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换瓣术后病人出院服用抗凝药指导及健康教育

 新竹林 2013-01-20

心脏换瓣术后病人出院服用抗凝药指导及健康教育

首席医学网      2010年01月29日 21:00:56 Friday  
 

作者:姜家艳,罗玉华,谢寿梅,宋楚茵    作者单位: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出院延伸健康教育在心脏换瓣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126例病人心脏换瓣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重点是服用抗凝药的正确方法,并对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病人进行随访记录。[结果]出院后病人满意度及对抗凝药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住院期间。[结论]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延续到出院后的家庭、社会,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心脏换瓣术后;抗凝药;健康教育


    心脏换瓣术即心脏瓣膜置换术目前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心脏换瓣术后的病人常规服用抗凝药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我科通过对心脏换瓣术后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地健康教育,使病人术后的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26例心脏换瓣术的病人,术后服用抗凝药华法林治疗,男75例,女51例;平均年龄43岁;二尖瓣置换术6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6例,双瓣置换术21例,三尖瓣置换术4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在住院后、手术前,向病人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检查注意事项、要求,不同层次的病人进行不同方式的指导,以便于明白与理解;发放心脏换瓣术后病人指导手册,内容包括作用、用法、副反应、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选择一些成功恢复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住院过程中贯穿或复述重点及注意事项;出院后再发放指导手册与抗凝手册,告知凝血酶原时间要求值,开通业务专线,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建立随诊档案,了解出院后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意见。

  1.2.2  健康教育内容

  1.2.2.1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许多病人和家属对为何要做心脏换瓣术一知半解,故要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和体征、治疗方法和效果、自我保健监护方法、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病人和家属对自己的疾病有全面的了解,正视疾病,说明该疾病是手术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而且手术后一定要服用抗凝药。

  1.2.2.2  饮食指导 

  心脏换瓣术后的饮食宜多样化,并适当给予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不宜多吃肉皮类食物,如肉皮、鸡鸭皮、驴皮膏(阿胶)之类的食物,因为此类食物易增加血液的黏度[1]。维生素K是华法林类药物的洁净剂,可降低抗凝药的抗凝作用,不要单调长期吃某一种维生素K含量多的蔬菜,如青菜、菠菜、卷心菜、韭菜、萝卜、胡萝卜、香菜、动物肝脏等,在某一短期内吃了维生素K含量多的蔬菜及饮食量明显增加或减少时应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并根据结果调整。与华法林有协同作用的黑木耳、云耳,应尽量少吃或不吃。中药的红花、丹参、川、当归、田七等会增强抗凝效果[2],使用前应咨询。

  1.2.2.3  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严重影响睡眠和食欲。文献表明负性心理会影响伤口的愈合[3]。针对这种情况,对病人要耐心地进行解释和安慰,鼓励病人面对现实,消除思想顾虑,树立治疗信心。

  1.2.3  抗凝药物指导 

  1.2.3.1  按时按量服药 

  告知病人心脏换瓣术后,为预防血栓形成,需要口服抗凝药,目前多采用华法林。由于华法林作用的个体差异大,所以一定要做到剂量个体化,并根据血液检查监测药物的作用效果来调节剂量。华法林的半衰期为48 h~72 h,一旦发生漏服也不必太紧张,可立即补服。但不宜发生多次漏服现象,应给病人制订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服药。住院期间指导培训病人每天早餐前或17:00服用华法林,以排除食物对抗凝药的影响,并使病人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强化定时给药的重要性,也为出院后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打下基础。

  1.2.3.2  调节凝血酶原时间 

  心脏换瓣术后预防措施是抗凝,大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的抗凝治疗,有些病人甚至需要终身抗凝治疗,所以服用抗凝药要经常复查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节华法林的剂量,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一定范围。心脏换瓣术后要求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对照值的1.5倍~2.0倍,或INR 1.31~2.35,虽然凝血酶原时间各个地方各个医院略有差异,我院要求为17 s~24 s。如果凝血酶原时间低于正常对照值的1.5倍为抗凝药不足,应增加剂量。如超过正常对照值的2.5倍为抗凝药物过量,应暂停服药,使凝血酶原时间降低在理想范围,防止用药过量导致脑出血。

  1.2.3.3  用药事项指导

  告诉病人在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观察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淤斑、咯血、呕血、黑便、月经过多等出血征象[4]。少数病人在INR正常范围内也有出血并发症,应引起注意;不能擅自服用含阿司匹林或增强抗凝的药物;每天规律服用抗凝药,不要轻易改变时间;尽量少食含维生素K的食物或降低抗凝的药物;流感疫苗能使抗凝增强,因此如使用,接种后1个月内做好监测;一旦出现与抗凝有关的出血,除停药外,尽早查出原因,以便及时处理。

  1.2.4  出院延伸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及实施方法 

  根据病人的特点和需求,除了再次重点强调住院期间指导的有关内容外,还应给病人制订出院自我护理治疗方案,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小册子,抗凝药物注意手册,使病人随时能够拿着小册子,一看就一目了然,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字眼,尤其是抗凝药物注意手册,应注名饮食、复查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要求值、用药观察的内容。

  1.2.4.1  自我用药要点及观察重点 

  按时准确服用抗凝药,避免剂量不当导致出血或栓塞。用量不足或过量对健康都造成影响,正确抗凝非常重要。使用过程中有无栓塞症状及皮肤出血倾向,注意意识、呼吸、四肢活动、肌力情况有无头晕、腹痛、血尿及牙龈、鼻黏膜、眼结膜有无出血等。如病人突然明显头痛应尽快复诊,以防脑出血或抗凝不足引起脑栓塞[5]。

  1.2.4.2  随访及随诊档案记录 

  给病人留下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科室的联系电话,以方便病人出院后电话咨询或遇病情变化时得到及时正确的专业指导。病人出院1周内应该电话随访,必要时如在市区可上门随访,了解遵医行为情况,提醒定时复查凝血酶原时间。一般手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凝血酶原时间,第2个月每2周复查1次凝血酶原时间,第3个月起每月复查1次凝血酶原时间至终身。

  1.2.5  调查方法 

  对住院期间的病人在出院时让其填写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及对抗凝药的掌握程度调查表,发出126份调查表全部收回;同是住院期间的病人,他们在出院6个月后,以同样的调查表在复诊时填写或邮寄的形式给他们填写后寄回,也发出126份调查表,收回有效调查表121份,有效率96%。

  2  结果

  (见表1)表1  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病人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及抗凝药的掌握程度(略)

  3  小结

    心脏换瓣术后病人由于手术创伤大,应使病人术后懂得继续用药要点及观察重点,不但住院期间懂得,出院后也应懂得;不但病人必须学会,家属也要学会,只有这样,出院后回到家里才能很好地做到自我护理,保证用药的效果。通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延伸积极努力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延续到出院后的家庭、社会,是重要的一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