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游·萧秋水 : 读书:如何理解一本书

 无名小兵 2013-01-12

读书:如何理解一本书

对于读书,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要好好理解,必须慢慢读,细嚼慢咽,必须边读边思考,才能真正消化。

而有些人认为,读书要快速,读完之后,总体思考,可以再重复读第二遍、第三遍,但是每一遍的速度都相对较快。

到底哪种方法更好?

这要看人,也要看书,并没有一定之规,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

以我自己的体验,这样做的好处有:

1、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记忆新鲜,读的时候,前面可能有不懂的地方,不急着释疑,读到后面,可能就找到了答案。

2、因为读完的全程较短,所以不用担心读到后面遗忘了前面。

3、相同的时长,反复读,可以加深对一本书的了解,慢慢读,会产生一些弊端,比如遗忘,比如拖延,比如一本书可能一直读不完。

理解、吸收、消化一本书,事实上,不只是在读书的这个过程。

它应该包括读书之前的知识储备、读书过程、读书后的思考、看别人的书评、自己写书评(或者其他方式的输出)、结合工作学习和生活等的实际运用。

所以,读一本书,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明白以及进行它前后的延伸。

所谓之前的知识储备,是指围绕同一领域、同一作者、同一主题等,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已经了解的部分,读书求知,这不假,不管是熟悉还是陌生,其实都是往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添加知识,读书的速度之所以可以越来越快,就是因为,当对同一领域了解更多,有些原本复杂的内容会变得浅显,不需要每次都读,这就象是上学的时候,上到五年级,就不需要再象一年级时背加减乘除口诀表。

思考其实不只是在读书之后,也是贯穿整个读书过程,结合实际、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读,效果就会好很多。比如看一本关于医疗的书,想从中了解咳嗽的治法,那可能直接翻到相关章节,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而不是把书中的几十种病症全部看到尾。工具书往往是在用到的时候翻阅,并不需要从头翻到尾——当然,有时间时也可以通阅,做为知识储备。

别人写的好书评,是从他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集思广益,每个人的角度都有可取之处,能够成为我们的借鉴,所以阅读别人的书评,也可以加深对书的理解。至于好书评的标准,这个不一而足,有时候,即使是观点相左,也还是好书评,主要看是否有清晰的论点、有力的论据、逻辑是否严密。

自己写书评,是对自我思路的整理,不要只是盘旋在脑子里,而应该形成文字或信息图样式,因为,只在脑子里想,可能会产生错觉,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书的意思,但事实上可能没有,把思想整理为文字,这样的锻炼,既是写作水平的长进,也会使思维更加清晰。

运用,是知行合一,是书籍从理论结合现实的重要步骤。有些知识是学到后立刻可用的,比如健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有些可能难以实践,比如涉及到管理方面的一些理论,如果不是经营公司、带团队,可能无法实践,但也可以寻找其他途径,比如组织社会活动或网络活动,通过对虚拟团队的管理,来实践自己的所学。

这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从书本上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技能。

……………………
本站采用创作共用版权协议, 要求署名、非商业用途和保持一致. 转载本站内容必须也遵循“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的创作共用协议.除非注明,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逍遥游·萧秋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