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囊炎

 学中医书馆 2013-01-07
胆囊炎
胆囊炎临床常见的有急、慢性之分,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女性发病率偏高,发病年龄多数在20~50岁之间,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道阻塞及胆固醇代谢失常。急性胆囊炎可能是第一次发作,也可能在慢性胆囊炎的基础上屡次发作,发作时病者常呈急性病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①腹痛:常发生于饱餐后的晚上,一般都很剧烈,呈持续性,有时呈阵发性加剧,开始时主要在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上腹,部分病例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②发热:体温常在38~39℃之间。同时可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和大量嗳气等胃肠道症状。慢性胆囊炎往往缺少典型症状,亦可无症状,若无急性发作史,往往不易确诊,症状常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胀,上腹部或右上腹部不适,持续钝痛,或有肩胛区疼痛,胃部灼热,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在进食油脂类食物后,症状可加重。
    1、治急性胆囊炎:败酱草、茵陈各30克,黄芩、栀子、木香各15克,黄连9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3—5剂。            
    2、治胆囊炎:金钱草、败酱草、茵陈、玉米须、蒲公英各30克,加水1.5千克,熬水代茶饮。
    3、治胆囊炎、胆石症:大黄(后下)、黄连各10克,柴胡、黄芩、枳壳、木香各15克,水煎服。日1剂。
    4、治胆囊炎偏方:用筷子将大鹅蛋扎个眼,将拇指肚大小的鲜姜末塞到鹅蛋里,用纸片将眼封上,蛋孔朝上,放在锅里蒸熟。蒸熟后,每天早上空腹吃一个,吃完15个鹅蛋,胆囊炎就会好。
    药理:中医认为,提高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可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即可治疗胆囊炎。
而大鹅蛋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姜丝,可利于胆囊收缩。所以,这个方子对胆囊炎的治疗,是美食良药。
    提示:服用此方期间,忌食鸡蛋,忌喝酒抽烟,忌吃海带、辣椒、动物血、绿豆等食物。
鹅蛋,最好在农村买,质量能更好一些。
    5、治胆囊炎:猪苦胆3—6个,将绿豆装满苦胆内,放到阴凉处风干,干后,每天食用20粒绿豆,因绿豆是生的,因此整粒服用。
   6、治胆囊炎偏方:将冬瓜皮、籽、瓤,用榨汁机榨成汁,取一碗汁,在子时喝下。每天一次,一个月左右,就会有效果。
7.治胆囊炎的偏方
 生核桃仁一斤六两,加香油二两、白糖一两,拌匀。早空腹服,能吃多少吃多少,即可治愈

8.胆囊息肉验方
方子一 
逐瘀消症汤组成: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胁痛伴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示胆囊息肉消失为治愈。好转: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胆囊息肉多枚减少和单枚息肉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减轻,但胆囊息肉无变化。186例中,治愈78例,好转67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77.96%。汪雨田(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 224300) 他说去掉方子中五灵脂,然后有点粘连加柴胡10g,生苡仁30g。早餐后一小时,晚上睡觉前半小时服用,要用水浸泡,一般要有一大碗。便秘加生地黄15g 牡丹皮10g,但是潮湿天气时不加。
9.  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
胡竹芳(湖北省孝感市中医院内科 432100)
笔者自拟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临床应用10余年,治疗病人50余例,疗效尚满意,现介绍如下。
1、方药与治法
乌僵薏四汤由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薏苡仁30g,乌梅10g,僵蚕10g,白芥子10g,连翘15g,三棱9g,法半夏9g,甘草6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g,每日3次。一般2~3个月为1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2、病案举例
王某某,女,36岁。1997年5月15日诊治。患者因两胁胀痛、腹部胀满、口干口苦、神疲乏力就诊。察脉弦,苔薄黄边紫暗。B超示胆囊有一0.45cm×0.47cm的息肉,慢性胆囊炎。给予上方加蒲公英24g,黄芩9g,厚朴10g,1周后胁痛减轻,腹胀解除,纳增口和。以上方10倍量制成水丸1料,每日3次,每次9g。嘱禁食辛辣之物,怡情养性。2个月后B超复查,胆囊息肉及胆囊炎均消失。
10.双花连胆汤治疗胆囊息肉(更改后)
作者:周汉清
治疗方法
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典型病例
赵某,女,38岁,2004年8月20日初诊。患上腹部胀痛、口苦咽干、烧心纳差近2年。1年前曾在某县人民医院经电子胃镜检查,诊为反流性胃黏膜炎。经治疗有所好转,但反复发作。半年前又到某市人民医院检查,经B超检查诊为胆囊息肉、胆囊炎。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改为服药治疗,有一定好转,但停药则复发。经人相荐,来本院门诊。自述上腹部胀痛,两胁亦时有胀痛,进食肥猪肉或蛋类食品后加剧。口苦咽干,嗳气烧心,纳差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B超检查示胆囊大小为7.8cm×3.4cm,后壁见有直径0.8cm、0.4cm大小息肉各1枚。诊断为胆囊息肉、胆囊炎。遂予双花连胆汤治疗,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日1剂。8月26日二诊,患者诸症大减,精神好转。药已中病,效不更方,继续服用原方。9月6日三诊,患者自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纳增,但仍有轻度烧心,大便不畅,遂予前方中加火麻仁15g,大黄6g,嘱进13剂。9月20日四诊,患者告之,诸症消失,饮食正常,体重增加。B超复查,胆囊大小为5.8cm×2.6cm,未见胆囊息肉。停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11.清胆汤
中医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肝利胆
处方:柴胡6克 鹅不食草15克 延胡6克 金钱草15克 金铃子10克 黄芩9克 郁金6克 通草3克 蒲公英12克 北茵陈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方摘自《千家妙方》1982年7月第一版,书上说此方清肝利胆屡用屡效,其中的鹅不食草是民间经验,实践证明,此药具有较强的利胆作用。
书上病例:
杨XX,男,54岁,工人。于1974年10月8日就诊,患者上腹部闷痛已年余,时有剧痛,疼痛多发生于中午饭后,开始呈持续性钝痛,以后逐渐加剧并向肩胛处放射,乃至大汗淋漓,难以忍受。经X光拍片(那时还没有B超吧),诊断为胆结石(可能是胆囊息肉也说不定)......
患者服药六剂,胁痛大减,亦未见大痛发作,嘱再进药四剂,药后疼痛全消。一月后再去某医院复查,经X光拍片证实,原见之胆结石阴影已不存在。
方子六   治息肉方千家药方
   制法 :乌梅 1500克 (以肥大肉多者为上 ,酒醋浸泡一夜 ,去核 ,焙焦存性 )、僵蚕5 00克 (米伴炒微黄为度 )、炮山甲 30克 ,象牙屑 30克(象牙屑具有拔毒生肌之功效,现在药铺少有,可用珍珠粉代替,具有同样功效)。上药共研为细末 ,炼蜜为丸 ,每丸重 9克。丸药制成后 ,装入瓷坛或玻璃瓶内 ,放于干燥通风处 ,以防受潮霉烂变质。霉变者切不可服用。
服法 :此方治疗各种息肉 ,疗效可靠。成人每服 1丸 ,早、午、晚各 1次 ,白开水送服 ,儿童量酌减。
12.   病友有效方
速效胆囊煎:柴胡、茵陈各24g,枳实、黄芩各15g,青皮、香附、玄胡、佛手、白芷各10g,大黄18g,鱼腥草30,水煎服,一日一剂,日服三次。一剂症状减半,三剂症状消失。
方中以柴胡疏肝助胆气升腾,茵陈利胆除湿,青皮、香附、佛手、玄胡理气止痛,黄芩、白芷、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肿,枳实、大黄通腑泄热。若大便干燥大黄后下,大便软溏不爽大黄先煎,并加藿香、白蔻,苡仁、化湿之品;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加泽兰、桃仁、丝瓜络活血通络。本方面面俱到,真是不可多得之良方。
慢性胆囊炎由于久病入络,湿热久羁,致使肝阴虚,故治疗应养肝疏肝,活血通络,药用一贯煎加减:枸杞、白芍、沙参、麦冬、泽兰、杜仲各20g ,生地、当归、茵陈、桃仁各10g, 丝瓜络怀牛膝各30g日一剂,日服三次。
方中以生地为君,滋阴养血补肝,麦冬、当归、沙参、枸杞滋阴养血柔肝,茵陈利胆除湿,泽兰、桃仁、丝瓜络活血通络,肝病累及肾,出现腰痛软者加杜仲、怀牛膝补肾以缓肝痛。
注:慢性胆囊炎胁痛久不愈者,加 杜仲、怀牛膝疼痛很快便消失,这是笔者之经验。
13..速效胆囊煎:柴胡、茵陈各24g,枳实、黄芩各15g,青皮、香附、玄胡、佛手、白芷各10g,大黄18g,鱼腥草30,水煎服;当时服用了5剂,这个方子因为有大黄,所以吃了会拉肚子,因此如果不便秘,可以减掉。我当时就去掉了;
其后吃一贯煎加减:枸杞、白芍、沙参、麦冬、泽兰、杜仲各20g ,生地、当归、茵陈、桃仁各10g, 丝瓜络怀牛膝各30g日一剂,日服三次。 共吃了25天,这个方子没什么副作用,吃后我的肝区隐痛及缠绵了两年之久的肋痛都基本消失了,
14..中药散剂,基本是四逆散加味,方子如下:
 当归、姜黄、制香附 、甘草 各45g 白芍、茯苓、白术、枳实(炒)柴胡各60g 吴茱萸、栀子各30g  薄荷20g
将上述药磨成面后过筛,每次服用8g,每日3次。(我家附近的药店有该项服务,专用的粉碎机及筛子)。
有了散剂,免除了熬汤药的耗时耗力。服用方法就是用40-50度的水冲服,我现在觉得一点也不难喝,跟饮料似的。现在还在喝,快2个月了。
15.  胆囊息肉案
方一:全瓜蒌30g、生半夏15g、焦山楂60g、苡米100g、郁金15g、泽泻100g、生南星15g、茵陈60g、茯苓30g、橘皮10g、甘草5g、栀子5g、黄连5g、绞古蓝30g、乌梅100g、僵蚕30g、浙贝母15g 。一天一剂,水煎服。
方二:用炮山甲60、鸡内金90、三七90、水蛭90、浙贝母60、乌梅90、共研极细末,一次3g,一天4次,吞服 。
2006年4月10日二诊:
所有症状消失,彩超示胆囊息肉二个,最大一个为0.5mm.。血脂已在正常范围。效不更方,继服前方。
2006年6月5日三诊:各种理化检查均已正常,彩超未发现胆囊息肉。体重68kg。
16.  熟芍同气汤”,
方如下:柴胡6克 白芍15克 当归15克 熟地40克   山萸肉15克 肉桂粉1克(研粉冲药服)。
自拟化瘀利胆汤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68 例临床观察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10017)  邵 华
化瘀利胆汤:醋炒柴胡6g-10g,金钱草30g,蒲公英30g,郁金10g,赤芍10g,桃仁10g,丹参10g,陈皮10g,虎杖30g,鸡内金10g,大黄10g,猪苓10g,茯苓10g。肝区疼痛加延胡索,川楝子;治疗不明显者加三棱,莪术。一天一剂,水煎服. 总有效率91.18%
 胆囊炎症有妙方
17..把红菇娘的皮扒掉后,用蜂蜜浸泡七天,然后早上饭前晚饭后吃六、七粒菇娘。最后把剩下的蜂蜜也喝掉。他坚持吃了三个月,彩超检查胆囊已恢复正常
18.胆囊炎 生泥鳅1至2条,取其背上肉,切细,装入胶囊吞服每次约1条,以温水送服
19.治胆囊炎:玉米须30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三次,一个月治愈。
20.治疗胆囊炎验方
  生泥鳅1~2条,取其背上肉切细,装入胶囊吞服,每次约10克,以温开水送下连服1周,疮愈率90%。
21.胆囊炎
  取三汤匙香油,到进小饭勺里,用小火加热,油开见冒烟就拿下,待凉后,加入一汤匙白糖,然后反复搅动直到黏稠为止。早晚饭后各服一次,用多少香油,根据病情而定,有的用半斤,有的用二斤不等。

22.胆囊炎偏方  材料:一个猪苦胆的汁、三个鸡蛋
   用法:将一个猪苦胆的汁弄出,与三个鸡蛋混合搅拌。然后,直接像其放在锅里,像煎鸡蛋一样煎。煎的过程中,什么佐料也不放,油也不要放。煎出的东西,剩得越少越好。煎好后,饭后服用,一次吃完,一天只吃一次。按此方法连吃三天。
23. 清胆汤
【来源】李超,《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连翘、柴胡各15克,黄芩、栀子各10克,丹参15克,枳实、半夏各10克,生大黄、芒硝各15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胆解毒,活血通淋。【主治】胆道感染。【疗效】屡用卓效。
24. 通胆胰汤
【来源】金庆丰,《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罗布麻、野菊花各30克,柴胡、香附、枳壳各10克,延胡索10~15克,郁金15克,生大黄6~12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疏肝理气,解毒通胆。
【主治】胆道感染,胆石症,胰腺炎。【加减】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减。【疗效】多年使用,屡收良效
25.冬瓜籽、绿豆各5钱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三次,连用10日。
30.玉米须30克,蒲公英(20克)茵陈(10克)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三次,一个月治愈。 或玉米须2两,茵陈1两,山枳子5钱,广郁金5钱,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剂痊愈.
26.口服保和丸,每次6克,日服3次,3天为一疗程,一般用药3个疗程可获良效。 
32.每天清晨空腹吃一个苹果,隔半小时後再进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注意,千万(不)要连皮一起食用。牛连成贡方) 
27.慢性胆囊炎:春天柳树发芽后采集,制成茶叶,天天饮用,能治愈。 
28.白芷研末,每岁服一分,开水送下,治小儿急慢性胆炎。
29.胆道蛔虫用鲜桃叶30-60克,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绞汁,分多次饮服。
30.中药偏方;
  1.中成药:消炎利胆片,每次3~5片,日3次。
  2.金钱草50克,大黄粉25~50克,茵陈蒿25克,木香20克,郁金20~30克,黄芩25克。每日1剂,水煎服。
  3.猪苦胆10只,龙胆草120克,大黄120克,郁金20克,金钱草120克,将后4味药共研为细末,以猪胆汁泛丸,每日3次,每次9~12克,饭前服,服完上药为1个疗程。
  4.地胆草(干)60克,冰糖30克,水煎温服,连服30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含油脂丰富的食物。
  5.满天星(天胡荽),鸡矢藤、绵茵陈、虎杖、姜黄各15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3~15剂。
  6.蒲公英、三叶鬼针草各50克,海金沙、金钱草各25克,郁金20克,川楝10克。水煎浓缩至150毫升,日服3次,每次50毫升。
  7.玄明粉、海金沙、广郁金等量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3克,吞服。
  8.玉米须、金钱草各30~50克,水煎代茶频饮。也可用于胆结石者。
  9.鲜蒲公英60~90克,水煎代茶频饮。或蒲公英、败酱草各30~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7天。或鲜蒲公英、粳米各60克,共煮成粥喝。
  10.郁金10克,元胡10克,茵陈、大青叶各20克,金钱草、鱼腥草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连服至愈。
  11.猪胆若干个,糯米面适量,用文火将米面炒黄,冷却后用猪胆汁和面,制成稍大于黄豆的药丸,放于通风处干燥备用。每次15~20丸,每日2次。尤其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31.敷贴法
  白芷10克,花椒15克,苦楝子50克
 ,葱白、韭菜蔸各20个,白醋50毫升。加工调成糊状,贴于上腹部中脘穴周围处。24小时换贴1次,可连贴2~4次。
32.耳穴敷贴法
  取穴胆、肝、十二指肠(双侧),用王不留行子3粒,置0.6厘米方形胶布中,贴压于各穴,每天更换1次,压丸后次日要食猪蹄及蹄汤以促进胆囊收缩。
33.热敷法
  芒硝6克,阿魏1克,麝香1克
 ,共研极细末,敷于痛处,周围以面粉糊围住(以防药味走失),上盖布一层,用热水袋置于其上,使药气透入腹内,每日1次,每次熨烫2小时左右。
胆囊炎偏方
1)消炎利胆茶(经验方)
  【制备与服法】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加水1000ml,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ml。
  【方义与功效】玉米须甘平,能利尿利胆,清热消炎;蒲公英甘苦性平,能健胃利胆,抗菌消炎;茵陈甘苦微寒,有扩张胆管利胆清热及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此茶对胆囊炎、胆结石发热疼痛期,有显著疗效。但必须大量饮用。
  【宜忌】此方对急性黄疸型肝炎亦宜。
  (2)金钱败酱茵陈茶(经验方)
  【制备与服法】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g,煎汁1000ml,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方义与功效】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诸经,功能利胆排石,清热解毒;败酱草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化瘀消炎,配茵陈消炎利胆。此茶有排石利胆消炎作用,经临床多次验证,效果良好。
  【宜忌】须多服方见疗效,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用之。
  (3)鸡胆汁黄瓜藤饮(经验方)
  【制备与服法】黄瓜藤100g,洗净煎水100ml,新鲜鸡胆1个,取汁冲服。
  【方义与功效】黄瓜藤味苦性寒,能消炎抑菌;鸡胆汁苦寒有清热利胆、杀菌消炎之功效。此方对胆囊炎、胆石症有很好疗效。
  【宜忌】此方大寒,对素有虚寒证患者不宜。
  (4)消石散(《金匮》硝石矾石散加味)
  【制备与服法】郁金粉20g,白矾粉15g,火硝粉30g,滑石粉60g,甘草粉10g,研细,混合,每服10g,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方义与功效】郁金味辛苦性寒,入肝、胆、心、肺诸经,辛开苦降,芳香透达,能行气去瘀,清心解郁,用治胆结石取其利胆之功;白矾酸寒入胆,能清胆经之热,有消瘀化浊之功,对阻塞性黄疸有效;滑石甘寒,能利水渗湿清热消炎;硝石辛苦咸,大温,入三焦、胃与大肠,能破坚积,荡宿垢,逐瘀通滞,虽其性大温,但能治疗火郁之疾,即《内经》“火郁以发之”的用意,故与大队寒药为伍,可减其大温;甘草、麦粥以调和其药性,所以绝对安全。
  【宜忌】此方对因胆囊炎、胆石症而发热者甚有效。
  (5)玉米须茵陈饮:玉米须、茵陈各30g。水煎代茶饮。
  (6)黄瓜藤饮;黄瓜藤100g,鸡蛋清适量。先用水煮黄瓜藤,临熟时去滓留汁,再入鸡蛋清服之。
  (7)冬瓜皮汤:冬瓜皮60~90g。加水煎煮至烂熟成汤。日分2~3次服。
  (8)鲤鱼赤小豆陈皮粥:鲤鱼一条,赤小豆120g,陈皮6g。将鱼去鳞及内脏后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入豆、陈皮同煮,至烂熟成粥,去鱼骨。不拘时食之。
  (5)~(8)方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伴有黄疸、小便不利者。
  (9)苡仁粥:生苡米60g,白米20~30g。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米煮粥食之。
  (10)莱菔子粥:莱菔子15g,白米30~50g。先将莱菔子炒后研末,再与米同煮成粥。不拘时服之。
  (11)大麦粥:大麦50~100g。先将大麦磨碎如粟米大,再加入水,煮粥食之。
  (12)山楂散:山楂200~500g,白糖适量。先将山楂炒焦研末,然后用白糖水送服。每次6~10g,日3次。
  (9)~(12)方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或急性胆囊炎恢复期。
  (13)茵陈蒿30g。煎汤,代茶饮。日1剂。
  (14)玉米须60g。煎汤,代茶饮。日1剂。
  (15)生山楂60g。沸水浸泡后,代茶饮。日1剂。
  (16)元明粉9g,分2次冲服。
  (17)赤芍100g,郁金50g,黄连15g,炒麦芽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2丸,日2次。宜在饭后服。
  以上适用黄疸明显者,或用于慢性胆囊炎缓解期及急性胆囊炎恢复期。
  (18)茵陈20g,柴胡10g,龙胆草10g,山栀12g,黄芩15g。水煎服,日1剂。
  (19)红藤60g,蒲公英30g,生大黄9g(后下),厚朴9g,元明粉9g(分冲)水煎服,日1剂。
  以上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20)白芍30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
  (21)元胡10g,川楝子10g。水煎服,日1剂。
  以上适用于持续性疼痛,或疼痛反复发作,或疼痛剧烈者。
  (22)土豆汁:新鲜土豆压汁,餐前一汤匙,日3次。
  (23)鸡内金粉:将鸡内金研末吞服,每次1g,日2次,温开水送下。
  (24)苦胆汁:新鲜猪苦胆1个,蜜蜂150g。取出胆汁与蜂蜜调匀后,放入锅内蒸30分钟。每次2~3小勺,日2次。连服3~4剂不等。
  (25)金钱草饮:金钱草15g,煎汤代茶饮,日1剂,长期饮用。
  (26)核桃面:冰糖120g,香油炸核桃仁120g。共研细面,每服60g,日4次,温开水送下。
  (27)鸡肫、鸭肫或鹅肫炖汤,食肉喝汤,每日1次。
  (28)田螺肉斩细加水炖热后饮食,每次用15个左右。
  (29)蒲公英40g,洗净切碎,水煎取汁去渣,与大米50~100g,冰糖适量煮粥。早晚各服1次,连服5日。
  (30)栀子仁3~5g碾末,粳米50~100g。先将粳米煮熟成粥,加入栀子末稍煮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5日。
  (31)包谷蕊(即玉蜀黍之须,中药店有售)每天30g,以水煮沸20分钟,当茶饮用,病可减轻以至痊愈。
  某君年近六十,心窝部有发作性之疼痛,胆囊部亦有疼痛不适之感,经检查胆有结石十余粒,且有七八年之久,痛苦之至。服用此方,三个月后,结石减去大半,不到一年即愈。
  又某女士胆结石,大如黄豆,小者如砂,有二十余粒,服此方,仅二个月余,结石即除。
  包谷又名玉蜀黍:《古今中药集成》中记载着“谷蕊味甘平,其成分为雌蕊有过氧化酶、木胶、失水乳糖、植物固醇等,花柱为利尿剂,对肾脏病、浮肿性疾病、糖尿病等有效,又为最佳之利胆剂,促胆汁分泌,缓冲胆中之沉渣,减低其粘稠性、比重及胆红质的含量。”
  又据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报道,证明包谷蕊对于胆囊炎、胆结石、胆炎性及黄疸病等,均有特殊之疗效。其根和叶,能治小便淋漓、尿结砂石症等。包谷子实为健胃剂,且为制造葡萄糖之主原料。至于这里所用的蕊,是指在结成包谷梭之前端,有如绣花线之花蕊,颜色有红、紫、黄等色,长约10~20cm左右。
  (32)方叶化石草9g,圆叶化石草9g,石韦6g,加红糖45g,以水煎服。
  化石草是化解各种内结石症的特效草剂,且能消炎、利尿,对治疗肾脏炎也是一剂良药。
  (33)黄花鱼头石(打碎)30g,土茵陈15g,炒白芍9g,鸡骨草18g,陈皮(后下)3g,冬葵子15g。以上药物,以四碗水煎八分,每星期服用三次,两个月后,改成每星期二次,三个月后即愈。
  (34)某患者因胆导管被结石阻塞,致胆汁外流,随血液循于皮表,面部与眼珠发黄,呕吐颇剧,胆石排出时,疼痛不已,这时服用茶叶末,竟霍然而愈。
  茶叶末是采用市面上的龙井、香片、绿茶、雨前等均可,先晒干,再磨成面粉一样细,越细越好,用开水冲茶叶末,趁热连同茶叶末一起服下。每天晨起时服一次,睡前服一次,其他时间随时可服,初服时每次二茶匙,每天服用六次,约二年后,改为每次一茶匙,每天四次。
  茶叶含有多量维他命C,且有清净胆汁溷浊和清除血液杂物的作用。制茶叶末时,可用多种茶叶混合在一起,效果显著,值得一试。
  以上适用于胆石症
  (35)生泥鳅1~2,取其背上肉,切细,装入胶囊,吞服,每次约一条,以温开水送服。
  (36)或取泥鳅若干条,放烘箱内烘干(温度在100℃左右),达到可捏碎为度,取出研粉,每服9g,每日3次,饭后服下,小儿酌减。
  此方治疗传染性肝炎、黄疸症,痊愈率达90%以上,服药时须持之以恒。对迁延性肝炎也有良好效果。
  (37)不论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有肋间痛、寒热、呕吐、便秘等症状时,采鲜蒲公英全草60~90g,水煎服,15日为一疗程,连续使用约1~2个疗程,即可根治。
  以上适用于急性胆囊炎。
  (38)以苦菜30g,蒲公英等量,同以水煎服。
  (39)玉米须30g,蒲公英、茵陈蒿各15g。水煎服。
  此方对胆结石、黄疸、传染性肝炎都有疗效。
  (40)以玉米须60g,茵陈30g,山栀子15g,广郁金15g,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
  此方可降低血脂、胆固醇和血糖含量,除能治愈胆囊炎外,胆结石、糖尿病或黄疸型肝炎都有效果。
  (41)佛手柑饮:佛手柑15g,白糖适量。共入杯中以沸水加盖浸泡15分钟,取汁代茶频服,每日数次,用于肝郁气滞之胁痛。
  (42)石斛泡茶代饮。适用于肝阴不足之胁痛。
  (43)韭菜2 5kg。将韭菜捣烂,绞汁饮之,治疗各类胁痛。
  (44)枸杞粥、鲜生地粥、猪肝绿豆粥,均以大米煎煮,适用于虚证胁痛,以肝阴不足为主者。
  (45)猪肝羹:猪肝1具,葱白1握,鸡蛋3枚,淡豆豉10g。先将淡豆豉煎汁去渣,再将猪肝去筋膜切成薄片,葱白洗净去须,二者同放入豉汁中煮至肝熟,然后把鸡蛋打入碗中,搅匀,加入肝羹汤中煮开即可。适宜于肝阴不足之胁痛。
  (46)期颐饼:生芡实米180g,生鸡内金90g,面粉250g,白砂糖适量,先将芡实米用水淘去浮皮,晒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将鸡内金去净糟粕之物,洗净焙干,然后放入盆内,浸以滚开水,半日许。再入芡实粉、白砂糖、面粉,用所浸原水调合,做成小圆薄饼,烙成焦黄色,不拘时食之,适宜于痰气郁结所致的胁痛。
  (47)猪肚马蹄汤:每次用马蹄(荸荠)10~15个,去皮切片,猪肚150~200g,洗净切成小块,加水同煮,淡食或低盐食之。
  (48)萝卜生炒猪肝:用猪肝250g,白萝卜250g,切成均匀薄片,先用植物油炒萝卜至八成熟,加盐适量盛起,再起油锅,放植物油两匙,用旺火烧热后,放入猪肝片,快速翻炒3分钟,倒入萝卜片与猪肝同炒,几分钟后加香葱,味精即成。适用于虚证夹气滞之胁痛。
  (50)合欢花蒸猪肝:合欢花干品10g或鲜品20g,放碗中加水浸泡,新鲜猪肝150g切片,加食盐少许,入合欢花隔水蒸熟作菜肴佐膳,主治胁痛。
  (51)黄瓜藤100g水煎,加鸡蛋汁服。治胆囊炎(黄瓜藤清热、滑肠、镇痛)。
  (51)姜黄、郁金各20g,茵陈40g。水煎服。治胆结石与胆囊炎、胆道炎(姜黄温中散寒止痛,促进胆汁分泌。郁金行气解郁活血,亦可促进胆汁分泌。茵陈清湿热退黄,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52)金钱草250g,水煎服。日1剂。有黄疸者,用量要大。治胆石症(四川大金钱草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使胆汁增多,促进排出,利黄胆退黄,有减疼作用)。
1 变通大柴胡汤
【来源】刘渡舟,《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各9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功用】疏肝利胆。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气药,并有利胆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附记】本方多为苦寒之品,故对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忌用。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2 变通一贯煎
【来源】顾伯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地12克,首乌、枸杞各9克,茵陈、虎杖各12克,生大黄6~9克(后入),生山楂12克,鸡内金3克(研粉分吞),麦芽12克,玫瑰花3克,佛手6克,绿萼梅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方解】胆囊炎、胆石症多为肝胆湿热之标实证,又有肝阴不足之本虚证,本虚标实,治当兼顾。故方中以生地、首乌、枸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芽、内金消食化滞以健胃,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舒肝和血;佛手、绿萼梅舒肝理气。诸药合用,共奏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效。本方标本兼顾,一方面滋阴扶正,使水生木旺而不恋邪,一方面清泻祛邪,使炎消石溶而不伤正,相反相成,正复邪除,故收效颇著。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阴不足者)。临床胁痛隐隐,体倦乏力,口干咽澡,头晕目涩,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为特征。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著。
 
3 金钱利胆汤
【来源】张羹梅,《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金钱草60克,平地木、板蓝根各30克,枳壳9克,柴胡3克,赤芍、白芍各9克,生军3克(生大黄,后下),生甘草3克,硝矾丸4.5克(分吞)。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清热,利胆排石。
【方解】方中金钱草功擅清热利湿、利胆、溶石、排石为君;硝矾丸、生军利胆排石、溶石为臣;板蓝根、柴胡、枳壳疏肝清热解毒;赤白芍、平地木养血、凉血、活血为佐;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为用,共奏清热、利胆、排石之功。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寒热、厌油、口苦、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多年应用,每收良效。一般服10剂即可见效。
 
4 加味五金汤
【来源】俞慎初,《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金铃子、川郁金各10克,玉米须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利胆,化结排石。
【方解】中医认为,饮食厚味,劳逸失宜,则湿热内蕴,郁于肝胆,不通则痛,内灼胆汁,炼液成石,或湿热蕴于下焦致淋,煎熬尿液则成石淋等。根据湿热内蕴、炼液成石这一病理特点,而采用清热利湿、化石排石的药物配伍成方,故方用金钱草(为大金钱草)苦酸凉,入肝胆肾膀胱经,清热、利水、通淋排石;海金砂甘淡寒,入小肠膀胱经,清热、利水、通淋;鸡内金入脾胃小肠膀胱经,健脾胃、消食滞、止遗尿、化结石;郁金辛苦寒,入心肝肺经,行气活血、疏肝利胆;金铃子清热利湿、理气止痛、玉米须甘平,利胆、利水。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胆、消炎、排石之效。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加减】肝胆结石加枳壳、朴硝各6克;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后入);尿路结石加石韦、猫须草各12克;有绞痛者,加元胡粉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不但病情能得以控制,而且结石也多随之而化。
 
5 舒肝汤
【来源】盛国荣,《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香附、郁金各10克,枳壳6克,赤芍15克,枇杷叶10克,藕节15克,川芎9克,百合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舒肝理气,行气活血。
【方解】方中以香附为主,行气之中兼能理血,辅以郁金,破血之中兼能理气;主以枳壳,入脾、肺而理气消胀,辅以赤芍入肝经而活血散瘀;枇杷叶专入气分,降肺胃之气逆;藕节专入血分,宣经络之瘀滞;川芎活血兼能行气;百合养阴柔肝以润燥,并防诸气药辛燥伤津之弊。诸药相伍,功能行气解郁、舒肝理气,使气行血运、源洁流清。
【主治】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等。证属肝气郁结、肺气怫者。临床以胸胁闷痛或呼吸迫促等气机不得舒畅之症为特点。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附记】治病常法不应,另辟蹊径。从肺肝论治,从气血入手。调气不忘活血,理血不忘调气。气血同调,肝肺兼治,故顽症可愈。
 
6 威参汤
【来源】胡树芝,《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威灵仙、丹参、连翘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清热行瘀,通络止痛。
【方解】本病病因较多,但胁痛是其主证,瘀血、郁热,是其病机核心。方中以辛散温通咸软之威灵仙,通经络而止痛;苦微寒入血分之丹参凉血、行血、祛瘀;苦微寒之连翘清热,消痛、散结。全方清热而不伤中气,行血瘀而不损气血,以此为主方加减变化治疗慢性胆囊炎,药简效宏,取效颇著。
【主治】慢性胆囊炎。
【加减】如大便不通,或虽通而黏滞不爽,加枳实、二丑;腹胀、便溏、食少难消,加白术、莲肉、麦芽、炮姜;口干、咽燥、善饥、烦热、便干、溺赤,加杭芍、沙参、石斛、丝瓜络、天花粉、冬瓜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加赤芍、栀子、莲子心、芦荟;口甜而苦涩,加生半夏、莱菔子、冬瓜仁、佛手、川厚朴、桔梗、杏仁;合并胆石症,加金钱草、鸡内金、穿山甲;瘀血症状典型者,加水蛭、全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附记】另有一食疗方:小米30克,核桃2个(去硬壳)共煮至米熟,食之。每日1次,连服3个月,对于巩固疗效,大有裨益。因核桃肉甘涩富油脂,故用量以2个为宜,多则有腻胃滞中生热之弊,不能坚持久服,应予注意。
病非一日,非旦夕可奏全功。调畅气机,升降中枢,顾护胃气;节饮食,适寒温,和喜怒,医患结合,至为重要。
 
7 清胆消炎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膏20克,知母、黄芩、黄连各9克,金银花20克,连翘12克,柴胡6克,青蒿5克,丹皮9克,滑石12克,龙胆草、川郁金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退烧,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解】病由气滞血瘀、湿热夹杂所致。病为急性,此时湿热,尤以热盛为著,故用大队清热退烧之品——生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龙胆草,配以柴胡、郁金解郁化瘀;青蒿、丹皮养阴活血清热;滑石利湿,诸药配伍,其清热退烧、消炎止痛之功甚著。
【主治】急性胆囊炎,高烧,胆囊肿大疼痛。
【加减】若恶心呕吐,加竹茹、藿香、清半夏;黄疸加茵陈、栀子;大便燥加大黄;胸脘痞闷,加枳壳、苦桔梗;腹胀加莱菔子、大腹皮;神志朦胧,加牛黄清心丸;烧退后,胆囊肿大疼痛不减者,加川楝子、元胡、生鳖甲、三棱、莪术、桃仁、犀黄丸等。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8 金钱开郁散
【来源】魏长春,《中医杂志》(2)1989年
【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各9克,炙甘草3克,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方解】本方所主之病证,系湿热、气郁、结石阻于胆道,以致通降失职所致。本方系根据张仲景四逆散加味而成。方取柴胡疏肝达郁;枳实理气泄浊;白芍缓急止痛;甘草益胃和中;郁金解郁止痛;大贝母化痰散结;乌贼骨中和胃酸。金钱草一味,有清化湿热、解毒消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金钱草有利胆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肝胆管内胆汁增加、内压增高,胆道括滑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还能使小便变为酸性,而促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结石溶解。综合全方的作用,具有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之功。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见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剧,或呕吐苦水,或嗳气泛酸,恶心,舌苔薄白,脉弦。
【加减】作者经验,用本方宜随症加减,若兼脘痛,加蒲公英、甘松、天仙藤;若阴虚血热、烦躁、头昏头痛,舌质红绛者,则去柴胡,加焦山栀、决明子、旱莲草;若舌边有瘀斑,或妇女有痛经、经血色紫量少,加川芎、当归、丹参,或失笑散。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凡胆病湿热壅盛、大便秘结、出现黄疸者,即非本方所宜。
 
9 利胆解郁汤
【来源】任继学,《中医杂志》(2)1989年
【组成】柴胡15克,茵陈50克,马齿苋、金银花、川楝子、元胡各15克。
【用法】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然后煎服,每日1剂,头、二煎早、晚饭后半小时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利胆解郁。
【方解】《灵枢·胀论》描述“胆胀”的症状“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颇类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此方适用于肝郁不伸、湿热内壅、胆失通降者。故方用柴胡疏肝解郁;茵陈利胆清热;金银花清热解毒,川楝、元胡泄肝镇痛。马齿苋是治疗湿热下痢之要药,方中选用之,取其凉血解毒之功。药简力宏,功效非凡。
【主治】慢性胆胀病。症见右胁下作痛及压痛,经常向右肩背放射,纳呆,口苦,腹胀,恶心欲呕,反复发作,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数者。或有黄疸病史。胆囊炎见上述证候可以用之。
【加减】作者经验,运用本方应随症加减,如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少阳证候者,加黄芩、龙胆草各15克,清半夏10克,送服紫金锭1锭;偏湿热证候者,加木通15克,滑石75克,郁金30克,青皮15克,送服紫金锭1锭;偏胆郁证候者,去金银花,加砂仁壳10克,香橼皮15克。
【疗效】屡用效佳。
 
10 利胆排石汤
【来源】费宗祥,《新中医》(11)1987年
【组成】柴胡、广郁金、枳壳、木香(后下),炒山栀子、茵陈各10克,生大黄6克(后下),金钱草30克,焦山楂15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按常规煎煮3次,共取药汁600毫升,和匀,分3份,于早、中、晚饭前20分钟顿服。连服35天。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理气排石。
【方解】方用柴胡、郁金行气解郁、疏畅枢机;茵陈清肝胆之湿热,得大黄、山栀子之助,使湿热从两便分解,则清湿热、利肝胆之力尤著;金钱草清湿热、化结石;木香行气止痛与枳壳为伍则功效益增;山楂为消肉食积滞之要药,与木香相合,更增芳香健胃、消胀止痛之功。合用之,则可使肝胆疏、枢机利、湿热清、结石除。据有关实验资料证明,投本方有关药物10~20分钟,即可使胆汁分泌明显增加,40~60分钟,胆囊明显收缩,奥狄氏括约肌相应松弛,有利于胆石排出。本方随症加减,长期服用,未见伐胃伤脾现象。
【主治】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等。或合并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或慢性胆囊炎。
【加减】肝郁气滞型,加制香附、小青皮各10克;肝胆湿热型,加炒黄芩10克,并适量增加茵陈剂量。肝郁脾虚型,加白术、茯苓各10克,党参12克,或加炙黄芪15克;结石过多、过大者,酌加金钱草、海金砂(包)各15克,鸡内金10克,囊壁粗糙、增厚者酌加炙乳香、炙没药各6克,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肝管结石及术后残余结石,加三棱、莪术各12克;痛甚加元胡15克,川楝子12克;纳差,加鸡内金10克,谷芽、麦芽各12克;呕恶加法半夏、陈皮各10克;便秘加芒硝10克(分冲)。同时配合脂餐,耳压疗法(附后)。
【疗效】治疗64例,以本方为主配合脂餐,耳压的三联法后,治疗1疗程者43例,2疗程者18例,3疗程以上者3例,结果:临床疗效:显效28例,有效36例,有效率达100%;排石效果:药后次日排石者4例,周内排石者54例,半月内排石者6例,未见治疗半月以上似未排石者。其中排石最多的胆囊结石为500余粒(多为黄豆,绿豆大小);排下最大的胆囊结石为1.6×1.1厘米,排下最多的肝内胆管结石为30余粒(多为黄豆、绿豆大小),排下最大的肝内胆管结石为1.0×0.6厘米。按照要求复查B超或胆囊造影,X线平片摄影40例,提示结石排净者5例,明显减少者27例,减少者3例。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三联法,即中药+脂餐+耳压。脂餐,即服上药后20分钟进餐。治疗期间,患者每餐均需适当加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如猪蹄、油煎鸡蛋、猪肉等。为避免日久厌食,可不断更换烹调方式或交替食之。耳压疗法:①取穴:肝、胰、胆、胰腺、胆管、胃、十二指肠、三焦、交感、眼、耳迷根;②加减:痛甚加神门:便秘加便秘点;③操作:常规消毒患者耳廓,并将事先备好的黏有一粒直径为0.1厘米大小的王不留行子的0.5×0.6厘米的胶布,准确分贴于上述耳穴上(贴前,可以探针寻找压痛点,胆石症患者之上述耳穴多数压痛点均较明显)。每次贴一耳,左右轮换,每周贴2次,连续5周。嘱每日餐毕,取仰卧、屈膝位,胆总管结石及肝管结石患者取坐位。然后自行用拇、食两指以适当指力压耳穴。压迫耳穴时切勿使贴于耳穴上之药丸移位或脱落,以免影响疗效。
 
11 清胆汤
【来源】经验方,《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柴胡、黄芩、栀子、郁金、枳壳、大黄(后下)各15克,金银花、茵陈、金钱草各25克,黄连、芒硝(冲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理气开郁、利疸止痛、通下解热。
【方解】方中柴胡、郁金、枳壳疏肝利胆、行气止痛;黄芩、栀子、黄连、金银花、金钱草清热解热;茵陈利湿利胆;大黄、芒硝攻下通里。合而为方,互助为功,治疗胆囊炎症力专而效宏。
【主治】急性胆道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症属郁结型者。
【加减】热结型,加蒲公英、连翘各25克;热厥型,加人参15克,麦冬、五味子各20克;有瘀证者,加当归、红花各9克;伴有高热昏迷者,加犀角1克,冲化后由胃管注入。
【疗效】屡用皆效。
 
12 茵柴清胆汤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北柴胡6克,茵陈蒿9克,大黄3克,黄连6克,丹皮、金银花、大青叶、枳实、乌药各9克,栀子6克,猪苓15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功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解】本方由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大黄牡丹皮汤等加减化裁而来。方用柴胡和解少阳;茵陈利胆退黄;大黄、枳实内泻热结;丹皮凉血清热;黄连、栀子、大青叶、金银花清热解毒;乌药理气止痛;猪苓除湿利便;甘草解毒。大队清热解毒药物的运用,对于因胆管阻塞或致炎性细菌侵袭所致的胆囊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急性胆囊炎。
【加减】湿重,加泽泻、车前、茯苓各9克。
【疗效】屡用效佳。
 
13 消癥积汤
【来源】张羹梅,《临证偶拾》
【组成】荆三棱、蓬莪术各9克,金钱草60克,硝矾丸4.5克(分吞),青、陈皮各4.5克,赤、白芍各9克,生川军3克(后下),车前子30克(包煎),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利胆。
【方解】本方主要适用于胆囊肿大积液者。胁肋属肝,右胁下块物则属于肝经积血。故方用荆三棱有“通肝经积血”,(《汤液本草》)的作用,与蓬莪术同用,则破血祛瘀、消积止痛的作用更好。大黄亦是“下瘀血,破症瘕积聚”(《本经》)的要药,同时有利胆作用。车前子配合赤白芍,则养肝柔肝的功效更佳。又以青陈皮、金钱草、硝矾丸等疏肝、利胆、消石的作用。诸药合用,活血化瘀以消癥,疏肝利胆以消石,其功甚著。
【主治】梗阻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积液。症见右胁疼痛、时时泛酸、痛处拒按、肿块、脉弦、苔腻。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本病初愈后,应改用参苓白术散加金钱草、硝矾丸善后,巩固疗效。
 
14 利胆汤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红柴胡、法半夏、炒栀仁、炒枳壳、莱菔子、川郁金、瓜蒌皮、焦山楂、炒神曲、枯黄芩、龙胆草(酒炒)各10克,大腹皮15克,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可连服5剂。痛胀愈后则停药,以后病发可以服此方数剂。自然逐渐减轻而痊愈。
【功用】苦辛开泄、宣湿清热、行气解郁。
【方解】本病为肝胆两经气血郁滞而成。故方用柴胡平肝胆相火,散血凝气滞,治五脏寒热邪气;用半夏开郁下气、散痞消胀、宣通阴阳;用栀子利三焦、解六郁、清热散结;用枳壳散留结、消胀满、散血破坚;用莱菔子化滞散瘀、消胀下气;用瓜蒌皮除热解郁、下气消痰;用郁金破瘀行气、散肝解郁;用黄芩除脾土湿热、泻肝胆;用山楂去食积、消油腻;用神曲泻胀满、消积滞;用大腹皮降逆气、消痞满;用生姜消胀满、开胃气。诸药相伍,共奏苦辛开泄、宣湿清热、行气解郁之功。
【主治】胆囊炎。症见右上腹膨满胀闷、胆囊压重、气逆嗳饱、甚则呕吐、右胁痛或时剧痛、食脂肪过多或油炸食物则痛发。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15 疏肝利胆汤
【来源】李培生,《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草),金钱草各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白芍、炒枳实各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解】本方是李教授多年临床诊治肝胆疾病的经验方,对肝胆湿热证有良好的疗效。本方是以经方大、小柴胡汤、四逆散为基础,又综合时方之有效药味加减变化而来。方用柴胡苦平疏木解郁;黄芩苦寒清火泻热,柴胡引达,黄芩苦降,升降协调,最能疏肝利胆,而为本方应用之主药。海金砂(系中草药之海金砂)、金钱草二味寒凉清利湿热,从而协调柴胡、黄芩发挥疏肝利胆之作用。鸡内金化石磨坚、消积导滞,使肝胆疏泄功能得以恢复正常。郁金理气解郁、和血散结,佐芍药以和营舒急。金铃子入肝行气、止痛解结,伴枳实以消痞除满。茯苓白入气分、赤入血分,本方用赤茯苓深入血分而利湿行水。车前子通气道、利小便,使肝胆湿热蕴结之邪,得以从小便而出,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肝胆湿热蕴结之证(包括胆系感染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急性黄疸以及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等)。
【加减】黄疸色深加茵陈;泛恶欲呕加炒川连、法半夏、橘红;腹胀加川厚朴、大腹皮;大便秘结,加酒洗川大黄;胁肋胀甚,加青皮;胁肋痛甚,加玄胡索;小便不利加滑石、猪苓、泽泻。又曾试用本方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治疗肝癌晚期病人出现黄疸者数例,亦有暂时缓解作用。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是李教授多年临床诊治肝胆疾病的经验方。据临床长期观察,用治肝胆湿热证确有良好的疗效。
 
16 通胆汤
【来源】李浚川,《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实10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遂、大戟各3克,白芥子10克,虎杖12克,金银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功用】疏肝利胆,通络止痛。
【方解】中医文献本无胆囊炎、胆石症之名,但类似记述颇多。如《灵枢·胀论》有“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金匮要略》之“悬饮内痛”证,《景岳全书》之“痰饮停伏,胸胁疼痛”等,都与本病相近似。且治疗都以逐饮去痰为主,本方即寻源于此,如方中以控涎丹为主方,意在逐痰饮以利胆道之开通。方中四逆散虽为“少阴病,四逆”而设,但柴胡、白芍、枳实都有疏肝理气、散结缓痛的作用;黄连,吴茱萸能清热平肝和胃,有“左金平木”,调和肝胃之用;再加金银花、虎杖以清湿热;砂仁、木香以和胃,共奏疏肝利胆、排石止痛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加减】发热加连翘、蒲公英;痛甚加延胡索;小便短赤加白茅根、茵陈草、金钱草;发黄加茵陈、黄柏;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呕恶加陈皮、白术。
【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附记】消化道出血及孕妇忌服。
 
17 利胆消胀汤
【来源】董建华,《光明中医》(3)1988年
【组成】柴胡、白芍、香附、枳壳、苏梗各10克,青、陈皮各6克,郁金、香橼皮各10克,佛手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解郁、理气通降、和胃利胆。
【方解】本方是治疗胆胀(肝胆气滞症)的首选方。该方重在调理肝用,但不伤肝体。故方用柴胡疏肝解郁,为肝郁症之要药;白芍养血敛阴以护肝体;香附、青皮辛苦疏肝理气;郁金辛苦凉,入心肺肝经解郁理气、凉血活血,堪称解郁之佳品;枳壳、苏梗、陈皮理气消胀、和胃通降;香橼皮、佛手理气而不伤阴。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通降、和胃利胆之功。
【主治】胆胀(肝胆气滞),症见右胁胀满或胀痛、口苦、善太息,常与情绪变化有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有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胃脘胀满疼痛、食少纳呆、心烦、头晕。
【加减】大便秘结,加槟榔10克,酒军3克;腹部胀满,加大腹皮10克,乌药6克;头晕目眩明显,加菊花、钩藤各10克;口苦心烦重者,加山栀子、黄芩各10克;脘腹痞闷,舌苔黄腻,加藿香、佩兰各10克,黄连3克;大便稀溏,加茯苓10克,苡仁5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18 疏肝利胆汤
【来源】邹志为,《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10克,白芍、郁金各15克,绵茵陈30克,香附12克,青皮5克,延胡索、木香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胆囊炎。
【加减】夹热者,加黄芩、黄连或黄柏;兼呕吐者,加法半夏、川厚朴、竹茹;兼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兼有蛔虫者,加使君子、川楝子、槟榔;兼血虚者,加当归;兼脾虚者,加茯苓、白术;兼气虚者,加党参;苔厚腻夹湿者,加苍术、川厚朴、陈皮、茯苓;夹瘀者,加丹参、川芎;兼寒者,加干姜或桂枝。
【疗效】治疗82例,除1例疗效不佳,再经胆囊造影证实为胆囊粘连转手术切除外,其余81例均临床治愈,有效率为98.7%。
【附记】治疗期间以及预防复发必须配合饮食宜忌,饮食上必须戒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戒油炸、肥腻的高脂肪食物或质硬难消化和生冷寒凉之品;宜食质软容易消化的瘦肉、鱼类及新鲜蔬菜等,食用植物油。

19 利胆宽胸饮
【来源】张笑平,《中医杂志》(10)1990年
【组成】蒲公英、茵陈、赤茯苓各15克,瓜蒌皮、薤白、炒枳壳各10克,生山楂、紫丹参各30克,沉香3克(后下)。
【用法】水煎2次,心肌梗塞,急性胆囊炎每日2剂,4次分服,余者为每日1~1.5剂,分2~3次服。伴呕恶者,频频呷饮,呕吐即顿服之。除心肌梗塞者外,余均单用本方治疗。
【功用】清热利湿、通阳宣痹、理气宽胸。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伴发冠心病,称胆心综合征。
【加减】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随证加减,即:①凡具右胁下胀满疼痛、胸宇闷塞、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纳食呆钝,或时欲呕恶,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白厚及滑腻,脉沉缓或弦滑或濡,或兼结代,证属中焦停饮、胸阳抑遏者,加川桂枝、炒白芍、焦白术各10克,炙甘草20克;②凡具右胁灼热胀满疼痛、胃脘或心前区闷痛或绞痛、心悸怔忡、纳呆或欲呕、口舌生疮,舌质红,苔白燥或薄黄,脉弦数或兼结代,证属肝胆郁火、心气郁滞者,加炒山栀、柴胡、荔枝核各10克,檀香5克(后下);③凡具右胁灼热胀满疼痛、心前区闷痛或绞痛、心悸不宁、口苦而黏、欲呕恶或厌油,或黄带频下,或身目黄染、溲黄便干,舌质红或绛或紫暗或兼瘀点、瘀斑,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或弦濡或兼结代,证属胆腑湿热、心脉瘀阻者,加龙胆草、红花各10克,广三七、生大黄(后下)各5克;④凡具胸胁持续剧痛、面色苍白、四肢逆冷、冷汗淋漓,脉沉细欲绝,证属胆心痹阻、气阴两竭者,加西洋参或生晒参(另煎)、麦冬、五味子、延胡索各10克,并静滴参麦或参附及丹参注射液。
【疗效】治疗75例,服药时间最短20天,最长120天,治疗结果:临床治愈43例(占57.3%),好转28例(占37.3%),进步4例(占5.3%,均为病程长达20年左右的高龄患者),总有效率达100%。其中中焦停饮、胸阳抑遏型31例中,临床治愈29例,好转2例;肝胆郁火、心气郁滞型19例中,临床治愈10例,好转8例,进步1例;胆腑湿热、心脉瘀阻型22例中,临床治愈4例,好转17例,进步1例;胆心痹阻、气阴两竭型3例中,好转1例,进步2例。

胆囊炎
由于结石、蛔虫或粘连导致胆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胆囊出现以胆汁瘀滞为先驱症状的一种胆囊炎症疾病。临床表现右上腹部绞痛,发烧寒战,轻度黄疸,或能触及肿大的胆囊。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排石等。
处方1:柴胡、黄芩、郁金、枳壳、香附各9克,川楝子、茵陈各15克。气滞化火加胆草12克、金银花10克,大黄9克;脾虚湿滞,胸闷腹胀加橘皮9克,厚朴花12克,薏仁15克;痛甚加元胡、白芍各12克。水煎服。用于气滞型胆囊炎。
处方2:柴胡、木香、半夏各9克,黄芩、郁金各15克,大黄12克,茵陈30克。湿热化火脉洪数加黄连6克、金银花15克、板蓝根30克、龙胆草9克;湿重、渴不多饮加厚朴花12克,苍术、茯苓各9克;痛剧加元胡9克,白芍30克;呕吐加黄连6克,竹茹、陈皮各9克;便秘加元明粉9克;神昏谵语加犀角、石菖蒲各9克;正虚邪陷休克者加五味子15克,人参、附子各6克,麦冬12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用于发热怕冷,脉弦数湿热型胆囊炎患者。
处方3:柴胡、郁金、黄芩、枳壳、青皮、当归各9克,元胡12克,茵陈、金钱草各15克。随症加减。主治瘀阻型胆囊炎或胆道结石者。
处方4:生大黄、元明粉各10克,开水泡服。用于急性胆道感染。
处方5:姜黄、金钱草各9克,元胡、郁金、炙甘草各6克,黄连3克。水煎服。用于胆囊炎。
处方6:熊胆10克,郁金、姜黄各10克,茵陈20克。共为细末。每次2-3克,日3次。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处方7:虎杖30克,郁金15克,金铃子10克。水煎服。主治急性胆囊炎。
处方8:丹参500克,郁金250克,茵陈100克,蜂蜜1000克,料酒适量。前3味入锅冷水浸泡2小时,中火烧开,加料酒1小勺,小火煎1小时,取汁,再加水煎一次,取汁。两次药液混合。与蜂蜜同入盆,搅匀加盖。旺火隔水蒸2小时,冷却装瓶。饭后开水冲服。毎服1-2匙,日2次。3个月1疗程。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处方9:山楂、桃仁、白糖、米醋各500克。水煎服。每早晚饭前饮2小匙。治胆囊炎。
处方10:蒲公英代茶饮,治胆囊炎。
处方11:茯苓、半夏、郁金、蚤休、枳壳、赤芍、陈皮、竹茹、柴胡各10克,茵陈20克,甘草6克。虚寒加吴茱萸、干姜;血瘀加五灵脂、蒲黄、香附;痛甚加元胡、川楝子;热重便秘加大黄、芒硝;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水煎服。日1剂。治胆囊炎。
处方12:泥鳅若干条,烘干研末。每服10克。饭后用。日3次。治胆囊炎。
处方13:(外治法)金钱草、柴胡、枳壳、赤白芍、平地木、板蓝根、生川军、甘草、芒硝各30克,大黄60克。均研末。与蒜共捣如泥。取适量药粉加米醋调匀,布包外敷胆区。此药袋可反复使用。主治急性胆囊炎。
处方14:茵陈、龙胆草、夏枯草各15克,伸筋草30克。水煎服;柴胡、青皮各6克,金铃子、枳实各9克,水煎服。均治胆囊炎。
处方15:鲜猪苦胆若干,江米面适量。江米面文火炒黄冷却,与胆汁相混,搓成小丸,风干备用。每服15-20粒,日2次。7日1疗程。连用2-3疗程。主治胆囊炎。
处方16:红藤60克,蒲公英30克,大黄15克,厚朴12克,水煎服;金钱草120克,白萝卜1个,水煎取汁做饭。主治胆囊炎。
处方17:蒲公英、茵陈各15克,白芍、香附各12克,龙胆草、甘草各6克。热盛口苦加黄连5克;腹胀便秘后下大黄6克,玄明粉4克;夹有结石加金钱草15克,海金沙10克。水煎服。日1剂。连用15天。主治慢性胆囊炎。
处方18:茵陈、败酱草各30克,蒲公英15-30克。水煎服。主治慢性胆囊炎。
处方19:黄连、炮姜各6克,木香、炙甘草、川椒各10克,柴胡12克,青皮、陈皮、枳实、元胡、郁金各15克,丹参20克,薏仁120克(布包)。水煎服。日1剂。30天1疗程。连用4疗程。主治胆囊息肉。
处方20:乌梅750克,酒醋各375克。共浸泡1周后,乌梅去核焙干;米炒僵蚕250克,炙山甲15克。上药共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早晚各1丸。白开水送服。主治胆道息肉
治疗胆囊炎验方
  生泥鳅1~2条,取其背上肉切细,装入胶囊吞服,每次约10克,以温开水送下连服1周,疮愈率90%。
34.慢性胆囊炎食疗方
 【佛手酒】  
  配方: 佛手30克,白酒1000克。
制法: 将佛手切片入瓶内,加白酒浸泡20日后饮用。
功效: 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用法: 每日1次,每次3~5毫升。
 
 【番茄豆腐素汤面。】  
  配方: 挂面100克,西红柿、豆腐各适量。
制法: 按家常做法作为汤面,不放油或放少许麻油。
功效: 开胃消食。
用法: 作主食温热食之
 
 【鸡内金粥】  
  配方: 粳米100克,鸡内金5~6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粉。先将粳米、白糖入锅内,加水800毫升左右,煮至粥将成时,放入鸡内金粉,再煮一沸即成。
功效: 健脾消食。
用法: 每日早晚温服。
 
 【泥鳅炖豆腐】  
  配方: 泥鳅500克,豆腐250克。
制法: 将泥鳅加食盐、黄酒、水适量,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和中。
用法: 喝汤,食豆腐及泥鳅。
 
 【黄瓜薏米粥】  
  配方: 黄瓜1条,薏米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将薏米、粳米煮成粥,加入黄瓜片煮2~3分钟即可。
功效: 健脾清热利湿。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溪黄草泥鳅汤】  
  配方: 溪黄草30克,泥鳅250克;生姜4片。
制法: 泥鳅活杀,用开水洗去黏潺及血水,与溪黄草、生姜一起人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清利湿热。
用法: 隔日1次,饮汤食泥鳅。
 
 
 【茵陈玉米须汤】  
  配方: 绵茵陈30克,玉米须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
 
 【玉米须炖蚌肉】  
  配方: 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
制法: 将上二物放瓦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煮至烂熟。
功效: 利湿退黄,泄热通便。
用法: 隔日服1次。
 
 【大金钱草粥】  
  配方: 新鲜大金钱草60克(或干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 金钱草切细,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梗米、冰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同煮为稀粥。
功效: 通淋排石,利胆退黄。
用法: 每日1剂,早晚温热服食。
 
 【化瘀养肝蜜】  
  配方: 山楂250克,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60克。
制法: 先将前三味药浸泡2小时后煎成药液,再把蜜、糖兑入药液内,以微火煮沸30分钟,待至蜜汁与药液溶合而呈黏稠时离火,冷却后盛入容器内密封保存。
功效: 活血化瘀,疏肝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1匙,以开水冲饮,可连续击服用2~3个月。
 
 【黑豆川芎粥】  
  配方: 黑豆25克,川芎10克,粳米50苋,红糖20克。
制法: 川芎水煎去渣,先加黑豆煮熟,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放入红糖即成。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法: 作早晚餐服食。
 
 【抱石莲炖豆腐】  
  配方: 鲜抱石莲60克,豆腐120克。
制法: 二物洗净,豆腐切块,同放锅中,加水炖至熟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消瘀。
用法: 温热食豆腐喝汤,单食或佐餐均可。
 
 【陈皮牛肉】  
  配方: 牛肉1000克,陈皮30克,白萝卜500克。
制法: 牛肉切块,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控干水分。陈皮切丝,萝卜切滚刀块。锅内清水烧开,放入牛肉煮沸,去泡沫,再煮至牛肉熟透时加入陈皮、萝卜,改用小火炖,待萝卜煮烂后下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调气活血,滋补肝肾。
用法: 吃肉喝汤。
 
 【乌梅内金调蜂蜜】  
  配方: 鸡内金100克,乌梅肉30克,蜂蜜25克。
制法: 鸡内金、乌梅肉共研细,以蜂蜜调匀即可服用。
功效: 缓中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20克,白开水冲服。
 
 【佛手内金山药粥】  
  配方: 佛手15克,鸡内金12克,山药30克,粳米150克。
制法: 将佛手、鸡内金加水500毫升,先煎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梗米、山药共煮成粥,粥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疏肝利胆。
用法: 随意食之。
 
 【素馨花黄花菜瘦肉汤】  
  配方: 猪瘦肉120克,黄花菜30克,素牵花6克。
制法: 将黄花菜浸软切段,素馨花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猪瘦肉、黄花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然后下素馨花略煮片刻,调味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用法: 佐餐食用。
 
 【佛手郁金粥】  
  配方: 佛手15克,郁金12克,粳米60克。
制法: 将佛手、郁金、粳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
用法: 每日1剂,作早晚餐服食。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胆囊炎症, 常因胆囊内结石阻塞胆道使胆汁滞留形成对胆囊的
慢性刺激所 引起,也可因肝脏的长期炎症,使肝周围组织发生炎性病变所引 起。本病多发于中年女性。患病以
后可有上腹疼痛及消化不良等 症状。腹痛可为针刺样或刀割样,并有规律性发作。有时还会引起 恶心、呕吐、
发热。常因饱餐、进食高脂肪、油类或寒冷等因素诱 发。急性胆囊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伴有胆囊内结石时常发展
为慢性 胆囊炎。
1.大黄芒硝散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大黄、芒硝各30克。
[制用法] 共为细末。每次服10克,日3次。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
2.茵陈散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茵陈20克,熊胆、郁金、姜黄各10克。
[制用法] 共为细末。每次冲服3克,日3-4次。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右上腹疼痛。
3.泥鳅散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泥鳅适量。
[制用法] 焙干,研末。每次冲服9克,日3次。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腹痛,呕吐。
注:对肝炎、黄疸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大黄雪金汤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生大黄、郁金各10克,1山楂、金铃子各120克,积雪 草2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

5.蒲公英汤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蒲公英90克。
[制用法] 加水煎,去渣。顿服,日1~2剂。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
6.黄白汤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大黄45克,白芍60克。
[制用法] 加水煎,去渣。频服,以缓泻为度。日2次。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
7.金钱草治胆囊炎
[配 方] 金钱草60克,郁金15克,鸡内金15克,元胡15 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枳壳12克,槟榔12克,茯
苓15克,陈皮12克,广木香10克,柴胡12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属肝胆郁结、湿热停滞者。右胁下胀痛或绞痛,口干口苦,恶心
呕吐,腹胀纳呆,小便黄赤,舌红苔腻,脉弦而数。
8.大黄黄柏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大黄、黄柏、柴胡各12克,白芍、枳实、半夏、郁金各 9克,龙胆草6克,干姜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
9.苍术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苍术10克,陈皮6克,枳壳10克,川楝子12克,厚朴9克,广木香6克,甘草10克,大黄6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
10.扁竹根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扁竹根、淫羊藿各4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服完。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
11.嫩柳枝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嫩柳枝20克,猪苦胆1只。
[制用法] 将嫩柳枝煎成约50毫升液,然后趁热将猪苦胆汁 混入,用白糖水送服,每次25毫升,每日2次。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
12.小白芨治胆囊炎
[配 方] 小白芨50克。
[制用法] 以假鳞茎人药,研碎煮糯米饭吃,每日2次,每日1 剂;或研末加熊胆10克调匀,分5次兑蜂糖服,每
日2次。
[功 效] 本方具清肺利胆、解毒清热、补肾、镇痉之功。彝医 用于胆囊炎,胆绞痛有确切疗效,为独特方剂。
13.小麦秆治胆囊炎
[配 方] 鲜嫩小麦秆100克(采取春天已灌浆,尚未成熟的 小麦),白糖少许。
[制用法] 麦秆加水煮半小时左右,加白糖使之微甜代茶饮, 每次半小碗,1日3次。
[功 效] 本方消炎利胆,适用于胆囊炎。
14.西瓜治胆囊炎

[配 方] 红瓤西瓜14克,冻粉1.5克,白糖60克,香蕉油1 滴,清水90克。
[制用法] 西瓜瓤去掉种子、切碎,挤出西瓜汁,冻粉切成寸 段,在瓜汁中加白糖15克,放人冻粉煮化,搅均
匀,凉透,凝结成 冻,即为西瓜酪。清水加入剩余白糖烧开,凉透,加上香蕉油。把西 瓜酪割成小块,在盘子
四周浇上糖水即成。
[功 效] 本方清热解毒,利胆降压,适用于胆囊炎,胆石症。
15.蒲公英治急性胆囊炎
[配 方] 鲜蒲公英全草100—150克。
[制用法] 水煎服,15日为1疗程,连续使用约1—2个疗程,即可根治。
[功 效] 治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数病例以往并无急性发作史。
大多数的慢性胆囊炎都有胆道梗阻或胆汁流通不畅等因素存在。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随病理变化的程度及有
无并发症而表现有所不同,轻者可无症状,一般患者有轻重不同的腹胀、上腹部或右上腹不适感、持续性疼痛或
右肩胛区放射性疼痛、胃中有灼热感、嗳气、泛酸,特别是在饱餐后或食油煎及高脂肪食物后加剧。 中医认为
本病是由于饮食不节、进食油腻食品、寒温不调、情志不畅及虫积等因素,导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通降失常
而成。
1.大黄冰片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大黄30克,冰片5分。
[制用法] 研成细末,用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胆囊区(右乳直下肋缘边左右),1日数次。
[功 效] 治慢性胆囊炎。
2.黑豆散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鲜牛胆2枚,黑豆100克,郁金、半夏、枳壳、木香、白术各30克。
[制用法] 将药物装入牛胆,待胆汁渗完,焙干,为未。每次冲服5克,日3-4次。
[功 效] 治慢性胆囊炎。
3.柴胡白芍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柴胡12克,白芍15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黄芪 19克,黄连6克,半夏10克,陈皮、茯苓、泽泻各
12克,防风10克,羌活、独活各8克,炙甘草、生姜、大枣各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 效] 利胆和胃,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4.柴胡青蒿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柴胡、青蒿、枳实、茯苓、郁金、陈皮、法半夏各10 克,白芍6—10克,威灵仙15—30克,生甘草3
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 效] 疏肝利胆和胃,主治慢性胆囊炎。
5.柴胡郁金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柴胡10克,白芍、郁金各15克,绵茵陈30克,香附 12克,青皮5克,延胡索、木香各10克,甘草5
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 效] 疏肝利胆,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6.连翘白蔻仁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连翘、白蔻仁各10克,板兰根20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治慢性胆囊炎。
7.柴胡香附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柴胡、川楝、香附各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治慢性胆囊炎。
8。玉米须茵陈汤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玉米须60克,茵陈30克,栀子、郁金各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 效] 治慢性胆囊炎。
9.白芍柴胡汤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白芍20克,柴胡、黄芩、丹参、元胡、连翘各15克, 甘草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 效] 治慢性胆囊炎。
10.白术陈皮汤治慢性胆囊炎
[配 方] 白术12克,白芍、陈皮各10克,防风6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2剂。
[功 效] 治慢性胆囊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