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脉三十二辨(3)

 xdh2118219 2013-01-10

诊脉三十二辨(3)

时间:2010-09-03 20:00点击:615
-
十  辨脾胃脉
足太阴脾经。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居右手关上。与足阳明胃经为表里。脾脏胃腑。言其体。属中央己土。言其用。
已化物为水谷之海。胃戊化火。火热土湿。其气相通。推磨万物。变化糟粕。其华在唇四白。其窍通于口。故脾和则口知五味。又上朝肺金。下按命门。心主血。肝藏血。脾则裹血。藉胃气运入命门。男子化而为精。女子盈而为月事。
由是播敷各脏。长养骨髓。荣于一身。肌肉肥泽。故又曰脾主肌肉。脾藏意智。能思记曰意智。血气之主持也。故又曰谏议出焉。言其性情之杂着。脾主味。自入为甘。其传于五脏者。亦各自有味。其为各脏所传者。脾主声。
入脾为歌。心主臭。入脾为香。肝主色。入脾为黄。肾主液。入脾为涎。其为六淫所中。湿病必起于脾。如五泄皆湿也。其为七情所害。思虑则意舍不宁。土气凝结。肝木乘之。其有不内外因而病者。饮食劳倦。则伤脾也。大抵土爱暖。热则伤胃。寒则伤脾。不寒不热。则脾胃和平。脾脉受胃之交。胃脉终于足大指。脾脉即起于足大指之端。故脾病为足大指不能举用。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即孤拐骨也。上内踝前廉。循胫骨。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故强立膝股内肿。腹胀呕食溏泄。胃脘痛。客寒于胃。为善噫。皆脾病。从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为舌本强。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诊脉如九菽之重浮于九菽者。胃脉也。按至肌肉阿阿缓漫。如微风轻柳梢之状曰缓。次稍加力。脉道敦实曰大。此平脉也。弦紧则肝脉见于脾部。木来克土为贼邪。主疼痛。然土衰则木失培养。亦主筋拘急而作呕逆。若沉濡而滑为微邪。沉主积冷气块。忧结中满吞酸。濡则中脘冷痛。滑则脾家热。主风寒久停。渐成霍乱。实而洪。心火相乘为虚邪。土中有火。火能化物消中。而脾胃皆虚。或口干。或翻胃。太实主心痛。芤则血在中焦。主大肠成痈。浮涩属金为实邪。浮主风热。热则金不能克木。木来克土。
金乃有病之子。不能顾母。主胃中。空虚。肢体胀满。涩则损食气痞上逆。又有正邪。缓者脾脉。缓甚则病痿厥。
若三部皆缓。土能制水。水衰则火必独炎。亦主脾胃热。口臭翻胃。齿肉浮肿。心力损少。脾之积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以冬壬癸日得之。盖肝邪传脾。脾当传肾。肾旺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受。故留结为积。脾气实梦歌欢乐。虚则梦争饮食。若脾绝而真藏脉见。如雀之啄。筋肉间连三五下。且坚且锐。忽来顿去。良久复来。如屋之漏。
筋肉间良久一滴。溅起无力。如釜之沸。皮肤间有出无入。涌涌如羹之上沸。其见于形者。鱼口涎不收。唇青反。人中满。甲日笃。乙日死。死于寅卯时。脾之大略如此。
十  辨脾胃脉
胃脉
足阳明胃经。与脾为表里。上通咽喉。胃下口即小肠。上口属中央戊土。戊化火。故土性爱暖。热则伤胃。但忌寒耳。主行气。故谷入胃。脉道乃行。其用与性情等。俱不外乎脾脉。受手阳阳大肠之交。大肠脉终于鼻孔。胃脉即起于鼻之两旁。上行左右相交 。 即山根也。故鼽衄皆胃病。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唇下陷中曰承浆。循颐后下廉。上耳前。循发际。至 颅。故齿痛口 唇胗额颅痛皆胃病。其支者。从耳后。下颈循喉咙。入缺盆。下隔属胃络脾。故胃病主颈肿喉痹。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胃口下循腹里至气街。与前之入气街者合。故胃邪盛。身以前皆热。又主大腹水肿。膺乳气街俱痛。繇气街。下髀关。抵伏兔。股外为髀。髀前膝上起肉处。为伏兔。后为髀关。即股内也。下膝膑中。循胫外廉。下足跗。入足中指内间。挟膝解中为膑。足面为跗。股膝足胫痛皆胃病。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胃实则热。热则恶火。四肢者。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又火盛与水相激。为奔响腹胀。胃虚则寒栗鼓颔。善呻恶人。喜闭户处。闻木音则惊。颜则黑。且数数而欠。胃之大略如此。
十一  辨肝胆脉
足厥阴肝经。名曰将军。居左手关上。与足少阳胆经为表里。肝脏胆腑。言其体属东方乙木。言其用。心主血。肝藏之故。肝为血海。其候在目。肝和则目辨五色。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爪与筋。皆血所养也。肝又藏魂。从神往来谓之魂。精气之辅弼也。谋虑于是乎出。言其性情之杂着。肝主色。自入为青。其传于五脏者。亦各自有色。其为各脏所传者。肺主声。入肝为呼。心主臭。入肝为臊。脾主味。入肝为酸。肾主液。入肝为泪。其为六淫所中。诸风病皆始于肝。故肝所发病。必头目眩。胁痛肢满。手足青。其为七情所害。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怒则魂门弛张。木气奋激。
肺金乘之。故曰怒气伤肝。其有不内外因而病者。疲剧筋痛。肝气不调也。肝脉受胆脉之交。胆脉终于足大指三毛。肝脉即起足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去内踝一寸。即螺蛳骨。上踝八寸。上 内廉。即曲膝腕中。循股入阴毛中。过阴器。
抵小腹。故肝病为 疝狐疝。少腹痛遗溺闭隆诸病。从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故肝病肋胁腰痛不可俯仰。从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颃。胫也。颡。额也。连目系。目内廉深处为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
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故肺脉从中焦起。诊脉如十二菽之重浮于十二菽者。胆脉也。
重按至筋脉。如筝弦相似曰弦。次稍加力。脉道迨递为长。此其平脉也。少见筋急。其脉必紧。若见肺脉。金来克木为贼邪。然二者皆阳。阳之性热。金畏热。金反虚而木反盛。木来乘金。则为空虚。浮而数。风热入肝经。目昏眼泪。筋。浮而促。心腹胀满。涩则肝虚不能藏血。肋胀身痛目昏。缓大则微邪。不治自退。沉濡而滑。肾邪相干。是为虚邪。
沉则引寒入胃。主血冷痞满。沉而坚实。致 癖之疾。沉而虚弱。肝家虚乏。濡至受湿冷雾露之气。精枯筋 。滑则肝家有热。头旋目暗筋急。洪大属火为实邪。风热侵胃。中焦烦闷。目赤左瘫。盗汗呕吐。芤则血不归宗。主吐血。血不养筋。主瘫缓。不能含血养目。主眼暗。又木火相合。木挟火而侮金。主肠痈。又有正邪。弦为本脉。亦不可过。如新上弓弦而急者为太过。病邪在外。令人常怒。忽忽眩冒癫疾。如筝弦解落为不及。胸胁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弦脉见于三部。乃肝气有余。主目痛。又主恚逆满胸。若溢关上涌出寸口。乃木盛生风。主目弦头重筋疼。肝之积名曰肥气。
状如覆杯。在左胁下。突出如肉肥盛之状。以季夏戊己日得之。盖肺邪传肝。肝当传脾。脾旺不受传。肝复欲还肺。肺不受。故留结为积。肝气实梦山林树木。虚则梦细草。若肝绝而真藏脉见。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见于外者。睹物而不能转睛曰直视。又手足爪甲皆青黑。卵筋缩。舌卷。盖筋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故也。庚日笃。辛日死。死于申酉时。肝之大略如此。
十一  辨肝胆脉
胆脉
足少阳胆经。为清净之府。官中正。主决断。与肝为表里。属东方甲木。用与性情等。皆不外乎肝。而惊则伤胆。
脉受三焦之交。三焦脉终于目锐 。胆脉即起于目锐 。病则目锐 痛。上抵头角。主头角痛。下耳后。循颈至肩上。
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别锐 。抵于 。下颈合缺盆。故颊颔耳后痛。颈缺盆肿痛。
皆属胆。从是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枢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
下合髀枢中。故心胁肋髀。痛不能转侧。颈项腋胁。生疮为马刀侠瘿皆属胆。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外踝以上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足跗上。循大指本节之后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爪甲后三毛。故胆病胫膝至外踝。及大指诸节皆痛。又胆汁味苦为口苦。胆气不舒。为善大息。少阳气郁。为面有尘气。体无膏泽。少阳有火。为汗出。胆之大略如此。
十二  辨肾膀胱脉
足少阴肾经。居左手尺部。与足太阳膀胱为表里。肾脏膀胱腑。言其体属北方癸水。盖人之有肾。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本立将自生。故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言其用。肾纳气。又藏志。存神守精谓之志。专一而不移。故曰作强之官。伎巧于是乎出。其窍通于耳。肾和则耳辨五音。言其性情之杂着。肾主液。自入为唾。故肾损唾中有血。其传于五脏者。亦各自有液。其为各脏所传者。肺主声。入肾为呻。心主臭。入肾为腐。脾主味。入肾为咸。
肝主色。入肾为黑。其为六淫所中。寒疾皆根据于肾。而兼恶湿。如久坐湿地。或带汗入水。肾受伤矣。其为七情所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