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结核

 学中医书馆 2013-01-20
肠 结 核患者须同时使用抗结核药.链霉素合并异烟肼或其他抗结核药.仍是目前治疗肠结核最佳方案之一。

  肠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肠道而弓!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病证.多继发于肠外结核,特别是肺结核。以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大体上可归属于中医。肾泻”一病的范畴。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20---40岁的成年人.其中以女性较多。一般起病缓慢,病程长。早期多有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午后低热等证。病情继续发展,常于食后诱发腹胀肠鸣,腹痛泻泄.腹痛呈阵发性,以右下腹和脐周较重.每见腹痛即泻.粪便似糊状或水样.每日数次,泻后痛减。严重者五更泄泻.日达十余次.粪便多粘液或脓.肛门下坠.但一般无血便和里急后重。重度肠结核因有广泛溃疡,大便恶臭,常混有粘液、脓血。有时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病号多因进食生冷和油腻之物,使腹泻加重。出于久泻不止.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病者常呈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形寒肢冷.盗汗,潮热,消瘦等虚损不足之象。
       [诊断要点]
  ①有肠外结核病史,表现为腹痛,肠鸣,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伴见午后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②右下腹部及腹中部常有压痛.
  ③实验检查;血沉增速.结核菌素试验及粪便抗酸杆菌阳性.
  ④胃肠X线检查显示回盲部有激惹征象.充盈缺损或狭窄征象一均可帮助确诊。
       [病机分析]
  结核杆菌感染肠逭,使气血郁滞,肠腑失其传导之职,故腹痛泄泻。久泄不止,必伤脾肾之阳,脾阳不振.则不能腐熟水谷,肾阳虚衰.则封藏不固,故虚象环生.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脾阳不振
  证见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大便每日3—4次,粪便呈糊状或水样,腹痛,喜温喜按.常以右下腹和脐部为重,便后则安。肢倦乏力.形体消瘦,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宜温补为主,方用连理汤加味, 
   常用药如党参、炮干姜.白术.炙甘草、川黄连,山药。葎草,木香.赤石脂。
   此外.每餐食生大蒜15,---20克.可连续食用,不能食生大蒜者.可将大蒜捣烂如泥,加冷开水。白糖自制为糖浆服用.

   2.脾肾两虚
  证见五更泄泻.大便日十余次.粪便间有粘液或脓,肛门下坠,腰膝酸软,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四肢不温。
   治宜温脾暖肾,固肠止泻。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治疗.
   常用药如:茯苓、自术,党参,制附片、补骨脂、吴食,肉豆蔻、炮干姜、大枣.

   3。血瘀气滞
  证见腹痛泄泻,或泄泻与便秘交替,食少乏力,腹痛或压痛,且有可触及包块,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用理冲丸.,
   黄芪45克、当归18克、生三棱15克,生莪术16克,知母18克、桃仁18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服6克.

    若泄泻日久,气阴被耗,阴虚火旺.脾土虚弱,症见潮热盗汗。咳嗽。手足心热,腹痛泄泻.食少乏力,消瘦,舌红、脉弦数无力。
    则应治以养阴退热.补脾止泻。方门清骨散加味,
    药如银柴胡、地骨皮,丹皮.知母、山药。夏枯草。茯苓、莲子、赤石脂。

  若泄泻不止.气虚下陷,泄泻脱肛者,
    宜补中冈脱,涩肠止泻。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罂粟壳.石榴皮、禹余粮。肉豆蔻。

  除上二述治疗外、患者须同时使用抗结核药.链霉素合并异烟肼或其他抗结核药.仍是目前治疗肠结核最佳方案之一。但中医辨证沦治方药在减轻症状,增强体质方面的意义,亦不可忽视.并发肠梗阻及肠穿孔者,则须及时手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