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事而真

 昵称13604 2013-01-07

即事而真

有位朋友说自己不会处世,不知道该把握什么原则。

我对他说: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不讲了,你知道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努力做好就行。“厚道、诚信”是我多年来最重要的人生原则。我做事处世就如此。你说到处世,谈了很多烦恼,你说你看过《易经》,那也好,我跟你谈阴阳之中的刚柔。

一个人,过刚则折,这样的人处处得罪人,直来直去,不懂委婉和婉转,无法跟人处好关系,脾气会变得暴躁;过柔则弱,会变得懦弱和畏畏缩缩,难以自立,很少有大丈夫气概。过刚有时会一直烦人、以直犯人、以直伤人,老子说“直而不肆”。不是不要直,直也是一种美德,直得有度,直得艺术,直得有境界;而过于柔,往往会变成滑头、和事老、乡愿,缺乏担当,也就缺乏勇气和创新精神。刚与柔都是人生所不可缺的,难就难在刚柔相济。许多人,不是太刚,就是太柔,很难做到该刚时刚,顶天立地;该柔时柔,柔情似水。刚柔相济,心性和谐。这很难做到,每一个人本身的禀赋里刚与柔的比例并不一样,有的男人太阴柔,是他多生做女人,八识习气里阴柔习气很重;有的女人很爷们,过刚烈,是八识种子里男人的习气过重。如不修道,身体里那股气你调伏不了,这也是你生命里的“行蕴”。人体的内气与习气有关系,调伏不了内气,就很难调伏心性,很难做到刚柔相济。这不是空谈,而是修道的原理。要改变性格,要比较好地处世,先把自己的心性和气脉修持好,这样,不仅有智慧处理问题,还有能力提升自己。刚柔相济,该刚时阳刚浩然,该柔时春雨润物。一切随心应缘,无往而不自在。这是修道人的境界。

给你讲生活里大家都懂的道理,你懒得听。讲修道的道理,你做不到。即便做不到,讲总比不讲好。把你的功夫、修为结合到生活里去,你就懂了,修炼气脉还要变化气质,不要成天什么“河车运转”,自己玩自己,会转晕头的。那个不是道。你炼道家功多年,不悟禅道,我多次对你说过悟禅的重要,你听不进去,怨谁?正如马一浮先生所感叹的:“晚近道家流派甚杂,高者只明得气上事,用以摄生,亦有小验,遽以此为博大真人,则恐近于戏论。”不要只是在气脉上下功夫,气脉是末等事,不是向上一路。你连气脉也没修好,谈不上变化气质。不要以为修炼气脉就能变化气质。变化气质的修为从学养来,从品节来,从养气来,从见性来,也从细微处检点起心动念来。

做人处事,要像高明的山水画家画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线条刚柔并用,该刚时刚,该柔时柔,该刚中带柔时就刚中带柔,该柔中带刚时就柔中带刚。胸中有丘壑,心中有大象,笔底有情怀,境中有真意。看一幅好山水画,看留白比看写实还重要,有高妙的留白,这个画面就活了,就有生气和灵韵了,就有了逸情。看虚处比看实处更难,虚是境界,实是功夫。这才是大画家。做人也一样,先要自己有多高境界,看自己心灵的留白有多大空间,这空间有多少灵韵,看自己的心中有没有山川气象。画家画线条,画刚容易化柔难;画柔容易,画得柔中带刚极其难,齐白石是旷代宗师,五百年来罕见的国画大师,他的线条,就达到了柔中带刚的美。柔中无刚则弱而无力,线条没生命力;过刚,线条里也没生机,干枯。大师用焦墨、枯笔也能透出天地的大美来,天地的大美就是生机,就是韵味,就是元气的变化,这一切也是大师的境界所赋予的,是大师的境界的体现,黄宾虹、张仃皆是。柔中带刚,就有生机,就耐看,就有韵味。书画里讲的“百炼钢化绕指柔”,那是修为,是柔中之刚,刚中之柔。这不是空谈,都是修为。在画家,笔墨达到这个境界,没有三十年的功力,别谈。在做人处事,没有二十年的磨砺,别谈。那不是书本上的道理,而是磨练里的经验和修为。

我的一些朋友问我:“如何才能使人成熟?”“如何才能处世得体?”我常说,到生活里去历练。你的问题也如此。在历练中觉察,在觉察中历练,才能成功。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人还是浑浑噩噩的,一点不长进,不成熟,遇事没主见,没见识,没担当,在于他没有觉察,没有总结,没有在这些事情里修身。他一直是被动的。修道人不一样,他不被动,而是主动的。就是丹家说的“历事炼心,即事而真。”通过事情磨砺自己,通过事情体悟真理,获得真知。禅宗也说:“砍柴挑水,皆是禅道。”《坛经》里六祖大师说:《坛经》里六祖大师说:“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便三毒为戒定慧。”、“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事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性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坛经》你也看过,看到这些眼目了吗?这些心法被你轻轻看过,且看不到心里去。

这是历练吗?这就是修行。这是生活吗?这就是悟真。有的人一辈子过来了,白活了,依然糊里糊涂,在于他没有从生活里悟道,也没有这样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古人有。佛道的理论上面说了,小说《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些博友问我:“陈老师,你哪儿有那么多可写的,写了那么多,写不尽,我经常缺乏灵感。”我说,在我眼里,山河大地,生活人事,无不是大好文章,放眼看去,天地间皆是文章,哪里还会觉得没有灵感?对我而言,不是缺乏灵感,而是缺少时间。

我讲这个道理,是说,我把生活的一切都看成修道,看成修身,看成修炼,看成修行。我前几天给两位朋友教了道家气脉手诀,是一组很简单的手印和调息法的结合。不简单的地方在于,我讲了手诀里包含的道家哲学思想和依此修持的妙处。我怕他们记不住要点,写了一首诗,把要点概括进去了,名之口诀。口诀里最后一句是:“万象是玄关”。万事万物都可以启动你的玄关,万事万象本身就是玄关,万事万物都关乎修炼,都关乎修身,都关乎修道。这个道理懂得了,修道就容易了。

你修道也有年头了,修道的原理也是修身的原理,修身的原理就是处世的原理。你修道多年,连处世问题整不明,说明你修道没修好。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一个朋友修道多年,做了一家公司的老总,结果把公司管的一塌糊涂,出了很多问题。来找我,我说,还是你修身没修好,更谈不少修道。真修好道,人间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你。道家之学,上以通天道而成就神仙至人事业;中以修身进道而成就“帝王之师”的功业;下者,经营世间百业,与时推移,把握进退之机,而修身全身。你连个公司都玩不转,别跟我谈修道。读读老子《道德经》,天道、王道并举,有道之人于天道、人道,都能以道御世。你好好读几本书再说。我要他多读先秦道家之书,像《素书》、《管子》、《老子》,都从修身和经世的角度去读,能不能读出三昧来。朋友读了半年书,摸到古人“以道御世”、“以道御今”、(老子云:“以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奥妙,会当老总了。处世会是问题吗?不修身,不悟道,别谈处世,谈也是假的,不是真处世,那是假处世,真圆滑,那不是大道。这是“即事而真”的道理。

我也把很多事情没处理好,我知道那还不是处世的问题,是自己修为不够,道行不够。我能当下觉察,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也知道应该怎样做才会尽善尽美,符合天道与人道的和谐。可是,你遇见办砸了的事情就慌了,也不知道反省自己,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如何认识,如何在事情中提高自己。很多人跟你一样,首先是逃避、推卸责任,接着想如何回避矛盾。没出息。修道的人要做的,第一是担当,第二是认识,第三是提升。担当责任就是勇气,就是修身;识自己,认识事情的缘由,总结成败得失,这就是智慧,就是修行;提高自己的修为和境界,吃一堑,长一智,从失败里、教训里获得成功的素养,把自己人生的境界提升上去,这就是悟道,就是成就。不要小看。

知道为何把一封信写着这么长吗?我希望其他道友看看。一些道友向我提过同样的问题。我在《问答集》的后面留了三句话,都是修身悟道的心法,可惜,留心那几句话的人还是少了点。

志愿宜广大,修学宜踏实。做人宜厚道,弘道宜精进。

心不住相,即事而真。日用常道,不神之神。

随缘应物,事去心空。幻生幻灭,如如不动。”

第一句,讲修身;第二句,讲修道,“日用常道,不神之神”。很多人眼睛总盯着神奇看,可真正得道的至人不显神奇,而把神奇藏在平常里,这是“不神”,而那个神妙我们未必能看得见,且是“之神”之“神”。想显露点神异以吸引人的他人,神异不无,谈道,未梦见在。可是人们都喜欢神异,忽视了当下真实的生活。我要讲的就是,把你生活里遇见的任何一件事都看做缘分,都看作修身进道的机会,都看作修行本身。但对这一切了不执着。你读过《坛经》的,这难道不是《坛经》思想吗?且是我的感悟,是我的体验,是我的语言。

第三句,讲禅悟。人活在世上必然会遇见很多事情,每件事情都是缘分,修道的人,随事去,心随空,事去心空。任世间尘情幻生幻灭,要守住生命里那个本来就如如不动的,你就能随时有机会契入大光明、契入一真法界而解脱。这是禅宗的见地和修法。

我在《问答集》的末尾留了这三句话。谁是知音?

祝愿你能豁然开朗,达成愿望。

 

 

by  陈全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