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米糕

 山中文人 2013-01-01

       农历十二月初一才过了几天,母亲就捎来一大袋的米糕,还有四方形的花生糖,圆圆的黄豆糖,像骰子的芝麻糖。闻着香喷喷的米糕,拿一块咬了一口,脆脆的,甜甜的,十分的爽口。咬在嘴里,甜在心中,母亲慈爱温柔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母亲的米糕从我懂事开始,一直吃到步入中年,越吃越离不开,母亲好像也知道,每年早早地做好捎来。品尝母亲的米糕时,我又回到了儿时,心中的思绪自由的飞呀,飞呀,那么的遥远,又那么的清晰。
       从我五六岁开始知道,每一年母亲都有做米糕。母亲早早的准备好糯米,看到天气很好,早上把一袋糯米倒进水缸,再倒进一二桶的清水浸泡。晚上,等到我们三兄弟睡觉以后,才开始炊浸泡过的糯米,先把木炊桶放在热汤锅里炊热后,然后倒进一层的糯米,加大火烧到快熟时,再倒第二层的糯米,同样第三层,第四层,直到全部的糯米添满炊熟,第二天早饭我们都能吃到一碗又香又糯的糯米饭。
       母亲把炊熟的糯米分开在几个竹箩里晒,晚上拿回来慢慢的搓开,一粒一粒没有粘连,让每一粒晒干晒透。临近年关花一天时间炒干糯米,我们几个兄弟还有邻居的孩子围在炒锅边,母亲先把一碗又细又黑的沙子倒进锅里,再削几片的蜡油炒热,然后把沙子摊平,用小汤匙舀一匙干糯米洒在沙子的中间,母亲这时右手拿锅铲,翻来覆去炒着,干糯米发热膨胀越来越大,变得白白的,这时母亲快速地舀到左手的小筛子里,一边舀一边转着筛子,沙子又回到热锅里,白白胖胖的炒糯米留在筛子上,直到把沙子筛尽,倒到一个大的竹箩里,就这样一锅接一锅地炒,一筛子一筛子地筛,即使是寒冬腊月,母亲也汗流满面。全部炒完凉冷以后,还要用大筛子再过一次,并且把炒焦的捡出来,然后装到一个大的塑料袋里,绑紧袋口以免受潮,藏到储存间里准备着。还有炒花生,黄豆,芝麻。
       接着麦芽糖的准备,选粒大饱满的大麦一二斤,淘洗干净,放在一个广口的钵头里,倒进刚刚淹没麦子的水量,几天以后,麦子长出小小的白白的麦芽,把长麦芽的麦子放石磨里磨成麦芽汁,这时母亲又开始劳作,把糯米倒进锅里煮烂,然后用大锅铲翻搅,一边翻搅一边洒麦芽汁,一边不断的加水,不停的翻搅,最后用一个白布袋过滤麦芽渣,剩下一锅微甜的麦芽水,这时用温火慢慢的熬,如果用大火容易烧焦,麦芽糖有了焦味就不好吃了。熬的时间很长,水越来越少,甜味也越来越浓,先是有小泡泡,像米筛子的眼,然后泡泡越来越大,一个个像牛的眼睛,这是的麦芽糖已接近熬熟了,母亲用锅铲舀一铲举起来,慢慢的往下滴,到变成一片一片时,说明麦芽糖已经熬熟了。母亲把麦芽糖舀进一个瓷罐里,凉了以后,照样用筷子卷三团给我们兄弟,瓷罐里的麦芽糖存到储存间备用。
       所有的材料都早早的准备齐了,也要等到年关二十九三十晚上才做米糕。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都要等到年关三十晚上才来做呢。母亲理了理头发,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神色说,那时家里人口多,除了吃饭外,年关准备的年货很少,特别是糖果类的物品更少。如果像现在一样,早早的把米糕做了,还没有等到过年就已经吃完了。正月里人来客往,总不能一盘糖果都没有吧。那时的生活情况家家基本都一样。
       终于等到三十除夕的晚上,我们围着灶台看母亲做米糕,母亲舀一瓢清水倒进锅里煮开,然后根据糯米的重量,放几斤的麦芽糖,几块的红糖,用温火熬到一定火候,然后把火熄了,往锅里倒炒糯米,花生,芝麻,接着用大锅铲来回不停地搅拌,搅拌均匀后,铲到一个木匣子里,用圆木棒整平,整实,先切成一样宽的长条,再切成厚薄一样的米糕块。第一块照例拿来供奉灶公灶婆,说是能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平安。接着我们每人一块,津津有味地吃着。刚切下来的米糕要分给同一大房子的舅舅,姨丈家尝鲜,同样他们家做米糕时,也分一包送过来。很久以后我跟母亲说,为什么不用白糖,母亲说那时的白糖凭糖票购买,每户按人口计算,每人发几两糖票,合起来不过几斤,如果全部拿来做米糕也不够,那正月里的冲糖水的糖就没有了。做好的米糕凉后,整整齐齐地装进一个铁皮的箱子存到储存间,把门锁上,钥匙母亲自己保管。正月里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会拿出好几样的糖果找待客人。仍然客人走后,再分给我们吃,那时母亲的米糕特别的好吃,至今回味无穷,小时的我们正月里特别盼望有客人来。
      我记得唯一一年的米糕,不是母亲做的。那一年临近年关,八十八岁的太婆不小心摔倒了,躺在床上不能动,端茶倒水吃喝拉撒,一刻也离不开母亲。父亲只好请了一个做米糕的师傅,刚做好的米糕切一块给太婆吃的时候,她拿到米糕的那一刻,两手一伸离开了人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米糕的师傅把生的榛子油拿来做米糕,结果我们正月里一吃米糕就闹肚子。那一年的米糕怎么吃完我也忘记了。
       虽然母亲的年纪大了,做米糕的技术却越来越娴熟。孩子都长大了,也都成家立业分散到各地。生活好了,物质也不像以前那么匮乏,母亲早早做好米糕寄给孩子们,那份浓浓的母爱之情越来越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