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露凝珠(十八)学·习、一

 chunbulao 2012-12-17

       秋露凝珠(十八)

           学习、一

 

   学习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关于学习,古往今来谈这个话题的人太多了,我的认知和感悟也未必有什么新意,不过该谈到这个话题了,还是要谈一谈。先说一说什么是学习?《论语》中子夏有一段话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看见那些有才德的人,就肃然起敬,就不知不觉地向人家学习,孝敬父母、忠于职守、诚信朋友,自己虽然没有感觉出自己在学习,但是我要告诉你,这就是学习。你看,学习这个东西,在人生的过程中,几乎是个与生俱来、与生伴行的伙伴。学习不一定就是上学、不一定就是读书、不一定就是拜师。学习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是一个模仿过程、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学做人、谋生存的必修课。当然不只是人类,一切动物皆是如此。人类的聪慧,在于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让人们去学习。其实,一个人从一落生就开始了自觉、不自觉的学习过程。生命的遗传特征让你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生命的社会特征也让你必需接受必要的生存教育。这也就是说,学习是为了生存,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我们看动物世界的电视片,那些狮子、老虎、狼都是从小教给它们的孩子如何隐避、如何奔跑、如何捕食,等到稍微长大一些,就把这些孩子赶出父母的领地,让它们自己去谋生。看着那些小动物真是可怜,可是这是一个动物生存下来的必经之路。最近断断续续地看了一部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那孩子还那么小,父母就让他们自己出去谋生。管生不管养,要生存就自己出去闯荡、去学习。怎么样?那孩子不也就闯荡出来了。出去闯荡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懂事明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掌握某种生存技能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而逐步长大成人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或成功、或失败,听任命运摆布的过程。

再说一说,学习什么东西?孔老夫子写了一部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经典名著《论语》,这部作品的第一篇、第一段、第一个字就是“学”。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个人一落生首先就是“学”,学什么?学睁开眼睛看世界、学呼吸这个新世界清新诱人的空气、学吸吮母亲乳头那香甜的奶汁、学听到那些奇异的声响所带给他的好奇和微笑、还要学一些痛苦和不适而让他撇嘴哭泣。由此他开始了人生的旅程:他学站、学走、学跑、学说、学喊、学拿、学吃、学淘气、学游戏、学唱歌、学跳舞、学识字、学讨亲人喜欢、学保护自己的利益、学战胜别人、学争取第一、学礼貌待人、学尊敬师长、学文化知识、学承受艰难、学挑战自己、学感受、学感知、学感悟、学观察、学捕捉机会、学探索、学探求、学思考、学自己发现、学自己动手、学自己创造,一步步地把自己引向人生更深的层次。

很多人觉得学习就是上学,从小学一年级,一直上到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这就是学习。我们只能说这只是学习的一种或几种形式、一个或几个阶段、但不是学习的全部。人生中这样按部就班学下来的有没有呢?肯定有。能够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绩的有没有呢?也肯定有。但是不会很多。能做出大事业、大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这样的人,在学习的某一方面有超乎常人的能力,那么他在其它的方面,也很有可能有超乎常人的弱项,就像陈景润这样的学者。学校教育主要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而人生的学习内容则比学校教育要宽泛得多。孔子创办学校教育,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孔子教的是“六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你看,孔子把射箭、驾车、礼乐都包括在他的教学当中。因为这些东西在当时,都是实用的本事。当然,孔子把“礼”放在第一位,因为“礼”是教人做人、做事的更高一级的学问。“礼”是教给你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原本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平等的,但是作为社会的人,就不平等了。父母、师长、领导总要比你高出一辈儿,这就需要“礼这个东西来调节一下,摆平这个世上高低贵贱之间的关系。

孔子也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他的观点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材施教”。我们做为普通的老百姓,可能爬上宝塔尖上去的机率不大,在宝塔半腰的人群更多,大家说说笑笑也其乐无穷。在宝塔尖上,孤孤单单,“高处不胜寒”。孔子的学生颜回在宝塔尖上,结果年纪轻轻就夭折了。很多他的学生后来在社会上作出一番事业的,当年都不是孔子心目中的好学生。他认为学生子路“不知其仁也”,认为子贡和颜回比也是“弗如也”。可是后来子路战死在沙场,舍生取义。子贡后来做了大商人,孔子的后半生都多亏了子贡的照顾和贴补。学习功课好、仁义礼智、温良恭俭不一定就能做出大事业、取得大成功。中国在世界上能够数得上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大企业家、大科学家,大多不是当年学习最好的学生。历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著名人物,几乎没有几个是科举考试取得状元、进士、榜眼、探花的好学子。所以有人总结说,学习在第十名以后的学生反而能够在社会上做得更好一些。还有人总结说,在人生的事业上智商只占到二三成,而情商占到七八成。

古代把人分为几类,其中那些腐儒,只排到九儒十丐的位置。所以文化大革命时,把当时的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事实上你想一想,如果一个读书人混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地步,那还不算是“臭老九”吗?所以清代黄景仁有一首诗《杂感》,其中有句云:“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古代的读书人,如果买不到功名,真是没有什么大用处。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尤其是做过“臭老九”的那一代知识分子,能赶上这么一个好时代,都感触颇深。其实,我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实在是没有什么真学问,又被几十年的政治运动整苦了、整怕了、那点可怜的知识也整丢了。放在今天也就是为这样一个清明政治添一点彩儿,实在是干不出什么大事。到是我们下面这一代知识分子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让我钦佩、羡慕不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今的教育也是大开放,几乎绝大多数孩子都能上大学、上硕士,都是现如今的知识分子。如果都成了知识分子了,可能也就无所谓什么知识分子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学子来说,比的不是你的学历有多高,而是看你的专业有多深;比的不是你的知识有多广,而是看你的社会活动能力有多强;比的不是你在时尚潮流中站得有多靠前,而是看你吃苦耐劳、创业拼搏的精神有多大。而这一切都不是书本上能够给你的。近代学者严范孙有一句话说:“无论在南在北,总之出外胜于在家,极而言之,即使沾染习气,亦胜于饱暖逸居、日趋娇惰也。”这就是告诉你,一个人更需要到社会上去学习、去打拼、去锻炼自己。你只有在社会上干出点成绩来,才不会是一个百无一用的蠢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