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书治要360》(六)

 清净如水 2013-01-16

二、知人

1.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通,达。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养则养贤也,行则行仁也。近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好则好义也,言则言道也。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守,情守也。乐之以验其僻,僻,邪。怒之以验其节,节,性。惧之以验其特,特,独也,虽独不恐也。哀之以验其仁,仁人见可哀者,则不忍之也。苦之以验其志。仁人见可哀者,则不忍之也。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必以六戚四隐。六戚,六亲也。四隐,相匿扬长蔽短也。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廊。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以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羡美(羡美作美恶),无所失矣,言尽知之。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卷三十九 吕氏春秋)

【注释】邑里:乡里的人民;同乡。 门廊:左右亲近的人。 情:诚;真实。

【白话】大凡衡量一个人,当他显达时,观察他所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他荣贵时,观察他所提拔举荐的是什么样的人;当他富有时,观察他所供养款待的是哪些人;当他受到君主听信时,观察他言行是否一致;当他闲居在家时,观察他的嗜好是否正当合法;当他亲近君主时,观察他的言谈是否与正道相应;当他困苦时,观察他是否对非分之财有所不受;当他处于卑贱时,观察他是否对非义之事有所不为。使他喜悦,考验他能否保持操守;使他欢乐,检验他是否有邪念恶行;使他发怒,检验他能否节制心中怒气;使他恐惧,观察他如何独自应对而不害怕;使他哀伤,检验他是否心存仁慈;使他困苦,考验他意志是否坚强。以上八项观察六项检验,是贤主用来衡量人的方法。衡量和评定人还必须依照“六戚四隐”。什么六戚?就是父、母、兄、弟、妻和子。什么四隐?就是朋友、熟人、乡邻和亲信。在内就用六戚四隐为标准,在外则用八观六验的法,如此一来,为人真诚虚伪、贪婪粗鄙或善恶等品性,就能一览无遗了。这就是古圣先王辨识人才的方法。

2.    景公问求贤。晏子对曰:“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上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进而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卷三十三 晏子)

【注释】通:显达;亨通。 穷:特指不得志,与“达”相对。 数物:几件事

【白话】齐景公问求取贤才的方法晏子回答说“当一个人仕途亨通时要看他所推荐的人才如何当困穷失意时看他不愿做的事是什么当富有时看他分享财物的对象是谁当贫穷时看他是否不取不义之财。一个上等的贤士,不贪禄位而一心向着道义,所以难于出仕而容易引退;次等的是向着禄位亦不背弃道义,所以容易出仕也容易引退;下等的是背弃道义而向着禄位,他们急于出仕却难以引退。如果能用这样的标准去考核选拔人才,应该就可以达到选贤举能的目的了!”

3.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卷十一 史记上)

【白话】平时看他所亲近的人,富裕时看他所交往或施与的人,显达时看他所推举的人,穷困时看他不愿做的事情,贫贱时看他是否不苟取。这五点足以确定相的人选。。

4.    一曰,微察(无微察二字)问之以言,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贪(贪作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卷三十一 六韬)

【注释】间谍:秘密侦察、刺探。 显问:谓明显之事而故意询问。 贞:操守坚定不移,忠贞不二。

【白话】鉴别人才有八种方法。一是向他提出问题观察他言辞是否条理分明二是追问到底观察他的应变能力如何三是暗中调查,观察他是否忠诚不二;四是明确直接地提问看他的回答是否有隐瞒或夸张之处,借以观察他的品德如何五是让他支配财物观察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试探,观察他的节操如何七是把危难的情形告诉他观察他是否勇敢八是让他喝醉酒观察他的酒品如何。这八种检验的方法都用上了,一个人的贤或不肖就能分辨出来了。

5.    故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jiào)其实,观行必考其迹。参三者而详之,近少失矣。(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释】挍:通“校”。考核。

【白话】听取言论不如观察事情,观察事情不如观察行为。听取言论必须审察其中的来源、动机,观察事情必须验证实际状况,观察行为必须考证事情的前因后果。把这三方面综合起来分析,比较不会出错。

6.    昔人知居上取士之难,故虚心而下听;知在下相接之易,故因人以致人。(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释】相接:交接,相交。 因:凭借;依托。 致人:招致人才。

【白话】过去的君主知道身处高位人才的困难,所以虚心听取下的意见;君主知道身处下位的人与一般人来往容易,所以凭借他人来感召人才。

7.    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卷三十 晋书下)

【注释】平:平允,公正。

【白话】听任自己的好恶,就有不能明察人才的弊病;听外来的讯息,则容易造成彼此认知上的偏差。对认识的人,以自己印象的好坏,而不能客观公平地对待;对不认识的人,容易以人情关系扰乱了原有的制度。

8.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不责备于一人,故易事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度才而官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卷九 论语)

【注释】器:量材使用。 求备:要求完备。

【白话】孔子说为君子做事容易,但要使他高兴却很难。因为取悦君子而不合道理,君子不会高兴的。至于君子用人,能适才适任。为小人做事难,但使他高兴却很容易。因为取悦小人虽不合道理,也会高兴。至于小人用人,是要求完美无缺。”

9.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哉言不可与事君。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患得之者,患不能得之。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无所不至者,言邪媚无所不为。(卷九 论语)

【注释】鄙夫:庸俗浅陋的人。 既:已经。

【白话】孔子说:“见识浅陋又没有学问道德的人,可以让他事奉君主,替国家办事吗?当他还未得到官位利禄时,总是忧心得不到。一旦得到以后,又忧心会失掉。如果他忧心的是失掉官禄,完全不为百姓着想,那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三、任使

10.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哀公,鲁君谥也。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错,置也。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则民服其上。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卷九 论语)

【注释】服:信服、佩服。 直:指公平正直的人。 枉:邪曲不正直。

【白话】鲁哀公问孔子说:“如何才能使百姓服从政府?”孔子回答说:“举用正直的人,把他的职位安排在邪恶不正的人上面,或废除邪恶不正之人,百姓对政府有信心,自然会服从;若是举用邪恶不正的人,职位又放得比正直的人高,百姓心中就不会服从。”

11.  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尚书之选,岂可不重?而间者多从郎官,超升此位,虽晓习文法,长于应对,然察察小惠,类无大能。宜简尝历州宰素有名者,虽进退舒迟,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职周密。(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注释】枢要:指中央政权中机要的部门或官职。 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 郎官: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白话】天下最重要的职位在于尚书,尚书的选拔岂能不重视?然而现任尚书大多是从郎官提升上来的,尽管他们通晓文法,善于应对,但这只是小聪明,大多没有办大事的能力。因此应当选拔那些做过州官且素有名声的人任职,他们应对虽然迟,有时不上别人,但他们一心向着国家,忠于职守且办事周密。

12.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卷八 周书)

【注释】无庸:没有用处。

【白话】根据一个人的言论来判断人品人们就会用技巧来修饰言语;如果是依行为来判断人品人们就会尽力充实内在的德行。巧饰言语毫无用处,尽力完善德行必将会有成就。

13.  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卷三十三 晏子)

【注释】迩:接近。 阿党:逢迎上意,徇私枉法;比附于下,结党营私。 工:巧;精。

【白话】贤明的君主任用人选时,谄媚阿谀的人不放在身边结党营私的人不得治理政事;用人要发挥他的优点不强求他的不足任用他的专长不强求他的短处。这就是用人的基本原则。

14.  故选不可以不精,任之不可以不信,进不可以不礼,退之不可以权辱。(卷四十八 典语)

【白话】选拔大臣,不能不精确恰当;任命大臣,不能不信任;进用为官,不能不以礼相待;辞退官职,也不能使他们受到屈辱。

15.  故知清而不知所以重其禄者,则欺而浊;知重其禄,而不知所以少其吏者,则竭而不足;知少其吏,而不知所以尽其力者,则事繁而职阙。(卷四十七 刘廙政论)

【白话】君主知道提倡清廉而不懂得增加官员的俸禄官员就会形成欺诈和贪污腐败的风气懂得增加俸禄而不知道怎样减少官吏财力就会空虚不足知道减少官吏而不懂得如何使他们发挥能力事情就会繁多而显得职位短缺。

16.  ( )除无事之位,损不急之禄,止浮食之费,并从容之官。使官必有职,职任其事,事必受禄,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卷二十五 魏志上)

【注释】浮食:不作而食。 常式:法式;常规。

【白话】撤除无事可干的职位,减省不急需的俸禄,停发不做事、白领俸禄之人的费用,撤并无事可做的官员。让每位官员一定有职责,有职责均需承担事务,承担事务一定要接受俸禄,用俸禄代替耕作,这是古代的常规,也是当今社会应该采取的原则。

17.  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无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矣;失于小人,其为祸深矣。(卷三十二 管子)

【白话】德行厚实的人反而屈居位,这是君主过错;德行浅薄的人反而地位尊贵,这君主的失误。宁可委屈了君子,而不能误用了小人。委屈了君子,他的抱怨不深;误用了小人,他引发的祸患却是最深远的。

18.  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智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奸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卷三十八 孙卿子)

【注释】规:规正;改正。

【白话】让贤能的人为政却叫贤的人去规正;让有智慧的人谋虑政事却叫愚昧的人去评论让品德好的人施行政令却叫奸邪的人去怀疑。虽然想成功,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