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天河·红旗渠

 云峰聚宝楼 2013-01-13

人工天河·红旗渠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出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 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这是红旗渠纪念馆前“人工天河”红旗渠的纪念碑。
 
  人们都知道天上有条银河,而在中华大地上有座被称为“人工天河”的水利工程,它就是河南林州市的红旗渠。
  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以浊漳河为水源,全部开凿在走势险要的太行山山腰,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所在的林州市在历史上是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地区。为了解决当地人畜吃水难以及作物灌溉的问题,当地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到1969年7月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红旗渠的建成,解决了林州56万余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那些修渠的前辈也许不会想到,如今的红旗渠已经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景区已经成为河南省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年门票收入1500余万元。
  在1999年“红旗渠”还注册了商标,形成了一种品牌,目前红旗渠品牌涉及香烟、酒水、水泥、汽车配件、铝型材、食品等25类230种商品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红旗渠虽然已经竣工多年,但是他的故事还在流传,而林州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更是在中原大地薪火相传,激励了一代代人。
 
 
        旧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红旗渠纪念馆复原了在水渠修建前,旧林县人民缺水的苦情。
 
红旗渠全景沙盘前,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解红旗渠修建情况。
 
修建水渠时,村民们使用的小推车。
 
村民们修水渠时使用的挖掘工具。
 
纪念馆用模型复原了当年建渠时村民们凌空除险的情景。
 
 
        开凿于绝壁上弯弯曲曲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这座宏伟的人工水渠总干渠长70.6公里,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自1960年2月开工建设,历时10年竣工。
 
 
        红旗渠上巧遇当年修建水渠的“少年团”成员,如今他已经是花发老人了。谈起当年修建水渠的情景,老人还是神采飞扬。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由于青年洞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故而青年洞成为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
 
 
        红旗渠周边秀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很多小动物在这里生存。峭壁上随处可见小鸟巢,河岸上还可以听到阵阵蛙鸣,青年洞上还有一只小猴子正在贪婪的吃着游客递给牠的食物。
 
 
        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 
 
 
 
 
 
 
 
 
 
 
引自:网络     整理:云峰聚宝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