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迹遗踪】运河第一庄

 匆匆过客1202 2017-08-21

               【史迹遗踪】  运河第一庄——水西庄

                  2017-05-31 韩吉辰 天津市档案馆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春的一天,天津北运河上驶来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这是时年38岁的乾隆皇帝,携带孝贤皇后前来巡幸。乾隆皇帝乘坐的龙船名“安福舻”,孝贤皇后乘船名“翔凤艇”,都是气派宏大,雕梁画栋,后面还有一支庞大的宫廷船队,浩浩荡荡,好不威风。船队并没有停在哪个官衙或官员的府邸,而是径直开过三岔河口进入南运河,在天津城西南一处私家园林前抛锚停泊。这里,就是在天津历史上曾赫赫有名的私家园林──水西庄(芥园)。

           清代画家朱岷描绘水西庄的《秋庄夜雨读书图》

水西庄的创建者,是大盐商查日乾、查为仁父子。雍正元年(1723年),他们在天津城西南运河边购买了一块三面环水的荒地,开始建设他们的私家园林。历时11年,这个园子初具规模。因在卫河之西,因此命名为水西庄。后又多次增建,前后经营达50年之久他们广招能工巧匠,对于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务求尽善尽美。因此,建成后的水西庄立刻成为津门一大胜景。

水西庄占地百亩有余,园门之前有一牌坊,进门一道溪流,上有红色板桥,连通园中诸景。园中共有景三十多处,景点命名极为考究:揽翠轩、枕溪廊、数帆台、候月舫、绣野簃、碧海浮螺亭、藕香榭、课晴问雨、一犁春雨、淡宜书屋、竹间楼、香雨楼、花影庵、水蝶琴山画堂、琵琶池等,这些名称丝毫没有商贾的俗气。每一景各有特色,绝不重复。揽翠轩清幽典雅,枕溪廊曲折萦回,数帆台视野开阔,绣野簃竹影婆娑,一犁春雨玲珑剔透……这些景点,或为读书之处,或作休憩之所,查家的公子、小姐们无不饱读诗书,他们日夜流连于其间,或吟诗作画,或对月抚琴,真是说不尽的文雅风致。

      

    《津门保甲图说》芥园位置示意图,中间河流为南运河

水西庄有南运河这个用之不竭的水源,因此有山有水,而以水面取胜,江南色彩极为明显。园中江南植物非常茂盛,富有天然野趣。园中种植了芭蕉、兰花、梅花、紫藤、竹子、海棠、垂柳等各种花卉树木,开阔的水面种植红菱碧莲,岸边绕以芦苇。根据《天津县志》的描述,水西庄中水池环抱着亭台,翠竹、绿树在重重画楼之间若隐若现。暮春时节,飘落的花瓣纷纷洋洋洒满了台阶。每到夏季,池中出产红菱,香甜脆爽,娇嫩欲滴,在天津是水西庄的特产。乾隆四年夏天,有贵客自江南来,水西庄主人查礼曾以五十枚园中红菱饷客,使江南诗客大发思乡之情。秋季的水西庄也有一独特景致,名为“秋雪庵”,建在水中,四面都是芦苇,深秋芦苇花开时节,远远望去就像纷纷扬扬的白雪,衬着秋日碧蓝的晴空,景色之美令人赞叹。无怪乎《天津县志》称赞水西庄“水木清华,为津门园亭之冠”。

           

          查日乾画像《慕园先生携孙采菊图卷》局部

水西庄是园林文化的精品,不仅由于“景幽”,更由于“人名”与“文胜”。查氏父子并不是纯粹的商人,他们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称儒商。查日乾与大文学家厉鹗合著的《绝妙好词笺》被收入了《四库全书》,查为仁所著的《莲坡诗话》被编入了《清诗话》。所以,他们对于文化、文化名人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当时天津的文化名人,如诗书画三绝的天津才子金玉冈、《天津府志》的编纂者汪沆等,都常年在水西庄流连盘桓。天津作为水路要冲,是文士入京的必经之地。每当有名士来到天津,查氏父子都会热情地把他们邀为座上客。这其中,包括驰誉全国的一流文人学者杭世骏、汪沆、厉鹗等。于是大江南北的文人墨客都慕名而来,水西庄一时成为天津高雅文化艺术的中心。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这是十分难得的。要知道当时地处北方的天津,刚刚“开埠”200余年,而杭州、扬州早已是“千年古城”,园林也是天下闻名了。

      

                 查为仁之妻金至元诗集书影

水西庄声名大振,还由于乾隆皇帝四次驻跸水西庄。第一次驻跸后,这个私家园林给乾隆皇帝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在这里他减免了天津地区30 %的钱粮,对天津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赏赐。此后的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乾隆皇帝又三次驻跸水西庄,五年之内连续三次驻跸水西庄。在水西庄,乾隆皇帝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引起巨大深远的影响。乾隆皇帝曾在水西庄留下三首御诗,并为水西庄赐名“芥园”。最后一次驻跸水西庄时,乾隆皇帝已经66岁高龄了。

                       民国时期尚存的水西庄牌坊

人们怀念水西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水西庄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西庄中有一胜景名“藕香榭”,而大观园中恰好也有一藕香榭;水西庄中还有一景点名叫“秋白斋”,而大观园中有一景点名叫“秋爽斋”。根据《辞源》,“爽”和“白”是具有相近意思的两个字,而与“秋”联用则完全同义,“秋爽”即为“秋白”。这样的名称我们可以找到十几个。说大观园中部分轩馆名称源自水西庄,恐怕不算没有凭据了。

根据红学家的研究,查家是名门望族,与曹雪芹祖父曹寅为世交。水西庄地处大运河畔,是进京的必经之路。查氏后人有口碑:在曹家被抄返京途中,正值幼年的曹雪芹曾在查家避难。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期,水西庄正在兴盛之时。如果曹雪芹此时与水西庄查氏有所往来,那么拥有繁华胜境的运河水西庄,就不可能不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经过深入研究,我们提出了“水西庄是大观园原型之一”,受到红学家的普遍重视。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多次题诗鼓励,表示支持。这是也天津“运河文化”的一大亮点。

                        1933年水西庄遗址河神庙

水西庄是康乾盛世的产物,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以后,道光年后该园逐渐衰败,庚子之后被战火所毁,昔日楼台亭榭已荡然无存,只留下水西庄(芥园)这个地名。但水西庄留下了丰富的档案文物:一对石狮,查氏诗词文稿,两幅图画,查氏家谱及祖像,以及一些日常用品,已经成为收藏界关注的一个亮点。

这座文化品位极高的古代园林,随国运的昌盛而诞生、兴旺,随社稷的衰微而衰败、湮没。改革开放的今天,天津仍有那么一大批有志儿女、有识之士关注水西庄,研究水西庄,并梦想复建这座美丽的园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