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节为何要喝腊八粥

 Tidley9012 2013-01-19
文/国际周易

\
 
 
 这周六,1月19日就到腊八了,北方有谚“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可见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腊八这天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但为何腊八要喝腊八粥?所谓“腊”又做何解呢?且听我慢慢道来,有关腊八的故事。
 
 先来说说“腊”的由来,我国将农历十二月称之为“腊月”,古时亦称为“蜡月”。《礼记》释曰:“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又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之为腊月。古时不论是打猎后以猎物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都是举行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正是“祭祀之月”。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月最重大的节日,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亦有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等名称。自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有“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在腊月,古人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nuó(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史前时代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这就有了“腊月”之“腊”的第三种诠释,“腊者,逐疫迎春”。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古人腊祭的对象有哪些呢?有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祭祀者虔诚奉上各式祭品,以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
 
 那为何腊八要喝腊八粥呢?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我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讲究的人家,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月初八,民间除了要喝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
 
 北方还有在这天泡腊八醋的习俗,人们在腊八这天,将剥好的蒜放在盛满醋的器皿中,再密封好,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再开封,到时醋香与蒜香合一,腊八蒜碧绿,风味独到,就着年三十儿的饺子吃,无比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