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视别人的厌恶与痛恨

 miyasa 2012-12-29

  作者:叶青藤

  当别人明显地厌恶你,甚至憎恨你时,你会怎么处理呢?我们指的是那种存心要对你无礼的人,对你不体谅、不公平、整你,甚至因愤怒而攻击你的人,那些故意散布恶毒的谣言、使你和其他人发生误会的人而且,他们往往能够得逞!

  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我们所指的被厌恶与被痛恨是哪一种情况,并且说明几个造成的关键因素。我们的目的是要提供你几个重要的内心洞察,并且帮助你了解,当有人厌恶或痛恨你时,在你的心里和那些人的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效应。这些洞察将会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并因此能够以建设性的态度来处理各种被厌恶与被痛恨的状况。

  接着,我们将指出应该避免的事如何不身陷在别人的气头上或卷入私人恩怨之中。我们将告诉你,为什么这些负面、非理性的情绪总是会阻挠你采取有效、有利的行动。我们也将告诉你,如何消除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态度,并以理性而实际的态度取而代之,于是,你会发现,借由更进一步地运用强韧的心灵,会使你在避免被恶意中伤,以及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沟通技巧上,有很大的进展。

  “讨人厌”和“令人痛恨”的真正含意

  为了帮助我们检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要介绍三个关键因素:

  关键因素一

  我们的第一个,而且是最基本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你无法喜欢、或讨厌、或痛恨他人的整个人格。为什么?因为喜不喜欢,爱或恨,这些都是对一个人的评价。而就如同我们之前在许多篇幅中已经提到过的,你不可能评价一个人的整体人格。你可以评价一个人的特征、特质、表现或能力,但你不能为他人的整体人格打总分。

  所以,当你说“我爱你!”或“我恨你!”时,你真正的意思是,你爱或恨某人在你眼中的某些特质、表现或行为。因此,你可以说:“我喜爱你的声音,而且我喜爱你的幽默感。”或是“我讨厌你的这点或那点。”、“我喜欢你对待我的方式。”、“我喜欢你的某种什么。”

  既然我们很清楚这些语言的用法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人们还是会继续说“我不喜欢你”、“我恨你”、“我爱你”等等的话。总之,每一个人真正能做的只是表达喜欢你的某些行为而已。这么一来,不管别人如衡量你的某些特点或所作所为,你都可以避免去评价个人的整体性,相同地,你也可以明智地避免去评价他人的整体人格。

  关键因素二

  人们可能不喜欢你或痛恨你也就是说,你的某些方面真正的理由只是因为看待你的方式,反应出他们的品味、价值观或是个人的成见而已。比如说,他们可能不喜欢你说话的腔调或穿着,他们也可能因为你的种族血缘、肤色或是宗教信仰而讨厌你,也许,他们赞美你,只因为你正好符合他们所认为的“好人”标准而已。他们根据自己的品味、价值观或偏见、替自己编造一个又一个头衔,当然在看待你时,也就自然同样的目光了。

  避免贬低自己

  令人伤心的是,有些人发现别人不喜欢或痛恨他们时,就因此和自己过不去,他们轻易地就说服自己:“如果有人不喜欢我或痛恨我,我就是个不讨人喜欢、可憎的人。所以,我一定是烂透了!”

  如果你曾经有过这种推论:自己是一文不值的(因为那正是“烂透了”的真正意思),那么不论你是如何得到这种推论,你已经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

  贬低自己是非理性的

  “如果有人不喜欢我或痛恨我,基本上,我就是个不讨人喜欢、可憎的人。”

  真的是这样吗?不,当然不是这样的。如同我们已经说过的,有的人会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来讨厌、痛恨你,会发生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是,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你的身上会带有千千万万的特点、行为模式以及特质。这些人性的弱点本身既潜藏着令人厌恶或痛恨的属性,并非是你自己本身。

  辩证:

  现在,让我们检视“所以,我一定是烂透了!”这个说法。

  (a)这个说法合于逻辑吗?

  因为我们的本性中就存有一些会被别人讨厌或痛恨的特质(而这点是我们所同意的、存在于人性的事实),所以我们就一文不值,这样合于逻辑吗?不。这是因为你武断地把“不被喜爱”或“不讨人喜欢”的推论等同于“烂透了”、“一文不值”,这纯粹是你个人的定义而已。不被喜爱或不讨人喜欢,与你个人的价值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么,你也会因为自己受人喜爱,而把你自己定义成“棒极了”、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然而,同样地,这也只是你个人的定义和见解而已,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定义和见解而有所改变。

  换言之,你并非“烂透了”或是“棒极了”,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复杂的人。你身上带有千万种可以用各种角度来衡量的特点、特质以及行为,这些都会随环境、时空而改变的。那么,何不就简单地接受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权利在这个星球上为了自己最踏实的生命作最大的努力呢?如此一来,你就不会被更以各种方式为自己打什么分数了。

  (b)这个说法合于现实吗?

  除非你相信魔法,这个说法才合于现实!别人对你表示讨厌或痛恨,只不过反应出那个人的心中存有一个评断你的想法罢了。所以,除非你相信巫法,否则,别人心中的一个想法能把你怎么样呢?即使你发觉别人正对着你投射一些充满恨意的想法,那些想法就能把你贬得一文不值吗?答案当然是不能,除非你心甘情愿。

  如果有人不喜欢你,那么,这个事实不被喜欢如何能使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呢?当有人不喜欢或痛恨你时,他们其实只是讨厌或痛恨你身上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他们所认为的特征、特质和行为而已。如果只因为你身上出现了别人所不愿见到的某些特点,你就认定自己真的是一文不值的话,你的确是神奇地从现实世界跃进非现实世界了。

  (c)这个说法能帮助你达成目标吗?

  很显然地,不能。如果别人不喜欢你或痛恨你,你就痛恨你自己,那么,你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在面对别人对你所表达情绪、情感时,你首先要做是,接受自己,而非痛恨自己。

  以理性的方法来评价自我

  当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你或痛恨你时,记住,他们所能痛恨的仅仅是你身上某些可以观察到的特征或是行为而已,因此,你就能理性地认同下面所说的:

  “我的确比较喜欢不被人讨厌或痛恨,但是,总会有些来自社会的习性或其他什么之类的缺点容易引起他人的厌恶,而别人也没有什么义务非得符合我的要求不可。我当然不喜欢被人厌恶或痛恨,但我也一定能够承受这种情形的,况且,既然我是一个人,我免不了可能有些讨人厌的特点存在,但我并非因此就是一文不值的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一些特质或行为不符合他人的标准吧!

  我既不希望自己看起来很自大,也不愿意对和我一起交往或工作的人的感受反应迟钝,我应该明智地去找出到底是什么使别人讨厌我。比如说,如果我看来蛮横、卤莽或是脾气暴躁,那么我最关心的可能会是试着去消除这些特点,用不着去为这些事做无谓的辩解,于是,在任何情况下,我都能毫无条件地接受我自己,并且尽可能保持愉快,而不需要别人的认同。”

  有了更理性的态度,你将能和那些厌恶或痛恨你身上某些部分的人,展开更具建设性的对话: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些符合自己真正意愿的修正;并有可能因此和那些人建立更良好的关系。无论情形如何演变,也得先有个心理准备去接受一项事实,你绝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有的人为了他们自己的某些理由,可能永远也不会接受你,并且会一直讨厌你或恨你,不管你怎么做都一样。很抱歉这就是人生。你大可无条件地接受你自己,继续去过你认为合适的日子。

  当你伤害了别人,而觉得有罪恶感时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另一种情况。当你对别人造成了某种伤害,而你也因为那些不当的行为,招致别人的怨恨时,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所要谈的第三个关键因素了。

  关键因素三

  你可能会回想到第一章里“认知治疗表1”中所提到过的:“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感受。”既然你并非是造成别人有任何感受的决定者,就能免掉所有的责任了吗?当然不是。关键因素三要谈的就是,当你伤害了别人时,你不一定会引起他们的负面情绪;但是你的举动造成了他们的痛苦,因此而该为那些举动负些一般性的责任。要不是因为你,他们可能就不会经历那些受苦的感觉,也不会因为你而有不愉快的经验和情绪上的困扰。既然你已经做了那些不当的举动,那些举动可能会引起他们暴怒或痛恨等等恶性的负面情绪外,也可能引起他们如难过、不满或烦恼等等良性的负面情感。而关键因素三的基本主张是,如果你以某种方式伤害了别人,但并未使得他们因此痛恨你或完全否定你整个人时,你的确是该为他们的感受负些责任。你的确因你所犯的恶行或一些不道德的举动,造成了他们痛苦的感受。既然他们所厌恶的那些严重伤害,是被你的不当作为所引起的,他们当然有强烈的动机为他们所受的苦难要求些赔偿。

  当你造成了你的受害者一些困扰或伤害时,“认知治疗表一”并不是要给你一张“免死金牌”,使你免除在这类事件中所有的责任,而是要提醒你,因你的伤害性举动所引发他们良性、理性的感受和反应。

  现在,解释完了被认为“讨人厌的”或“令人痛恨”的含意,以及为什么被视为讨厌或可恨就看轻你自己,是完全不符合现实而且没必要的事之后,我们把注意力转移一下。接下来要谈的是,当你发现有人讨厌或是痛恨你时,如何运用你已经学过的“认知疗法”来帮你辨识以及消除你可能会碰到的非理性或令人困扰的负面反应。

  别人讨厌你或痛恨你时的困扰当发生这类情形时,你可能因此而产生的最典型的三种负面情绪是:愤怒、焦虑以及罪恶感。我们的目的是要告诉你,当有人讨厌或痛恨你时,如何建设性地处理这类场面,以便改善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1如何面对愤怒

  举个例子来说好了。年轻的汤姆是一家通讯公司的低层技术人员,公司鼓励员工虽然没正式要求利用私人时间进修更高等的技术课程。在公司里要往上爬,一部分的因素决定于是否能取得特定的技师执照,而那是颁给有一定学历以上的员工的;而另一部分的因素则决定于高层工作的能力与表现,包括对员工的管理。因此,为了长远的打算,汤姆牺牲运动和休闲的时间,专心于技术课程的进修,以便为前途铺路。和其它同事相较起来,汤姆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成绩。

  汤姆察觉到一些同事在工作的时会嘲讽他这种态度。他们瞧不起进修课程,还对汤姆说“证书不能代表一切”,并说公司只是在剥削他,汤姆不过是在浪费时间罢了。而另外有一些同事显然不指望利用自己余暇时间进修以求升迁的同事,则把汤姆看成“等着拿证书排队卡位”的人。

  悲伤的一天

  决定性的那一日终于来到。那是一场在晚上举行、共计三个小时的考试。汤姆下了班之后,发现离进考场大约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打发。这时,一个汤姆不是很熟但印象还不错的清洁工人,巴柏,走过来提议说:“既然离进考场还有些时间,何不一起去喝一杯呢?喝一杯让自己轻松一下,对你的考试会有帮助的。”巴柏说。

  “好啊!不过我得注意一下时间。”汤姆回答。

  “别担心,我有表,时间到了我会提醒你。”

  于是,汤姆跟巴柏一起进了酒吧。巴柏看起来似乎比汤姆原先以为的更加友善。巴柏坚持要请客,还兴致勃勃地聊些汤姆很感兴趣的话题。忽然间,汤姆才想起来,进考场的时间已经过了!当他们在聊天喝酒的时候,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以致于两人都没发现进场考试的时间已经过了。巴柏深表歉意地说:“都是我的错,因为和你聊得太愉快了,连时间过了都不知道。干脆再喝一杯好了,反正现在急着回去考试也没什么用了,你会因为紧张慌乱而无法展现实力。看开点吧,老兄,明年还有机会嘛!”

  汤姆因为自己粗心错过了那么重要的检定考试而深感懊悔,于是默默地和巴柏又喝了一轮。隔天,常他回想起前一天晚上所发生的一切时,汤姆忽然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被陷害了。汤姆想到了那个忽然对他那么好心的巴柏,是他的另一个同事,叫蓝尼的那个家伙的死党。蓝尼似乎一直看他很不顺眼,而且,蓝尼虽然没通过技术检定考,却很想升职。汤姆猜测,这件事一定是蓝尼所安排的。汤姆知道自己一旦通过考试极有可能取得证书,以前他也从来没和蓝尼的死党一起喝过酒,他们根本称不上朋友。所以,后来汤姆才会想到,“为什么昨晚,巴柏会找我一起去喝了一整夜的酒?难道只是巧合?不太可能吧!”就这样,汤姆一整年的努力都白费了,为了通过考试他得再熬一年,而蓝尼却只需要坐着就能等那快到手的职缺!

  为什么汤姆会生他同事的气呢?

  汤姆觉得生气又难过,因为他觉得他被同事,尤其是蓝尼,给摆了一道。他认为他被别人的卑鄙手段陷害了。他又没得罪别人,不应该受到这种卑鄙而不公平的待遇。虽然汤姆怀疑蓝尼设计陷害他,但他也无法证明什么。此外,汤姆还特别注意到一点,考试过完后的隔天,蓝尼的心情似乎是出奇地好,而休息时他更和巴柏在一旁窃笑。于是,汤姆生着闷气不理蓝尼,甚至千方百计地避开他。

  检查你的推论

  当你生虽人的气时,引起你怒气的原因通常有四种情形。

  (a)有人阻挠你达成你的目标而造成你的挫败;

  (b)有人直接攻击你本人或是你所重视的事;

  (c)你觉得你或你所重视的事情受到别人的威胁;

  (d)别人冒犯了你个人的行为准则。

  现在你可能以为(a)是最符合引起汤姆愤怒的原因。毕竟,汤姆受到了挫折,而挫折容忍度太低是使人动怒的主要原因之一。那场考试对汤姆来说意义重大,他花了许多心血准备,当然会使汤姆感到挫折了。

  但是当汤姆因没达成目标而受挫的当时,他的反应又是什么呢?我们并没有证据显示说,他会因错过那场考试而自暴自弃。如果事情是那样子的话,早在巴柏忘了提醒他时间而使他完全错过了考试的那一刻,他立刻就会勃然大怒。汤姆的愤怒是发生在第二天,在他觉得是蓝尼设计陷害他之后,才发作出来的。

  如果你回头看看汤姆对这整件事情的反应,你会发现,汤姆认为他不应该受到这些不公平与不友善的待遇。所以,第四种情形(d)最有可能解释这个个案。当别人冒犯了你个人的行为准则,并且使你受挫,而导致你的愤怒时,那是因为你抱持着一种低容挫度的哲学或信念使你觉得自尊受损。现在,再来检视一下汤姆的反应,我们有证据显示他愤怒的原因是,他的同事并没有如他所预期的体谅态度来对待他,而汤姆自己也是一个上进、懂得自我要求的人。还记得吗?他很看重那场考试,努力地为此准备;而他也有信心在公平的竞争之下,一定会成功的。因此,要讨论汤姆愤怒的原因,第四种情形(d)是比较合理的。

  潜藏在汤姆怒气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对汤姆来说,如果他不能挤身高阶技术人员的行列,而必须一辈子做那些公式化的低层工作的话,生活将变得辛苦而难以忍受的。汤姆确信他可以过得更好。

  汤姆的非理性信念是:

  “既然我对我的同事都很体谅,他们也应该那样子对待我。当我在追求事业上的目标时,他们不应该恶意阻挠才对,而我也不应该受这种待遇!”

  汤姆的怒气导因于他认为当他为目标而努力时,他必须被体谅。而汤姆“受伤”的感觉则源是自于“自怜”。我们可以从他个人的基本要求里得出推论。这些推论是:

  “太可怕了,我的一些同事竟然用我不应得的态度来对待我。”

  “如果我没通过考试的话,我就没办法升职,而且得继续过着低层工作的苦日子,我实在不能忍受那种情形。”

  “他们那样子对我,根本就是烂人。”

  如你所见,真正的问题出在于汤姆的期待。他期待他的同事公正、公平而且体谅地对待他。他之所以会愤怒,是因为他的同事不符合他的期待。

  辩证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汤姆的信念是非理性的。首先,汤姆告诉自己说:

  “既然我对我的同事很体谅,他们也应该如此地对待我。当我为了工作目标努力时,不应该受到阻挠。我不该受到我不应得的待遇。”

  (a)这个信念合于逻辑吗?

  因为汤姆对他的同事很体谅(假设真的是这样好了),所以他的同事就一定得同样地回报他,这合逻辑吗?很显然地,事情并非如此。不管我们想要的是什么,绝对不会有那种要什么就有什么的逻辑法则。

  同理,也没有任何逻辑,会因为我们期待别人该如何来对待我们,他们就一定会依照我们的期待来做。

  (b)这个信念合于现实吗?

  再一次地,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每当别人答应了你什么事,而后来却没做到时(这种情形常常发生),就清楚说明了,根本就没有“一定”这回事。如果真有一种定律说,因为汤姆对他的同事很体谅,所以他的同事也一定会那样子对待他,事情早就像那样子发生了。汤姆还会有什么好抱怨的吗?但是情况很明显,没有这种定律存在。汤姆没有受到体谅的回应,因此汤姆所抱持的信念与现实不符。

  同样地,如果你觉得你受到了某种不应得的待遇,这个世界上也没什么规则能保证说,你绝对不会遭遇那种你认为你不应得的情况。

  (c)这个信念有助于汤姆达成他的目标吗?

  绝对不可能。别人可能会用你所希望或不希望的方式来对你,可是一旦你相信别人一定会怎么样来对待你,你将会发现他们绝不可能那样做。或者,他们做得心甘情不愿。你可能会赢得别人的尊敬与体谅,但这种事是不能强求的。

  以汤姆的例子来说好了,虽然他确信别人一定会尊重他,但那并不能强迫别人做到。凭什么他们就一定要那样做呢?一旦汤姆愈是硬要别人怎么对待他,就愈不可能达到目的。而汤姆因这种信念所引起的怨恨行为,只可能使他的同事更加不尊重他。

  现在,让我们把焦点转到以下因汤姆个人的想法所推出来的结论:

  (i)“太可怕了,我的同事竟然用我不应得的态度来对待我。”

  (ii)“如果没通过考试,就得继续过这种苦日子,我受不了这种情形。”

  (iii)“他们竟然那样子对我,根本就是烂人。”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汤姆个人的前题或基本主张是不合逻辑而且不符现实的。因此,由这些前题所导出来的推论,经得起严密的考验吗?我们一个一个地检视:

  (i)“太可怕了,我的同事竟然用我不应得的态度来对待我。”

  (a)这个推论合于逻辑吗?

  因为遭受到我们认为不应得的对待,就觉得很可怕,这合逻辑吗?即使全天下都同意我们的确受到了不应得的对待,也并不表示那样子就一定很可怕啊。我们之所以认定那是很可怕的,只不过是我们自己武断的认定而已。当有一些人自认受到不应得的遭遇时,可能会把他们所碰到的事说成“很烦的”或是“令人难过的”,或其他什么的。因此,这个推论并不合逻辑。

  (b)这个推论合于现实吗?

  汤姆的同事并非以他所期望的态度来对待,就算是“很可怕”吗?若要认真追究的话,“很可怕”这个字眼听起来就像是“没救了”似地,意思是说,比百分之一百还要糟糕。无论如何,总有比这更糟糕情况吧。所以,真要以糟糕的程度来看的话,不被体谅这种程度还算蛮低的,再怎么样还称不上是“很可怕”。至于没得到他所认为应有的体谅这件事,汤姆显然过于夸张其严重性。

  (c)这个推论有助于汤姆达成目标吗?

  当然没有。这个夸张的推论将使汤姆沉溺在伤害的情绪中,以及因此而生的愤怒,那么,当然就不可能说服同事对他更体谅些了。

  (ii)“如果没通过考试,就得继续过这种苦日子,我受不了这种情形。”

  (a)这个推论合于逻辑吗?

  让我们先假设,如果汤姆没通过考试就真的会过苦日子好了,那么在逻辑上,他就全然无法忍受那种情形吗?不会的。因为汤姆这个推论有绝对性的矛盾。如果他真的完全无法忍受同事所加诸于他的种种,他早就承受不了什么苦日子或诸如此类的事了。汤姆所设想的苦日子是以后的事情。总之,如果现在他真的连同事对他所做的都“无法忍受”,早在他预设的苦日子来临之前,他已经崩溃了。

  (b)这个推论合于现实吗?

  不论是什么人,当他说“我无法忍受”这句话时,显然地,都是不诚实的。因为,就在他们说出那句话的同时,正忍受着那所谓不能忍受的处境!如同我们已经提过的,你可以忍受任何令人不悦的事,直到你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只要你还没死,你永远在承受发生于你身上的一切。所以这个推论没什么意义,因为它根本与现实不符。

  (c)这个推论有助于汤姆达成目标吗?

  那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一旦汤姆觉得无法忍受这种处境,他会为此感到愤怒,而他的怒气也将阻碍他找出与同事相处得更好的方法。

  (iii)“他们竟然那样子对我,真是烂人。”

  (a)这个推论合于逻辑吗?

  如果有人用我们不喜欢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他们就一定很烂,你相信这个逻辑吗?之前,就第一项推论所做的检视辩证里,我们已经明白了汤姆因为同事如此对待他,就认定是“可怕的”;但那只是汤姆个人武断的认定而已,并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必然性。同样地,因为汤姆的同事对他的不体谅,他们就一定是烂人,也一样不合逻辑,这也只是汤姆个人武断的看法罢了。

  (b)这个推论合于现实吗?

  不体谅别人的人,就一定是烂人吗?真正的烂人是那种一烂再烂,烂到骨子里,什么都不能算,只能算是烂人的人。不体谅别人可算是一种缺点,但是不会因为某人有一个缺点,或是许多缺点,就真的烂到一无是处。记不记得我们曾经说过?我们不能错误地把一个人的某些行为或特质等同于他全部的人格。我们只能针对一个人的能力、特点来评判,却不能衡量其整体的存在价值。因为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其复杂的程度使得我们没办法用任何一种方式去打个总分。

  (c)这个推论有助于汤姆达成目标吗?

  这更不可能了。因为同事没按照他的要求或自认应得方式来对待他就因此有所责难,并不会激励同事变得更加友善或体谅。事实上,如果汤姆的同事知道了他心里其实是如何揣想他们的,恐怕会对他更不体谅。

  我们的推论只能是,汤姆的愤怒既不能使他和同事相处得更好,也不能帮他达成自己的目标。

  面对愤怒的理性方案

  到目前为止,假设汤姆对同事的态度有正确的推论,他该如何更理性地修正他的信念来解决问题呢?一旦他承认了他原来的信念是非理性而具自我防御性的,那么他就可以下面这些比较良性的信念来取代原来的想法:

  “既然我对我的同事们很体谅,我当然希望他们也那样子对待我,不过他们并非一定得非如此不可。我有我自己的看法与价值观,同样地,他们也会有他们自己的。不管我的同事们同不同意我的看法,我依然能追求我自己的工作目标。”

  “如果同事们不照我期望的方式来对待我,的确有点厌烦,但那又不是世界末日,有什么好怕的呢?”

  “不被体谅当然不是一件如意的事,但不致于是不能忍受的。”

  “即使是我被某个同事的陷害,错过了这次考试,也不能因此说他就是个烂人,不过是个偶尔做些不公平举动的小奸小恶之徒罢了,或许他自己也很讨厌他这点呢!无论如何,并没人把我绑起来不让我进考场,是我自己要上当的,这是我该负责,而我已经为了浪费那些宝贵的时间而心烦过了。为了自己的不小心而怪罪别人实在是没什么意义。”

  以这些理性信念来思考的话,虽然汤姆会因为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而感到难过,但他也会决心再安排个新的计划,把那些浪费掉的时间补回来,不再怨恨那个可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故意让他错过考试的同事,汤姆可以让同事们知道,是他自己和巴柏喝酒喝过了头,才把自己的机会弄砸的。借此,他可以表明,他会为自己的失误而负责。他也可以同时表明说,为了弥补自己的疏忽,他将再接再励地准备下一次考试。这些理性的信念能让他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处境,而不只是感到难过,而这也有助于他达成目标,或许还能使他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转为更有建设性。

  采取理性信念的两个主要好处是,一旦你把这些信念溶入你的人生观之中,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有能力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

  2如何面对焦虑

  当别人厌恶你或是痛恨你时,另一种不必要的沮丧情绪是为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感到焦虑,而觉得无力采取建设性的反应。

  在和珍订婚的一年之后,约翰得到了一个结论,其实他们俩并不是真的很合适。对于一些重要的议题,他们的基本看法很不一致,问题在订婚之后的几个月就慢慢浮现出来,于是,约翰解除了这项婚约。虽然珍难过了一阵子,不过最后她还是调适过来了,因为后来她也明白,分开对彼此而言,其实更好。

  而很不幸的是,珍有一个姑妈白娜蒂,从珍六岁起就帮着带大她,她对自己的侄女遭到退婚这件事的看法可就不一样了。她对约翰极为不满,并且告诉他,她痛恨他“对她侄女所做的恶行”,她威胁着要“揭发他的下流行径”,并且保证不论他走到哪里,她的怨恨都会跟随他一辈子。

  约翰并不怕受到什么身体上的暴力伤害,不过他很担心在他们住的小社区里,白娜蒂会伤害他的声誉。珍的姑妈是他们社区里出了名的大嘴婆,而且还与当地许多重要人物保持良好关系。于是约翰开始担心,迟早他会在公共场合里遇见白娜蒂。他知道她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在别人面前羞辱他的机会意思是说,方圆一里之内的人都会听到她的广播,因为白娜蒂是个有副大嗓门的剽悍女人!

  为了避免和白娜蒂正面冲途,约翰待在家里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当然他痛恨一直闷在屋子里而希望出门从事社交活动,可是会在公众场所遇见白娜蒂的想法令他裹足不前。然后,有一天,他的恶梦终于成真。约翰到银行兑现支票,在排队的时候被白娜蒂给撞见了。“看看是谁在这里?你这言而无信的家伙!瞧瞧你对我那可怜的侄女做了什么亏心事,现在难堪了吧。”白娜蒂的嗓门嚷得使整个银行里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你伤透了那个女孩的心!你答应要娶她却反悔。我祝你下地狱去吧,你这可怜的坏蛋!”她大吼着。

  约翰发现许多客人露出了异样的眼光,有些女职员听了白娜蒂的话之后,还嗤嗤地笑;他的脸色白得像一张纸,支票还没兑现,便转身走出了银行。

  之后,约翰的焦虑可说是有增无减。他担心会再一次在众人面前碰上白娜蒂,这种恐惧感不断地袭击他,他出门的时间愈来愈少了。

  让我们设身处地站在约翰的立场想一下,实际上,忧虑会演变成一种痛苦的状态。如果你很不愿意见到的灾难既然有可能降临到你的头上,为那些你所想像的灾难担心并不能助你逃过一劫。忧虑,并没有什么魔力能帮你挥去那些可能会发生的灾难。对于你害怕会发生的灾难,过度夸大其严重性的话,那些忧虑只会使你的处境更惨。

  除掉身体上可能的伤害,到底还有什么是真正值得恐惧的?为一个你不娶她的侄女,就在街坊里说长说短的女人吗?这的确是蛮棘手的,但你并不会因此走上法庭,或被人拖进巷子里毒打一顿,那么,何必为了别人的想法而和自己过不去呢?难道不能想些更好的方法来堵住那位长舌妇的大嘴巴吗?你对你的生活真正能掌握的部分,往往比你所想的要来得多。如果你能停止不必要的苦恼,以理性的想法来思考,你会发现有各种改变的可能性。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约翰该如何脱离他所处的焦虑状态。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约翰的焦虑?

  在众人面前被说成一个无情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令约翰感到焦虑的原因,而是约翰对这件事的想法。

  约翰的焦虑源于其信念:

  “要是真的发生那种事就太可怕了,那种事情绝对不该发生。”

  一旦你一直抱持那些会使你产生焦虑的非理性信念,那么你会为了扫除焦虑而做些不得其法的努力,好一点的话,维持惨状,糟一点的话,则有百害而无一益。为了在焦虑中寻求一时的解脱,人们可能会沉溺在酒精或毒品里,或是消极地离群索居。

  约翰该如何面对他的焦虑呢?

  首先,约翰得先质疑他那一旦在众人面前被羞辱就“完了”的假设。那个信念是:“要是真的发生那种事情就太可怕了,那种事情绝对不该发生。”

  辩证:

  (a)这个信念合于逻辑吗?

  约翰非常希望在众人面前被指为骗子的这个威胁不会发生。不管事情到底如何,会因为他不希望他所害怕的那些事情发生,那些事就一定不会发生,这合逻辑吗?我们大可期望各事各样的事情,但并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必然性来保证我们期望的事一定会实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什么绝对“一定”的事。

  (b)这个信念合于现实吗?

  如果这真的符合现实的话,我们只需要挥一挥魔杖,念一句“这件事一定不会发生!”的咒语,不就一切都没事了!既然我们人类并未被赋予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神力,而老天爷也没欠我们什么,不必非得顺着我们的心愿不可,那么,相信有什么一定会或是一定不会发生的事,很明显地,是不符现实而靠不住的。约翰的推论是,如果当众被“羞辱”这件事真的发生的话,那就太可怕了。这是个过度夸张的好例子。很肯定的,有许多比名誉受损更惨的事,不是吗?比如说,得了癌症之类的不治之症。名誉受损会比那种情况更惨,或是一样惨吗?而“可怕”这字眼不只是意味着不幸、糟糕或悲惨它意味着百分之百以上的糟糕。所以,把一件可能会发生的损失定义成很可怕时,你已经将自己推出现实的边界之外了,而这也会使你处于严重的焦虑之中。名誉受损或许教人感到难受,我们可能会觉得被夺去了什么,但是以现实的角度来看,并不能算是可怕的。

  (c)这个信念有助于约翰达成目标吗?

  答案极有可能是否定的。如果我们抱持着一些不合逻辑又不合现实的信念去处理状况时,我们很难会采取具建设性的正确举动来改善事态。关于会威胁我们名誉的那堆“一定会”或“一定不会”的各种念头将会干扰我们的判断力,而促使我们采取一些可能造成反效果的行为。

  面对焦虑的理性方案

  一旦约翰说服自己,要对他会受到威胁的声誉做些具建设性的事,认为焦虑是不必要的之后,他就可以更理性的观念来取代那些造成焦虑的非理性信念。那么,他可以如此思考:

  “我当然宁愿白娜蒂威胁着要破坏我名声这件事不会发生,但也没什么理由说这种事就一定不会发生。如果这事真的发生了,我可能会烦上好一阵子。没错,是很不好受!可是说真的,有什么好怕的呢?我又不是坐着等死。我可以完全不理会白娜蒂那张血口喷人的大嘴巴,或是和她当面对质,明白地告诉她,我和她侄女解除婚约关她屁事?警告她要是再不知节制,就和她对簿公堂,告她诽谤。”

  有了这些信念,虽然约翰很关心他的死对头可能会破坏他的名声,但他大可不必为此焦虑。除了在言词上排除他那些非理性的恐惧之外,他还可以采取实际的行动来反击那些恐惧。他可以强迫自己出门,故意和白娜蒂碰头,让她明白她那些恶毒的闲话没什么好怕的,也告诉自己,真的跟她对上了也没什么关系。

  要知道,如果你非理性地恐惧什么的话,你那些过度的反应都根植于你自我设限的负面教条里。藉由积极地面对自己不必要的恐惧,你也清除了制造恐惧的那些无意义的想法。大部分的焦虑,都和害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有关。但是,如果你站出来和这些恐惧奋战,面对那些因不受认同或名声受损所带来的不便,你会发现,任何的“恐怖”其实都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想像里。

  3如何面对罪恶感

  现在换个焦点,谈谈如果你犯了些错或伤害了别人而被别人痛恶,同时自己也觉得有罪恶感的情况。在这一段篇幅中,我们将告诉你,当你真的伤害了别人,使自己怀着不必要的罪恶感,并且遭他人指责时该怎么办?

  “有罪恶感”真正的含意是什么?

  在我们谈这个主题之前,先阐述一个观念,假设你故意犯下了一个不道德、不合法或是反社会性的举动,因你的任性而伤害了别人,而你也因为自己的恶行或错误而觉得有罪恶感,假设这些都已经证明,毋庸置疑,你故意犯错,所以你是有罪的。但这一定表示了你非得有罪恶感不可吗?未必吧!你的罪恶感最好是仅此一种诚心避免再犯并帮助无辜受害的人复原,而非因错误就自责为烂人或决心折磨自己。罪恶感表示有缺失与自暴自弃的感觉。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原罪、罪恶和自责这些字眼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觉得有罪恶感时,我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为什么会有罪恶感?

  如果你坚信以下的想法时,罪恶感就来了:

  “我犯一个错,我得负起全责。因为我犯这个错,所以我是个混蛋、是个罪人、是个烂人。”

  你觉得这听起来合乎理性吗?我们来看看。

  辩证:

  (a)这个信念合于逻辑吗?

  基本上,这个信念所陈述的是:“我该为我的过错负责,因为我犯了这个错误所以我是个没用的人。”可是,在“我犯了错”和“所以我是个没用的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关连!这种推论纯粹是一种武断的价值判断,是在一个人犯了错之后所下的一个令人质疑的定义罢了。

  (b这个信念合于现实吗?)

  这句话的第一个部分是符合现实的:“我该为我的过错负责”。这是可以客观地被确认的。至于第二部分呢,“因为我犯了这个错,所以我是个浑蛋、是个罪人、是个烂人”真的是这样吗?好,我们来检视一下好了。如果你真的细心去定义“烂人”的话,你会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人存在。为什么?因为,所谓的“烂人”是指:偶尔会做错事的人类;或者,有人会说,偶尔会动歪脑筋的人。这包括了你了,因为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总有犯错的时候。我们之中,有谁是天使呢?

  现在再假设你,或是我们,常常地犯错好了,那么我们就算是烂人了吗?答案当然不是。因为烂人意味着天生为恶的本质,并且坏到骨子里。那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她(一)永远只做坏事。(二)注定永远只做坏事。(三)内在烂到极点,所以该死。请问,有谁能如此证明?况且,就算你能指出我们现在有“多么”坏,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将来会永远“一样”坏呢?我们总是在变!人是会变的,而烂人却是一成不变的。

  再一次地,如同我们已经辩证过的,把一个人的整体人格贴上“烂人”(或“好人”)的标签,是一种过于草率而不当的做法,而且在逻辑上或经验里都站不住脚。这个世界上有的只是些带有优点与缺点的人,并没有那种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可能你会觉得这点令人难以接受,但是,一旦你想清楚了,就不会再责备自己或别人是烂人了,不论这些人的表现到底有多差,但绝对不是烂人。

  (c)这个信念有助于达成目标吗?

  除非你的目标是要变成一个悲惨而自暴自弃的人!你愈坚信你自己是个烂人或无赖的话,你就会变得愈像那种人。你会逐渐悖离成为一个健康幸福而守法的好国民的目标。如果你因为犯了错,而真的相信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该受惩罚的话,那么,使你外在的表现可能合乎道德而守法的,但是你的情绪会因此纷乱,使你忘记了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你有多烂”,而在于“我犯了一个错,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形再度发生?”总之,放弃那些制造罪恶感的信念吧!用些更理性的想法来取代它们。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机会达成你的目标。

  如果不改变信念的话,你的罪恶感会让你犯下更多的错误,而你也将离你的目标愈来愈远。要摆脱自我防卫的思路,就得剪断那团罪恶感的乱麻包括我们说过的那些非理性的信念,再以理性的方案来取代它们。

  面对罪恶感的理性方案

  面对罪恶感的理性方案是悔改。你该为你的错误感到遗憾,而非波及你的个人价值,你可以这么相信:

  “我承认我犯了错,我很后悔并且该负起责任。我很希望我不曾犯这个错误,但事实上错误已经造成了。然而,并没什么法则保证我绝对不会犯错。总之,不会因为我犯了错我就是个无药可救的烂人,活该受折磨与惩罚。我只不过是个偶尔会犯错的凡人罢了。此刻重要的是,我该如何补救过失,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再伤害别人。”

  用这些更理性、更健康的态度,更能鼓励你集中心力改善你错误的行为,避免重蹈覆辙,而不会只陷在为已发生的错误而自责的泥沼里。如此,将更有助于你学习、成长。总之,如果你把精神花在自责与自惩的话,你愈会加深做出反社会或不道德的举动的可能性。

  那些人所保持的非理性信念别人可能会有的非理性信念和你可能会有的并没什么不同。事实上你已经全都见识过了,至少大体上是如此。我们已经列出主要非理性信念1、2、3的三个框栏,当然从每一个框栏里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变奏。为何这些表格可以帮助你理解别人的非理性信念呢?

  你大可安心地假设,当有人出卖你、陷害你、侵犯你、怨恨你、或者欺骗你的时候,那些人一定也处于一种疏忽、笨拙或心烦气躁的状况中。一旦你认知了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子对你之后,偶尔你可以帮个忙,让他们知道你了解他们的动机,使他们自己为了长远的利益着想,做些更有建设性的行动。这么做,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消弥怀疑与敌意,也能促进更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不能达到这么理想的结果,至少也能减低彼此之间的不必要的冲突与紧张的情绪。你愈是能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困扰,和他们相处起来也就会更愉快。如果你帮不上任何忙,至少能协助他们看清问题所在,这也有助于你们之间的交流,当然,你可能还是不喜欢他们对待你的某些方式。

  当有人觉得受到你的威胁时

  当有人觉得受到你的威胁时,最常见的原因是:他们相信你“一定”会抢走他们要的东西,把你看成达成目标的障碍。在我们之前所讨论的汤姆个案中,汤姆怀疑同事蓝尼设计了圈套害他无法考试,以便提高蓝尼自己晋升资深技师的机会。而蓝尼呢,事实上也串通了他的好友巴柏,设计让汤姆出局,因为他把汤姆视为升迁的最大敌手。对蓝尼而言,无法升迁将会降低他在同事眼中的地位,而严重地伤害他的自尊。

  蓝尼的信念是:

  “我一定、绝对要得到资深技师的职位。如果失败的话,就证明我不够好。”

  因为蓝尼这样要求自己,他害怕他最后可能得不到那个职位,为此终日惶惶不安。为了把握升迁机会,于是蓝尼就耍了些不公平的手段,使得汤姆失去机会。

  相信你会发现,蓝尼的非理性信念其实是主要非理性信念1的变奏。

  我们稍做比较就能知道它是从主要非理性信念1所衍生出来的:

  “我一定、绝对要得到资深技师的职位。如果失败的话,就证明我不够好。”

  既然你已经练习过如何对这三个主要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证了,现在,你可以自己试试看,辩证蓝尼这个信念的变奏,再和我们所做的辩证比较看看:

  辩证:

  (a)这个信念合于逻辑吗?

  并不尽然。逻辑上而言,并不因为蓝尼渴望得到升迁,他就非得那么做不可。就逻辑上来说,如果他没得到那个职位,也并不表示他就不够好。我们先前说过的一点:凡是对一个人的整体存在价值所下的定论,纯粹都是个人的定义而已,没有逻辑上的通则。

  (b)这个信念合于事实吗?

  显然不是。因为,如果蓝尼一定要得到那个职位的话,他也不必因为得不到而害怕。一定的意思指的是非如此不可,绝无例外。显然地,不存在这种保证,除非是在我们自己的想像里。要注意,连蓝尼也不相信他自己的一定。因为当他认为如果他失败了他就不够好的时候,他也知道有失败的可能性。

  更进一步地,当蓝尼把他的自我价值感扯到升迁的表现时,他已经错误地把他整个人的价值和他的工作表现等同地看待。于是,他以单方面的能力他的工作能力,来衡量他自己。这种自我评价是不可靠的,因为自我根本是太复杂的动态结构,没有任何想得到的方法可以测量。蓝尼的工作能力或许可以被评量,但他的存在价值却不行。

  (c)这个信念有助于蓝尼达成目标吗?

  没有。相信“一定非升职不可,否则我就不够好”这种信念,只会让蓝尼为了失败而感到焦虑而已。因为他很清楚并没有任何保证说他一定会升职,如果他失败了,他将会自怨自艾而心怀沮丧。这些负面的情绪并不能促使蓝尼采取建设性的举动,对他准备升职这件事一点帮助也没有。

  蓝尼可以采用的理性信念

  “我当然很想得到资深技师的管理职位,但并不是绝对非赢不可!要是失败了,我可能会感到遗憾,但这又不是什么大灾难。如果我失败了,那么事实所能证明的只是我这次没成功罢了,我对自己的价值感并不会因此被打上一个问号。我能接受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也明白一次失败绝不表示我整个人是失败的。我总有机会再来一次的,再加把劲,或许下次我就能成功了。”

  以这些理性的想法来思考,蓝尼就会把心思集中在如何增加自己实力上,而不会想去扯别人的后腿了。

  如何以汤姆和蓝尼的理性信念来增进彼此的关系

  如果汤姆和蓝尼都以理性的信念来取代他们的非理性信念的话,对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自己本身,将会有这些好处:

  他们各自的愤怒、伤害、自我否定等等的感受,将可以变成如遗憾、困扰等较有帮助的感受。汤姆将不再因为没受到他认为该有的尊重而责难他的同事。他会承认现况,接受他们,接受他们有权拥有自己的观点这项事实,而不会敌视那些和他看法不同的人,并且,专心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蓝尼将不会再抱持“自尊决定于胜败”的信念,而觉得他一定非得赢得那个职位不可。相对地,他会以更好的工作绩效来显示他追求成功的决心,而不会只是想些诡计来阻挠对手。

  一旦他们放弃那些非理性信念,不再把对方视为可憎的敌人,而是看成善意的竞争对手,那么,汤姆与蓝尼人将可以在工作中建立更上一层楼的合作关系。

  此处要说的一个要点是,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迟早会碰上一些不喜欢甚至痛恨我们身上某些特点的人。我们全部,每一个人,身上多少都有不讨人喜欢的一面。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没办法和那些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喜欢我们相处的人了。要和别人相处,你并不一定非得喜欢他们,或是和他们有相同的看法、价值观不可。如果你肯放弃对别人的种种要求,而去理解并包容他们那些非理性信念的话,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一种互增光辉的合作关系。

  当你冒犯了别人时,他们会有哪些非理性信念?

  我们提过许多你可以用来击退非理性信念的种种方法,一样适用在那些责难你过错的人身上。他们可能讨厌或痛恨你的某些恶行,不过,就现实而言,他们只能评判你那些恶行,而不是你本人犯下那些恶行的那个人。所以,如果有人对着你咆哮的话,别太逆来顺受。那些因你一时的过失而责难或诽谤你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基本上并不比你更理性。你可以让那些看不起的人明白,说你明白他们的感受。甚至指出,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如果我站在你的立场,我也会讨厌我那些做法的。”包容别人对你和你的错误所抱持的想法,努力地去接纳他们,就如同你希望他们接纳你一样。

  和那些人做更有效的沟通如同我们已经知道的,别人可能会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而讨厌或痛恨你。你也可能会因为遭人怨恨而觉得有罪恶感。无论如何,即使你并没招惹任何人,有人还是一样可能会讨厌你。有的人可能因为你的肤色或种族血缘而对你怀有偏见,或是因为你的国籍而对你有偏见。也许,他们就是不喜欢你的身材相貌或者个性上的某些特点。不过有个问题可能是你很想解决的,那就是为了不管哪一种原因,假使你所在意的人讨厌你,这是会让人沮丧的。最重要的,千万要记住,不要在被人讨厌这个事实上“钻牛角尖”,这样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复杂。没错,这种情形的确很令人困扰,有时候甚至是没必要的、不公平的,不过,如果你只是为了那些不公平或无意义的现状而丧气的话,并不会让事情变得更顺利。人就是这样,你当然希望他们不要怀有成见、不可理喻或充满敌意;不过,如果他们就是那样的话,那你也没办法,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何必为了他们的问题而替自己制造麻烦呢?

  现在,我们要强调一些方法,好让你因不顺别人的心意,而使他们用对立、藐视或者胁迫等等的招数,是因为这些招数很管用。因为他们发现当他们使出那一整套伎俩时,别人就会用某种典型的行为模式来反应。这些人期望你会用他们所预期的模式反应,因为一旦你那样做,他们便能得逞。如果你按他们所预期的状况来反应的话,那你就上当了。一旦如此,你不只是帮了他们而已,还使自己常常觉得失望、无助与愤怒。在工作场合里,这可能造成那些受害者灰心丧志而士气低落,导致业务上效率不彰而降低了生产力。而在家庭里,类似这种沟通,会使得家人之间的情感受伤,有时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接着我们要谈谈一些实例,看看那些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身上,却不顾相互了解与合作的沟通情况。而同时呢,我们也将告诉你一些方法,以及如何用一些方法来达成更有建设性的对话关系。

  案例1:有敌意有攻击性的的老板

  当你正坐在办公桌前时,忽然间,你的老板像头疯牛般地冲过来。他以威吓的姿态耸立在你面前,把你绞尽脑汁才完成的企划书往桌上一丢,用全办公室都听得一清二楚的音量大吼:“这算哪门子的东西啊!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蠢的企划案。”然后,随即转头对着全体员工说:“为什么我非得一直浪费我宝贵的时间去读这种猪脑袋写出来的东西呢?”接着他更是逐条罗列你案子里的种种缺失。他用嘲弄的语气挖苦你,当你想开口辩驳,他立刻叫你闭嘴。最后当对你炮轰完毕之后,他便大摇大摆地走回他的办公室,留下你在那儿满腹委屈、垂头丧气。

  你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种反应夺去了你冷静、妥善处理状况的能力。如果你暗地里反抗或抱怨,而传到老板的耳中,那你就没地方躲了。既使你大声回嘴,最后“嚷赢”他,又能怎样呢?恐怕你就得“走路”了。但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你就这样让自己给踩在地上的话,你将会被看成一个懦弱而不可靠的人。在老板眼里,你会变成一个唯唯嚅嚅而无足轻重的角色。

  老板们似乎都有种强烈的需求,就是要向他们自己以及别人证明他们的看法是对的。“我一定是对的,而看起来也理当如此。”这是他们基本的非理性信念。让别人显得愚笨、懦弱会使这类型的老板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有权威。一旦他们手下的人没按照他们的心意做事,他们便会觉得很没面子而勃然大怒。他们期望员工完全顺服。然后,当你依他的心意表现出顺服却不称职的反应时,他们又会把你看成不中用。

  如何面对盛气凌人的老板

  你的目的是和老板处得更好,而不是换老板。不要埋怨他为什么会那样。他或许有他自己的问题,不过他会那样子是他过去一直都那样。要认命,你的老板就是那个样子,事实如此很令人遗憾。但这不算什么灾难,没什么好怕。

  以下的处理方式,目的在帮你避免陷入沮丧与无助的情绪之中。另外,也希望帮助你和你的老板之间建立一种理性的沟通情境。以这些原则来反应,你可以表达你的立场而不必和你的老板起冲突。

  第1步:

  站起来面对着他,正视着他的双眼,用和他同样强度的音量和他交谈。对他说(称呼他的名字):“琼斯先生!我觉得我不赞成你所说的话!依我之见,我想你可能有某些重点没看到。不过,请多告诉我一些,在我的企划案里到底有哪些你觉得不恰当的地方。”

  很有可能在你话还没说完时,你的老板就会打断你。这些人几乎天生爱打断别人的话。他们非常清楚你要说什么,无非是一些藉口,何必听呢?然而,你必须继续望着他的双眼说:

  第2步:

  “琼斯先生,你打断我的话了!”别说:“哦,不要打断我的话!”这样的句子听起来带有火药味。而引起火爆场面绝非是你要的结果。

  第3步:

  回到你要说的主题,用“我”开头的句子来陈述你的观点。别说“你说的什么什么根本不对”这类的话,而用类似:“我知道你是老板,我也听到你刚才所说的话了。不过,以我个人的看法……”

  你的话可能会再一次地被打断,要有心理准备。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重覆刚才那句话说:

  第4步:

  “琼斯先生,你打断我的话了。”别说“你又打断我的话了。”理由如上,那种话听起来像是要吵架的样子。你要的是解除他那种有敌意的态度,把对立的场面转变化成能解决问题的对话。

  第5步:

  回到你要说的主题。一旦他变得够平静时,你将可以察觉到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他会望着你,好像你们从没见过面似的。那是因为他真的没见过在这种情况下的你。如果你能成功地站在你的老板面前,而不会让他产生防卫心的话,你可能会发现他开始对你友善起来了。在没能把你完全压倒之后,他可能会更尊重也更看重你。或者他可能觉得,需要友善地接受眼前那个好像是陌生的人。

  要随时准备好迎接这种转变到来。如果你太过于激动的话,压抑的怒气可能会爆发出来,而干扰了原本可以建立的一种建设性的关系。

  案例2:面对背地里怨恨你的人

  有的人怨恨你时,他可能因为社交上或其它不情愿的理由,觉得当面或公开表露出来是不够明智或不妥当的。这种时候,他们可能会用某种自认安全的方式来攻击你,而让你完全找不出到底是谁在背后放冷箭。例如,有的人可能会暗中散布一些对你的恶毒谣言,让你很难追查。而即使你很清楚是谁在背后作怪,你也不太可能证明些什么。你可能会很想找出元凶,和他们当面对质,洗脱罪名。不过,唉,你可能一点办法也没有。这种人通常都善于掩护自己。

  典型放冷箭的人会用一些迂回和欺瞒的手段来达到他们所要的目的。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利用别人的同情、恐惧或是罪恶感等连锁效应,来胁迫其他人去做些他们想做的事。这种策略通常以“如果……那么就……”的形式出现。例如:“如果你真的在乎我,那么就不要每个星期六晚上都到俱乐部去。”总之,像这类的例子,都算是胁迫性的举动。

  如果有个怨恨你的人,背地里要让你吃点苦头的话,他们会安排的行动范围,小则偷偷毒死你心爱而昂贵的室内盆栽,大则故意在你所要执行的大工程中偷偷动手脚,使你错误百出、费时费力而前功尽弃。

  面对问题

  首先呢,得把问题搬到桌面上来。比如说,有个员工对你很不满,因为他觉得你对他不公平。或许你没认真地听他一些合理的抱怨,或者没接受他的建议,对某一程序做建设性的改革。或者是,你的秘书在生你的气,因为虽然她不断向你抱怨说,办公室里有某些人对她动手动脚,可是你却一直不闻不问。一旦你得知问题出在谁身上,或者你怀疑某人可能是始作蛹者,你就可以采取下列的行动:

  第1步:

  邀请那个人,以相互体谅的立场,一起坐下来把事情谈一谈。解释你的目的在于,请那个人把那些造成他困扰的事情说出来,以便你能为那些事情谋求解决之道。

  第2步:

  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来应对。采用类似下列的语句来建立讨论的基调:

  “什么是你现在最想谈的?”或是,

  “真正让你困扰的是什么?”或是,

  “什么是你真正要的改变或结果?对你而言,这是个问题吗?”你的目的是要把问题搬到桌面上来谈。

  第3步:

  用你的态度表明,你能体谅他们委屈的心情,你知道他们有权觉得生气难过,你并不是要怪罪他们。你最想做的是,了解事情真相,解决问题。

  第4步:

  思索你正面对的是哪一类型的人,自问什么最能激发他们的意愿,以及应该采取怎么样的反应步骤。然后,在整个过程中,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倾听。并不时地强调你明白了对方所说的话。例如:“那么,我没听错的话,你说让你觉得难过的是,上次你所抱怨的那件事,虽然你一直据理力争却被忽略了,是不是这样呢?”

  第5步:

  当你和对方已经同意了解彼此的问题与立场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实质地达成某种协议,或者做些双方都能接受的承诺,以便实际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在指导人们成功地在现实生活中,和一些麻烦人物相处时,角色扮演法”可能会蛮有效的。如果你和同事或朋友们一起练习角色扮演法的各种态度、模式时,你们之中最少要有一个人相当熟谙认知疗法的各项基本要点。不过也请记住,即使你已经非常熟练了,未必能够保证你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角色扮演法时,一定行得通。没什么事是可以保证的。没什么规定说你要怎样就一定能怎样。没什么证据显示:这个宇宙里有什么一定的事。要避免下述的错误想法:“因为我用了好的沟通技巧等等之类的,而且因为我很负责,所以这些技巧一定能奏效;如果没效的话,那些人就很烂,因为他们不像他们必须、一定该有的那样理性!”

  还有,也要防止自己的思路掉入这种陷阱:“因为我已经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等之类的,而别人还是没能像预期应该有的样子来反应,所以我一定不够好!”要是你对自己或他人还怀有这类的非理性信念的话,我们希望现在你已经懂得如何消除它,并用更良性、更有助益的态度来取代。

  在《Psychology Today Cassette,Dealing with Difficult People面对麻烦人物》这本书是由葛瑞派格Gerald Piaget与巴巴拉宾克利Barbara Binkley所合著,书中,你可以找到些很好的案例来帮你提升沟通技巧。在这本书的第三章里,有详尽的介绍。此外,另一本好书《Coping with Difficult People与麻烦人物过招》由劳柏M柏雷森Robert MBramson所著,也很值得参考。

  当性格违常的人痛恨你时

  如果你对这种人动怒气的话,那可说是最不值得的。有的时候别人会痛恨你,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违常,而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上很难堪或无法控制自己。请包容这种情形,试着接纳他们的心理缺陷。小心点,不过,要公平地对待他们。当有人讨厌你或痛恨你时,会觉得难过或不高兴是良性的反应,总比没反应、漠不关心或是藉其它方式逃避要来得好。

  以互换立场和理解体谅的心情,来面对那些讨厌你或痛恨你的人,并且要避免钻牛角尖而自寻烦恼。比起恨上加恨、怒上加怒的做法,“体谅”更能让你解决难题。

  我们都是凡人,凡人总会犯错的。然而,身为人类的一分子,我们也都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我们能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并藉以锻练我们的判断力与耐心拓展强韧的心灵,而可望在往后的生命历程中减少犯错的机会。让我们善用这种本能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