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离生命有多近

 金卡罗 2013-01-02


你离生命有多近【玄机原创】

你离生命有多近,你就有多幸福。

你离生命有多远,你就有多痛苦。

有眼睛就能观看,若你因捡择观看对象而忘记了——观看是生命的本来,你不会体验幸福;

有耳朵就能闻声,若你因喜忌所听内容而忘记了——闻声是生命的圆通,你不会体验幸福;

有身体就能起舞,若你因追求四肢的腾挪角度而忘记了——起舞是生命的释放,你不会体验幸福;

有声带就能歌唱,若你因计较五音的婉转和谐而忘记了——歌声是生命的礼赞,你不会体验幸福;

有寿命就能呼吸,若你因忙于种种事务而忘记了——呼吸是生命的奥秘,你不会体验幸福……

 

    十方三界最大的神通——寂灭了妄心,于事实之上不再添油加醋,哪怕是最合理、最逻辑、最优美的解释,无论它是科学的、玄学的、因果的、逻辑的、推理的、约定俗成的、标新立异的……统统丢弃。只拿一双净眼,看那花开花落;只用一副净耳,听那潮起潮落。

 

    人禀阴阳五行之气出生,配合大运流年的力量,会产生从心理到外在的各种变化。但不论如何变,始终有一个不变的。它完全不受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影响,并且能 切身感知到。也就是无论你干什么,背后都存在的那个“一知”。但是由于人长期心不在焉、身心分裂,就背离了这个“一知”,所以感觉不到、或者感觉“一知” 总是经常丢。这需要大量的练习(身心合一,干什么时知道干什么)才能把这个觉知“提纯”。远离了“一知”,就只能受本来大自然信息的影响、受别人的影响、 受环境的影响,不能自主、身不由己。远离得严重的,成为精神病患者,彻底丢弃了清晰的“一知”。普通人,绝大部分都是干什么时不知道干什么,处于不停地走 神中,其实也都是精神病,只是没那么严重。所以也会产生各种不良的负面情绪、疾病等等。

 

    为什么现代人把两性之爱看得比命更重要?得不到、毋宁死,得到了、还得换。因为那也是通向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至少在做爱时,人的意识回到了身体的觉受 上,实现了短暂的身心合一。除此之外,人们时时刻刻活在远离身体、远离现实的“走神”中。实际上,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干什么的时候知道在干什么,幸福 就从这里入门。

你离生命有多近【玄机原创】

(正念观察每一动作细节)

 

    每一天醒来,尽可能早地想到“干什么的时候知道在干什么”这件事。只要想到了,就马上“用功”。你想到“现在几点了”,你有了“下床”这个念头,你的脚落 地了,你在寻找鞋子,你把脚伸入鞋中,你体验到鞋里的温度和硬度,你走神想到某一个遥远的事情,你跟随这次走神忘记了“觉察”,你走到卫生间拿起牙刷,你 又再次想起“觉察”这件事,你弯曲了手臂,你把水吸到嘴里,你体验到水的流动和温度,你感觉水从嘴里被吐出时的摩擦,你把牙膏挤到牙刷,你把牙膏盒放到洗 漱台,你把牙刷放进嘴里,你感受到牙刷摩擦的质感,你吐出嘴里的泡沫,你走神想起今天的日程安排,你跟随这次走神忘记了觉察,你毫无觉知地洗完脸才想起觉 察这件事,再次回到警觉身体的每一个动作上。身体每一个微细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行动。

 

    你开始吃饭,专注于“吃饭”这件事。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要观察。 你盯着食物,觉察到“注视”;你拿起筷子,注意“拿起”;你把食物送到嘴边,注意“接触” ;你的身体前倾,注意“向前”;你把食物放进嘴里时,注意“放入”;你的嘴合上,注意“合上”;你的手臂缩回,注意“缩回”;你的脖子伸直,注意“伸直”;你开始咀嚼,注意“咀嚼”;你吞咽食物,注意“吞咽”。 所有的过程,身心在动,但那个“一知”从未动摇过。


  刚开始进行这种身心合一的训练,会不自觉地丢掉很多细节,不用气馁,由它去。这是一个向回返的逆过程,必将充满阻碍。继续坚持练习,忽略的情形会越来 越减少。当你训练得力时,将会觉察到更为细腻的身心世界,逐渐明白“活在当下”的含义,并从此进入一个奇妙的“活着”之旅,而不再是虚无缥缈地飘在自己的 想象中。

 

    初学者无法做到更多的觉察,也许一天只能保证10秒的觉知,这也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毕竟每天多了10秒钟的“身心合一”。如果想加速,可以通过“专 修”,比如练习经行。经行即是走路,唯一的不同是加入了“觉察”。无论是上班路上、饭后散步还是室内步行都可以练习经行。为了保证觉察质量,要放慢速度自 然前行。在经行时,要专注脚和腿的动作:脚开始起步时,注意“抬”;屈膝时注意“屈”;向前移动时,注意“移”;落脚时,注意“落”……每一步都完全觉察 到。走神特别严重的人可以在鞋里放一粒小石子,或者在脚心贴一个纽扣。这样每走一步脚都会有不适感,强制意识转到脚步上——这个办法对于训练注意力不集中 的孩子也非常有效。

 

    等练习熟练了,可以在关注脚步的同时,慢慢放大觉察的范围。由单纯地专注脚步,扩大到眼之所视、鼻之所嗅、耳之所听等一切现象上,观察头脑对一切外界的条件反射,通过觉知万法的生起,停留在每一个此时此地,同时感受眼耳鼻舌身意的交响演奏,体验最真实、美妙的生命。 

 

    步步觉知,脚底生莲。正念接引,共登彼岸。我们会回首笑看那个过去的“我”——沉浸在自己妄想中、不肯直面生命、拿自己的念头和想象当真的“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