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01-07 天津网-数字报刊 | |||
“大观园究竟在哪里?”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早在1986年,就提出了“藕香名榭在津门”的课题,笔者经过20年的研究,终于发现水西庄和大观园确有联系。 水西庄是天津南运河畔一座占地百亩的私家园林,建于清雍正元年,扩建兴盛于乾隆年间,曹家与查家都曾显赫一时且交往甚密,雍正五年曹家被抄,年幼的曹雪芹随家人赴京。由于当时吉凶难测,便将曹雪芹托付给水西庄的查家。 《红楼梦》创作于水西庄兴盛之时,而水西庄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大运河畔,是进京的必经之路),也成为对创作产生影响的客观依据。说到“水西庄与大观园相似之处”,可以简单提提“四大发现”: 首先,大观园轩馆的名称来自哪里?有一部分就源自水西庄。大观园中有一处“藕香榭”,史湘云在此开海棠社、设螃蟹宴。水西庄确有一处轩馆也名为“藕香榭”。此外还有不少“巧合”:水西庄有“秋白斋”,大观园中有“秋爽斋”(白与爽是同义词:都有明亮、清朗之义);水西庄有胜景“揽翠轩”,大观园有“拢翠庵”(拢和揽是同义词)。水西庄有胜景“静芳阁”,大观园有“含芳阁”。水西庄还有一处“农田”景点为“一犁春雨”,而在元妃省亲中提笔命名的四字匾额,头一个是“梨花春雨”。我们找到共有14处轩馆名称相同或相似,这点在其他私家园林是绝对没有出现过的。大观园的面积与水西庄相似,据《红楼梦》记载,大观园有百余亩,而当时清朝的私家园林超过百亩的极其罕见,但是水西庄面积恰恰是一百余亩。 其次,大观园和水西庄都是集观赏园林和居住区于一身,没有明显的界限。清代北京诸多王府中,住人的宅院和后花园是严格分开的。而大观园既是一处观赏园林,又是公子、小姐的居住场所,这与当时水西庄的布局是完全一样的,这绝对是私家园林中“唯一”的啊!此外,还拥有广阔的水面,有江南特产“红菱”和竹林、梧桐、芭蕉、桂花、梅花等,都是共同的特点。 第三,大观园和水西庄都曾接待过皇后。大观园中曾提到过“元妃省亲”,而“元妃省亲”的艺术原型是乾隆皇后孝贤,她于乾隆十二年冬末,随皇帝东巡时到过运河边的水西庄,受到隆重接待。可以说,曹雪芹构思大观园的时候,借鉴了水西庄的布局和皇后驻跸水西庄,现实中的私家园林水西庄,被艺术地升华提高为名著《红楼梦》中的园林——大观园。这是作家所依据的园林素材之一。 最后一个发现:是曹雪芹避难水西庄,曹家被抄时曹雪芹尚幼,举家赴京时因吉凶难测﹐遂将曹雪芹托付给水西庄查家。以雍正的残酷﹐曹家企望保留一个后代是很自然的﹐而当时只有水西庄查家尚有一块安全之地。以查﹑曹两家的交谊和查为仁父子的性格﹐这个传说还是有一定根据的(提供此说的是海宁查氏后代),因而拥有繁华胜境和豪华生活的水西庄,给曹雪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又在水西庄中发现一个神奇的苏州“孤儿”染香子,也叫“云间少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难道就是隐姓埋名的“少年曹雪芹”吗? 著名红学界周汝昌先生生前一直关注着这个课题的研究,多次发表文章推荐我的新发现。在1997年为我题诗一首:“藕花香散水西庄,说到红楼意味长。独有痴人心最挚,夜深考索待朝阳。”在我的《水西庄与大观园探源》论文完成时,周汝昌先生十分高兴,特寄一首诗表示支持:“沽上红桥美卧弓,文盟诗会此间逢。水西庄隐朱楼影,蓟北村留黄叶踪(指西沽又名黄叶村)。白雪红梅惊也在,藕香春榭讶全同。雪芹避难传珍史,应许韩君考索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