次见到他,身材魁梧,容貌英俊,穿着谈吐很出色,不禁赞叹:“燕赵多奇士,果然不假。”
  汉武帝也喜欢小白脸,任命江充为帝国特务处处长(直指绣衣使者)。
  就这样,江充一跃成为汉武帝身边的近臣。他负责监督贵戚和近臣的言行。任职期间,他行事果决,铁面无私,对皇亲国戚也不徇私情,相当劲爆
  整蛊专案组很负责,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大力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传统,四处处发掘木头人,没有木头人,就制造木头人,工作很快取得了重大进展。——没多久,诛杀数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江充在特务工作中结下的对
  头。
  从汉武帝毫不犹豫杀掉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长平侯卫伉中,江充见到汉武帝对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无所谓,那搞搞太子吧,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这下,太子倒霉了。
  江充为什么和太子刘据有隔阂?
  是这样的,特务处处长江充同志有一次,惩办违规行驶的太子家使(御用道驰)。
  太子亲自出面说情,铁面无私的江充同志就是不理。
  太子怒道;小子,你以后小心点。
  太子这句话害死了自己。
  别看江充表面强装着耀武扬威,其实被这句话吓得半死,你想想呀,武帝已年老,太子继位那还得了?
  整蛊专案组马上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搞死太子。
  第一步,江充让巫师对汉武帝说:“皇宫里有人诅咒皇上,蛊气很重,若不把那些木头人挖出来,皇上的病就好不了。”   
  英明的伟大领袖汉武帝,觉得非常有道理。
  于是,整蛊专案组进驻皇宫。
  整蛊专案组先从跟汉武帝疏远的后宫开始挖……挖……挖……
  一直挖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卧室,没找到一块木头。
  这是意料中的事,江充丝毫不意外。
  江充拿出了在上一阶段的工作经验,没有木头人,就制造木头人。
  结果,挖出了木头人
  整蛊专案组马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太子宫挖出很多木头人,并有太子帛书(咒皇上的话),现已软禁涉案相关人员,等待中央进处理意见。
  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
  软禁的太子刘据问少傅石德怎么办?
  石德说:丞相公孙贺一家、两位公主、长平侯卫伉都因巫蛊而死,现在根本见不到皇上,甚至连皇上在不在都不知道,江充就是赵高,难道太子忘了扶苏是怎么死的吗?
  建议太子当机立断,反拘捕江充等人。
  前91年,太子派人假冒汉武帝名义见江充。
  江充助手韩接待,怀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诏,被杀。
  太子派人禀告皇后,分发武器给侍卫。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把江充杀了。
  当时江充另一助手苏文逃到武帝处,如此这般……
  汉武帝不相信,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去,绕了个圈,回报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
  汉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率兵平乱。
  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长安城血雨腥风……
  最终,太子势孤力弱,逃离长安……
  汉武帝收卫皇后玉玺,卫子夫自杀,刘据妻妾子女也被诛杀殆尽,唯襁褓之中的孙子刘病已(汉宣帝)幸免。
  海关官员田仁同志放太子逃出长安……
  太子逃到湖县(河南灵宝)乡下一农家住了下来……
  不久,新安(河南渑池)县令李寿知道太子的下落,带领人马捉拿。
  无处逃跑,上吊自杀……
  此时,汉武帝66岁,接下来他要干什么呢?

太子事件第二年,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
  汉武帝北攻匈奴、南击百越、西击大宛、东攻朝鲜,在拓展疆土的同时,竭力加强中央集权,给了人民无限压力。
  为了弥补用度,汉武帝允许买官和犯法者以钱赎罪,繁重的徭役赋税,苛刻刑法,连年的自然灾害,以致“民力屈,财力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吏治混乱,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各地纷纷起义。“百姓
  贫耗,穷民犯法。”《汉书》。
  有无数支农民起义军,著名的有四支:
  1.南阳的梅免和百政;
  2.楚地的段中和杜少;
  3.山东的徐勃;
  4.河北的坚卢和范主。
  起义队伍大者数千人,小者数百人,攻打城邑,夺取武库,释放囚犯,诛杀官吏,所到之处,给大汉政府以沉重打击。
  汉武帝派出大臣前往各郡县监督地方官吏镇压,无效,
  锦衣卫(直指绣衣使者)出马,这锦衣卫的同志们有本事,分赴各地镇压,偷摸拐骗,兵不厌诈,起得重大业绩,有时一次斩杀义军达万余人。(有种说法是砍老百姓的头充数。)
  但,义军散而复聚,怎么打也打不完……
  无奈,汉武帝采取招抚等手段,慢慢勉强平息了全国的农民起义……
  这次农民起义,加剧了大汉社会矛盾,成为由盛转衰的起点。
  前90年,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髦密谋推立刘髆为太子,后事发,刘屈髦处以腰斩,并车装着尸体在街上游行示众。将刘屈髦的妻儿在长安华阳街斩首。将李广利的妻儿们逮捕囚禁。
  出征在外的李广利投降匈奴。李广利投降匈奴后,亦被杀。
  前89年,68岁的汉武帝暮年,面对国家局面,心情低落,对巫蛊事也有所察觉,想儿子刘据了,但放不下架子承认……
  皇家陵园看守田千秋此时上书为太子鸣冤:子弄父兵,没什么罪,鞭打两下就行了。这是我做梦的时候,一白头老人教我说的。
  汉武帝借机下台,将太子被逼起兵之事定性为“子弄父兵”。
  武帝认为此白头老人就是刘邦,田千秋是刘邦派来的天使,一年间将田千秋连升数级,一跃而成丞相。
  随后,汉武帝为巫蛊之祸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托哀思。
  经过这一切变故,大汉农业生产凋敝,百姓大批破产逃亡,天下户籍减半……
  同年,有官员上奏,请派兵“戍边屯田”。武帝经过深思熟虑,改变既往国策,不予批准,并“深陈既往之悔”,发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这段罪己诏比较长,概括起来三条:
  1.轮台戍边是一项劳民伤财的恶政;
  2.我不该为了朝廷的脸面,冒然出兵,轻起战端,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这完全是我的糊涂;(囊者,朕之不明)
  3.错误的国策,导致了民力困乏,民生凋敝。为今之计,只有爱护百姓,严惩贪官污吏,发展社会生产,让百姓尽快富足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
  70岁高龄的汉武帝,在风烛残年之际,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否定了自己的施政,是非常难得的。并且,他主动承担失误责任,还以公文的形式,郑重诏告天下,表示认真悔悟,这就更不简单了。
  试想,一个雄才伟略的君王,辛苦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到头来发现自己做错了,这是很残忍的事,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
  从此,他不再出兵匈奴,专心搞建设。
  他多次诏告丞相田千秋,要重视生产,保护小农,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把田租又恢复到西汉初期的三十税一。
  这就大大挽回了民心,把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前87年,汉武帝病重,还有太子问题没解决,因为太子死后,他却对其他儿子都不太满意。
  最后他把眼光锁定在晚年所得的非常像自己的幼子刘弗陵身上,刘弗陵还只有五、六岁。
  汉武遗嘱,令立太子刘弗陵,为昭帝,杀其生母钩弋夫人。
  有人提出疑问,汉武帝说,往古国家所以变乱,往往是主少母壮。女主独居,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制约,你们没有听说过吕后事件吗?
  同年,汉武帝病逝。年仅8岁的汉昭帝继位,按照汉武帝的遗嘱,由大将军霍光来辅助汉昭帝,史称“霍光辅政”。
  汉武帝终年七十岁,在位五十四年,葬于茂陵(西安兴平)。
  《汉武大帝》片头是这么评价汉武帝的: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

  第16张面孔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