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清廷遗老多退隐津门,荣庆就是其中之一。 荣庆(1859—1917),字华卿,号实夫,鄂卓尔氏,蒙古正黄旗人。义和团运动中,协助庆亲王奕劻与洋人议和,逐渐成为清廷的重要人物,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学部尚书,旋进为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
1912年农历正月十四“壬子兵变”中,荣庆携家眷迁居天津,度过了人生最后六年时光。刚刚安顿妥当,他借来《畿辅人物考》《天津志》细读,可见对津沽风物兴趣之浓厚。
津门方志典籍,常提到乾隆四次驻跸的水西庄。《天津县志》言:“水西庄在城西三里,慕园查氏别墅,地周百亩,水木清华,为津门亭园之冠。”由于咸同年间的河堤决口,庄园两次被淹,基址日毁,台榭倾颓,至民国初年仅剩遗迹可寻。这自然成了荣庆寄情山水、探古寻幽的绝佳去处。
1915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荣庆访水西庄故址,并将此事写入日记,赋诗一首:“卯初赴芥园,游黄氏依园:‘闻道黄园在比邻,无心相遇运河滨。水西池馆今何处,只剩花佣是旧人。’”注云:“(花佣)谢姓,丰台人,相见仍话旧事。”
水西庄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此后分期扩建屋南小筑、小水西、介园,前后历时35年。今日所说水西庄是对上述四期园林的统称。介园建成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主人查为仁因科考舞弊入狱,释放后常称“一介之士”,因此得名“介园”。乾隆三十六年(1771),皇帝驾临天津,第二次驻跸水西庄介园,见紫芥盛开,御题“芥园”。由此,“芥园”名声大噪。所以,有人也将芥园作为水西庄的代称,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荣庆初到津门,对风土掌故难以深入考证,因此将“芥园”“水西”等同,也在所难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诗中述及的黄氏依园。据《天津历史名园》记载:清末津门八大家中的振德黄家“除了针市街上的大宅院外,另建有黄家花园,在城西,坐落在南运河西大弯子故道西侧。据考,黄家花园可能建在清代名园问莲圃的基础上,约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之前,易主黄振德”。在清末民初《醒俗画报》中有《援以手乎》一图,注释云:“日前西头黄家花园旁有某杂货铺内,来一杨姓妇人买物……”可见在当年西头的“黄家花园”,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地名。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天津地图中,多有黄家花园的标注,但少见“依园”之称。据荣庆“闻道黄园在比邻,无心相遇运河滨”可知,黄氏依园应与水西庄相距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