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细亚号列车

 铁道之旅 2013-01-12

    本人最近对火车比较感兴趣,谈起中国的铁路就难免不提起当年日本在中国建立的“满铁”,满铁名义上是个铁路公司,其实就是日本人当时用来掠夺东北资源的工具。对于这个我只说这么多,我今天说的是个机器,不管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哪个国家制造的。但它代表这当时的工业水平。代表当时工业水平的就有我将要介绍的亚细亚号列车,为此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资料和照片,首先感谢原作者。然后告诉他们我没用那些东西挣钱。

            停在长春车站的亚细亚号列车

关于满铁:

    南满铁路原来是中国东北的一条铁路。原属于1897年至1903年由沙俄所筑中东铁路南下支线(哈尔滨至旅顺)的长春至旅顺段。1897年8月与中东铁路干线同时动工,自旅顺向北、自哈尔滨向南同时铺设,1902年12月完工,1903年7月通车。属于宽轨铁路。

  日俄战争期间,中东铁路支线旅顺至公主岭段被日军占领,改为与日本国内相同的窄轨轨距(1067mm)。当时所使用的机车有部分后改建为标准轨距后被卖至台湾,供当时兴建中之纵贯线铁路使用(当时被编为80号型,战後改称为CK80型)。1905年日俄《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以长春宽城子站为界,以南的铁路交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
     为管理南满铁路,日本於1906年11月26日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部设在东京。於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成立後,将战时所修改的窄轨轨距再更改为标准轨距。该公司後又获得了安奉铁路(安东至奉天)、抚顺铁路(奉天至抚顺)、牛庄铁路(大石桥至营口)的路权,其铁路从奉天再向东延,直达中、朝边境的安东,与朝鲜半岛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

    “亚细亚”号特快列车(あじあ号),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所属的著名列车。1934年至1943年运营于南满铁路长春(新京)至大连区间,1935年9月1日运营区间向北延伸至哈尔滨。

      1934年(伪满康德元年)3月1日,特快“亚细亚”号首次运行,创造了以7个半小时跑完长春(新京)到大连间701.4公里的纪录,途中停车只有大石桥、鞍山、奉天、四平4个车站。“亚细亚”号的牵引机车为天蓝色,客车为茶色,车的整体为流线型,座椅为电纽自动式,备美式空调装置。

                    行驶中的亚细亚号列车

    满铁将“亚细亚”号定为“特急”快车。列车编组为6 节车厢,机车之后为行李车、两节三等车厢(定员88人)、餐车、一节二等车厢(定员68人)和一节流线型头等展望车(定员48人)。共有两组列车,每日上午由长春(新京)和大连对开,完成大连至长春(新京)间701.4 公里的运营里程,所需时间为8 小时30分(中途不停车),平均运营速度为85公里/ 小时(当时日本的特快时速为70公里)。机车的最高测试时速为130 公里/ 小时,远远领先于最高时速95公里的日本铁道省的机车。

            亚细亚号的餐车,车内装有空调。

            以上三张照片是当年拍摄的亚细亚号列车的最后一节流线形展望车

           展望车内部,装饰相当豪华,估计在那看风景不错。

            这个是停在北京铁路博物馆里的展望车,解放后做过铁道部长的专车。

    牵引“亚细亚”号的太平洋7型(当时叫"啪西那"、pashina)机车作为当时世界上时速最高的蒸汽机车之一,动轮直径两米,车头外部呈流线型,由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车辆厂制造9台,由大连沙河口满铁车辆厂组装3台,全部服役在中国东北,抗战胜利后成为中国人民的战利品。“亚细亚”号牵引机车(SL-7)现存2台:751号、757号,现被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和大连铁路部门收藏。

   “亚细亚”号快车舒适快捷,多服务于日伪的达官显贵。由于太平洋战争局势恶化,“亚细亚”号于1943年2 月停止运行。一列车厢在苏军占领中国东北时被运往苏联,另一组列车留在中国。

             

             以上三张是现在在沈阳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收藏的751号,具体该车是哪年
             停止运行的没查到,希望有高人给个答案

                              这个是现在大连的757号,黑色的。

   

    这个是当年亚细亚号停在沈阳站的画面,虽说画面听好看的,不过那时候的沈阳人却处于日本人的统治之中,所以我们要记住历史,坚决不让历史重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