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推行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笨鳥先飛龍 2013-01-12

关于推行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现就推行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依托现有的管理体系和地理布局,以市、区、街道(镇)、社区(村)为脉络,以辖区内居民和单位为服务对象,划分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划分若干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内配置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实时采集网格内家庭和单位卫生相关情况,建立对网格内居民和单位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的健康服务、卫生监管、应急救治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主要内容

(一)网格的划分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并依据地理布局、管理现状等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区域与民政部门划分的社区管理服务网格区域相衔接,每2-3个社区网格对应一个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区域。

(二)网格的层级构成

1.健康服务层级:第一层由医疗集团所属医院、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组成。集团医院所有医务人员根据居住地就近加入所在网格服务团队;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配备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分片负责各辖区。第二层由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组成,每8-10个网格配备1名疾病控制、1名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第三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成,每个中心(卫生院)管理本街道(乡镇)所有网格。第四层由“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组成,团队成员主要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构成,以全科医生为团队长,人数不少于3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医院医务人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公卫人员、楼长及其他社区志愿者。每个网格配备一支“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

2.卫生监管层级:第一层为市卫生监督所,配备卫生监督员分片负责各辖区。第二层为区卫生监督所,每8-10个网格配备1名卫生监督员。第三层由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的专(兼)职卫生监督协管员组成,1名协管员管理3-4个网格。第四层由“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组成,兼职本网格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联络员和信息员。每个网格指定1名联络员,由“3+X”健康责任团队长担任;每个“3+X”团队成员都是信息员。

3.应急救治层级:第一层以市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为核心,整合医疗集团所属医院及城区范围内现有的应急救治资源,组建协调统一的镇江市城区应急救治系统。第二层由区医院、区疾控中心组成。第三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成,每个中心(卫生院)管理本街道(乡镇)所有网格。第四层由“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组成,每个团队管理1个网格。

(三)网格的职责

第一层(医疗集团所属医院、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对辖区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支持、对口帮扶和管理考核。

第二层(区级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将相关工作下沉到网格,具体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人力支持和管理考核。

第三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划分及与上下层级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组建“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承担医疗健康服务具体实施、卫生监督协管和应急救治协作任务。

第四层(“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了解和掌握本网格内的人口、家庭、单位底数和基本情况;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与网格内居民签定服务协议,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健康监测和管理;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和个体化健康教育;做好网格内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患者筛查,规范管理慢性病人群,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供适宜的医疗和中医药服务,帮助网格内居民选择适宜的就医路径,预约上级医院诊疗和转诊服务;协助开展院前急救;做好网格内一般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协助开展对网格内传染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和随访管理;为网格内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指导及产后访视,为妇女提供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开展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管理;协助收集网格内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学校、公共场所等相关卫生信息,及时发现并报告;协助协管员做好卫生法制及卫生知识的咨询与宣传。

(四)网格的信息化

建立功能齐全、覆盖全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网格化联网,促进各项卫生信息共享和网格管理手段数字化。通过楼宇平面图和电子地图对网格片区进行精确定位,为每个“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配备全科医生移动工作站,提高网格化工作效率。加快决策平台开发,精确统计和监管各网格工作开展情况,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职责明确化、流程规范化、时空预警化、服务实时化、考核精确化。

三、进度安排

动员部署阶段:2月召开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动员会,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区成立医疗卫生网格化管理协调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调查摸底和网格划分阶段:2月底前,结合民政社区网格分布,全面摸清各辖区人口、家庭、单位底数和基本情况。合理划分医疗卫生服务网格。

团队组建阶段:2月底前,各医疗集团、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配合各辖区完成网格服务团队层级组建,落实网格层级责任人。建立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平面图,网格内人口、家庭、单位、疾病谱分布、签约服务人群、卫生监管单位与网格责任人一一对应。

业务培训阶段:3月至6月,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团队各服务人员相关服务模式、规范培训,使每位团队服务人员能全面胜任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

网格化服务实施阶段:3月起,市、区两级医疗卫生单位按照职责划分,将相应工作职能与网格团队服务相衔接,辖区各网格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家庭、单位,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服务、卫生监管、应急救治等服务。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制度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督查和评价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开展情况,建立长效机制。

信息平台建设阶段:3月底将网格化管理底数全部录入卫生信息系统。6月底建立网格化管理电子地图,实现动态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是在“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辖区政府是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把实施医疗卫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设施设备、人力资源上予以充分保障。在每个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中配置1间“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工作室;组织动员所属部门、镇(街道)、社区和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支持这项工作。卫生、民政、人社、财政、食药监等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对工作开展予以大力支持。各级卫生部门要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细化工作方案,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明确职责分工,全力以赴推进这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规范服务模式。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专业力量,研究制定网格化管理中健康服务、卫生监管、应急救治等各项工作职责内涵、规范标准、工作流程、培训要求和考核指标,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手册,指导基层工作。要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以网格化管理制度规范为重点,使每一位团队成员全面掌握各项工作规范要求和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提高团队成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能够全面胜任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职责。

(三)严格监督考核。各区政府要把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纳入街道(镇)、相关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目标责任,实行重点考核。医疗集团及所属医院、各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把支持做好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职责,转变工作方式和理念,调整工作内容,合理下放工作权限,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管。市卫生局要建立定期报表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及时掌握网格化管理开展情况,将相关工作配合落实情况纳入对医疗集团、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四)强化财力保障。各区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经费投入。2012年,市、区两级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网格化服务,有关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要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根据网格化管理服务职责调整和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补助。

(五)加强宣传引导。各区要注重宣传引导,努力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营造良好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调动各方参与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及时公布工作进展,主动接受社区居民、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解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宣传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服务团队的良好形象,构建网格上下层级之间、团队与社区和居民之间良好沟通、互动和谐的氛围,使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真正贴近百姓、深入人心。

各辖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具体工作方案,同步推进。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