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巧安排,效率自然来

 liubaoliang 2013-01-07

        ——漫谈合理利用早读的时间

我国有一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空气清新,学生大脑清醒,适于背诵记忆,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这可贵的几十分钟呀!

进入高三,尤其是一模结束,学生的时间更紧了,学习任务也更重了,能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机会随之减得意大利少之又少。于是早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早读时间内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就成了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于是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高三要面对的是高考,而高考的知识点零碎且杂乱,要识记的内容较烦琐,学生既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又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合理安排时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而高一、二距高考还有一段时间,面临的是一个全面感悟课文,培养语感,积累知识转化阅读能力的任务,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宽松。

现在高三学生学习特别紧张,呈现出明显的睡眠不足现象,于是,早读时间安排不合理极易造成“满堂睡”的现象,教室里静得比应该安静的晚自习课堂还安静。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的兴趣、识记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他们的兴趣他们才愿意读,进而配合老师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

那么早读怎样安排才算是合理的呢?

1.心理造势,兴趣激励加大内驱力的影响力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内驱力”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指由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并使有机体指向于实现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赫尔认为,内驱力是一种能减退也能强化的普遍存在的能量或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实质是利用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它比利用学生的焦虑去迫使学生努力学习,更有利于教师实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早读安排时,就是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定势:我来就是为了读书,就是为了识记,就是为了将来的考试,而老师推荐给我的材料就是我应对高考应读的、应背的。

2.把握识记规律,合理分配阅读时间。

恰当地布置阅读任务,合理安排时间,不能让阅读识记速度快的学生吃不饱,也不能让速度慢的学生吃不了,这是量的合理。根据识记规律,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遗忘规律也显示: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如果让学生长时间识记某单一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识记效果也欠佳。因此我把早读时间划分为两个时段:(1)从早610630为一个时段,主要以识记重要知识点为主,这是识记效果较好的时段,上过早操呼吸了新鲜空气大脑供比较清醒,识记容易。(2630700为第二个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识记,学生稍感疲劳,在他们拿书找资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使大衣得到了短暂的休息,然后再回来继续学习,就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不致于精神涣散,一心二用,从而降低记忆效率。同时这个时段应以阅读作文素材为主,素材应选择那些新鲜的新闻事例、名人事迹,这些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也感兴趣识记效果自然不同一般。

3.全面规划早读内容,分段分时记忆相结合,提高记忆效率

根据高三整个学年的教学内容确定识记的重点、难点,规划好每一个教学阶段、每一个早读时段的内容。我把整个高三阶段的教学内容根据我所带的两个班的教学实际分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不断强调反复记忆的——主要指向文学、文化常识类包括名句名篇的背诵与识记;这类知识不得不记,文学文化常识全国高考Ⅰ卷近几年虽然没有单独考查,但对同学们做诗歌鉴赏题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学生只有积累一定的这类知识,才能做到诗歌赏析的一个基本要求——知人论世,才能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倾向,理解作者在诗文中表达的态度和观点,才能读懂原文,正确理解文意,才能做好诗文赏析题;而名篇名句,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量后,能够正确理解,不仅能够拿住名句名篇的全部分值,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到后面的作文中,也能无形中给作文增色,使作文上升一个档次。因此,这些知识点是必须记住的,在复习中应该以一贯之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这些也只有反复强调、不断反复识记才能达到记忆的最终目的。

2)需要识记的部分专门用语——主要指向阅读鉴赏类的一些专门术语,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文手法的常用语常识、会辨析常用手法,不要求学生解释;这些专门用语往往是诗歌鉴赏中的得分点,学生如果能够识记部分这类专用语,能够运用到诗歌赏析题中,一则显得学生赏析方面的功底,二则能够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因此,这类知识点,要求学生不得不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类题不多丢分。

遗忘规律显示: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而这类知识对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没有实际意义,学生也难以理解,但是为了高考不多丢分,也不得不记。

3)需要学生阅读提高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主要指向作文素材的积累、通过阅读培养语感。

古语有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语感,而在考试时有为数不少的题,学生感到这样做对,但说不出来为什么,这就是语感的威力。学生语感好自然这为数不少的题也能够迎刃而解,不至于高考丢过多的分。而培养语感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老一辈教育家也一再强调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淑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预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