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守教师 一个孤独的群体

 满天飞舞吧 2013-01-14
编者按:文章对农村执教老师的现状作了分析,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如文所述。如何关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工作和生活,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作为的。
  笔者曾作过留守儿童的调查,留守儿童现象一直是人们在近十年来关注的话题,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大多是爷爷奶奶去照顾,由于他们年迈,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留守儿童长期没有得到正常的家庭关爱,便出现了很多的教育问题。让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痛。
  而笔者却发现在农村学校,却还大量地存在着“留守教师”。这个群体的出现也不是新鲜话题了,只是人们很少去关注了。其实我们的留守老师也期待我们去关住。
  “留守教师”一种是因为夫妻双方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另一人为家庭生计,外出打工,不得不与配偶、子女及其他亲人分离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农村有一个共同的俗称叫做“半边户”,这类教师多数是男性教师。他们是新时期的特殊群体,在农村学校尤为多见,特别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多的能达40%以上,比如在我所在学校,所谓的“双职工”也只有3位。另一种是受学校布局调整、城乡教师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素质较好、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教师被调进城里,而边远山区学校,尤其是村小和教学点暂时无法撤并,致使部分教师不在同一个学校,一个星期只有周末才在一起,精神上的空虚异于常人。
  其实这个群体的出现必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如以前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的不高,很难留住人才,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及农村学校学生的减少,农村的闭塞难以很好解决老师的婚姻问题。其实“留守教师”和“留守儿童”一样都需要社会的关注。随着国家对农村教师待遇的提高和工作层面关注加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和其他老师在各种情况下都处在劣势。
  一、情感缺失,很多教师因为妻子不在身边,孩子的教育问题,老人的赡养问题,都会压在一个人的身上,于是平时他们的家庭生活比较枯燥,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余,当其他老师周末都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他们要承受家庭重任和精神压力,有苦无处诉,只好靠打牌和其他娱乐活动来打发时间,心理压力会引发他们在工作上的苦恼。
  二、经济窘困。因为一个人的工资要维持家庭开支,甚至有些老师出于“半工半农”状态,导致这些教师的经济压力很大,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老师的家属都出外打工,迫于经济压力,他们除了要完成繁重而琐碎的教学任务,还要照顾家人,甚至很多是“半工半农”的状态。由于城乡差异导致的收入差别,他们的生活就显得更见地艰难。特别是当面临子女升学时,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低等原因,他们往往处于劣势,虽然现在工资有了提高,特别是绩效工资实施以来,部分地区的教师工资收入得到了提升,但是还是因为地区差异差别很大,2011年我参加一个国培计划时,也曾询问各市州教师的待遇问题,差距在一倍以上。
  三、社会的“歧视”。
  目前一个有点技术的工人,出去一天的工资都有100-300左右,所以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对以往老师的奉献和清贫不再是报以“敬仰”,再加上现在家长畸形的教育价值观,导致老师(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师)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在岗位坚守和奉献社会上很多人也出现了动摇,其本质原因还是教师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造成的。
  解决“留守教师”的问题,不能治标只能治本,从政府角度来说,首先要树立崇教重教的理念,在个别地方确实做的很好,湖南卫视曾经报道了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的绩效改革,他们的工资20年以上工龄的达到了4500左右,和长株潭基本持平了,只有经济待遇提高了,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才能安心地工作。
  在政策方面照顾农村教师的家属,国家对军属和其他方面的家属都有各种政策上的照顾,比如为家属提供创业保障;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教师这个行业,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待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